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CARD9基因敲除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onemarrowderiveddendriticcell,BMDC)对阿萨希毛孢子临床株(Trichosporonasahii,T.asahii)的免疫反应缺陷。方法体外培养野生型(wildtype,WT)与CARD9基因敲除型(CARD9knockout,CARD9-/-)小鼠BMDC并分别与热灭活的T.asahii进行共培养,比较两者对菌体的黏附吞噬能力、表面共刺激分子的激活、细胞因子的表达以及两种小鼠感染菌株后的生存率。结果共培养24h后,WT与CARD9-/-小鼠BMDC对T.asahii的黏附吞噬情况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经T.asahii刺激的CARD9-/-小鼠BMDC的CD80、CD86激活情况以及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WT小鼠BMDC(P〈0.05);感染T.asahii的CARD9-/-小鼠的生存率明显低于WT小鼠(P〈0.05)。结论CARD9-/-小鼠BMDC对T.asahii的免疫反应缺陷主要体现在共刺激分子的激活以及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但并未影响其对T.asahii的吞噬识别。

  • 标签: 阿萨希毛孢子菌 基因 CARD9 树突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与大肠相表里"探讨哮喘患儿的肠道群特征,为"-肠轴"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18年1月-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30例哮喘患儿及28例健康儿童的粪便样本进行测序,运用主成分分析(PCA)、LEfSe分析、线性判别(LDA)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哮喘患儿差异肠道群特征。结果哮喘组肠道群操作分类单元(OTU)数目[(141.96±27.42)比(164.54±50.58),P=0.048]、Shannon指数[(2.49±0.51)比(2.80±0.56),P=0.044]低于健康儿童组,Simpson指数[(0.18±0.06)比(0.13±0.07),P=0.010]高于健康儿童组。哮喘组肠道群丰度较健康儿童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与健康儿童组细菌丰度存在差异,可能与哮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哮喘儿童存在肠道菌群失调,使从肠道群方向治疗哮喘成为可能,也为从肠道群层面研究-肠关系提供参考。

  • 标签: 哮喘 肠道菌群 儿童 肺与大肠相表里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合并诺卡感染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国内9家三级综合医院支扩合并诺卡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原学等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共收集支扩合并诺卡病患者资料17例,其中女性12例,男性5例,患者年龄45~79岁,平均(63±9)岁。不吸烟者15例,吸烟者2例。所有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像表现为双支气管扩张,以左下、左舌叶和右中叶最常累及。痰培养阳性10例,BALF培养阳性6例,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mNGS)阳性4例,其中盖尔森基兴诺卡2例、脓肿诺卡2例、星形诺卡2例、墨西哥诺卡1例、豚鼠耳炎诺卡1例、未确定类型诺卡属9例。合并肺炎克雷伯3例,铜绿假单胞2例,曲霉2例,非结核分枝杆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所有患者经抗诺卡等治疗后症状好转,影像学改善。结论支扩合并诺卡病多见于不吸烟的中老年女性,临床常表现为慢性病程,支扩常累及左下叶、右肺中叶及左舌叶等肺叶。诺卡感染可能是支扩发生和发展的病因之一。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肺诺卡菌病 宏基因组二代基因测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肿瘤化疗、器官移植、艾滋病等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多,以及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等药物的广泛应用,侵袭性肺部真菌病呈持续增多趋势,但马尔尼菲篮状及隐球菌混合感染的报道仍少见。该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诊治困难,且病死率相对较高,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保证某特大型商业场所顺利完成公共卫生检测和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检测,对于在检测嗜军团时所遇到的样品前处理复杂、后续样液转接、涂抹平皿操作不简便的难点,通过发明创造一套适用的前处理设备和改造传统的平皿来解决。

  • 标签: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嗜肺军团菌 L型玻璃棒 平皿 培养基
  • 简介:摘要:分生孢子形态观察是医学相关专业微生物中真菌学习的重要内容,为适应实践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本实验室在传统小培养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良菌种接种方法,同时将盖玻片更换为载玻片,一次性制得两张标本片,操作简单,保存时间长,可批量制备,方便教学,适合实验室使用。

  • 标签: 大分生孢子 标本片 小培养法 真菌
  • 简介:患者男,35岁,渔民。因胃部烧灼感1个月,无明显诱因呕血1次于2007年4月27日入院。既往无腹痛及胃病史,入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肝、胆、胰、脾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食管中段黏膜糜烂,易脱落,局部有一息肉状隆起,直径约0.4cm,触之易出血;

  • 标签: 食管中段 孢子虫病 实验室检查 体格检查 超声检查 黏膜糜烂
  • 简介:新闻事件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发通知称,破壁灵芝孢子粉作为普通食品原料使用尚无足够的科学依据,食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破壁灵芝孢子粉作为原料生产加工普通食品。因此,破壁灵芝孢子粉不宜作为普通食品原料。此外,通知还规定,使用破壁灵芝孢子粉作为原料生产加工保健食品应取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对于未获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生产破壁灵芝孢子粉产品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予以查处。对于黑窝点非法生产破壁灵芝孢子粉产品的,应予以严厉打击。

  • 标签: 破壁灵芝孢子粉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食品原料 食品生产企业 保健食品 药品监管部门
  • 简介:报导了我国鲤、鲫寄生粘孢子虫的名录,寄生鲤的粘孢子虫有41种,寄生鲫的粘孢子虫有47种

  • 标签: 粘孢子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肠过细菌的变化,了解COPD与肠道群的关系。方法应用粪便培养方法,观察64例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肠道需氧.厌氧菌及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井设正常对照组.结果COPD组梭状杆菌较正常组多(P<0.05),大肠杆菌及类杆菌数量均较正常人减少(P<0.001及P<0.01).结论老年缓解期COP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经常使用广诺抗生素以及长期缺氧导致胃肠道瘀血有关,是COPD患者营养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 标签: 老年 COPD患者 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 缓解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两种检测嗜军团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地区50份冷却水标本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采取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将所有标本分为参照组(予以传统分离培养检测)和研究组(予以Legiolert定量盘检测),各25例。比较两组检测时间及嗜军团阳性检出率。结果 研究组嗜军团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检测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 Legiolert定量盘检测的应用价值更高,具有检出率高、效率高、方便快捷等优点,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嗜肺军团菌 传统分离培养检测 Legiolert定量盘检测
  • 简介:冯敏,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科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药用真菌抗肿瘤学术研究带头人,中国灵芝研究第一人,中科灵芝孢子油的总设计师及发明人,《科学抗癌》一书的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中国灵芝制剂防治肿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先后发表了《灵芝的研究》、

  • 标签: 总设计师 灵芝 技术链 中国科学院 政府特殊津贴 学术研究
  • 简介: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GC-MS)联用分析,从超临界CO2萃取孢子油中鉴定出18种脂肪酸成分,包括6种不饱和脂肪酸、7种饱和脂肪酸、2种环链脂肪酸,以及己酸、辛酸、壬酸等短链脂肪酸.GC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灵芝孢子油中检出9种已知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为73.6%;其中,主体成分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棕榈酸(C16:0)等含量分别为57.5%、13.4%、19.6%;此外,不饱和脂肪酸十六碳烯酸(C16:1)、亚麻酸(C18:3)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2.2%、0.5%.

  • 标签: 灵芝孢子 超临界CO2萃取 油脂 脂肪酸 气相色谱分析
  • 简介:一、引言病菌传播距离的预测是病害中、短期预测的要求内容之一,它有助于田间防治策略的拟定,是防封消灭发病中心,进行隔离保护措施的客观依据,传播距离和病害空间分布动态又是进行病害流行电算模拟所必需的知识。从农业气象角度出发,近年来,我国研究了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分布区及危害程度的预报,其中对稻飞虱,粘虫等迁移和

  • 标签: 理论分析 短期预测 有效传输 病害流行 病菌传播 发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