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临床治疗特点。方法本次选取的患者均符合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后给予3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患者注射丙基硫氧嘧啶或他巴唑;对出现心动过速和心房纤颤的患者加以注射心得安,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进行治疗;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需加用小量糖皮质激素或者心肌营养物,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不做特殊处理。结果34例患者均经医师确诊,都表现出明显甲亢疾病的症状,其中心血管系统表现出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伴随心肌扩大、心绞痛患者、出现临床反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将近6个月的治疗,34例甲亢心脏病患者中有28例患者的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本次检查共有7例患者误诊,治疗病程为6个月到8年。结论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误诊率高,对出现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患者如果采用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则应该考虑可能患者甲亢心脏病,及时治疗,使病情早日好转,恢复正常。

  • 标签: 老年 甲状腺 心脏病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在长年卧床、各种疾病中晚期的老年患者中,常常合并存在坠积性肺炎。临床上常表现为意识模糊、嗜睡、食欲差、反应慢等不典型症状。一旦发病,病程多漫长,且治疗也较一般肺炎要困难许多。规范的预防管理和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老年坠积性肺炎的病死率。

  • 标签: 坠积性肺炎 临床特点 防治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分析开塞露肛内留滞法对老年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56例老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用开塞露纳肛后留滞5-10分钟再排便,对照组69例用开塞露纳肛后不留滞,随即排便,观察两组通便效果。结果两组方法经X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开塞露纳肛后留滞治疗老年便秘的效果显著地优于不留滞治疗法。结论开塞露主要是润滑粪块与直肠间接触面,减少摩擦阻力从而利于排便,注入肛管后留滞是便于开塞露因“毛细”作用而沿粪块与直肠间的缝隙向上漫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粪块出口端与直肠间阻力而发挥通便作用,适宜居家老年便秘患者应用。

  • 标签: 开塞露 老年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60例老年高血压发生体位低血压患者的研究,探讨老年患者体位低血压的病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生体位低血压时的活动状态等来分析其原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低血压的发生,与老年生理性改变、静脉回流机能障碍、药物因素、血容量因素等有较大的关系。结论护理时因明确其病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大大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减轻患者身体痛苦及心理压力,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治疗中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老年 体位性低血压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2011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患有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利用常规的药物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30例患者从治疗开始,除了采取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外,同时还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静脉激素、氧气雾化器以及其他的一些心理治疗等。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各项身体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83.33%;同时治疗组患者的红细胞比容等情况都低于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各项结果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气雾化器联合甲强龙在治疗患者的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上临床效果非常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氧气雾化器 甲强龙 治疗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症是老年常见病,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逐渐上升。目前发现疼痛是该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全身骨骼疼痛,尤以腰背痛最常见,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上臂。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并发症,髋部骨折危害最大,据报道其病死率可达10%-20%,致残率50%。椎体骨折最常见,引起驼背和身材变矮,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现在老年骨质疏松症被国际医学界排列在同高血压、动脉硬化、肿瘤并列的当前五大疾病之一,所以对于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症比治疗更为现实和重要。现将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健康教育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老年哮喘护理中关于舒适护理的运用,深入实践临床护理。方法选用本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之间临床治疗的60例老年哮喘患者进行观察探讨。根据随机分组规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程度和舒适护理所体现的成效。结果观察组选择舒适护理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哮喘的复发起到有效的防治作用。组间数据对比差距明显,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哮喘的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以使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从而有利于临床护理的推广发展。

  • 标签: 舒适护理 老年性哮喘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脂联素的水平与老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03月~2012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老人90例。记录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Hcy、VEGF及脂联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VEGF及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症及低脂联素血症,提示三者可能与老年高血压病有一定关联。

  • 标签: 高血压 老年 同型半胱氨酸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脂联素
  • 简介: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创伤血管痉挛(posttraumaticcerebralvasospasm,PTCV)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月乳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纯创伤脑损伤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入院后2h内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30min静脉滴注,连用14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100ml,2次/d,静脉滴注。伤后6月通过门诊及电话等方式随访,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估计预后。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PTCV发生率27.5%,对照组52.5%,两组PTCV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mMCA分别为(140.23±16.23)、(90.56±15.98)cm/s,对照组分别为(142.30±15.63)、(130.99±19.67)cm/s,观察组治疗前后Vm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mM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mM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CV患者外伤脑梗死(post-traumaticinfarction,PTCI)发生率为15.2%,对照组为55.6%,两组PTCV患者PTCI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83.3%,对照组52.5%,两组预后良好率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注射液明显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且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能明显缓解脑血管痉挛,减少外伤脑梗塞的发生;能显著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 标签: 依达拉奉注射液 外伤性脑血管痉挛 创伤性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主因右侧头皮多发红色丘疹、结节1年,于2013年2月就诊。患者于1年前(孕12周)发现右耳后出现一米粒大小无痛红色丘疹,逐渐增大;此后右侧头皮不断出现新发类似皮损,并迅速增大。部分皮损可自行缩小,有时触碰破溃后出血不止。现产后2个月,皮损无明显变化。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局部外伤史,无过敏性疾病及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其父有过敏鼻炎病史、姑母有哮喘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右侧头皮及中线附近见多发性丘疹、结节,淡红至暗红色,直径0.5~2cm不等,未见融合,表面光滑,质地坚实,无明显压痛,周围皮肤正常。右侧颈部可触及黄豆大淋巴结1枚,无压痛,活动度好,表面皮肤无异常(图1a-1c)。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百分比7.4%(正常值0.5%~5%),血清总IgE125IU/ml(0~100IU/ml)。右侧头皮部位皮损组织病理:表皮角化过度,表皮突消失,真皮内见大量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管腔不规则,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并向腔内凸起;血管周围大量嗜酸粒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图2a-2b)。诊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皮损采用钬激光治疗仪,1.0J脉冲能量,15Hz频率予以切除治疗。考虑患者皮损数量较多以及有自发性皮损缩小病史,因此予切除部分较大皮损,较小皮损未予处理,并嘱患者随访。治疗3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新发皮损,遗留的较小皮损无明显增大,部分皮损自行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 标签: 血管淋巴样增生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初诊LADA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初诊DM患者85例,将45例LADA患者设为研究组,40例T2DM患者设为对照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健康组,对比三组的hs-CRP、CIMT。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hs-CRP、CIM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依据hs-CRP分层心血管疾病风险,相较于健康组,研究组心血管疾病中、高危风险比例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的CIMT与hs-CRP、LDL-C、FPG、2hPG、HbA1c等指标均呈现明显直线性正相关。结论初诊LADA患者hs-CRP、CIMT水平的升高,提示着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增加,相较于初诊T2DM,其心血管疾病风险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风险
  • 简介:采用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法,观察外用荞麦黄酮复合物低、中、高浓度对皮肤毛细血管通透的影响。结果表明:荞麦黄酮复合物对二甲苯所致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荞麦黄酮复合物中、高剂量对小鼠皮肤毛细血管通透增加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 标签: 荞麦黄酮复合物 毛细血管通透性 OD值
  • 简介: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_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53例经头部CTA检查,并诊断为颅内动脉成窗的3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颅内动脉成窗的发生率、部位、形态及其他血管异常。结果(1)653例患者共检出39例(5.97%)41个成窗动脉,其中基底动脉成窗检出率3.37%(22个),椎动脉成窗检出率0.31%(2个),大脑前动脉成窗检出率1.22%(8个),前交通动脉成窗检出率0.61%(4个),大脑中动脉成窗检出率0.76%(5个)。后循环成窗以凸透镜型为主(66.67%,16/24),前循环成窗以裂隙型为主(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1,P〈0.05)。(2)39例中22例成窗患者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以单侧或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最多(10例),其次为颅内动脉瘤(5例)。5例动脉瘤部位均远离成窗部位,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3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1例。结论CTA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成窗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但血管成窗与血管异常之间无显著相关

  • 标签: 血管造影术 脑血管障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脑动脉成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以及60例参加体检的脑血管无病变的正常人均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结果120例行核磁共振效果成像都很成功,其中60例正常人,脑部血管显示比较清晰。6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能显示出病变所在部位的影像学的改变特征。总合格率达到92%,定位诊断达到100%。结论使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影像学方法检查脑血管疾病,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有较好的诊断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Lucentis)治疗湿老年黄斑变性(wAM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在我院眼科经检测确诊的患者46例48眼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渗出老年黄斑变性分期分为三组,A组渗出前期,B组渗出期,C组修复期。结果注药后第1d患者的平均BCVA有明显提高,1周后CFT也开始有显著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在治疗湿AMD的三个病变阶段中均有显著效果,安全明确、副作用少,可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

  • 标签: 雷珠单抗 老年性黄斑变性 玻璃体腔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和临床表现。方法选取骨质疏松脊柱骨折46位患者,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23例,实验组2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结果实验组VAS评分普遍低于对照组VAS评分。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建议临床上代替传统药物治疗并推广使用。

  • 标签: 椎体成形 脊柱骨折 VAS评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在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感染期间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使用利奈唑胺(43例)治疗老年人医院获得性感染的临床资料,统计利奈唑胺致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降低幅度、恢复时间等指标,并分析其对治疗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20.9%,发生在用药后(9.33±3.28)d,血小板水平较用药前下降了(58.8±15.7)%;停用利奈唑胺后(6.44±6.39)d血小板开始上升,(8.83±2.32)d后恢复至用药前水平。结论:利奈唑胺诱导老年人血小板减少为较为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停药后血小板可自行恢复到用药前水平。

  • 标签: 利奈唑胺 医院获得性感染 血小板减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病人的血管保护措施,为更好的利用静脉输液治疗疾病做基础。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3年8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穿刺部位的选择,进针的角度,固定的方法等都会对静脉输液的血管产生影响,采取正确的输液方法是可以预防输液对血管造成的不良影响。结论正确的选择输液血管,因人而异的穿刺方法,加强输液过程中的巡视工作以及正确的拔针方法等措施能够较好的保护病人的血管,应该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输液 血管维护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