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矿山作为人类获取矿产资源的重要场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因无序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长期以来,矿山开采活动导致的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威胁着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矿山生态修复已经成为当前生态修复领域的重要议题。

  • 标签: 矿山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技术
  • 简介:摘 要:随着社会的演进和进步,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引发的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亟需采取有力措施进行生态复原和环境治理。这样做旨在提高矿山周边的生态质量,确保生态环境的健康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对矿山生态修复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概述。

  • 标签: 矿山生态 修复理念 生态修复技术
  • 简介: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场地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为了促使工业企业持续稳定发展,认识到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作的重要性,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发展要求。下面将针对当前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在这一基础上探索科学有效的修复技术,保证收获不一样的修复效果。

  • 标签: 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技术 修复效果
  • 简介:摘要:矿产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既可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工业文明的进步。然而,矿山开发容易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潜藏着许多地质灾害隐患,我国不断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不管是从生态环境角度还是考虑到安全问题,都要更加重视矿山的生态恢复。对此,本文详细探究了生态恢复理念,并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恢复技术,以期能够为我国研究矿山生态修复贡献一份绵薄力量。

  • 标签: 矿山 生态修复 修复技术
  • 简介: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到2020年创伤性脑损伤将成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1,2]。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遭受创伤性脑损伤,其中主要集中在15-24岁的年轻人和75岁以上的老年人。TBI后神经细胞受损、缺失或死亡,常使神经功能严重受损而导致偏瘫、失语、智力障碍或昏迷,甚至死亡。

  • 标签: NSCS 组织工程 TBI 再生与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感染创面行皮瓣修复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20例足踝软组织缺损创面,进行对症处理及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结果20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4个月,除一例术前合并有脊髓损伤伴截瘫感觉差,踝关节活动大部分丧失外,其余病例皮瓣外形理想,足踝关节功能患者满意。结论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并骨、肌腱、关节外露创面,全面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则是皮瓣成活的关键。

  • 标签: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皮瓣修复 足踝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含隐神经的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9月至2020年2月,采用携带隐神经的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共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17~73岁,平均54岁。软组织缺损面积为:2.5 cm×3.5 cm~4.0 cm×10.0 cm,切取皮瓣面积:3.0 cm×5.0 cm~5.0 cm×11.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者取同侧股内侧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所有患者均采取门诊随访,观察患肢的功能恢复和皮瓣愈合情况。结果18例皮瓣均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小面积坏死,清创后行游离植皮修复;1例皮瓣移植术后远端血运不佳,予以间断拆除部分缝线后,皮瓣血运改善并顺利成活。随访3~24(平均13)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踝关节功能良好,患足负重、行走无明显受限,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采用携带隐神经的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不损失肢体主干血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踝上穿支皮瓣 隐神经 足踝部 修复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例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其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次研究所有皮瓣均成活,治疗效果高于预期,经过后期随访本组20例患者均能够正常行走。结论低旋转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较为方便,成活率比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踝足部 腓肠神经 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逆行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并重建皮瓣感觉功能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4年3月对13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改良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转移方法进行,将皮瓣旋转点改为外踝上5cm,根据创面大小及最远端距离调整旋转点位置,筋膜蒂宽度在3-5cm左右,将腓肠神经与小隐静脉包含在蒂内,采用明道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3例中10例完全存活,2例皮瓣远端皮肤部分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局限性臃肿,感染治愈均无复发。结论改良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不需吻合血管,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 标签: 改良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逆行皮瓣 踝部组织缺损 组织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胫后动脉穿支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二期修复足底内侧创面的手术技术和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胫后动脉穿支联合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修复足部内侧软组织缺损创面共13例,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3~69岁,平均36.9岁。损伤缺损位置均位于足底内侧跖跗关节附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5 cm×5.0 cm~8.0 cm×14.0 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取同侧大腿全厚皮片游离植皮部分修复。所有患者术后采用门诊及电话定期随访。定期随访,观察患肢功能、皮瓣供区及受区愈合情况。结果13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远端出现小面积坏死,部分拆线减压,经换药后愈合;1例出现皮瓣瘀紫及张力性水泡,手术探查、去除局部血肿、蒂部拆线减压后皮瓣成活;1例患者术后8个月予以皮瓣削薄整形。本组患者术后均获6~12个月随访,皮瓣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反应正常,皮瓣质地柔软,外形不臃肿,患足行走无明显受限,功能恢复基本满意。结论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携带隐神经和大隐静脉可使皮瓣成活更可靠,血运更理想,将皮瓣所携带的隐神经与受区皮神经缝接,可以重建皮瓣的保护性感觉,是临床修复足底内侧创面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 隐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皮瓣 足底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束的岛状皮瓣修复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束的岛状皮瓣修复治疗。结果本次选取的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40例,行平均5个月随访,皮瓣均成活,出现静脉回流障碍6例,血管危象在经局部减压处理后解除。皮肤耐摩擦,质地好,感觉障碍不明显,患者满意。结论针对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食指背侧带血管神经束的岛状皮瓣实施修复治疗,可促感觉功能恢复,避免了二次手术造成的损伤,成功率高,修复后拇指耐磨性好,外形美观,对供区造成的损伤较小,未造成重要血管和神经损伤。

  • 标签: 食指背侧 血管神经束 岛状皮瓣 修复 拇指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桡神经浅支的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14例拇指缺损患者,采用第一掌骨背桡侧缘或尺侧缘,带桡神经浅支的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术。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1.5 cm~4.5 cm×3.5 cm。11例供区直接缝合,3例供区采用全厚皮片植皮覆盖。结果本组14例皮瓣全部Ⅰ期存活,无血管危象发生,无坏死及感染发生。术后随访6~15个月,患指外形美观,皮瓣质地柔软,肤色与周围组织接近,且皮瓣耐磨性好。术后皮瓣感觉恢复至S3+,两点分辨觉为6~9 mm,恢复痛温觉。患者能够使用拇指进行日常工作及生活。结论带桡神经浅支的第一掌骨背逆行筋膜皮瓣修复拇指缺损具有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是一种修复拇指缺损的理想术式。

  • 标签: 外科皮瓣 治疗结果 拇指缺损 桡神经浅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尾静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的修复作用。方法将60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细胞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干细胞组均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构建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脊髓打击损伤,只行手术暴露。模型建立24 h后,干细胞组大鼠尾静脉注射0.2 ml BMSCs单细胞悬液(2×106个细胞);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大鼠尾静脉注射同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采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法评价造模后第1、4、7、15、30天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造模后第30天,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尼氏染色分析大鼠脊髓组织中尼氏小体与神经元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模型组[(1.82±0.84)、(3.38±0.88)、(5.83±1.36)分],干细胞组大鼠造模后第7、15、30天的BBB评分[(5.68±0.82)、(10.25±1.55)、(13.25±2.36)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造模后第30天,与模型组相比,干细胞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TNF-α、IL-1β和PGE2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脊髓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神经元及尼氏小体数量均明显升高(均P<0.01)。结论尾静脉移植BMSCs可显著改善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其可能是通过调控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PGE2的表达加快脊髓组织神经元的修复,进而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脊髓损伤 间质干细胞移植 神经元 炎症因子 运动功能
  • 简介:自Bertelli和Masquelet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实践以来,已逐渐得到临床应用。我们自1998年12月至1999年12月间,利用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男6例,女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42岁。1例因左手虎口疤痕挛缩,松解开大后有软组织缺损,6例均为机器压伤致手背部软组织缺损伴伸指肌腱外露。1例为手背部皮肤癌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软组织缺损范围3cm×5cm~8cm×12cm。

  • 标签: 前臂外侧皮神经 岛状皮瓣 手部软组织缺损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 目的:中风患者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本院就诊中风患者40例(2021.05~2023.12),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实验组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各20例。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好,肢体功能评分改善好,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好,(P<0.05)。结论:给予中风患者化痰通络汤联合针灸与康复训练治疗,疗效明确,值得借鉴。

  • 标签: []化痰通络汤 针灸 康复训练 中风 神经功能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固化修复术与玻璃离子修复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收治的 100 例(患牙 374 颗)楔状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牙 173 颗)采用光固化修复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牙 201 颗)通过玻璃离子修复术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术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修复后,研究组患者的牙齿中敏感程度为 0 度的牙齿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牙齿;复诊时,研究组患者牙齿预后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牙齿的良好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用光固化修复术治疗牙齿楔状缺损,患牙的填充部位具有较高的审美性能与机械性能;用玻璃离子修复术治疗楔状缺损,患牙术后牙本质的敏感程度较低,且长期预后较好。临床治疗中应依据患者的病情与需求选择合适的修复术式。

  • 标签: 光固化修复术 玻璃离子修复术 楔状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RPI修复法和RPA修复法对游离缺失托牙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86例游离缺失托牙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研究组采用RPI修复法治疗,对比组采用RPA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各项指数差异。结果研究组修复成功率95.35%,对比组修复成功率为93.02%,研究组菌斑、结石、炎症、龈沟深度、活动度指数与对比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修复方法对游离缺失托牙的治疗效果均十分明显,能够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游离缺失托牙 RPI修复法 RPA修复法 治疗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口腔种植修复与常规修复治疗复杂牙列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1年2月-2023年3月期间至我院牙科接受干预治疗的复杂牙列缺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n=50)行常规修复治疗,试验组(n=50)行活动修复治疗,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咀嚼功能、固位功能及语言功能评分,同时评价口腔相关指数。结果:试验组咀嚼功能评分(47.08±2.93)分、固位功能评分(46.08±4.16)分、语言功能评分(48.82±3.70)分、美观程度(48.92±3.2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牙菌斑指数(0.52±0.16)、牙周袋深度(2.27±0.12)m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复杂牙列缺损的临床,口腔种植修复明显较优于常规修复治疗,使患者各功能恢复达到理想状态,同时改善其口腔环境,值得推广。

  • 标签: 口腔种植修复 复杂牙列缺损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