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邻近希氏束旁室性心律失常(PH-VA)的心电图特征及Ⅲ导联R/S比值(RⅢ/SⅢ)在预测消融成功和起源点距希氏束距离的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0月31日至2021年1月3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电生理检查与消融治疗符合PH-VA的患者根据胸部X线片及三维标测定位分为右侧PH-VA组和左侧PH-VA组:比较不同部位PH-VA的心电图特征及RⅢ/SⅢ比值在预测消融成功和起源点距希氏束距离的价值。结果22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61.0±16.4)岁,男133例。消融成功199例(88.8%,199/224)。①右侧PH-VA组179例,年龄(61.5±15.8)岁,其中男106例;②左侧PH-VA组45例,年龄(59.4±15.2)岁,其中男27例。①若以V1导联呈R、QR、qR、qr、Qr、Qrs、qrS型及胸前导联移行<V1导联作为诊断左侧PH-VA的指标;以V1导联呈QS型作为鉴别右侧希氏束下与上方和左侧PH-VA的指标,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②Ⅲ导联以正、负向波为主的成功率分别为66.7%(44/66)及95.6%(151/158)(χ2=34.51,P<0.001);③若以RⅢ/SⅢ比值≤1.1作为PH-VA消融成功的预测指标,以RⅢ/SⅢ比值>1.1作为PH-VA起源点距希氏束距离<5 mm的预测指标,均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论不同部位PH-VA的心电图特征不同,心电图指标对鉴别诊断有价值;RⅢ/SⅢ比值是PH-VA消融成功和起源点距希氏束距离<5 mm的有效预测指标。

  • 标签: 室性早搏复合征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希氏束旁 射频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前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变化在进展期胃癌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247例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进展期胃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的2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74例,女73例,年龄20~84岁,中位年龄61岁。依据新辅助治疗前后PLR的差值状态定义△PLR,如为负值定义为“降低组”,如为正值或是0定义为“未降低组”。进一步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PLR值及其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47例患者包含降低组138例和未降低组109例;△PLR两组间在肿瘤大小、侵犯神经、脉管癌栓、ypT分期、ypN分期、ypTNM分期和病理反应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年龄、性别、和有无术后辅助化疗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PLR降低组和未降低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9.0%和54.0%(P=0.025);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8%和58.1%(P=0.035);未降低组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明显好于降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ypT3-4分期、ypN3b分期和△PLR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HR=2.731/2.676,95%可信区间(CI):1.026~7.268/1.014~6.985;HR=4.717,95%CI:1.922~11.579;HR=2.854,95%CI:1.117~4.124;均P<0.05)]和总生存率(HR=3.226/2.655,95%CI:1.280~9.227/0.945~7.548;HR=4.550,95%CI:1.842~11.239;HR=2.897,95%CI:1.049-5.251;均P<0. 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进展期胃癌患者△PLR能更好地预测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新辅助化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从血流动力学的基础原理出发,探讨脉压/中心静脉压(PP/CVP)比值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心排血量(CO)的关系,进一步评估PP/CVP比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继发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1日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心脏外科术后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患者,根据患者术后6 h心排血指数(CI)分为LCOS组(CI<33.34 mL·s-1·m-2,25例)和非LCOS组(CI≥33.34 mL·s-1·m-2,125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或Spearman分析PP/CVP比值与PiCCO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LCOS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50例心脏外科术后行PiCCO监测的患者。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LCOS组PP明显低于非LCOS组〔mmHg(1 mmHg≈0.133 kPa):40(37,44)比55(46,64)〕,CVP明显高于非LCOS组〔mmHg:12(11,14)比10(8,12)〕,且LCOS组PP/CVP比值明显低于非LCOS组〔3.3(2.9,3.7)比5.5(4.6,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P/CVP比值与CI、CO和每搏量指数(SVI)均呈中度正相关(rs值分别为0.660、0.592、0.600,均P<0.001);而CI与PP呈正相关(rs值为0.509,P<0.001),与CVP呈负相关(rs值为-0.297,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与PP、CVP、SVI、心功能指数(CFI)单独预测相比,PP/CVP比值预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LCO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AUC为0.94±0.02,P<0.001),其临界值为4.41时,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96.00%。结论PP/CVP比值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CO呈中度正相关,且PP/CVP比值可以作为心脏外科术后发生LCOS的预测指标。

  • 标签: 低心排综合征 心排血量 脉压 中心静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性,并探讨NLR对BPH患者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BPH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NLR与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相关性。按照患者的年龄、PV、IPSS、Qmax、PSA将BPH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从而比较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临床进展的差异性;并运用ROC曲线分析NLR对高危组的诊断效能。继而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含有炎性细胞浸润,分为无浸润组和浸润组,并在浸润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LR与PV、IPSS均呈正相关(r=0.126,P=0.038;r=0.139,P=0.021),与Qmax呈负相关(r=-0.169,P=0.005),而与PSA无相关性(P>0.05)。根据PV及Qmax分组,高危组的NLR值高于低危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8,P=0.020;t=2.763,P=0.006);而根据年龄、IPSS及PSA分组,NLR在高危组与低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LR作为BPH临床进展的影响因素预测PV高危组的最佳临界值为1.71,其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49.1%;预测Qmax高危组的最佳临界值为1.49,其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30.3%。浸润组的NLR值高于无浸润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32),且浸润组组间的比较也是有统计学意义(F=9.959,P<0.001)。结论NLR与BPH患者临床病程进展呈正相关性,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提供患者的严重信息,并可作为患者随访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C)与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经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室性早搏(观察组),余110例未发生室性早搏者纳入对照组A,另抽取同期匹配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健康人群45例为对照组B。另将发生室性早搏者依据室性早搏负荷分为高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20%)、中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10%~20%)、低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10%);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总数分为Ⅰ组(<1 000个)、Ⅱ组(1 000~10 000个)、Ⅲ组(>10 000个),比较不同亚组MPV、PLC及MPV/PLC,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冠心病室性早搏者室性早搏负荷、室性早搏总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PV、MPV/PLC大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三组PL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MPV、MPV/PLC大于中负荷组及低负荷组(P<0.05);中、低负荷组MPV、MPV/P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MPV、MPV/PLC大于Ⅰ组、Ⅱ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MPV/PLC与室性早搏负荷、室性早搏总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MPV/PLC与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存在一定关系,随着MPV/PLC比值增加,其室性早搏负荷与室性早搏总数增加,监测MPV/PLC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室性早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与白蛋白比值(PAR)对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患者总生存期(OS)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69例UT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7例(63.3%),女62例(36.7%)。平均年龄65(36~87)岁,其中<65岁73例(43.2%),≥65岁96例(56.8%)。38例(22.5%)有吸烟史。15例(8.9%)有膀胱癌病史。肿瘤单发159例(94.1%),多发10例(5.9%)。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评分0分159例(94.1%),≥1分10例(5.9%)。血小板计数217.0(68.0~772.0)×109/L,血清白蛋白42.0(27.3~52.7)g/L,PAR为5.40(0~17.31)×109。手术方式: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147例(87.0%),节段性输尿管切除术22例(13.0%)。术后辅助放化疗155例(91.7%)。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R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PAR组和高PAR组。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前PAR与UTU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ROC曲线显示PAR最佳截断值为6.67×109,将患者分为低PAR组(<6.67×109)133例(78.7%)和高PAR组(≥6.67×109)36例(21.3%)。高PAR组和低PAR组的3年总生存率为50.0%和77.6%,5年总生存率为46.2%和6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级(G1~2或G3)、病理T分期(pTa/T1或pT2~4)和术前PAR与OS和CSS呈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AR与OS(HR=1.850,95%CI 1.095~3.127,P=0.022)和CSS(HR=2.154,95%CI 1.242~3.736,P=0.006)均呈显著相关性,PAR是预测UTU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PAR对于UTUC患者的OS和CSS均具有预测作用,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对高危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意义。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血小板与白蛋白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LC)患者血清(或血浆)前白蛋白(PA)、载脂蛋白-A1(Apo-A1)、总胆汁酸/胆碱酯酶(TBA/CHE)比值、凝血酶元时间(PT)的变化,评估各指标与肝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56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Turcotte-Pugh(CTP)计分方式分为A、B、C三级,其中A级14例,B级22例,C级28例;另选30名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各生化指标用RXL生化分析仪检测,白蛋白(ALB)采用溴甲酚绿,PA、Apo-A1采用免疫比浊,CHE与γ-谷氨酰转肽酶(GGT)采用酶速率,TBA采用酶循环;PT采用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小板(Pt)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用血球分类仪检测。结果血清TB、GGT和转氨酶在肝硬化活动期显著升高,肝硬化静止期仅轻度升高。血清Alb、PA、Apo-A1、CHE水平随肝硬化级别的增加而逐渐降低,TBA、TBA/CHE比值及PT则随CTP级别增加而渐次增高,ALB、PA、Apo-A1、CHE分别与CTP分值呈显著负相关,(f=54,r值分别为-0.768,-0.452,-0.537,-0.772,P<0.01),与此相反,TBA、TBA/CHE比值及PT分别与CTP分值呈显著正相关(f=54,r值分别为0.559,0.663,0.728,P<0.01)。结论TB与转氨酶在活动性肝硬化时显著升高,是反映肝炎活动的敏感指标,也是区别活动期肝硬化与静止期肝硬化的重要标志。血清Alb、PA、Apo-A1与CHE随肝硬化级别增加而降低,TBA、PT随肝硬化级别增加而渐次增高,联合检测上述生化指标,并计算TBA/CHE比值可能更敏感、更准确地反映肝损伤程度,对判断药物疗效及病情预后均有所帮助。

  • 标签: 肝病 肝硬化 凝血功能 血小板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肾病血液CRP和HbA1C、尿液ACR比值的诊断价值。方法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31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来本院健康检查人群3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样本血液CRP和HbA1C、尿液ACR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样本三项检查结果对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血液CRP和HbA1C、尿液ACR比值显著升高,可视患者上述指标检查结果,诊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已发糖尿病性肾病并发症,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

  • 标签: 糖尿病性肾病 血液CRP HbA1C 尿液ACR 比值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08例因肝细胞癌行肝移植术的患者资料,探究甲胎蛋白(AFP)与肿瘤总体积(TTV)的比值与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寻找影响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表明,术前血清AFP、TTV水平、AFP/TTV比值与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P<0.05)。伴有门静脉癌栓、TTV≥65.5 cm3、AFP/TTV>2是导致肝癌肝移植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此可见,AFP/TTV的比值对肝癌肝移植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洗脱前醛固酮/肾素浓度比值(ADRR)筛查中国人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切点值,降低PA筛查中洗脱药物带来的风险。方法入选2017年1月到2019年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病房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参照美国2016年PA诊断指南及我国2016年PA诊断共识进行PA诊断。测定药物洗脱前后的血醛固酮浓度(PAC)、肾素浓度(DRC)及ADRR。绘制ADRR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Youden指数最大时,确定最佳切点值。结果入选高血压患者542例,其中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EHT)患者467例(男297例,女170例),确诊为PA患者75例(男51例,女24例)。PA患者洗脱前后的PAC、ADRR均高于EHT患者[150.0(130.0,210.0)比120.0(80.0,170.0)ng/L,170.0(120.0,260.0)比130.0(90.0,180.0)ng/L;28.9(15.9,63.5)比4.3(1.9,11.8)(ng/L)/(mU/L), 55.6(39.0,109.0)比9.8(4.5,21.3)(ng/L)/(mU/L),P ≤0.001],而洗脱前后的DRC均低于EHT[4.0(2.0,10.0)比27.0(10.0,64.0)mU/L, 3.0(2.0,4.0)比12.2(5.0,27.0)mU/L,P<0.001]。EHT及PA组洗脱后均为PAC升高(P=0.001,P<0.001),DRC降低(均P<0.001),ADRR升高(均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洗脱前ADRR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36~0.895)。洗脱前ADRR以7.8 (ng/L)/(mU/L)为切点值筛查PA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4.7%、66.8%,此时Youden指数最大(0.615)。结论洗脱前ADRR>7.8 (ng/L)/(mU/L)可作为切点,在不能进行药物洗脱条件下作为筛查PA的替代指标。

  • 标签: 醛固酮 肾素 醛固酮增多症 化学发光测定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32例,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98例,死亡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CRP、ALB、CRP/ALB与死亡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ALB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ALB与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其临床结局。

  • 标签: C反应蛋白 血清白蛋白 比值 重症肺炎 预后
  • 简介:本文介绍了高层结构设计中需控制的“六个比值”轴压比、剪重比、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和刚重比及各比值不满足规范要求时如何进行调整,文中对“六个比值”的理解进行了说明和介绍。‘

  • 标签: 高层建筑 六个比值 调整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外科治疗的177例胃癌患者。根据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为3.79,按此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LMR组(LMR≥3.79)和低LMR组(LMR<3.79),分析胃癌患者的LMR与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N分期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N分期的LMR值比较结果显示,N1与N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1和N2均与N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LMR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LMR对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分期有一定预测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14年0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普外科诊治的21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情况,比较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高组(PLR≥250)与正常组之间在生存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2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PLR增高者57例,PLR正常者153例,统计学分析显示PLR增高者生存率与PLR正常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可以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 标签: 结直肠癌 血小板 淋巴细胞 生存率
  • 简介: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联合弹性应变率比值(strainrateratio,SRR)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并获取SRR最佳诊断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4月期间因乳腺肿块于解放军第101医院就诊的65例患者共84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行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检查,对肿块良恶性进行判断,并与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比。结果:高频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78.4%、72.3%及75.0%。高频超声联合SR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urve,AUC)为0.892时SRR最佳诊断值为3.01,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91.9%、89.4%及90.5%。与高频超声联合SRR相比,高频超声单独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较低,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R是反映乳腺肿块硬度的重要指标,结合高频超声的二维灰阶图像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动力学特征将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

  • 标签: 高频超声 弹性成像 应变率比值 乳腺癌
  • 简介:目的评价孕15~20周孕妇血清中β-HCG、PlGF水平及比值对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1722名产妇组成列队,在15~20周时采集肘静脉血,存储于-80℃冰箱内以备检测。根据随访结果分成重度子痫前期组及正常妊娠组。应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血清中β-HCG和PlGF水平,结果均转化为正常妊娠组浓度的中位数的倍数(MoM值),并计算β-HCG/PlGF比值。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3项指标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发生的临床价值。结果11722名孕妇中发生子痫前期的共52例(3.2%),其中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31例,同期采血且孕龄相近的正常妊娠孕妇102例作为对照组。2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β-HCG的MoM值[中位数(p25,p75)]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升高,分别为1.27(0.78,1.86)MoM和0.96(0.71,1.17)MoM(P=0.021);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中PlGF的MoM值较正常妊娠组明显下降,分别为0.68(0.54,1.01)MoM和1.38(0.89,2.72)MoM(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的β-HCG/PlGF比值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分别为1.91(1.27,3.13)和0.70(0.38,0.99)(P〈0.01),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3预测价值:取β-HCG截断值为1.12MoM时,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和88%,曲线下面积(AUC)为0.664(95%CI:0.575~0.746;P=0.025);取PlGF截断值为0.83MoM时,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71%和82%,AUC为0.818(95%CI:0.740~0.881;P〈0.01);取β-HCG/PlGF比值截断值为1.13时,预测重度子痫前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2.3%和86.3%,AUC为0.914(95%CI:0.851~0.956;P〈0.01)。结论孕中期早期,对孕妇血清中的β-HCG、PlGF水平进行检测并计算二者比值,对预测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中β-HCG/PlGF�

  • 标签: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胎盘生长因子 重度子痫前期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疗和白蛋白对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影响。方法将血清胆红素>205μmol/L的1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光疗配合白蛋白静点,对照组单纯光疗。监测治疗前后TB和TB/A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并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但两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照治疗后TBIA虽有下降,但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TB/A明显下降,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B/A是评价胆红素毒性的重要参数。光疗加用白蛋白后,不仅能降低总胆红素,而且可同时增加白蛋白胆红素结合度,从而降低体内自由胆红素水平,减轻胆红素毒性。

  • 标签: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光疗 白蛋白 血清总胆红素 自由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结论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对于诊断糖尿病肾病有临床意义。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
  • 简介:目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ratio,NLR)作为炎症反应的评价指标,与多种肿瘤的预后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LR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尤其与不同手术方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4年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并符合入选标准的1,125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静脉血NLR,分为低NLR组(NLR≤3.98)和高NLR组(NLR>3.98),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参数,并分析低NLR和高NLR对结直肠癌患者尤其不同手术方式预后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前白细胞计数、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同时性肝转移、腹膜种植、Duke分期、根治切除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低NLR组和术前高NLR组结直肠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8.8%和17.8%(P<0.05).各种不同根治手术后以及姑息手术后,低NLR组患者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高NLR组患者(P<0.05).NLR>3.98、Duke分期、肝转移、腹膜种植、组织分化程度、根治切除与否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NLR>3.98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术前NLR是结直肠癌患者重要的独立预后指标.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结直肠肿瘤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