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指标及其比值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经选择性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44人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三组,分别在入院后检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ApoB等。结果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C/HDLc比值、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ApoA1/ApoB比值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正常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又显著高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P<0.05)。结论HDLc和ApoA1/ApoB比值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冠心病 冠脉造影 血脂指标 血脂比值
  •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证实心脏室壁心肌具有电异质性,心室肌跨壁复极离散度产生的一个正常存在的电生理现象,并且发现异常增大的跨壁复极离散度是多种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源性猝死)发生的主要基质,也是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指标[1]。T波峰-末间期(Tp-e)已证实可作为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量化指标[2]。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临床意义 比值变化 跨壁复极离散度 室性心律失常 T波峰-末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RP to ALB ratio,CAR)与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PD中心791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选患者基线CAR三分位数分为3组:低CAR组(CAR≤0.161 mg/g,n=264)、中CAR组(CAR 0.162~0.214 mg/g,n=263)、高CAR组(CAR≥0.215 mg/g,n=264),比较3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随访截至2020年3月31日,终点事件为死亡、转为血液透析、肾移植、肾功能恢复终止PD。采用Kaplan-Meier、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及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CAR水平和P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CAR和其他炎症指标[CRP、ALB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入选患者年龄为(59.8±15.7)岁,男性447例(56.5%),高血压714例(90.3%),合并糖尿病233例(29.5%),合并心血管疾病182例(23.0%)。中位随访时间为55(31,88)个月,至随访终点236例(29.8%)患者死亡,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5例(12.0%)。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CAR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低CAR组和中CAR组(Log-rank检验χ2=109.50,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CAR与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独立相关(HR=2.891,95%CI 1.921~4.351,P<0.001)。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CAR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相关(SHR=1.297,95%CI 1.128~1.490,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AR预测P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95%CI 0.700~0.774),显著高于CRP(AUC=0.643,95%CI 0.599~0.687)、NLR(AUC=0.608,95%CI 0.563~0.653)和PLR(AUC=0.554,95%CI 0.508~0.601)等炎症指标,略低于ALB(AUC=0.752,95%CI 0.716~0.788),其最佳截断值为0.19 mg/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和68.3%。结论CAR水平升高是P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PD患者死亡的相关性高于CRP、NLR及PLR等传统炎症指标。

  • 标签: 腹膜透析 C反应蛋白质 血清白蛋白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Ⅰ型心肾综合症(CRS-1型)患者中血BUN/Cr比值是否可以作为临床指标对急性肾损伤(AKI)进行危险分层。方法75位CRS1型志愿者被纳入该研究。定义CRS-1型心功能的急剧恶化,引起急性肾损伤。定义AKI血清肌酐≥0.3mg/dl,或48h内血清肌酐上升1.5倍。最终有25位患者在之后12个月的随访中死亡。对患者入院时BUN/Cr比值是否达到22.1进行分组研究。结果CRS-1型患者的血BUN/Cr比值与死亡率之间存在联系,高BUN/Cr比值对应高死亡率(log-ranktest,P<0.001)。结论CRS-1型患者血BUN/Cr比值的升高与患者的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联,血BUN/Cr比值对AKI进行危险分层是有用的临床指标。

  • 标签: 心肾综合征 急性肾损伤 血BUN/Cr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这段期间内接收诊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9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急性肝炎30例、慢性肝炎30例、肝硬化30例,另选取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的AST与ALT,计算并比较四组的AST与ALT比值。结果三个肝病组的AST与ALT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三个肝病组之间的AST与ALT比值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AST与ALT比值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及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检测 AST ALT AST与ALT比值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TBA、AST/ALT比值在诊断肝炎、肝硬化、肝癌等肝脏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2例肝病患者归为肝病组,其中急性肝炎34例、慢性肝炎41例、肝硬化33例、肝癌24例,并将68例体检健康人归为对照组,检验肝病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血清TBA水平,以及AST/ALT比值,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肝病组TBA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其中,急性肝炎TBA显著高于其他其他肝病患者(p<0.05),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TB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ASL/ALT比值,肝癌患者>肝硬化患者>健康对照>慢性肝炎患者>急性肝炎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TBA、AST/ALT比值在诊断肝脏疾病中有重要意义,可以反映肝脏受损情况,还可以用于判断预后、观察疗效。

  • 标签: TBA ASTALT 肝脏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其比值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于兴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组,选择同期具有脑血管病风险因素且与Ⅰ组危险因素匹配的110例个体为研究对象Ⅱ组,选择同期体检健康的90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Ⅲ组。比较3组对象血清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纤维蛋白原、外周血细胞的差异。随访2年后比较3组对象中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个体的预后差异。结果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白细胞水平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Ⅱ组及Ⅰ组血清白蛋白水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Ⅰ组、Ⅱ组、Ⅲ组再发脑血管病发生率分别为24.1%、18.5%及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组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是白蛋白/球蛋白比值≥1.45亚组患者的3.6倍。结论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及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脑梗死及脑血管病危险人群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降低者较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正常者发生脑血管病事件风险增加。

  • 标签: 脑梗死 白蛋白 球蛋白 预后
  • 简介: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过程中白斑狗鱼肝脏和肌肉RNA/DNA比值的变化。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白斑狗鱼体内RNA/DNA比值不断下降,体重逐渐减小,饥饿56d时RNA/DNA比值下降幅度达到最大。恢复投喂后,白斑狗鱼摄食强度明显增大,生长加快,各组试验中肝脏和肌肉RNA/DNA比值均超过正常投喂水平。试验结果表明RNA/DNA比值与体重变化呈正相关,进一步证明RNA/DNA比值可作为衡量鱼类生长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白斑狗鱼 饥饿 再投喂 RNA/DNA比值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技术,测量BPH和前列腺癌症患者的血清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结果前列腺癌(PCa)组、前列腺增生(BPH)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在诊断灰区内(TPSA4.0~20.0μg/L)PCa组与BPH组TPSA、fPSA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T比值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运用fPSA/TPSA比值,结合TPSA含量,可提高PCa与BPH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对PCa的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及高危人群的筛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TPSA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检测血清中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179名研究对象分成三组,健康对照组62人,BPH组76人,PCa组41人。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别测定它们的t-PSA、f-PSA,并计算f/t比值。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Ca组和BPH组血清t-PSA及f/t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t-PSA在4.0-10.0ng/ml之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Ca组的f/t比值却显著低于BPH组的f/t比值(p﹤0.01)。结论f/t比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诊断灰区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能力。

  • 标签: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T比值 前列腺癌 化学发光
  • 简介:本研究项目系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国立文化财机构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两所进行的合作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为依据铅同位素比值分析研究“中国河南省巩义市黄治窑出土唐三彩及日本出土唐三彩、日本产铅釉陶器之产地推定”的提纲报告。

  • 标签: 铅同位素 釉陶器 日本 比值 中国 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成人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观察发现当患者病情进展为脓毒症时,耗费大量医疗资源的同时病死率也明显升高。因此,对脓毒症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病情评估、预测预后显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有较多生物标志物或评分标准,因其各自不同的缺陷,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发现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作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指标与脓毒症患者的病情进展存在着相关性。本综述总结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脓毒症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对脓毒症患者病情有更好的认识,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完善诊疗方案,从而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 标签: 脓毒症 死亡率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目的:研究竖脊肌屈曲放松(flexion-relaxation,FR)比值在不同类型慢性腰痛患者和无痛对照人群中是否存在差异。方法97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51例为腰部前屈时疼痛,后伸无痛,分为前屈痛组;46例为腰部前屈时无痛,后伸时疼痛,分为后伸痛组;另有35名腰部无痛健康人,分为对照组。使用表面肌电图采集三组人群在完成躯干前屈和再背伸动作时竖脊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并计算FR比值。结果三组FR比值分别为:前屈痛组4.97±1.03、后伸痛组21.8±4.75、对照组22.85±3.64。前屈痛组FR比值明显小于后伸痛组(P<0.01)和对照组(P<0.01)。后伸痛组和对照组相比,F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中,腰部前屈痛患者和无痛人群相比,FR比值明显减小,此差异可为进一步鉴别此类腰痛患者提供参考。而对于后伸痛患者,FR比值不能作为鉴别依据。

  • 标签: 腰痛 腰肌 肌电描记术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3年10月至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MHD治疗超过3个月、年龄超过18岁的患者180例。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开始行MHD时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通过计算得出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同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LR对MHD患者全因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生存组相比,死亡组血小板水平、NLR、PLR、C反应蛋白(CRP)水平更高,而淋巴细胞水平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项混杂干扰因素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PLR(HR=1.009,95%CI:1.001~1.017,P<0.05)、年龄(HR=1.040,95%CI:1.004~1.077,P<0.05)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LR预测MHD患者全因死亡的AUC为83.8%(P<0.05),最佳临界值为180.47,灵敏度为78.4%,特异度为81.1%。结论PLR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有望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血小板/淋巴细胞 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预后 关系
  • 简介: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基本的计算,有许多计算方法,其中P-Q分解法是较重要的方法。它计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少,可应用于在线潮流计算。但P-Q分解法潮流计算对R/X比值较大的网络存在着不收敛问题,限制了P-Q分解法的应用。本文通过对P-Q分解法潮流计算算法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此问题的两种方法,并编程实现了某110KV电网潮流计算。

  • 标签: P-Q分解法 R/X比值 潮流计算 数学模型 节点数据 电力系统计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数与应变率比值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36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良性102例,恶性34例),均行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检查,获得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峰值强度(Peak)、达峰时间(Tp)、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应变率比值,比较良恶性结节上述各参数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Peak均低于良性结节,而Tp、应变率比值均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标签: 超声造影参数 应变率比值 鉴别诊断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 简介: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家们在经营管理中都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断地把经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企业领导人不能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哲学是管理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核心部分,不少的企业家看到了提高自身哲学素养的重要性。他们自觉地学习、应用唯物辩证法,增强了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在经营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天津市圣罗衬衫总厂厂长吴树旺就是生动的例证。同时,广大的理论工作者也始终关注着经济建设的这个中心。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是哲学界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愿企业界朋友和哲学专家们携起手来,让哲学在群众中、在实践中,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 标签: 唯物辩证法 企业家 明法 经营管理工作 企业领导人 哲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