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男,76岁。因“摔倒致头部伤2个月余,头痛1d”于2010年9月23日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温36.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将灯盏细辛与复方丹参注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脑梗死病患79例,将其按奇偶数字法随机分为复方丹参组与灯盏细辛组。两组病患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灯盏细辛组病患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治疗;复方丹参组病患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治疗,将两组病患治疗14天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患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均无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灯盏细辛与复方丹参注射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接近,对病患预后改善有良好效果,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灯盏细辛 复方丹参注射液 脑梗死 疗效 对比
  • 简介:  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辅助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20例,复方丹参注射对梗阻性黄疸时患者肠粘膜的保护及减轻细菌及内毒素移位

  • 标签: 临床疗效 丹参注射液 梗阻性黄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在恶性肿瘤癌性疼痛中使用复方苦参注射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30例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65例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复方苦参注射质量。治疗两个星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和治疗后疼痛情况。结果:对照组相对于观察组患者,经过两个星期的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低,但并发症出现几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就说明P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柔性肿瘤癌性疼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苦参注射在治疗晚期癌症中、轻度疼痛方面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我院2009年10月1日-2012年10月1日共收治140例晚期癌症患者,对这些患者,确定癌痛程度后,选取中、轻度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使用复方苦参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完全缓解(CR)12例,部分缓解(PR)40例,轻度缓解60(MR),例,无缓解(NR)8例,总有效率43.3%,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现复方苦参注射具有较小的副作用。结论复方苦参注射对于晚期癌症中、轻度疼痛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作为癌症治疗过程中的辅助药物。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晚期癌症 轻度疼痛 中度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纯予以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联合化疗治疗胃癌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癌 化疗 复方苦参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疗效。方法将60例AP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均予奥曲肽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67%,对照组7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丹参注射联合奥曲肽能明显改善AP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好,可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奥曲肽 复方丹参注射液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收治的5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年龄48—70岁,平均58.2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2组:丹参组和常规组。观察各组临床疗效、血肿吸收率,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方法,丹参治疗组中恢复良好和中等残疾(GR加MD)者占82.61%,常规组为45.0%,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组临床疗效最佳;丹参组血肿吸收率与常规组比较,经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丹参治疗组不影响血小板凝血功能,PT在正常范围。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是一种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复方丹参注射液 药物治疗 高血压性脑出血 静脉滴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美兰注射在痔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复方美兰注射在痔切除术创面注射,分析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78例患者术后轻度疼痛者(无需使用任何镇痛药物)66例,中度疼痛(需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者10例、肌注非甾体类抗炎药2例),重度疼痛(需肌注度冷丁者0例)。结论复方美兰注射可明显减轻痔切除术后疼痛,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方美兰注射液 痔切除术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介绍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的检验与质量控制方法,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首先,我们详细分析了药品标准与规格,确保其符合国家药典和相关法规的要求;其次,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检验方法,包括氨基酸含量测定、杂质和污染物检测、pH值测定等,以确保药品成分的准确性和纯度;最后,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样品采集和批记录的规范执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验证,以及变更管理程序的建立。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方法和体系对于监测和维护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确保患儿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 标签: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检验方法 质量控制 药品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患者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之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以期望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25例使用复方氨基酸注射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对比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用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品种类有3种,分别是18AA-V(28.00%)、18AA-Ⅱ(24.00%)和18AA(16.00%);多数患者在应用复方氨基酸注射后当天就出现了不良反应,患者人数占比52.00%(13/25);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涉及系统比例最高的是全身性损害,占比40.00%,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还有胃肠系统损害,分别占比20.00%、16.00%,占比较低的是心血管系统损害(4.00%)、免疫功能损害(4.00%);25例患者在注射复方氨基酸注射发生不良反应后,均及时给予停药、对症治疗等措施,最后所有患者不良反应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 因复方氨基酸注射用药不良反应多,可累及数个器官,故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将复方氨基酸注射应用于临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治疗骨转移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3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病人在医治期间使用的是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医治。常规组病人则是在此基础上使用复方苦参注射进行医治,然后针对两种病人的各项评分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从医治效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研究组病人的医治效果是90.00%,常规组病人的医治效果是70.00%,从各项疼痛评分以及医治前后的评分进行分析,也可表现为研究组病人占有更大的优势。结论:为骨转移癌性病变的病人进行临床医治操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在硫酸吗啡缓释片医治的基础上使用复方苦参注射进行医治,可以很好的缓解病人的疼痛症状,也可以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起到改善的效果。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骨转移癌性疼痛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盐酸消旋山莨菪注射的工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盐酸消旋山莨菪注射的稳定性,使其有关物质在效期内增长缓慢或保持稳定。方法从主药的理化性质入手,通过对配制流程和中间体控制标准的研究试验,调节不同梯度的pH,考察药液的稳定性。结果中间体的pH越低越稳定,控制在3-3.5之间,药液的托品酸杂质最小,且增长最缓慢,最利于药液的稳定性。结论配制时控制中间体pH值在3-3.5之间,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 标签: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 pH控制 有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山莨菪注射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78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甲磺酸倍他汀片、盐酸氟桂利嗪片口服、山莨菪注射静滴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静滴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眩晕症的疗效、症状的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69.2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种方法在治疗眩晕及其伴随症状的消失时间上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山莨菪注射治疗眩晕症疗效确切、疗程短,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眩晕症 血塞通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 临床观察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羟喜树注射药品中的有关物质与含量展开有效检测。方法:设定甲醇 -水为流动相,采用 Ultimate XB-C 18柱实施检测,设置值为 4.6×250mm, 5μm,检测波长设置为 370nm,流速数值是 1.0mL·min-1,柱温设定为 35℃,完成检测准备工作后,即可进行后续的检测。结果:检测有关物质的结果如下:杂质与羟喜树物质之间的分离度达到相应标准,喜树为主要杂质,其与羟喜树的实际线性范围检测在 0.2到 1.0μg·mL-1间,相关系数大于 0.9997,最低检测限 0.3ng与 0.2ng。含量检测的结果如下:在 4.0至 36.3μg·mL-1的范围中,羟喜树呈现出现象相关系数是 1.0000,针对 3个厂家提供的处方工艺,实施了高中低三种围绕浓度的回收率检测实验,检测结果均未超过 100%到 102.0%的范围, RSD数值高于 0.02%,低于 0.7%。结论:本次试验中使用的检测方法的准确率水平高,专属性相对较强,可帮助增强羟喜树注射药品质量控制工作的系统化,实现全面的药品质量控制需求。

  • 标签: HPLC 羟喜树碱 有关物质 含量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注射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ls柱,流动相为甲醇一合0.002m01·L-1。磷酸二氢铵和0.0018mol·L-1。四丁基氢氧化铵的水溶液(30:70),检测波长220nm。用外标法测定含量,不加校正因子的自身对照法测定有关物质。结果:有关物质浓度在0.510—153.1μg·mL-1,含量测定浓度在51.58~515.8la,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硝酸毛果芸香主成分峰与有关物质峰的分离度均符合要求,硝酸毛果芸香的检出限为4ng。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该制剂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测定。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硝酸毛果芸香碱注射液 有关物质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马来酸麦角新注射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桐乡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马来酸麦角新注射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出血量,两组止血时间、宫缩持续时间、子宫下降幅度、恶露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用药后0.5 h、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76.82±15.40)mL、(112.34±18.73)mL、(196.70±20.60)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7.38±17.65)mL、(198.49±19.37)mL、(283.74±21.56)mL(t=17.565、18.643、17.020,均P<0.05);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3.83±1.40)h]及子宫下降幅度[(6.25±0.93)cm]均优于对照组[(1.92±0.59)h、(4.65±0.66)cm],观察组止血时间[(21.29±3.60)min]及恶露持续时间[(17.19±4.67)d]均短于对照组[(42.28±3.85)min、(24.28±6.11)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0、7.331、8.181、5.37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脑钠肽分别为(91.22±6.23)μmol/L、(24.56±2.46)μmol/L、(46.81±5.10)ng/L,均低于对照组的(98.63±7.51)μmol/L、(30.92±3.95)μmol/L、(90.35±4.66)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8、7.969、36.750,均P<0.05)。结论马来酸麦角新注射联合垂体后叶注射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促进产后恢复。

  • 标签: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加压催产素 药物疗法,联合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利钠肽,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麦角新联合垂体后注射治疗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共选择100例产妇,均为产后出血病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入院时间分组,研究组、参照组各50例。参照组以垂体后叶注射治疗,研究组联合麦角新和垂体后叶注射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止血时间、注射药物12h后出血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止血时间明显比参照组短,用药12h后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参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中联合麦角新和垂体后叶注射治疗,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出血量,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产后出血 麦角新碱 垂体后叶注射液 止血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马来酸麦角新注射在产后出血患者群众中辅助疗效。方法:选择2021.1-12,随机择取78例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参照组(缩宫素)与管理组(马来酸麦角新+缩宫素),对比止血效果。结果:与参照组相比,管理组止血效果更好,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出血临床治疗,选择马来酸麦角新辅助治疗有较好的止血疗效。

  • 标签: 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 产后出血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