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患者本身的生活质量。支气管哮喘不能够完全治愈,因此目前的治疗方式就是尽量减少患者疾病的发作,同时减轻他们哮喘发作时的症状,有效的预防患者的气道出现一些不可逆的阻塞,避免出现呼吸方面的衰竭。在临床的实践当中,一些有效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对该疾病的治疗产生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着疾病模式的改变和人们健康理念的不断更新,患者和患者的家属对于医院的环境和护理的需求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医院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并且把服务延续到患者出院之后,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本文主要对支气管哮喘护理的新进展进行梳理。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护理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反应成像(VRI)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更科学、有效诊断儿童哮喘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我科室确诊的支气管哮喘儿童135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分别于舒张试验前后行肺功能及VRI检查,探讨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舒张试验阳性组87例,阴性组48例。舒张试验阳性组舒张后MEF面积、EVP同步性、干啰音、总评分较舒张试验前明显改善,且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舒张试验阴性组各单项指标仅最大振动值、EVP同步性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余项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RI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提供相关客观指标。

  • 标签: 哮喘 肺功能 振动反应成像 肺部定量数值
  • 简介:摘要哮喘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哮喘具有异质性。儿童哮喘的发病原因有很多种,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主要是哮喘有两大明显特征,呼吸系统症状可变性和呼气气流受限可变性。2016年医学界重新定义了哮喘,重点突出了特点,尤其是哮喘的异质性。本文浅析了儿童哮喘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为治疗儿童哮喘提供了参考建议。

  • 标签: 儿童 哮喘 发病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主要表现为咳痰、咳喘、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于支气管哮喘主要采用西药控制病情为主,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但是长时间使用西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及不良反应,影响疗效。中医治疗哮喘效果明显、治疗安全,具有整体调节优势。由于难治性哮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统一,西医治疗DA的方法及疗效均有限。而无论古代、现代,中医对DA的病机认识较为丰富,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中医药在此领域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标签: 难治性哮喘 中医药 治疗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和总结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诊治,认为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不够,明确提出只有正确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咳嗽变异型哮喘,才能降低误诊率,通过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及误诊分析等方面总结了咳嗽变异型哮喘的临床诊治体会,医学工作者提高对咳嗽变异型哮喘病的认识和重视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尽可能早的作出诊断并进行正确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医学的有关专家多开这方面的讲座。

  • 标签: 咳嗽 变异型哮喘 临床诊断 诊断效果 心得体会
  • 简介: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冯立强副研究员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钟南山院士团队张翊玲博士合作,研制了一种利用腺病毒载体结核疫苗抑制过敏性哮喘的新策略。据课题组相关人员介绍,健康状态下,体内Th1、Th2反应相互制约、动态平衡,卡介苗在历经数百次传代后,某些疫苗株因缺失关键抗原.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免疫治疗 国家重点实验室 健康状态 钟南山院士 腺病毒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老年哮喘与早发老年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哮喘患者55例,早发老年哮喘患者48例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0例,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在发病诱因、发病季节、夜间发作、过敏史、吸烟史、皮肤过敏原试验阳性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产生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哮喘患者和早发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病症有相似点,但是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比较大的差异,要对患者进行多项指标的分析,提升老年哮喘的诊断率。

  • 标签: 老年哮喘 早发老年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药物选择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2013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经联合用药治疗后,显效23例,有效2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0%。结论及时合理实施联合用药可有效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减少并发症,避免发生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联合用药 治疗原则 药物选择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急性痔发作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痔发作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治疗,对照组采用地奥司明片口服治疗,两者同时外用肛泰软膏,以一周为一个疗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8%)优于对照组(84.3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坐浴治疗急性痔发作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急性痔发作 清热化瘀汤 熏洗坐浴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药物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发作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辛伐他汀 冠心病 心绞痛 急性发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60岁以后首发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使用精神药物情况,为临床科学、合理、规范应用精神科药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查看我院病案室的出院登记本记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精神科出院病历4234进行筛选,从中选出60岁以后(包括60岁)首发,诊断躁狂抑郁发作症住院患者病历34本为样本病历(8.03‰)。对每本病历的用药名称、药物剂量逐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男27例,女7例。年龄60-78岁。平均64.6岁。临床分型躁狂发作16例,抑郁发作14例,躁狂抑郁发作4例。治疗过程药物治疗28例,无抽搐电休克(ECT)治疗6例。转归治愈23例,显进4例,好转3例,无改善4例。药物治疗方面抗抑郁药米氮平、氟西汀、舍曲林。抗躁狂药碳酸锂缓释片,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维思通,其它;氯硝西泮、佳乐定。合并用药29例(85.2%),单一用药5例(14.8%)。结论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首次住院躁狂抑郁发作精神病人当中。精神科用药情况,大多数都采取合并用药(29例)占85.2%),药物剂量较常规治疗剂量低,说明老年精神病人的药物治疗,不管何种药物治疗,应以低剂量为主。

  • 标签: 60岁首发 躁狂抑郁发作发作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异常与癫痫发作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50例单纯癫痫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脑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差异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脑电波检检测异常发生率为62%,对照组检测异常发生率为42%,两组有效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生癫痫表现症状后,脑电波也会出现异常情况。可利用脑电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癫痫情况进行观察,从而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分析指导。

  • 标签: 老年急性脑梗死 脑电图异常 癫痫发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的看护和照理。方法将患短暂性脑缺血的病人实施认真地观测与体贴的看护,并且防患并发症的出现。结果一共60例病人,最终彻底康复的有54例,情况转良的有6例。结论实验需要认真地观测与体贴的看护。

  • 标签: 护理 短暂性脑缺血 看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43例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干预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急性期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发作性疾病进行脑电图动态监测,分析其在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癫痫组25例,非癫痫组100例。对125例发作性疾病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者33例,异常率26.4%,癫痫21例、非癫痫性疾病12例。结论脑电图对于发作性疾病的病因分析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发作性疾病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痊愈52例、显效16、有效4例,无并发脑梗死病例,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患者密切的观察和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抽取43例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护理干预方法。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干预,本组未出现死亡病例,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干预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急性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患者猝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 急性期 护理干预 神经功能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