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磁共振波谱分析能客观地反映脑内代谢物的变化,进而反映早期病变的病理改变。作者从影像学角度归纳了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神经系统疾病在磁共振波谱成像上的不同表现,提示磁共振波谱分析能从影像学角度对颅脑疾病进行早期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

  • 标签: 磁共振波谱分析 颅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磁共振技术(MRI与MRV)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科室在既往3年内接诊的2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磁共振诊断资料,并就磁共振成像进行分析总结,以探析磁共振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1例患者中17例患者经常规磁共振成像(MRI)确诊,4例漏诊患者后经磁共振静脉成像(MRV)确诊。在成像方面,MRI可清晰的将患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直接征象表现出来,而MRV则可更好的将阻塞性静脉窦显现出来。结论临床在面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时,应用MRI、MRV联合进行诊断,可以明显的提高诊断符合率,此外,这两种检查结合还具有无创性,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闹静脉窦血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磁共振检查女性心理压力发生情况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行乳腺磁共振检查的116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我院自制的心理压力评价量表,评价女性检查时的心理压力,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结果经过对有效问卷的分析发现,女性在行乳腺磁共振检查时因环境密闭、检查孔狭小、长期保持同一体位等因素,极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具体表现包括出汗、呼吸困难、恐惧、焦虑、颤抖、心跳加速等,对正常的检查过程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本次研究中的所有女性均顺利完成了检查,有7例女性因检查中配合度不佳,造成检查中断,经过护理人员的安抚后均可继续检查,并最终顺利完成检查,但检查时间均在30min以上。结论女性在行乳腺磁共振检查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加强对女性检查前后的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女性不良情绪,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 标签: 磁共振 乳腺检查 心理压力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用于癫痫磁共振成像检查护理中的价值予以研究,为其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6月间预采用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疑似癫痫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组两个研究组,按照分组分别按照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护理模式予以护理。结果两组检查依从率分别为93.3%和7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95.6%和89.3%,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癫痫磁共振成像检查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检查的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率,用于临床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癫痫 磁共振成像 循证护理 常规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与磁共振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持续性阻塞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32例)与B组(32例),A组患儿给予超声检查,B组给予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检查,观察两组患儿影像学改变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超声检查更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以及价格实惠的特点,结合肝门区及胆囊组织改变特点,显著提高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率,其中A组先天性胆道闭锁诊断正确率为97.1%,明显高出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对患者胆囊大小形态及收缩功能、胆道状态、肝脾形态改变进行细致的观察,可极大程度提高先天性胆道闭锁临床诊断正确率。

  • 标签: 先天性胆道闭锁 超声检查 磁共振胆道水成像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进行过磁共振成像检查的50例乳腺癌患者,对她们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她们的检查结果和成像特点。结果所有的乳腺癌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发生黏液腺癌的有10例患者,发生浸润性小叶癌的有10例患者,发生浸润性导管癌的有30例患者,发生病灶转移的患者,病灶的边缘形状不规则,且模糊不清,形状类似于圆形,呈现毛刺或分叶的状态,对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会产生斑片状环形增强的现象。讨论磁共振成像的结果可以作为乳腺癌患者病灶数目、大小及转移情况的判断依据,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功能 磁共振成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共振在盆腔囊性占位中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17年 5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 5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其病历资料,对比患者术前超声检查与 MRI诊断的符合率,并总结 MRI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特点。结果:术前超声检查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 92.98%, MRI诊断符合率为 98.25%,组间比较超声检查与 MRI诊断的符合率没有明显差异( x2=3.3120,p=0.0688) ,无统计学意义。 MRI诊断结果为卵巢良性囊腺瘤 17例,卵巢囊肿 11例,囊腺瘤 5例,卵巢良性畸胎瘤 5例,输卵管妊娠 9例,盆腔脓肿 10例,其中将 1例转移性肿瘤误诊为囊腺瘤。结论:磁共振诊断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符合率高,能够清晰显示患者盆腔病变部位及其与周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鉴别盆腔囊性占位病变提供了依据,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 盆腔囊性占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与胃镜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胃癌患者,评估MRI在胃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术前MRI与病理符合率为T180.0%(4/5),T282.35%(14/17),T380.00%(12/15),T481.25%(13/16)。结论术前MRI对胃癌诊断正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 MRI 分期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对于诊断肝脏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病人与15例正常对照病人的腹部的正常脏器,同时选取40例病人的60个病灶(其中转移瘤10例18个病灶;肝癌9例13个病灶;肝囊肿10例13个病灶以及海绵状血管瘤11例16个病灶)进行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并检测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正常的脏器,例如肾;肝;胆囊;胰腺;脾脏和肌肉的表观扩散系数分别为1.74x10-3mm2/s;0.71x10-3mm2/s;0.76x10-3mm2/s;0.81x10-3mm2/s;2.87x10-3mm2/s;1.01x10-3mm2/s。转移瘤;肝癌;肝囊肿;海绵状血管瘤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别为1.21x10-3mm2/s;0.98x10-3mm2/s;3.05x10-3mm2/s;2.87x10-3mm2/s。其中恶性肿瘤,肝囊肿和血管瘤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技术与表观扩散系数对于肝脏疾病的检测和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成像 表观检测系数 肝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采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3.0T磁共振成像检查,并且将病理结果作为基本依据,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本组的115例患者中,107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3.04%,5例误诊,2例漏诊;经MRI检查,良性肿瘤21例,漏诊1例、误诊3例,检出率为80.95%;乳腺癌94例,误诊3例,无1例漏诊,符合率为96.81%;经病理学检查,115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为乳腺腺病、2例为非典型性导管增生、2例为乳腺导管扩张、2例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2例为纤维腺瘤、6例为乳腺增生、25例为良性乳腺肿瘤、90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临床上运用3.0T磁共振成像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较高,尤其是浸润性导管癌,可以为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3.0T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对脑内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磁共振波谱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经过病理诊断为脑内肿瘤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于所有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比较所有患者在经过磁共振波谱检查后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之间的差异,分析磁共振波谱在脑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68例脑内肿瘤患者经过磁共振波谱诊断完成后我们能够发现,患者的磁共振波谱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吻合度为97%。结论在临床对于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通过使用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方法的准确度较高,磁共振波谱的诊断方法效果较好。

  • 标签: 磁共振波谱 脑内肿瘤 诊断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诊断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接收的34例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MRI扫描,比较一般检查与MRI检查诊断复杂性肛瘘的符合率。结果术前一般检查诊断肛瘘内口的符合率为61.8%,MRI检查的符合率为73.5%(P>0.05);术前一般检查诊断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的符合率为64.7%和52.9%,MRI检查的符合率为100%和91.2%(P<0.05)。结论MRI能够准确显示肛瘘内口位置、主管及支管走向,其在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能谱CTMRI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比较,进一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治提供相关的实际医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诊断时分别应用螺旋CT、能谱CTMRI,观察诊断效果。结果肿瘤直径>3cm时,三种诊断方法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1~3cm或<1cm时,能谱CTMRI检出率均高于螺旋CT,且能谱CTMRI总检出率均高于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谱CT扫描和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其灵敏度和准确率均优于螺旋CT扫描,在诊断肝癌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MRI在诊断胆管细胞癌方面优于能谱CT或螺旋CT扫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后颅窝肿瘤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后颅窝肿瘤患者3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CTMRI诊断。结果30例患者中,MRI诊断出21例后颅窝肿瘤,CT诊断出20例后颅窝肿瘤。行增强扫描MRI检查占13例,CT检查占7例。结论后颅窝肿瘤的CTMRI诊断价值十分显著,其中MRI诊断能呈现检测的三维数据,并能将病原准确查找出来,而CT诊断则能对肿瘤内部情况进行识别,因此两种方式均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后颅窝肿瘤 CT诊断 MRI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MRI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70例脑卒中患者,撷取时间是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对其进行CTMRI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出血性脑卒中MRI示超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等信号;急性期存在T2低信号、T1低信号或者等信号;亚急性期T2以及T1均是高信号;慢性期T2高信号周边伴随低信号,T1低信号;CT示囊变期是低密度、同侧的组织可见萎缩、未出现水肿、边界清晰;吸收期低密度、占位突出、水肿较大、边缘模糊;亚急性期高密度影的周边是低密度;急性期占位轻、水肿少、边界清晰、高密度;缺血性脑卒中MRI示急性期DWI是高信号、FLAIR是高信号、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24小时之后,T1W是低密度,T2W是高密度,DWI是低信号、FLAIR是低信号,周边环绕高信号,并且存在增生的胶质,T2W1是高信号、T1W1是低信号。CT示早期出现致密动脉征,颈内动脉密度增高、大脑中增高;岛带灰白质界面消失,存在岛带征;豆状核轮廓密度降低或者模糊,24小时之后斑片状或者片状的低密度影,脑实质的密度降低,时间越长,密度越低,模糊效应会在2-3周出现,1个月之后,受损的脑组织存在液化,软化灶出现,CT下表现为脑脊液样低密度影。结论在脑卒中的检查中,CT以及MRI的应用价值相当,出血性的脑卒中患者予以CT检查、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予以MRI检查效果更为确切,所以临床医师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针对性的检查。

  • 标签: CT MRI 脑卒中 影像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MRI诊断效果。方法依据病理分析证实为鼻咽癌患者的初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使用CT检查与MRI诊断,总结两种类型的影像诊断的检出率。结果对鼻咽部位扫描诊断情况中CT检查检出率为39.5%,而MRI诊断检出率是60.5%;而颅底部位检查情况CT检出率为33.7%,而MRI诊断检出率是66.3%。结论将MRI诊断应用于鼻咽癌的诊断价值高,特别是在鼻咽部位以及颅底部位的检查均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鼻咽癌 CT检查 MRI诊断 效果对比
  • 简介:【摘 要】骨质疏松是医学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对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从骨质疏松的病理和病因着手,对骨质疏松的问题进行探究,之后通过实例研究对已有的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对比三类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诊断表现,经过讨论,最后对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骨质疏松的影像学诊断和业内对骨质疏松病症的研究。

  • 标签: 骨质疏松 MR( MRI) CT DR 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胆囊癌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例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参与研究(2014年3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进行诊断),各100例,对比2组患者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检出95例,诊断正确率为95.00%,对照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检出75例,诊断正确率为75.00%,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原发性胆囊癌患者采取MRI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研究。

  • 标签: 原发性胆囊癌 CT MRI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