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与磁共振对先天性胆道闭锁诊断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超声与磁共振对先天性胆道闭锁诊断的比较

王月红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与磁共振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持续性阻塞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32例)与B组(32例),A组患儿给予超声检查,B组给予磁共振胆道水成像(MRCP)检查,观察两组患儿影像学改变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的正确率。结果超声检查更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以及价格实惠的特点,结合肝门区及胆囊组织改变特点,显著提高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率,其中A组先天性胆道闭锁诊断正确率为97.1%,明显高出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对患者胆囊大小形态及收缩功能、胆道状态、肝脾形态改变进行细致的观察,可极大程度提高先天性胆道闭锁临床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先天性胆道闭锁;超声检查;磁共振胆道水成像检查

早期临床研究认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发生是胚胎在第4-10周胆管系统发育停止或者出现发育紊乱导致新生儿胆道出现闭锁,从而导致新生儿出现持续性黄疸,腹部鼓胀,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腹泻,随着患儿病情的不断发展,患儿可出现肝硬化、脾大、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以及肝性脑病[1,2]。本次实验主要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8例持续性阻塞性黄疸的患儿,分别给予磁共振检查以及超声检查,观察比较两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探究超声检查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持续性阻塞性黄疸的患儿中A组34例,其中男性患儿有21例,女性患儿有13例,患儿的年龄最小为6天,最大为6个月。B组34例患儿中男性患儿有19例,女性患儿有15例,患儿的年龄最小为8天,最大为7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仪器与方法

1.2.1仪器:飞利浦公司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扫描参数:凸阵探头频率为3.5-5.5MHZ,线阵探头频率为7.5-10.0MHZ)以及GE公司生产的1.5T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参数为:TR:3.36-8000ms,TE:1.46-542ms,视野:36.0cm,矩阵256x192,层厚1.6mm)。

1.2.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进行体格检查,并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其中B组34例患者取仰卧位,先按照横断位扫描序列(相关扫描序列:RTrAxfsT2FRFSE;BHAxT1Dual;BHAxfs2DFIESTA;OAXDWIb=700;AxT1SERC)对患者横断面扫描,扫描2次。然后按照冠状位扫描序列(相关扫描序列:

BHcorfs2DFIESTA;RTrcor3DMRCP)对患儿冠状面扫描,扫描2次。A组34例患儿在常规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联合超声检查,患儿取仰卧位,采用超声诊断仪对患儿右肋下、肋间肝脏、胆囊、肝内外胆管等脏器进行多切面扫查,记录肝门有无高回声团块、肝胆外观、大小,并观察患儿餐后及空腹4小时、6小时胆囊形态以及动态变化情况。若患儿哭闹影响检查,医师可给予适量镇静剂后进行检查。根据综合检查的结果,对患儿进行诊断,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的患儿送至上级医院进行临床治疗。

1.3诊断标准

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患儿出现持续性黄疸,大便颜色由正常逐渐发展为白陶土样色,精神不振,伴随腹泻、贫血、营养不良或者上呼吸道感染。

(2)体格检查:患儿腹部膨胀,肝脾肿大,肝脾表面圆钝,对于疾病晚期的患儿可出现肝硬化、腹壁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腹水等。

(3)实验室检查:患儿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血清5’-核苷酸酶以及血清胆酸持续升高[3]。

(4)超声检查:患儿肝门区门静脉分支前方出现不规则形团块影,胆囊瘪小或不显影[4]。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影像学成像特点以及临床诊断的正确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影像学成像显示,超声检查可观察到完整的肝内外胆道以及胆囊形态以及动态变化情况(见图1)。MRCP检查中有4例患儿均检查到完整的肝外胆道(见图2),余患儿肝外胆道断续显影或不显影。超声检查更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价格实惠的特点,结合肝门区及胆囊组织改变特点,显著提高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率。

2.2两组患儿诊断正确率为A组34例患儿中有9例先天性胆道闭锁,25例患儿为肝炎综合征,实验中1例肝炎综合征患儿被误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因此A组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97.1%。B组34例患儿中有10例先天性胆道闭锁,24例患儿为肝炎综合征,2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未诊出,3例肝炎综合征患儿被误诊,B组临床诊断正确率为85.3%。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有生理性黄疸以及病理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或婴幼儿出现病理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医学家认为胆道闭锁的出现是后天肝胆病变的结果,而胆道闭锁与肝炎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病理表现,临床上婴幼儿肝炎发病原因主要是病毒感染,给予相应的内科治疗,治愈率高[5]。而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而言进行及时的手术治疗,是减少患儿死亡率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采用合理的诊断方式对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综合征进行鉴别诊断,对提高持续性黄疸患儿的诊疗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超声检查与MRCP检查相比,可以更为直观的表现肝胆系统病变情况,对于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6】。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肝门区在进行超声检查时会出现纤维块影像,对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诊断具有独特的诊断价值[7]。本次实验发现,A组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明显高出B组(97.1%vs8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对提高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的诊断正确率,给患儿提供更多的治疗时间及更好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挽留患儿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易欣,高虹,刘岱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超声诊断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0):228,231.

[2]刘春乘,时莹瑜,李永忠等.多种超声征象联合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价值[J].四川医学,2015,38(4):558-562.

[3]方燕彬,李索林,徐伟立等.先天性胆道闭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4,20(8):612-616.

[4]汪荣群,潘丽娟,关晏星等.六小时肝胆显像联合血清ALP/γ-GT比值诊断先天性胆道闭锁[J].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6,36(4):291-295.

[5]Ogawa,Eri,Hori,Tomohide,Doi,Hirakuetal.Living-donorlivertransplantationforcongenitalbiliaryatresiawithporto-pulmonaryhypertensionandmoderateorsevere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KyotoUniversityexperience[J].Clinicaltransplantation.,2014,28(9):1031-1040.

[6]甄莉景,赵立芝,金轶等.血清内毒素、CD14、IFN-γ水平检测诊断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04(25):114-115.

[7]郭振亚,张若岩,柳明江等.先天性胆道闭锁的病因研究进展[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8):1343-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