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IL)-4、干扰素(IFN)-γ与IgE的影响。方法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玉屏风散治疗组咪唑斯汀对照组,观察疗效与复发率。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玉屏风散治疗前后IL-4、IFN-γIgE水平。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O.01)。玉屏风散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gE、IL-4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而IFN-γ明显升高(P〈O.01)。结论玉屏风散加味方治疗慢性荨麻疹有效,可能与血清IgE、IL-4下降,IFN-γ升高有关。

  • 标签: 慢性荨麻疹 玉屏风散加味方 白介素-4 干扰素-γIgE
  • 简介:目的检测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录调节因子E2F在尖锐湿疣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活化型EGFRE2F在尖锐湿疣(CA)皮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活化型EGFR在CA皮损角质形成细胞膜上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而且,活化型EGFRE2F在CA皮损中的双重阳性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结论活化型EGFR表达的增强导致核内转录因子的激活而参与CA的增殖病变。

  • 标签: 尖锐湿疣 活化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转录调节因子E2F
  • 简介:目的:探究与分析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26b、CD146TfR1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78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设为观察组、78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与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miR-26b、CD146TfR1表达情况,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FIGO分期与病理分型患者的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指标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组织miR-26b、CD146TfR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观察组中FIGO分期较高者阳性率高于分期较低者(P〈0.05),低分化患者则高于高分化中分化患者(P〈0.05),中分化患者高于高分化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述指标均与上皮性卵巢癌有密切的关系。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iR-26b、CD146TfR1呈现高表达状态,不同FIGO分期与病理分型患者的表达情况也存在明显差异,其对于疾病的诊断FIGO分期、病理分型的了解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组织 miR-26b CD146 TfR1
  • 简介:目的观察护肤品对敏感性皮肤的环境污染损伤防护及修复功效。方法按照敏感性皮肤入选标准纳入广州、北京成都敏感性皮肤受试者,每天早晚使用净柔洁肤摩丝清洁面部颈部,早上出门前将日间隔离乳均匀涂抹于面部颈部。使用产品前及使用后第21天同一时间点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医生评估(皮肤受污染指标、产品的抗污染效果指标、皮肤光泽及色斑变化)及无创性皮肤生理指标[L*a*b*值、经皮水丢失(TEWL)值]检测。结果研究发现洁面摩丝对污染物的清洁效果非常好占42.75%,效果好占46.58%;隔离乳对环境污染的隔离效果非常好占32.29%,效果好占53.6%;使用产品前后双侧面部无斑区ΔEab值从2.31±1.3降为2.15±1.2,有斑区ΔEab值从1.95±1.31降为1.92±1.19(P=0)。产品使用前后面部TEWL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该研究的护肤品可以有效清除粘附于皮肤的污染物、隔离化学污染物直接接触人体皮肤及物理性污染源(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且不会影响敏感性皮肤的屏障功能。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 环境污染 护肤品 活泉水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8IL-33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免疫吸附试验(ABC-ELISA),检测60例CU患者50名正常人外周血IL-18IL-33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差异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CU患者IL-1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枸地氯雷他定治疗28d后,患者IL-1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3水平在治疗前、后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患者在使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前、后IL-18的浓度变化与其临床疗效呈正相关(r=0.620,P<0.05)。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CU发病的病理过程,而IL-33是否参与有待进一步研究。枸地氯雷他定对参与CU发病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

  • 标签: 荨麻疹 慢性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33 枸地氯雷他定
  • 简介:以往的研究表明,在皮肤黑色素瘤中经常有BRAF(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1)或NRAS[神经母细胞瘤RAS病毒(V-ras)癌基因同源体]基因突变,但是这些变异肿瘤细胞增殖之间的关系在人黑色素瘤中尚未被证实。作者研究的51例原发性结节性黑色素瘤18例伴有转移的患者中,15例原发性肿瘤(29%)8例转移病例(44%)有BRAF(密码子600,以往被表示为599)突变。而NRAS突变率分别为27%22%。除1例外,BRAFNRAS基因突变在所有病例中不同时存在,并且从原发肿瘤至转移灶都持续表达。

  • 标签: RAS基因突变 皮肤黑色素瘤 肿瘤细胞增殖 结节性 患者 存活率
  • 简介:伴鱼鳞病的中性脂质贮存异常(NLSDI;Cha-narin-Dorfman综合征)是一种鱼鳞病样综合征,经常伴有脂质水解酶CGI-58的突变。组织活检经油红O染色证实存在中性脂滴,以及(或)在血涂片中可见白细胞,同时伴有多系统相互异常的影响瘙痒性鱼鳞病样红皮病,这些都可以作为NLSDI的诊断依据。作者调查了3例临床诊断为NLSDI的非亲缘关系患者的鱼鳞病样红皮病的发病机制。基底层存在渗透功能障碍和角质层(SC)缺乏完整性,但如特应性皮炎患者一样,这种障碍的恢复率也较正常人快。基底层屏障异常与脂微粒分泌有关,其首先在板层状小体中分离,然后在角质层小间隙内形成无层相,这可由四氧化钌经防油脂白色树脂包埋固定后显示。在胶体硝酸镧注入后,多余的水/溶质的移动被限制于角质层的小间隙内,并进一步固定在非层体区域。多余储存脂类的层相分离机制不仅对NLS-DI,也包括其他几种遗传性鱼鳞病样脂质代谢疾病如隐性X-连锁鱼鳞病2型Gaucher病提出了统一的发病机制。伴鱼鳞病的中性脂质贮存异常的发病机制屏障功能障碍(Chanarin-Dorfman综合征)@DemerjianM.@CrumrineD.A.@M...

  • 标签: 中性脂质 伴鱼鳞病 功能障碍综合征
  • 简介:背景:尽管暗色真菌葡萄状维朗那霉菌感染临床罕见,但其仍有致病性。方法:一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及库欣综合征。在其右前臂、左上肢及右膝反复出现多个融合的棕红色小结节状斑块。取皮损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真菌培养。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肉芽肿损害,其间散在褐色菌丝及浸润的酵母样细胞。玻片培养法可见连续的直线状分生孢子梗,其上有双细胞的分生孢子柱,两端钝圆,基底呈截状。真菌检测提示葡萄状维朗那霉菌。患者口服伊曲康唑6个月后(200mg/d)病情缓慢进展。改用两性霉素B后临床改善甚微。药敏试验示此菌对上述药物具有耐药性。结论:由葡萄状维朗那霉菌导致的暗色丝孢霉病极罕见。抗真菌药敏试验对于选择合适的药物及预测临床结果十分重要。

  • 标签: 暗色丝孢霉病 口服伊曲康唑 两性霉素B 霉菌感染 葡萄 组织病理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TCT,HC2-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1236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HC2-HPV-DNA检测、TCT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HC2-HPV-DNA检测,TCT阴道镜检查的阳性率均显著小于病理学检查阳性率(x2=40.084,P<0.01;x2=45.008,P<0.01;x2=50.344,P<0.01),上述三项检查中,均为阳性者19例(1.5%),任意两项阳性者35例(2.8%),任意一项阳性者78例(6.3%).结论:TCT,HC2-HPV-DNA检测阴道镜检查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上述方法联合应用将大大提高筛出率,为患者及时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 标签: TCT HC2-HPV-DNA 阴道镜 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