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肢体软组织及骨的肌纤维/肌纤维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28例儿童肢体软组织及骨的肌纤维/肌纤维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行光镜观察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例肌纤维/肌纤维病患儿年龄2个月至14岁,平均7岁。女患儿7例,男患儿21例。12例发生于肢体软组织:手部9例,上臂1例,足部2例。单骨病变14例:股骨8例,胫骨2例,锁骨2例,腓骨1例,桡骨1例。累及多骨的肌纤维病2例。骨内病变影像学显示溶骨性改变。组织学上细胞呈梭形、卵圆形,肌纤维母细胞样,呈显著的细胞密集区与稀疏区交替双相分布,间质黏液样,并见血管周排列。发生骨内可见刺激新骨形成,并伴有炎性肌纤维母细胞及血管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经随访,1例在术后11个月复发。结论儿童肌纤维/肌纤维病骨内病变预后较好,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可与其他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 标签: 软组织肿瘤 骨肿瘤 肌纤维瘤 肌纤维瘤病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多发型婴儿肌纤维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儿男性3个月,出生后发现右前胸壁肿物并逐渐增大。超声、CT、MRI提示右前胸壁软组织肿物与邻近肋骨关系密切,同时全身皮下、肌肉、骨骼多发病变。18F-FDG PET/CT示右前胸壁皮下高代谢肿块影,左第9后肋局部骨质破坏伴周围高代谢软组织影,胸腹部及四肢皮下及肌肉内多发高代谢结节,脊柱多个椎体及附件骨质破坏伴高代谢。右前胸壁肿物活检病理诊断为肌纤维

  • 标签: 肌纤维瘤病 婴儿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肌纤维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20年诊断的15例成人肌纤维的临床病理学资料,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和中位年龄分别为54岁和57岁(范围22~74岁)。肿瘤主要发生于四肢(9例),少数病例位于头颈部(3例)和躯干(2例),1例位于颈椎椎管内。14例为孤立性,1例为多发性。术前病程从2个月余至10年不等。发生于皮下的孤立性病变在临床上多表现为1~2 cm的无痛性结节,1例多发性病变和1例椎管内病变伴有间歇性疼痛。镜下观察肿瘤境界清楚,所有病例均显示双相性生长结构,由分化较好的淡嗜伊红色肌样结节和分化原始的深染区域组成。肌样结节中的细胞成分相对稀疏,主要由胖梭形肌样细胞组成,基质嗜伊红染,或呈淡蓝色黏液软骨样,可伴有玻璃样变;深染性区域由相对密集、核深染的短梭形细胞至卵圆形细胞组成,常显示血管外皮样排列结构,核分裂活性低。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两种成分程度不等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抗原和钙调蛋白,不表达结蛋白和β-连环蛋白。结论成人肌纤维好发于中老年人躯体真皮和皮下,特别是下肢,生物学行为上呈良性,切除后可治愈。

  • 标签: 肌纤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鉴别
  • 简介:孤立性纤维(solitaryfibroustumor,SFY)临床上较少见。1870年Wagner第一个详细报道了孤立性纤维的组织学表现,但直到1931年它才被Klemperer和Rabin正式列为一种独立的病变。1942年,Stout及Murray将SFT定义为起源于血管间质细胞的血管外皮细胞(hemangiopericytoma)。最新的WHO(2002)软组织肿瘤分类将其定义为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间叶肿瘤,可能来源于纤维母细胞,常表现明显的血管外皮样结构。

  • 标签: 孤立性纤维瘤 血管外皮细胞瘤 组织学表现 纤维母细胞 间质细胞 间叶肿瘤
  • 简介:患者,男,48岁。主诉:左下腹带蒂赘生物20年,进行性增长3年。现病史:患者20年前无诱因左下腹出现一米粒大小肤色赘生物,质软,无不适而未处理。随后赘生物缓慢增长,呈带蒂息肉状。近3年来,患者身体逐渐变胖,肿物由之前的豌豆大小快速增长成核桃大,因影响外观而入院要求手术切除。

  • 标签: 软纤维瘤 巨大 下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非骨化性纤维的X线特征性表现。方法经临床追踪和手术病理确诊的非骨化性纤维患者应用X线(CR)检查,分析患者影像表现。结果长骨干骺端圆形骨质缺损,周围有硬化,病变见皮质膨胀变薄,无骨膜反应。结论熟悉长骨非骨化性纤维的X线影像学特点,对于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非骨化性纤维瘤 X 线(CR)诊断
  • 简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69岁,无意中发现左背部肿物2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左侧肩背部可见凸出肿物,触及大小约5.0cm×2.0cm×2.0cm,质韧,界清,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双腋下、双锁骨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 标签: 弹性纤维瘤 背部 影像学 手术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我们收治一例良性颅骨非骨化性纤维,鉴于本病少见,好发于四肢长骨,多见于大龄儿童及青少年,且该类病例多为骨科或放射科同仁报导,经查询国内文献未见发生于颅骨的非骨化性纤维的报导,特此结合文献复习将病例介绍如下:

  • 标签: 颅骨 非骨化性纤维瘤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对乳腺纤维诊断的价值,提高乳腺纤维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1年11月本院做乳腺检查的60例乳腺纤维患者,使用美国GELogic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12MHz。结果(1)典型的声像图表现的患者为46例,非典型的患者为14例;(2)手术病理证实有38例乳腺纤维,占全部的63.3%。结论彩色超声可以用来作为乳腺纤维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 纤维瘤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乳腺纤维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在不断增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女性被确诊为乳腺纤维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女性朋友的身心健康。那么乳腺纤维是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

  • 标签: 乳腺纤维腺瘤 雌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乳腺纤维手术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乳腺纤维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后,总满意率上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纤维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能够充分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能够充分在临床中加以应用。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手术护理 护理体会
  • 简介:乳腺纤维是妇女乳腺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因其组织结构以纤维组织为主,而命名为纤维纤维腺瘤,多见于年轻妇女,以20~29岁多见。该肿瘤生长较慢,触之硬,边缘清,光滑,活动度大。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月经周期对其大小无影响。肿瘤好发于乳腺外上限,一般无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纤维腺瘤 乳腺外 妇女乳腺 右乳腺 组织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在乳腺纤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期间接收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乳腺纤维患者作为护理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护理小组。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采用常规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主要对比项目为术中放置引流条例数、术后平均拔除引流条时间、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与总愈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放置引流条例数、术后平均拔除引流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切口一期愈合率(97.5%)与总愈合率(1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5.5%、95.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乳腺纤维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心理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创伤,促进术后切口的快速康复,保证患者围手术期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乳腺纤维瘤手术 护理干预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的超声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3例经病理追访证实的乳腺纤维的超声声像图及多普勒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乳腺纤维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光滑,有包膜,内部呈低回声,分布均匀,后方回声增强,纵横比<1,无明显血流。不典型乳腺纤维声像图表现为形态欠规则,呈分叶形或不规则形,内部呈低回声,分布不均匀,少数有钙化,少许点状或短棒状血流。结论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乳腺纤维大小、形态,部位、数目、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乳腺纤维瘤 纵横比 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