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有效方法:按照严格纳入标准,检索国内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源系统)已公开发表有关针刺治疗勃起功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应用CochraneHandbook5.1.0中工具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应用Revman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项研究包括589例病例被纳入,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组,无论单独使用针刺或针药合用均能有效提高患者IIEF-5评分,但临床有效率因组间差异过大无法合并。结论:目前证据虽然提示针刺具有较好疗效,但纳入研究缺乏严谨设计及较为客观指标,结论需要谨慎地对待。

  • 标签: 针刺 勃起功能障碍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梅毒血清学固定是梅毒治疗后一种特殊状态,是临床上研究热点,其机理尚不明确。现有研究表明NK细胞数量降低、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失衡、CD4+CD25+调节T细胞升高、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紊乱均与梅毒血清学固定有关。

  • 标签: 梅毒 细胞免疫 血清学固定
  • 简介: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霉菌等引起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主要表现为甲外形损害和色泽改变。其治疗方案与非真菌甲病治疗方案迥异。如对非真菌甲病认识不足,则容易简单地将甲损害等同于甲真菌病从而导致误诊,因此鉴别两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对两者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真菌病 非真菌性甲病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寻常型银屑病表皮细胞凋亡影响。方法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中药银屑病方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bandultravioletB,NB-UVB)及阿维A联合NB-UVB治疗,免疫组化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连接法(streptavidinperoxidasecon-jugatedmethod,SP)检测2组治疗前后生存素(survivin)表达,并记录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areaandseverityindex,PASI)评分,比较治疗前后survivin阳性细胞数差值及PASI评分差值,同时比较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治疗后survivin表达及PASI评分均下调,治疗前后survivin阳性细胞数差值及PASI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中药组显著低于阿维A组。结论在调节寻常型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凋亡及临床疗效方面两者作用相当,因中药不良反应比较少,其适应证更加广泛。

  • 标签: 寻常型银屑病 生存素 中药 阿维A
  • 简介:背景:英夫利昔单抗,一种直接针对肿瘤坏死因子-α鼠-人嵌合单克隆抗体,已证实对中重度银屑病有效,但尚无公开发表资料提及其在治疗难治银屑病及与其他抗银屑病联合治疗情况。目的:报道作者以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参加三级转诊服务严重难治患者经验。方法:所有在2002年至2005年7月间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参加三级转诊服务严重银屑病患者均纳入该项前瞻、开放标记研究。用疾病严重评分[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指数(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和临床图片]详细记录整个治疗期间治疗初、第2周、第6周、间隔2个月时有关疾病表型、临床过程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整个研究中共23例患者给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1例患者因患脓疱型银屑病退出研究。患者均为重度银屑病(基线PASI26.5±6.7,x±s,n=22),并且既往曾接受至少两种系统治疗;16例患者在治疗初期接受一种或一种以上联合治疗。在第10周,95%患者获得基线PASI50%或更大改善(PASI50),77%患者获得75%或更大改善(PASI75)。有效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10例治疗时间超过11个月患者中有8例维持至少PASI50。仅1例患者由于缺乏疗效而退出,2例患者出现严重系统性感染包括肺外结核(脾脓肿)和蜂窝织炎,6例患者由于不良反应包括输液反应(2例)、严重血小板减少症(1例)、肝炎(1例)和恶性肿瘤(2例)而终止治疗。结论:来自该开放标记研究数据提示英夫利昔单抗可快速、有效治疗严重、难治银屑病,尽管约25%患者由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止治疗。尚需进行长期随访、持续药物监督和进一步对照研究,以期完整评价英夫利昔单抗在上述难治人群中风险。

  • 标签: 中重度银屑病 单抗治疗 难治性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肿瘤坏死因子-α 严重不良反应
  • 简介:本研究坚持人类学整体论视角和对情境关注,按场所人数和收费标准将女性性工作者(FSW)工作场所分为路边发廊、休闲会所、宾馆桑拿、KTV四类,并对不同类型场所FSW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实践进行分析,结论如下:不同类型场所FSW主观风险意识与她们对场所认知和分类密切相关;KTVFSW主观健康风险与其他场所相比更高;受年龄和阅历影响路边桑拿和休闲阁FSW自我保护意识更强;FSW自我保健实践与经验和惯习密切相关,与科学话语主导健康宣传未必相容。

  • 标签: 女性性工作者 健康观念 自我保健 主观风险认知
  • 简介:背景:外生殖器疣治疗中一个日渐突出问题是其潜在复发风险。但几乎所有评估复发性研究均为3个月随访。鉴于人类乳头瘤病毒潜伏期较长,而随访3个月时间太短,不足以检测出真实复发率,作者进行一项研究,对用5%咪喹莫特乳膏(一种免疫调节剂)治疗外生殖器疣患者进行评价,并在皮损完全消退后随访6个月。方法:在法国51所私人或开业医院进行开放式、非比较、多中心研究。应用5%咪喹莫特乳膏3次/周,直至外生殖器疣消退,应用时问最长为16周。皮损完全消退后随访6个月。

  • 标签: 外生殖器疣 乳膏治疗 5%咪喹莫特 随访 安全性 咪喹莫特乳膏
  • 简介:临床资料例1患儿,男,11岁。主因双下肢灼热、红肿、疼痛4个月,伴溃疡1个月,于2015年3月28日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双下肢阵发性疼痛,皮肤潮红肿胀,皮温明显升高,伴皮肤皲裂。夜间皮肤灼热、剧痛难忍,影响睡眠,冷水浸泡双足后症状缓解。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红斑肢痛症,并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氯芬酸钠药物口服及中药外洗治疗,未见好转。

  • 标签: 红斑性肢痛病 原发性
  • 简介:患者,宠,40岁。主因右乳外侧紫红色斑块6年,于2010年11月12日就诊。6年前患者自觉右乳外上疗皮下有一花生大小皮下结节,无痒痛,禾予以诊治。1年前逐渐增大至鸽蛋大小紫红色肿物,时何隐痛。

  • 标签: 皮肤纤维肉瘤 隆突性
  • 简介:目的:了解牙源皮瘘临床特点,减少误诊。方法总结2011年3月—2014年2月患者临床资料,对牙源皮瘘临床特点、误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例因面部皮损到皮肤科就诊患者,经口腔科治疗牙病后,皮损均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牙源皮瘘患者常因牙齿症状不明显而在皮肤科、外科诊治,最终被误诊、漏诊。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可使患者避免服用不必要抗生素及手术治疗。本病应与多种皮肤病相鉴别,接诊时应详细询问病史。

  • 标签: 皮瘘 牙源性 临床分析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因阴茎,包皮局部溃疡伴增生性红色斑块1年、分泌物增多1个月,于2012年12月就诊。1年前,患者发现阴茎、包皮内侧出现凹陷性溃疡,自觉龟头发红伴分泌物增多,曾按扁平苔藓予以外用消炎软膏治疗,治疗期间分泌物明显减少,但红斑未见好转,红斑处逐渐出现增生样损害。1个月前,患者自觉分泌物增多。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头痛、头晕及口腔溃疡,无疲乏感及全身肌肉酸痛,二便正常。既往体健,20年前有非婚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包皮内侧3cm大小增生性斑块,表面湿润潮红,边界清楚,质中,无压痛感。尿道口、龟头及包皮内侧少许乳白色脓分泌物(图1),伴轻微腥臭味;肛周皮肤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TPPA)、衣原体、支原体、淋球菌培养、真菌镜检、真菌培养均阴性。组织病理检查:黏膜大部分缺失,真皮大量浆细胞浸润,少许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图2a,2b)。诊断:浆细胞龟头炎。治疗:0.1%他克莫司、夫西地酸局部外用。建议感染控制后行包皮环切术。治疗2周后随访,红斑减轻,分泌物消失。4个月后(2013年04月17日)随访,患者病情反复,未坚持使用他克莫司,自述龟头部位可见红斑,时有明显分泌物,伴痒感,局部温水清洗后症状可减轻,随访期间患者未行包皮环切术,后失访。

  • 标签: 龟头炎 浆细胞性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0岁。主因双眼眶周围及颧部皮损20余年,于2006年9月18日就诊我科。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双颧部出现丘疹,丘疹初起较少,逐渐增多,

  • 标签: 粉刺 眶周 成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