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中膜厚度(CIMT)并探讨其与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10月课题组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前瞻性连续纳入任丘市60~70岁户籍居民4412名进行面对面健康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测、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根据是否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将2013年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者分为病例组(251例),未出现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者为对照组(4161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及CIMT水平等单因素分析,并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病例组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颈动脉斑块检出比例高于对照组[62.2%(156例)比44.2%(1838例),45.0%(113例)比14.9%(622例),55.0%(138例)比40.0%(1663例),65.7%(165例)比54.5%(2266例),均P〈0.05],收缩压、胰岛素及CIMT水平高于对照组[158(141,177)mmHg比152(137,169)mmHg,8.07(4.77,12.48)μU/L比6.93(4.27,11.60)μU/L,0.950(0.900,1.000)mm比0.925(0.900,1.000)mm,均P〈0.05],胆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4.59(4.17,5.26)mmol/L比4.78(4.20,5.36)mmol/L,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脑血管病史、CIMT增厚是新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1.534,95%CI:1.166~2.017,P=0.002;脑血管病史:OR=3.940,95%CI:2.997~5.180,P=0.000;CIMT增厚:OR=12.122,95%CI:2.327~63.163,P=0.003)。结论任丘市CIMT、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史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IMT的监测很重要。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比值对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成冠心病组(冠脉狭窄≥50%,67例)和对照组(冠脉狭窄0~49%,45例),超声检测颈动脉最大IMT(max-IMT),抽血检测LDL、HDL胆固醇水平.结果冠心病组max-IMT、LDL/HDL均明显大于对照组[(2.65±0.75)mm比(1.59±0.47)mm,3.1±0.9比2.5±0.7,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max-IMT和冠脉狭窄率呈正相关关系(r=0.4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ax-IMT、LDL/HDL和二者联合指标预测冠脉狭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617和0.888.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max-IMT、LDL/HDL与冠脉狭窄密切相关,联合max-IMT和LDL/HDL可更好预测冠脉狭窄.

  • 标签: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状动脉狭窄 糖尿病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冠脉)直接给药短期效果及其对患者血小板微粒(PMPs)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2月~2016年12月于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接诊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9例.相同常规治疗条件下,试验组患者PCI治疗过程中替罗非班冠脉直接给药,对照组采用静脉持续泵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血流分级、术后PMPs水平和再出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TIMI0~2级占51.02%,TIMI3级占48.98%,而试验组患者TIMI0~2级占20.41%,TIMI3级占79.59%.术后的TMPG血流分级比较中,对照组患者0~2级占46.94%,3级占53.06%,试验组患者0~2级占26.53%,3级占73.47%.术后患者PMPs水平与再出血情况比较中,试验组患者PMPs为(6.7±2.1)%,出现轻度出血的患者所占比例为6.12%(3/49),重度出血为2.04%(1/4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8.3±3.5)%,12.24%(6/49)和6.12%(3/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治疗中替罗非班冠脉直接给药可在短期内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并可降低PMPs水平.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冠状动脉给药 静脉泵注
  • 简介:目的探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intra-aorticballoonpump,IABP)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membraneoxygenation,ECMO)治疗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myocarditis,FM)并发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shock,CS)患者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7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6例成人FM并发CS患者,在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以及IABP辅助下,血流动力学仍呈恶化趋势,而应用静脉-动脉模式ECMO支持,回顾性分析其住院期间及出院随访资料。结果患者年龄(29.50±5.54)岁,其中男1例(16.7%),女5例(83.3%)。ECMO支持时间(154.67±56.40)h,IABP支持时间(179.00±62.92)h。在6例患者中,5例(83.3%)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循环并顺利出院,出院后随访至今,患者的心功能正常。1例患者未能撤机,死于并发症。结论在药物及时治疗和积极防治并发症的基础上,IABP联合ECMO辅助循环治疗可能在FM并发CS患者中起协同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心源性休克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体外膜肺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改善无复流回复心肌再灌注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发病时间在12小时我院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284例,其中男性197例,女性87例,平均年龄53.76+-10.34(38至78)岁。将患者分为术中及术后使用替罗非班组201例,未使用替罗非班组8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造影特征、介入治疗、术后30天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级出血时间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术中即可达到TIMI血流分级III级和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50%的术中即可达到TIMI血流分级III级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计划外再次血运重建和心脏原因再住院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诊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显著改善STEMI患者无复流的发生和心肌再灌注,不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西宁地区 无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