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骨科收治的跟骨骨折的患者3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均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手术效果,优18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6.67%。术后切口坏死2例,切口感染1例,无腓肠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10%。结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够使跟骨的几何形态及轴线得到有效的恢复,并且复位满意,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尿管固定法及高举平台尿管固定法两种方法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101例留置尿管的患者进行随机数字分组,改良固定组54例,高举平台固定组47例,采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式,从护理花费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胶带更换频率、尿道损伤这四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尿管固定方法在护理花费时间上无差异,但两组在胶带维持时间、尿管固定牢固性、尿道损伤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改良尿管固定法优于高举平台固定法,可以提高尿管固定依从性,减少相关留置导尿管并发症的发生,并且降低了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留置尿管 改良固定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锁定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100例2016年2月—2017年12月pilon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组。对照组进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pilon骨折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出血、引流等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pilon骨折手术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引流等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pilon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效果确切,可减轻创伤,加速康复,减少并发症。

  • 标签: 锁定钢板 解剖钢板内固定 pilon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单边外固定器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取在2015年9月15日至2017年5月15日期间接收的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观察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结果经随访7个月,6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已愈合,针道浅表感染及边沿红肿情况均在使用抗生素及换药后消失,髋内翻畸形仅出现一例。结论单边外固定器可改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病况,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单边外固定器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跟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诊治的66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L型切口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手术固定方式,观察组患者临床优良率为90.9%,对照组患者临床优良率则为75.6%,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随访,观察组患者足活动度、AOFA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预后效果良好,促进了踝关节与后足功能的恢复,可以推广。

  • 标签: 跟骨骨折 微创接骨板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效果。方法随机选择笔者采用固定义齿和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种修复方式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患者显效3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3%,种植义齿修复术治疗牙列缺损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固定义齿修复术(P均<0.05)。结论与固定义齿修复治疗牙列缺损比较,种植义齿修复术较为,美观度较高,能促进咀嚼功能恢复,减轻疼痛程度,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固定义齿 种植义齿 修复术 牙列缺损 疗效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采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资料100例,100例患者全部在手术期间接受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统计1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10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0%;100例患者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几率为9.0%。结论针对四肢创伤骨科手术中采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四肢创伤 骨科手术 组合式外固定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1例,以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于出院6个月,采用Johner-Wruhs评估标准对两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功能恢复进行评估,两组均采用护理效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效果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hner-Wruhs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是系统化而高水平的护理方案,能改善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预后,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外固定支架 胫腓骨 开放性骨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疗效。方法2008年6月—2012年2月期间经前路胸膜外,腹膜后途径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加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7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复发,植骨全部融合,平均6个月。无结核扩散,无复发和后突畸形加重。结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可比较彻底的清除病灶,有效椎管减压,部分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良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结核 前路手术 病灶清除术 脊柱融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良版留置尿管固定法对神经内科卒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10例脑卒中且需留置尿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固定尿管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腿内侧固定尿管法。比较两组发生尿路损伤、感染以及脱管、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脱管、尿路损伤、感染以及尿管牵拉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改良尿管固定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脱管、感染、损伤等情况的发生,减少疼痛感,使患者能够安全的留置尿管,能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留置尿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共20例。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0例患者骨折部位复位效果良好,且内固定稳定,骨折部位愈合,总优良率为95.0%,未出现切口感染、异位骨化。结论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能够保障骨折部位的复位效果,加快骨折部位的愈合进程。

  • 标签: 切开复位双钢板平行固定 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64例股骨粗患者隆间骨折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用PFN方案,DHS内固定组给予DHS内固定治疗。就两组患者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治疗优良率、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DHS内固定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3例髋内翻,3例切口感染,2例延迟愈合。DHS内固定组1例切口感染。DHS内固定组患者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疗效肯定,可缩短手术、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提高优良率,值得推广。

  • 标签: DHS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手术技巧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抽取时间为2009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PFNA内固定术)和对照组(DHS内固定术),待两组患者治疗后比对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手术用时、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后的引流量、骨折愈合用时以及负重用时经对比均呈现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患者经PFNA内固定术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PFNA内固定术 股骨骨折伴股骨颈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胸腹部肿瘤采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70例行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3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胸腹膜真空袋体位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放疗过程中平均体位摆放的误差。结果实验组患者在X轴、Y轴以及Z轴中平均体位摆放误差均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塑体膜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放疗中摆放的误差值,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胸腹部肿瘤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5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为所有患者实施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价值突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建议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路内固定融合术 脊柱胸腰段骨折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固定义齿与活动义齿应用于牙周病治疗的效果。方法将96例牙周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给予固定义齿治疗,B组给予活动义齿治疗。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基牙出血指数变化效果明显优于A组(P<0.05)。在患者治疗满意度上,B组为95.83%,明显比A组的66.67%高(P<0.05)。结论对于牙周病患者,给予活动义齿治疗效果优于固定义齿,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固定义齿 活动义齿 牙周病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基牙牙髓炎、根尖周炎对固定修复体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接收的固定修复后基牙并发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42例,观察诊断时确定患牙的体征依据,统计治疗后固定修复体保存情况。结果医生诊断时,以根尖部牙龈充血、肿胀、压痛为依据28例,占66.7%;以牙片为依据6例,占14.3%;以根尖部瘘管为依据5例,占11.9%;以犬齿凹压痛为依据3例,占7.1%。经治疗后,修复体保留且根管治疗顺利完成,保持原本的固定义齿功能患者19例,占45.2%;原固定修复体去除14例,占33.3%;姑息保留9例,占21.5%。结论临床诊断固定修复后基牙并发牙髓炎、根尖周炎时,根尖部牙龈充血、肿胀、压痛及牙片为确诊的主要依据,不过经治疗后固定修复体的保留率尚不足50%,固定修复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者基牙的牙髓情况。

  • 标签: 固定修复 基牙 牙髓炎 根尖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快速手消毒液放置位置对提高NICU手卫生依从性和合格率的影响。方法观察在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床边固定快速手消毒液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医生、护士的手卫生依从性,并采样检测手卫生效果。结果在NICU病房床边固定快速手消毒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分别观察上述人员手卫生时刻各80人次。再分别对其抽查了60份固定快速手消毒液放置位置之前和之后的手卫生后样本,手卫生依从率在NICU病房床边固定快速手消毒放置位置之后,医生由原来的40%提高至72.5%,护士由原来的46.25%提高至86.25%,手卫生合格率,医生由原来的43.33%提高至86.67%,护士由原来的53.33%提高至93.33%。前后手卫生依从率差异显著,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重症病房(NICU)床边固定快速手消毒液放置位置,可以提高NICU手卫生依从性和手的卫生效果1。

  • 标签: 快速手消毒液 放置位置 NICU 手卫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选取33例作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另选取33例作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治疗的最终效果。结果(1)观察组患者骨折后治疗优良率为93.93%,高于对照组的72.72%;(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手背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观察组患者无一例发生并发症,优于对照组。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是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治疗方法,可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可促患者尽早愈合。

  • 标签: 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桡骨远端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中重度子宫脱垂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式,观察组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与留置尿管时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治疗中重度子宫脱垂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

  • 标签: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 中重度子宫脱垂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