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情绪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SF-36)(生理功能、情感功能、躯体职能、社会功能)。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干预,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负面情绪,值得推广。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急性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多学科协作下的重伤急诊抢救与综合治疗模式。针对重伤急诊抢救与综合治疗过程中的挑战和需求,倡导多学科融合,提出跨学科协作的治疗模式,旨在提升抢救效率和患者治疗效果,为急救医疗体系的进步贡献思路与策略。

  • 标签: 多学科协作 重伤急诊抢救 综合治疗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叙事护理在全科医学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开展叙事护理的优质护理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共120例患者。收集所有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数据;同时使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表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叙事护理后,全部患者SAS、SDS评分比实施前显著下降,满意度评分比实施前显著增加(P<0.05)。结论 叙事护理应用在全科医学优质护理中,可以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 标签: 叙事护理 全科医学科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处理等工作为主的新兴医学学科,对护理工作质量有着严格标准。为强化护理人员质量意识,减少护理差错、风险,应通过持续质量改建,从优化思想指导、强化实践指导、重视过程三个角度,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顺利落实优质护理服务。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康复医学科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多学科护理照顾应用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本次选择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该时间段本院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200例,为观察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的临床效果,将选取的所有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及多学科的护理服务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及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过程中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脑胶质瘤术后的患者应用多学科护理服务方式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心态。与传统护理一组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对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而言,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焦虑,还能让病人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因此,在对该类患者开展多学科护理模式的过程中,有显著临床影响,应该积极推荐使用此种护理方式且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多学科护理 脑胶质瘤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急诊医学科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以提高抢救效果,减少病死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至2021年间接受急诊科抢救的危重患者共计1200例,依据护理干预强度将其分为高强度护理组(600例)和标准护理组(600例)。高强度护理组接受个性化护理计划、持续监测和心理支持,而标准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住院天数及30天内死亡率。结果:高强度护理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2%,显著高于标准护理组的78%(P<0.05)。高强度护理组的平均住院天数(15天)较标准护理组(20天)显著减少,30天内死亡率亦显著降低(6%比14%,P<0.05)。结论:急诊医学科护理的高强度干预显著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了住院天数和30天内死亡率。强化急诊护理干预对于提高危重患者的生存率及抢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诊医学科护理 危重患者 抢救成功率 高强度护理 病死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思政教育模式在康复医学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进行生产实习的2021级13名实习生记为对照组,2022级15名实习生记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采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带教课程教学法,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出科理论成绩、多站式考核、临床能力、职业认同感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康复医学科护理实习生中采用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临床带教课程中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提升护生的临床能力、增强其职业认同感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

  • 标签: 课程思政 康复医学科实习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模式在泌尿外科临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46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均分成两组,每组23例,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加速康复外科中的多学科模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通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使用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模式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常规模式的对照组低,实验组的住院时间、离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住院费用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泌尿外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经过实施加速康复外科其中的多学科模式,不仅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可以促进患者从疾病中恢复,减少了并发病症的出现,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泌尿外科 多学科模式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疗实践中,复杂病例的诊断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放射科作为医学影像诊断的重要科室,其在多学科团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放射科医生通过使用X射线、CT、MRI、超声等多种影像技术,能够提供详细的解剖和功能信息,为复杂病例的诊断提供关键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放射科 多学科合作 复杂病例诊断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实习护生应用人文关怀联合全程一对一教学的护理带教效果。方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于我院实习的护理学专业学生纳入此次研究中,共有实习学生100例。采用随机抽学号法将其分为教学模式不同的两组,其中一组应用常规教学模式(对照组),另一组联合应用人文关怀和全程一对一教学(研究组),对比护理带教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综合成绩评分更高(P<0.05),人文关怀能力评分更高(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全程一对一教学应用于PCCM护理带教中效果比较理想,能够提高考核成绩以及提升人文关怀能力,符合现代教育要求。

  • 标签: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实习护生 人文关怀 全程一对一教学
  • 简介:摘要:探讨健康宣教对全科医学科住院高血压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来我院全科医学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 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50例,对照组 50例,采用健康宣教的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护理之前,这两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之后,两组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宣教对全科医学科住院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并改善了患者血压后期的控制效果,进而降低了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运用以及推广的重要价值。

  • 标签: 健康宣教 全科医学科 住院者 高血压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护理模式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护理干预模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40例)与观察组(MDT协作护理,40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3d,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1d,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T护理模式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有助于减轻手术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 肝胆外科 手术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式学科性营养管理对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0月31日接诊收治的80例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交叉式学科性营养管理;比较两组进食过程中刺激性呛咳、拒绝进食行为发生情况、每餐进食时间、干预前后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刺激性呛咳、拒绝进食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每餐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开展交叉式学科性营养管理,能降低患者刺激性呛咳、拒绝进食的发生率,缩短进食时间,降低吸入性肺炎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交叉式学科性营养管理 脑梗死所致 吞咽障碍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旨在观察在重症医学科患者压力性损伤护理中不同翻身间隔时间对患者的影响,以为患者压力性损伤处理与预防提供支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收治于2019年3月25日/2020年11月29日(开始/结束)的80例重症医学科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对照R组(予以4h/次翻身干预)、实验2h组(予以2h/次翻身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护理满意情况、Braden评分情况。结果 实验2h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护理满意评分、Braden评分明显优于对照R组( =5.000,t=11.957、13.697、7.04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可以采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谵妄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 将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本院 重症医学科 接收 的 行机械通气 患者 80 例分为 两组, 对照组 40 例 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 40 例予以 谵妄集束化护理干预 。将 两组的 谵妄发生率 进行比对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 P < 0.05 ) 。结论:谵妄集束化护理干预应用在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患者中可有效预防谵妄的发生,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机械通气 谵妄 集束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科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 在本次研究工作中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随机数字均分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人数均为3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的是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结束之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进行对比。 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数据,观察组患者的数据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完成之后的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其采用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且在临床治疗期间,预见性护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恢复效果也要明显优于传统护理模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重症医学科患者 心理状态 改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实施优质护理对提高急诊医学科病员满意度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2.01——2022.12期间急诊医学科收诊病例患者共计40例,借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0名。常规组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增加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病员对急诊医学科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急诊医学科病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满足急诊医学科病员的康复需求,获得满意评价,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医学科 满意度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