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短综合征是因各种疾病广泛行肠道切除或旷置,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残存的肠管无法维持机体能量及营养需求是其共同特点。通过合理的营养与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完全康复回归社会是短综合征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就短综合征的营养及残余肠道代偿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短肠综合征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肠道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为临床护士提供科学、便捷的肠道准备评估工具。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因镜检查需行肠道清洁的1 9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2021年4月行镜检查的患者为应用前组(n=980),2021年4月—2022年1月行镜检查的患者为应用后组(n=1 008),比较两组镜检查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结果共邀请16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00%和93.75%,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7、0.800,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07、0.280(均P<0.01)。最终构建的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将评估单应用于临床后,应用后组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82.24%)高于应用前组(6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镜检查患者肠道准备评估单具有可靠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能够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镜 肠道准备 德尔菲法 评估表
  • 简介:摘要近年来,炎症性病(IB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在IBD相关癌变中,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是IBD的严重并发症且是导致IB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针对IBD相关癌变的临床评估目的、手段、时机、IBD相关异型增生和癌变的管理等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为开展相关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思路。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评估 癌变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脑轴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易激综合征、炎症性病、肥胖、孤独症等多种疾病涉及肠道菌群--脑轴改变,动物模型、粪菌移植、脑成像和菌群基因组测定等研究方式的发展对了解肠道菌群--脑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肠道菌群 肠-脑轴 信号交流 疾病 研究方法
  • 简介:摘要胰腺血管活性肽瘤(VIPoma)为罕见的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表现为大量水样泻、严重低钾血症、无胃酸或低胃酸。该患者为胰腺VIPoma伴全身多发转移,经外科手术切除、靶向药物等治疗后仍出现顽固性、周期性大量水样泻。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诊治后,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使用短效和长效生长抑素类似物(SSA)联同肝动脉栓塞术肝内减瘤控制功能性肿瘤激素分泌、抑制肿瘤生长的综合治疗后,患者显著获益,现报告其多学科诊治经过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胰腺血管活性肠肽瘤 胰腺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肝转移 减瘤治疗
  • 简介:摘要重复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成人少见,误诊率高。通过分析1例成人重复畸形患者的诊治过程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该病误诊、漏诊的发生。

  • 标签: 消化系统畸形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病理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但仍存在观念、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和误区。本专家建议强调肠道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诊断思路应从识别病变模式出发,每种模式提示一类可能的鉴别诊断。慢性肠炎是IBD的组织学模式,但IBD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慢性肠炎模式结合临床和系统性规范活组织检查的基础上。针对病理医师在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常引起困惑的问题提出专家建议,包括CD与UC、CD与肠结核、CD与肠道血管疾病,以及IBD与感染性肠炎之间的鉴别,也建议病理医师通过对诊断的病例主动随访反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诊断经验。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病理诊断 诊断思路 专家建议 病理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性疾病合并坏死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诊治的81例肠系膜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坏死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81例患者中49例(60%)发生坏死,32例(40%)无坏死行保守治疗。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膜刺激征(P<0.001)、外周血白细胞总数(P<0.001)、血清白蛋白(P=0.028)、肌酐(P=0.025)、乳酸(P=0.008)、D-二聚体水平(P=0.037)、CT检查发现壁积气改变(P=0.017)、壁强化减弱或消失(P<0.001)及腔扩张>2.5 cm(P=0.01)均与坏死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OR=3.60, 95% CI:1.51~5.47,P=0.007)、血清乳酸(OR=4.80,95% CI:1.36~9.89,P=0.032)及CT检查发现壁增强减弱或消失(OR=10.57,95% CI:1.82~61.10,P=0.008)为急性肠系膜缺血发生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肠系膜缺血发生坏死的预测危险因素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清乳酸水平升高以及CT检查提示壁强化减弱或消失。

  • 标签: 肠系膜血管闭塞 缺血 坏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均能够分泌一些激素,如胆囊收缩素、胃泌素和促胰液素等,属于脑-肽的范畴。其活动受胃肠道和神经系统双重调节,对机体胃肠运动、食物摄取、能量消耗和物质代谢等有重要影响。脑-肽通过延缓胃排空,减少食欲,增加胰岛β细胞量,提高胰高血糖素样肽-1水平等多种途径作用改善血糖水平。

  • 标签: 脑-肠肽 血糖 胆囊收缩素 胃泌素 促胰液素
  • 简介:摘要白介素(IL)-9由极性状态的Th2细胞分泌,其表达受到多种信号因子的调节,与细胞因子微环境密切相关。IL-9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密切相关。炎症性病(IBD)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研究发现黏膜免疫平衡失调与其发病密切相关,IL-9通过调节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影响黏膜的屏障功能,从而参与IBD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对IL-9在IB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白介素9 紧密连接
  • 简介:摘要放射性损伤是指放射治疗盆腔、腹腔或腹膜后肿瘤所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尽管放疗技术的进步使放疗对靶区外组织的损伤大大减少,但90%接受放疗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便血等急性症状,50%的患者因消化道症状影响生活质量,20%~40%患者的症状为中到重度。依据病理学分期、特征和临床表现,放射性损伤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放射性损伤,一般以3~6个月为界。放射性损伤的主要预防措施为减少照射剂量和缩小照射野。急性放射性损伤主要表现为黏膜炎性反应,多为自限性病程,其治疗以对症治疗和营养治疗为主。慢性放射性损伤由于肠管慢性缺血和纤维化具有不可逆性,所以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管是最理想的治疗措施。慢性放射性损伤的手术适应证为3、4级的损伤,包括梗阻、出血、坏死、穿孔和瘘;目前的手术方式为确定性切除加一期或二期消化道重建手术。放疗结束后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最佳时机尚有争议,根据笔者团队经验,在放疗结束1年后可能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时机。对于急诊手术、合并重度营养不良、腹腔感染、肠管广泛放射性损伤以及腹腔粘连无法分离的患者,先行造口或腹腔引流,待患者恢复内营养,炎性反应消退后,再考虑确定性手术。术前预置输尿管导管,通过影像学评估结直肠位置和髂血管损伤程度,以及术前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降低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 短肠综合征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前畸形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0年10月至2019年6月共17例支气管肺前畸形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11岁,平均年龄为3.22岁。临床表现包括咳嗽14例、进食后呛咳8例、发热5例、胸痛1例、咯血1例。17例患儿行增强CT检查均发现隔离肺,其中右下隔离肺8例、左下隔离肺7例、左上隔离肺1例、右颈部隔离肺1例;肺内隔离肺13例,肺外隔离肺4例。所有患儿中,11例为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1例为超声检查发现,5例为术中发现隔离肺与胃或食管异常通道;其中隔离肺与下段食管瘘13例,隔离肺与上段食管瘘2例,隔离肺与胃瘘2例。结果支气管肺前畸形患儿的分类为Ⅲ型14例、Ⅱ型2例、ⅠB型1例。1例患儿确诊后未在我院继续治疗,余16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行胸腔镜手术6例,开胸手术9例,颈部手术1例;对肺内隔离肺行肺叶切除8例,对肺外隔离肺行肺叶切除4例,因肺发育不良行全肺切除3例,肺内隔离肺行肺叶楔形切除1例。手术中出血量范围为2~60 ml,手术时间范围为50~200 min。术后出现重症肺炎而放弃治疗1例;术后出现食管瘘1例;14例术后无并发症、预后良好。结论手术前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支气管肺前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支气管肺隔离症 支气管肺前肠畸形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黏膜屏障由上皮细胞和细胞外成分共同组成,具有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特点。黏膜屏障以动态变化的形式,在机体消化过程中选择性地吸收水和营养物质、阻止肠道细菌异位、发挥肠道免疫功能,以协助机体维持肠道的完整性和免疫稳态。导致黏膜屏障功能紊乱的病因如慢性炎症、菌群失调、环境因素改变等,可独立或协同引发生化级联反应,导致慢性炎症的发生,进一步可导致多种肠道疾病如炎症性病、易激综合征、结肠恶性肿瘤以及一部分外疾病(如慢性非酒精性肝病、1型糖尿病、肥胖等)。了解黏膜屏障的损伤机制,对于研究肠道疾病或外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黏膜 肠疾病 综述 肠黏膜屏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扭转的产前超声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产前超声提示胎儿扭转且经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的病例4例。分析超声仪器中储存的4例扭转胎儿的11次超声检查动态及静态图像,总结声像图特点。随访妊娠结局及伴发畸形。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4例胎儿共11次产前超声检查声像图中,扭转直接征象—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6次、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分支血流呈漩涡样改变5次以及咖啡豆征3次,检出间接征象—肠管扩张11次、腹腔积液8次、羊水过多5次、腹膜钙化4次、假性囊肿1次。3次处于扭转初期阶段,均可见肠管排列呈whirlpool征及血流呈旋涡样改变,但随病程进展,进入胎粪性腹膜炎阶段,该2种征象可消失,间接征象出现。出生后手术或引产后尸体解剖均证实节段性扭转,均不合并旋转不良,3例合并小肠闭锁。结论胎儿扭转超声检查有典型的直接征象与不典型的间接征象,是诊断胎儿扭转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肠扭转 超声检查,产前 胎儿疾病
  • 简介:摘要放射性损伤是由于盆腔恶性肿瘤接受放疗而引起的肠道损伤,以粪便持续性带血、里急后重、肛周疼痛、严重可伴有肠穿孔为主要症状。精确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比常规放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相对减少肠道所接受的放射剂量。但即使在精确放疗时代,临床上仍需要面对疗效和损伤取舍平衡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复杂、复发或晚期的肿瘤而言。总体而言,治疗决策时应以放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为重,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减少放疗损伤,需要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定。由于放射性损伤治疗的困难性和复杂性,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包括采用精确放疗,避免给予肠道过多的剂量、避免照射全周的黏膜;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还需要注意预防便秘,避免肠道被干硬粪便损伤;并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不要吃剩菜、凉菜、咸菜等容易造成肠道感染的食物。目前,放射性损伤领域的研究数据仍较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放射性损伤的预防和诊治领域会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精确放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内营养和外营养对于重症监护室(ICU)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进行治疗的12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外营养联合内营养支持治疗。治疗2 w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营养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胰腺炎患者进行早期内及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早期肠内 肠外营养 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
  • 作者: 郭志良 萨如拉 赵光远 张瑜 曾和松 朱兰 陈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 器官移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 中国医学科学院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武汉 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3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供肾给儿童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生发展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4年5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间89例儿童供肾给儿童肾移植受者随访过程中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中位随访29个月内共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5例(5.6%)。5例儿童供者、受者的中位年龄分别为9个月和11岁,2例为双供肾移植,3例为单供肾移植,肾动脉均采用端侧吻合。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中位时间为术后10个月(3~60个月),除1例3岁受者发生时间较早外,余4例均发生在儿童受者肾移植后的快速生长期,身高最大增幅为30 cm。5例中3例有移植部位的再次手术史,包括同侧再次肾移植手术1例和移植肾尿路重建术2例。5例儿童受者均表现为高血压、2例伴血肌酐升高。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移植肾动脉流速>300 cm/s,5例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均示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0%~95%。结果4例行球囊扩张后2例显著缓解,1例复发后经支架置入好转,1例效果不明显而最终移植肾功能丧失。1例观察6个月后狭窄自行部分缓解而暂未做特殊处理。结论儿童供肾给儿童肾移植术后的移植肾动脉狭窄是一个并不少见的严重并发症,供肾过小和受者的快速生长可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影像学确诊后首选球囊扩张,慎用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

  • 标签: 肾移植 移植肾动脉狭窄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