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语言方式心理护理在ICU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ICU病房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40例气管插管清醒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据法分为对照组(20例,常规ICU护理)和实验组(20例,语言方式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插管48h后、插管1周后和拔管时一氧化氮合酶(NOS)和5-羟色胺(5-HT)等观察指标对比差异较大,数据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非语言 心理护理 ICU气管插管 清醒
  • 简介:摘要目的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的住院儿科患儿10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语言为主的沟通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语言沟通,患儿出院后由其父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技术和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恰当的语言性沟通方式能够促进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形成,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进行。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儿科护理 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并分析卒中后失语患者语言障碍与语言性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就诊的卒中患者共32例,经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esternaphasiabattery,WAB)评估语言功能,分为失语组和无失语组,其中失语组15例,无失语组17例。洛文斯顿成套测验中文版(Loewensteinoccupationaltherapycognitiveassessment,LOTCA)第2版评估患者语言认知功能。对失语组与失语组的LOTCA各分项分值及总分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对WAB中各分项得分及失语商与LOTCA各认知分项得分及总分进行偏相关分析,并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失语组的LOTCA总分低于无失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0(69.0~92.0)分vs99.0(86.0~102.5)分,P<0.05];失语患者LOTCA总分与WAB各分项及失语商呈正相关(r=0.587~0.883,均P<0.05),WAB分项中的各分项与LOTCA中各分项之间呈正相关(r=0.521~0.843,均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失语商的主要因素为LOTCA总分(β=0.707,P=0.003)。结论卒中后失语患者存在语言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程度越重其语言认知功能受损程度越重。

  • 标签: 卒中 失语症 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暂时丧失语言沟通能力,无法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护士通过与患者的语言沟通,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传递的信息,并提供生理及心理帮助,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并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 标签: 非语言沟通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人际交流是一个人的个性在人际交往中的体会,也可说是人的各项与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的综合性运用。护士的人际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护士与病人、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患者家属。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必须密切配合,护士与病人家属的联系比医生多,

  • 标签: 护士 医生 护理工作 妇产科 患者家属 病人家属
  • 简介:摘要语言行为教学在军事共同科目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过程,更能更好的产生教学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言传耳闻,更能调动受训者的积极性,推动教学的进行。同时,语言行为是对教员教学一种很好的补充手段,可以为军事共同科目教学增加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为此,本文将围绕语言行为在军事共同科目教学的功效性展开探析。

  • 标签: 非语言行为 军事共同科目 功效性
  • 简介: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分为语言性沟通和语言性沟通。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沟通技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护理纠纷的发生也日渐上升。很多情况下护理人员往往把重点放在语言沟通上,没有认识到语言性沟通的重要性。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所以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在护患交流中,如果能恰到好处的应用语言沟通,可弥补在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因此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语言沟通的知识与技巧,并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去,增加护患间沟通的有效性。同时,良好的护患沟通对提高患者满意度,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具有很大的意义[1]。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 护理工作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语言沟通技术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的肾内科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语言沟通干预,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沟通技术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促进患者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术 肾内科老年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儿科患者,时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随机分组,各30例,即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采用语言沟通技巧,比较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护患沟通、服务态度、基础护理、操作能力评分高,P<0.05;较对照组,观察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P<0.05。结论:语言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效果显著,可缓和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率,从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儿科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人类的好奇心推动了中国商业的快速发展。在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产业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青砖雕刻视觉语言设计是一种高度视觉化、易于感知、能有效满足公众审美需求和视觉欲望的重要表达手段。将物质生命、历史和文化遗产融入青砖雕刻视觉语言设计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世界物质生命、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发展。本章主要分析物质文化遗产在青砖雕刻视觉语言设计中的应用。

  • 标签: 非遗文化 保护视角 青砖雕刻 视觉语言 设计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语言沟通技术在肾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03——2022.03期间临床收诊肾内科老年患者共计80名,均给予护理干预。以随机分组法分别设立常规组、实验组,每组40名。常规组予以语言为主沟通技术,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予以语言沟通技术,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针对肾内科老年患者予以语言沟通技术护理效果理想,给予患者良好服务稳定病患症状,建议普及。

  • 标签: 肾内科 非语言沟通技术 老年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使用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9月在我院普通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进行研究。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融入语言沟通技巧,在出院当天进行问卷调查,进而对两组患儿家属在临床护理总满意度、临床护理总有效性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家属的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高达96.66%,远远超过对照组的76.66%,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性100.00%,而对照组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应用语言沟通技巧具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儿科护理 临床有效性 护理总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抢救患者开展使用语言沟通技巧的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9月急诊抢救的90例患者展开研究,以抢救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急诊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使用语言沟通技巧,对比两组干预后SDS评分、SAS评分、护理满意评分。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护理满意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诊患者抢救过程中增强语言沟通技巧,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对保持患者良好心理状态有明显正向意义,在提升疗效同时保证了护理质量。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急诊抢救患者 护理效果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护患关系一度是困扰儿科门诊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问题。目前看来,在护理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展开沟通,能够令患儿感到安心,从而提升患儿对治疗护理工作的配合度,降低护患关系发生几率。相较于语言沟通技巧,语言沟通技巧有着更为突出的真实感,传递情绪更为直接,一般多是伴随语言行为而产生。在儿科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使用语言沟通技巧,弥补某些状态下语言交流的不足,使护患沟通真正跨越患儿年龄所带来的语言障碍,使护患关系变得更为和谐。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儿科门诊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具体作用。方法:以对照实验形式开展研究,于儿科中选取研究对象70例,均为小儿,患有不同疾病,在护理期间,为进一步探析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需将70例小儿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为继续使用常规沟通方式的对照组,另一组为使用语言沟通技巧的观察组,并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据两组小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看,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语言沟通实施于儿科护理中可拉近沟通距离、提高依从性。

  • 标签: 儿科护理 非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沟通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学语言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既是一门教学技能,又是一种教学艺术。另外,在活动中,言语艺术的教学方式对幼儿的学习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每个动作、神态均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教师的行为举止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的语言教学在许多情况下其效力要远远胜过口头语言。文章就语言艺术在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功能和运用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幼儿 幼儿教育 幼儿教师 非语言艺术。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纳入本院手术室2021年1月~2022年12月的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中焦虑水平的评价和比较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T)。   结果:实施手术室正性暗示语言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前及术中焦虑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 正性暗示语言 非全麻手术患者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科护理中实施语言性沟通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儿科中随机选取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是儿科在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将对68例患者随机分组,采用“随机数表法”,将34例纳入至对照组,另外34例纳入至观察组,分别在其护理中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常规护理+语言性沟通,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向两组患儿家长发放了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其满意度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语言性沟通用于儿科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家长满意度。

  • 标签: 儿科护理 非语言性沟通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的语言沟通技巧的作用。方法:以从医院内部随机抽取的100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住院编号为依据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将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护理组患儿以98%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护理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较低为60%。结论:语言沟通技巧起到的护理效果较好,对患儿治疗依从性有利,还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应该应用于儿科临床护理中。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