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视听资料是我国民事诉讼证据中一种独立的证据种类,它对于民事案件的审判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优越性,但又存在着易被伪造、篡改的缺陷。视听资料的取得必须合法,合法收集到的视听资料要与案件有关联性,对视听资料的使用要严格依法审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

  • 标签: 证据 视听资料 证据能力 证明力
  • 简介:西方国家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排除合理怀疑或内心确信,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是优势证据证明,这是一种主观真实或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我国诉讼证明以辩证唯物主义可知论为基础,强调客观真实,要求证据确实充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证明标准,具有重大缺陷,应以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取代,刑事诉讼适用排除合理怀疑原则,民事诉讼适用优势证据证明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应实行高低不同的证明标准,以适应两种诉讼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 标签: 证明标准 主观真实 客观真实 排除合理怀疑 优势证据证明
  • 简介:事实推定在民事审判中的良好运用,对于判断认定案件事实,定纷止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却不尽如人意。正确有效地把握事实推定的适用条件,才能更好地运用这一规则。

  • 标签: 事实推定 法律推定 法律拟制 间接证明 证明责任
  • 简介:2002年4月1日起实行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弥补了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规定的不足,为我国民事审判实践提供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但是它是在“当事人主义”的指导思想下制定的,过分强调双方当事人的对抗和法官的消极中立,根据近四年的实践情况来看,产生了诸多问题:(1)“诉讼达尔文主义”①。双方当事人因为资力、法律知识、诉讼经验等悬殊而处于实质上不平等的地位,造成诉讼中的弱肉强食。(2)信访案件增多。《规定》实施后信访案件要比未实施前增加了5%,一方面因为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加,另一方面是因为《规定》过分追求形式公正赋予了当事人过多的权利,导致一部分人滥用权利,而另外一部分人由于经济原因而使某些权利不能得到保障,承担了败诉的结果而觉得冤屈。(3)广大农民的不理解。由于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法律意识淡薄,普遍请不起律师,凭借自身的力量很难收集到有利于自己的证据,他们就形成了诉讼上的弱势群体,并且《规定》有诸多条款是将原来由法院完成的任务转移到当事人身上,无疑加重了当事人的负担,明明觉得自己有理,可往往在诉讼中输了官司又赔钱,与他们“有理走遍天下”的传统观念相冲突,广大农民对这种情况不理解,甚至感到沮丧。

  • 标签: 民事诉讼法 《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当事人主义 《规定》 协同 审判实践
  • 简介:民事诉讼受理是纠纷进入司法程序的初始必经阶段,对于当事人诉讼权利保障意义重大。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民众的诉求越来越多,而我国的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民法院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专门机构,应当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历史任务,最大程度地吸纳化解矛盾纠纷。然而,现行民事诉讼受理制度所规定的起诉条件,既包括实体内容又包括程序要求,确定性有余而灵活性、包容性不足,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起到过滤纠纷,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但其对于新型权利诉求进入诉讼渠道的阻隔作用日益显现,甚至为个别地方限制当事人正当诉权的行使提供了借口。在改造方案的设计方面,应当理性审视现有司法资源和司法环境,更宜采渐进式而非跃进式的方案,避免由于准备不足而导致司法不堪重负,制约正常功能的发挥。

  • 标签: 诉讼受理制度 案件登记制度 滥用诉讼权利
  • 简介:民事诉讼中,证明贯穿于诉讼的每一个阶段,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因而,正确把握证明的实质,了解证明规则,弄清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证据理论的一项基础性研究,而且也是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公平、民主的诉讼制度的重要前提.

  • 标签: 民事诉讼 证明 证明责任 证明规则
  • 简介:强制措施制度的价值问题,很少受到学者的重视.如何评价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制度,涉及到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根本问题.本文试图探析我国民事诉讼强制措施制度的价值及其冲突,并提出实现强制措施制度价值均衡的对策.

  • 标签: 民事诉讼 强制措施制度 价值 制度改革 中国 妨害行为
  • 简介:民事诉讼既判力原则发轫于古罗马,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司法力量解决社会纠纷的最终保障。但中国法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却呈现出匮乏局面。本文将以既判力的概念为契入点,通过分析既判力原则的本质,厘清其价值基础,并对其在中国遭遇的现实困境进行评述。

  • 标签: 既判力 概念 本质 价值
  • 简介:<正>在我国民事诉讼特定语境中,发回重审是撤销原判、发回重审的简称,指上诉审法院撤销原审法院判决,并将案件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理的制度。立法上,我国将撤销原判与发回重审两者联系在一起加以规定,实践中两者之间更是形

  • 标签: 发回重审 原审法院 撤销原判 第二审人民法院 上诉审 二审法院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02年4月1目开始施行,该规定正式确立了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它标志着我国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到证据适时主义的转变。文章从举证时限制度的必要性,其立法构建,逾期举证法律后果以及适用举证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 标签: 举证时效 举证期限 证据失权
  • 简介: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障人权观念日趋盛行,人们对维护自己权利意识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法院这一国家设立的公权力机构,也随之重视私权利与公权力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微妙关系,越来越尊重私权利之自我处分的自由,于是民事诉讼处分权的扩张趋势越随之越来越明朗化了。本文拟从处分权之扩张因素以及其主要表现为诉讼契约的这种方式,来对民事诉讼处分权的扩张理论进行初步的探讨。

  • 标签: 处分权 处分权扩张 诉讼契约
  • 简介:    答辩失权制度除应当包括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即丧失提出答辩意见的权利,      三、构建答辩失权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原因决定了我国可以修改现行答辩状制度    被告没有在答辩期间提出答辩状有以下几种原因摘要,    我国没有规定答辩失权制度

  • 标签: 民事诉讼答辩状 答辩状制度 试论民事诉讼
  • 简介:将'弱势群体'直接套用之民事诉讼中并不妥当。基于民事诉讼的特质,将其称为'弱者'当事人更为合适,他们是由于诉讼行为能力的固有型或演变型的差距与不对等而造成对诉讼的不充分而需要国家予以帮助的人。强化法院的职权行使是对弱者进行保护的最为主要的方式。我国现行法律对弱势当事人的保护有所规定,但保护力度明显不足,应在国家职权调查证据、扩大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范围、合理使用推定、适用经验法则、证明标准的降低、法官心证公开、释明权的行使等方面予以强化。

  • 标签: 弱势群体 司法技术 证据调查
  • 简介: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制度问题,是我国年复一年的热门话题.在司法改革和纷纷议论制定国际私法之际,一系列有关的问题引起了讨论.本文就涉外民商事案件集中管辖、过度管辖和不方便法院原则、"一国两制"和"一事不再理"原则、网络环境下的民事诉讼管辖权的确定、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制度问题、关于建立我国新的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制度体系等问题,进行简要的综合论述,提供建议,献计献策,供参考.

  • 标签: 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 过度管辖 不方便法院原则 "一事不再理"原则 涉外仲裁的司法审查
  • 简介:(三)证人陈述事实、法庭质证和法庭补充询问程序,在法庭质证的主询问程序、反询问程序、再主询问程序、再反询问程序结束后,在进行法庭质证时由证人接受诉讼各方的询问

  • 标签: 出庭作证程序 民事诉讼证人 证人出庭作证
  • 简介:[8]三面关系说认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不仅是法院与原告、法院与被告的关系,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有法律关系主体还有什么诉讼主体,有的既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又是诉讼主体

  • 标签: 民事诉讼法律 法律关系
  • 简介:民事诉讼司法实践当中,当事人主要通过人为的改变地域管辖中的联结点、诉讼标的额、案件性质、案件的影响范围或者繁简程度等手段来规避管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管辖制度的不完善、当事人“利益至上”观念的影响、管辖知识的欠缺以及司法腐败问题,可以从弥补法律制度的漏洞,普及管辖方面的法律知识,制定相应的制裁和救济措施等方面对规避管辖现象进行有效的规制。

  • 标签: 民事诉讼 程序管辖制度 规避管辖
  • 简介:民事诉讼活动中加强和规范调解工作具有深远的意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司法为民

  • 标签: 庭前调解 民事诉讼庭前 程序规范
  • 作者: 王彩元
  • 学科:
  • 创建时间:2009-11-21
  • 出处:《文艺生活》 2009年第11期
  • 机构:(湖北蓝宇律师事务所·湖北·荆州434000)摘要:证据交换制度对于诉讼公正及效率都有极其重要的。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相关的司法解释,对庭前证据交换进行了不断完善,但在民事审判实践中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且有较大的漏洞,因而有必要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