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对照组患者可以得出,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心肺功能认知评分、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治疗时间、治疗费用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采用延续性康复护理,患者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 标签: 延续性康复护理 老年 冠心病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心脏康复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1年(2020年8月-2021年9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者78例,回顾临床资料,观察并对比对照组(39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9例,心脏康复治疗)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NYHA心功能级别明显改善,6MWT明显提高,生活质量(MLHFQ)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舱外高流量吸氧对产妇血氧饱和度和心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2年8月在我院就诊入选的60例产妇,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舱外高流量吸氧组和鼻导管吸氧组,两组患者吸氧前、后对血氧饱和度、心肺功能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舱外高流量吸氧能够显著提高产妇的血氧饱和度,改善其心肺功能,与鼻导管吸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舱外高流量吸氧 血氧饱和度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延续性康复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保存心肺功能的意义分析。方法: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因冠心病接受临床检查的患者人数共40,将40例患者按照随机采样法进行对比组与实验组的划分,对比组患者需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采取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心肺功能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心肺功能评分改善与对比组相比更优,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应用有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对临床护理效果有所保障。

  • 标签: 延续性康复护理 老年 冠心病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肺康复护理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冠脉搭桥术患者78例(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随机分为心肺康复护理的观察组(39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9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肺功能改善好,6min步行距离长,P<0.05。结论:给予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肺康复护理能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值得借鉴。

  • 标签: 心肺康复护理 冠脉搭桥术 肺功能 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心肺复苏质量指数(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quality index,CQI)基于脉搏血氧波形(pulse oximetry plethysmographic waveform, POP ),在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中能够实时监测外周循环状态,体现胸外按压质量。已证实CQI对CPR患者预后评估非劣效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高级气道建立是否影响CQI在CPR过程中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描述性研究。以376例心肺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建立高级气道分为高级气道组和非高级气道组,根据是否恢复自主循环(return of spontaneously circulation,ROSC)分为ROSC组和非ROSC组。记录复苏过程中CQI和PETCO2变化,观察上述参数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高级气道组中CQI [(63.3±20.7) vs (49.7±23.8)]、PETCO2 [19.8 (11.4, 31.6)mmHg vs 8.8 (3.3, 15.8 )mmHg]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0.4和16.3,其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高级气道组CQI[(63.0±21.8)vs (42.2±29.0 )]在ROSC组和非ROSC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预后评估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1.1。高级气道组与非高级气道组间CQI对预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QI可用于CPR过程评估患者预后,其评估效力非劣效于与PETCO2;高级气道建立与否不影响CQI对CPR患者的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高质量胸外按压 脉搏血氧波形 心肺复苏质量指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预后 自主循环恢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在心脏矫正术后的心肺运动功能现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21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心脏矫正术后患儿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将纳入患儿分为双心室矫正组(75例)和单心室矫正组(61例)。根据病种复杂程度,将双心室矫正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简单CHD亚组(35例)和复杂CHD亚组(40例)。收集纳入患儿的CPET参数,包括最大摄氧量(VO2 max)、最大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 max)、无氧阈(AT)时单位体重摄氧量(VO2/kg@AT)、最大氧脉搏(O2/HR max)、心率储备(HRR)、最大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 max)、变时性指数(CI)、运动峰值后1 min心率恢复(HRR at 1 min)、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单位体重氧摄取效率斜率(OUES/kg)及运动振荡通气(EOV)等。比较不同矫正术式患者的CPET参数,在双心室矫正组中进行亚组分析,比较简单CHD亚组和复杂CHD亚组患者的CPET参数;并将双心室矫正组患者的CPET参数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对CPET参数间相互关系进行识别。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6例CHD术后患儿,年龄(9.4±3.1)岁(范围6.2~16.0岁),男性84例(61.8%)。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CPET检查,无严重循环异常。与单心室矫正组比较,双心室矫正组患儿的VO2/kg max[(32.6±6.9)ml·kg-1·min-1比(23.5±5.9)ml·kg-1·min-1,P<0.001],O2/HR max[(7.24±2.93)ml/次比(6.35±2.17)ml/次,P=0.030],HRR at 1 min[(32.5±13.9)次/min比(26.3±12.5)次/min,P=0.036],OUES/kg(36.9±8.8比29.7±11.8,P=0.001)更高,VE/VCO2 slope(29.1±5.20比35.1±8.0,P<0.001),EOV发生率[32.0%(24/75)比57.4%(31/61),P=0.027]更低。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简单CHD亚组比较,复杂CHD亚组的VE/VCO2 slope、EOV发生率更高,VO2/kg max、O2/HR max、HRR at 1 min、OUES/kg更低(P均<0.05)。双心室矫正术后患者运动心肺功能参数较正常参考值差。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O2/kg@AT和VO2/kg max(r=0.86,P<0.001)、VO2/kg max和OUES/kg(r=0.63,P<0.001)、HRR和CI(r=0.91,P<0.001)、VE/VCO2 slope和PetCO2 max呈强相关(r=1.00,P<0.001)。结论单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心肺功能弱于双心室矫正术后者,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正常儿童。双心室矫正术后患儿中,复杂CHD患儿的运动耐量低于简单CHD患儿。CHD术后患儿接受CPET评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心脏缺损,先天性 心肺运动试验 运动耐量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通气联合家庭氧疗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方法此为回顾性研究,对于门诊107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观察,因经济原因产生三组病人,一组为不进行长期家庭氧疗的患者(A组),一组为只进行家庭氧疗的患者(B组),另一组为长期进行家庭氧疗及间断无创机械通气的患者(C组)。然后每半年比较治疗前后动脉血气(PaO2、PaCO2)、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功能指标(FEV1和FVC)的改善程度、急性加重的住院频率。结果间断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家庭氧疗组较另两组在动脉血PaO2、PaCO2、SPAP、FVC及住院频率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而FEV1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无创通气能降低肺心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的肺动脉压,显著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加重住院率。

  • 标签: BiPAP(无创通气) 长期家庭氧疗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集束化治疗后对心肺功能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50例样本。对照组用常规治疗,基于此,实验组用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比2组心肺功能指标、急诊治疗时间及短期症状改善时间。结果心肺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优(P<0.05);急诊治疗时间及短期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短(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急诊集束化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还可以缩短治疗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集束化治疗 心肺功能指标 短期症状改善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酚妥拉明、丹参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心肺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48例COPD并心肺功能不全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4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5%GS250ml+酚妥拉明10mg静脉滴注,20滴/min,每日1次,NS100ml+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观察生命体征、发绀、水肿、肝脏回缩等。结果显效率75%,有效率17%,总有效率92%。结论酚妥拉明、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

  • 标签: 酚妥拉明 丹参注射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肺功能不全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近年来健身气功越来越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本文收集分析了近几年来八段锦运动对脑卒中高危老年人群心肺功能的相关文献,对其研究近况作了综述,为今后更好的在社区开展脑卒中的预防项目提供依据。

  • 标签: 脑卒中 八段锦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SARS-Cov-2引起肺泡上皮细胞损害,导致炎症细胞浸润,并继发内皮细胞损害导致毛细血管渗漏增加从而加重肺水肿。患者表现为缺氧,呼吸窘迫,严重者出现肺动脉高压,急性肺心病,右心室扩大并压迫左心室,左心室射血能力随之下降,最终导致休克。机械通气可以改善氧合,但不恰当的机械通气会导致肺损伤,也可能加重急性肺心病。所以,有效的呼吸支持需要在基于心肺功能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经保护性机械通气呼吸支持效果不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应尽早接受ECMO支持从而减轻心肺及其他重要器官损害。我们推荐了一个详细的基于心肺功能保护的呼吸支持流程。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机械通气 肺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康复治疗对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我院86例慢性稳定性心衰患者。随机投掷法分为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及实验组(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比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结果:实验组护理后的运动耐力及心肺功能指标更为理想,组间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稳定性心衰病人在治疗期间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有利于提高运动耐力,促进心肺功能改善。

  • 标签: 运动康复治疗 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运动耐力 心肺功能
  • 简介:摘要传统保健体育运用细匀而深长的腹式呼吸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中医院校大学生进行传统保健体育授课实验前后肺活量的变化情况,采用统计学分析得出传统保健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肺功能影响的效果。

  • 标签: 传统保健体育,大学生,心肺功能
  • 作者: 李治霖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四川省合江县合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200)  【摘    要】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集束化治疗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共8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S组和D组,D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S组实施集束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指标以及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结果:S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D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明显好于D组(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急诊集束化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指标的改善是有非常好的帮助的,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值得我国临床医疗推广使用。  【
  • 简介:摘要: 美术类高校体育课程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艺术院校通识教育中有着不可取缔的位置,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以提高学生心肺功能为具体目标,对艺术类高校体育课程建构的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美术高校体育课程构建,培养学生有团队相处和承担责任自我学习修正的基本能力,是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 标签: 心肺功能 美术 高校 课程建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脉隆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脉隆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症状改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血气分析、心功能、肺动脉压力及血清炎症因子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能减轻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负荷,抑制炎症因子,显著改善心肺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心脉隆注射液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