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1年9月消化不良腹泻患儿76名,分成A、B两组,A组33名患儿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医治;B组43名患儿为治疗组,在A组基础上加中药参苓白术散医治。结果B组患儿病症改善效果优于A组,排便形状和排便次数明显好转,患儿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患儿。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65例采用思密达+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观察组患儿65例采用思密达+复合维生素B片+乳酸菌素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腹痛消失时间、呕吐停止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用药可显著提高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治疗效果,缩短病程。

  • 标签: 联合用药 小儿 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112例消化不良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为56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与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结果研究组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6.4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采用思密达、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有效、快速改善患儿的腹泻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消化不良 腹泻 醒脾养儿颗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在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治疗中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7月大庆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诊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94例,就布拉酵母菌治疗效果开展研究。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照组、观察组,各组47例。对照组行双歧杆菌治疗,观察组行布拉酵母茵治疗。分析患儿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呕吐、腹泻、脱水纠正用时及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恢复时间均缩短,差异显著,P

  • 标签: []布拉酵母菌 小儿 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小儿推拿治疗各年龄层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份-2016年12月份接收的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70例为主要对象,按照患儿年龄分成<1岁组、1~2岁组、2~3岁组以及3~5岁组。所有患儿均给予小儿推拿治疗。观察和比较各个年龄段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3~5岁组相比其余年龄段更低,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1岁组、1~2岁组以及2~3岁组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提示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给予小儿推拿治疗,疗效理想,且年龄越小的患儿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普及。

  • 标签: 小儿推拿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采取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10月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的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的时间以及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消化不良腹泻患儿,在妈咪爱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儿肠胃康颗粒,可以有效缓解患儿腹泻症状,尽快恢复肠道健康,促进康复。

  • 标签: 小儿肠胃康颗粒 妈咪爱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 重点分析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治疗的方案,判断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9年3月到2020年7月间收治的100例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作为此次调查研究的主体,根据患儿入院的顺序科学分组,每组患儿各为50例。观察组患儿主要是使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妈咪爱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仅使用妈咪爱治疗,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实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50例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是94.00%,对照组50例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

  • 标签: 小儿肠胃康颗粒 妈咪爱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肝硬化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的状况,因此在临床种需对该类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进行了解、分析,并提供临床的营养支持方案干预尤为重要。营养支持为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干预分支,且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到贯穿作用,本文研究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可提高对于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认知度,合理的采取营养支持干预,可对患者的痛苦进行缓解,将其生存期进行延长。

  • 标签: 营养不良 肝硬化 营养支持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 犊牛腹泻( DYA)是哺乳期犊牛胃肠消化机能障碍的统称。此病的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

  • 标签: 犊牛 腹泻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营养不良患儿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结果实验组营养改善总有效率、满意度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分别为97.5%、95%、92.5%,对照组分别为87.5%、77.5%、65%,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岁以下小儿营养不良健康教育与保健指导效果。方法抽选2011年4月-2014年5月,我院接收小儿营养不良患儿100例,按临床意愿平均分成两组(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患儿给予临床基础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组患儿给予临床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比对两组患儿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临床好转率、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常规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和保健护理,可改善患儿营养现状,提高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加快患儿康复进度,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 标签: 营养不良 小儿 健康教育 保健指导
  • 简介:目的探讨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alnutritioninflammationscore,MIS)对维持性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的临床评价和判断。方法对上海解放军第四五五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维持性PD的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进行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modifiedquantitativesubjectiveglobalassessment,MQSGA)和MIS,同时检测PD患者人体测量指标、生化指标和微炎症指标,并分析MIS对营养不良-炎症状态的评价效能及与各项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PD患者共98例。按照MQSGA标准,营养不良者96例,占97.96%,其中轻度64例,占65.31%,中度27例,占27.55%,重度5例,占7.10%。按照MIS标准,98例PD患者全部为营养不良,占100%,其中轻度52例,占53.06%,中度39例,占39.80%,重度7例,占7.14%。MIS分值越高,患者年龄越大,营养状况越差,微炎症状态越严重。MIS与PD患者贫血指标、营养指标和人体测量指标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微炎症指标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与各指标的相关系数高于MQSGA。结论MIS可准确评估和判断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随着MIS分值的增加,患者的营养不良-炎症状态亦愈加严重,且高龄患者具有较高的MIS分值。

  • 标签: 营养不良-炎症复合体综合征 营养不良-炎症评分 改良主观营养评估 维持性腹膜透析
  • 简介:摘要报告1例隐性遗传全身营养不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护理。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关键是保护创面,减少摩擦,保持合适的温湿度,严格消毒隔离,加强营养,加强病情观察及行李护理,通过认真细致的护理,患儿皮肤全部愈合,并且在住院及出院后无继发感染迹象。

  • 标签: 全身营养不良性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营养不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应用血液检测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5例营养不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4月-2021年04月,75例患者均给予血液检测,分析血液检测效果。结果 75例患者的外周血RBC指标为(0.76—2.5×1012),RBC平均含量为(1.73×1012),Hb指标为(30一107)g/L,Hb平均含量为(65.46±5.36)g/L,MCV指标为(110—128)fl,MCV平均含量为(118.79±25.35)fl,MCH指标为(36-40)pg,MCH平均含量为(39.13±5.36)pg,MCHC指标为(319-343)g/L,MCHC平均含量为(330.35±4.65)g/L;75例患者中有20例为轻度贫血,占比24.67%,有32例为中度贫血,占比42.67%,有23例为重度贫血,占比30.66%。结论 给予营养不良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患者血液检测能够获取到满意诊断效果,能够区分患者贫血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营养不良 巨幼红细胞 贫血 血液检测 临床效果 RB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保健指导在小儿营养不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3月治疗的小儿营养不良患者4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保健指导,1个月干预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营养状态。结果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干预效果、干预方法、干预态度、远期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TP、Alb、PA及TR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健康保健指导用于小儿营养不良中能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保健指导 小儿营养不良 营养状态 护理满意度 常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90例消化不良腹泻患儿(2015年11月-2017年5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常规西药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分别于治疗17d后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使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的观察组消化不良腹泻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体征各项指标,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且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消化不良腹泻患儿使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安全性较好。

  • 标签: 醒脾养儿颗粒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3到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80例小儿消化不良腹泻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儿泻停颗粒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儿泻停颗粒联合乳酸菌素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法对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80%。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腹泻的效果显著,且恢复时间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联合用药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腹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腹泻92例作为资料,随机分组各46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开展常规护理、全程护理,观察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2.61%,观察组疗效更好,P<0.05;观察组止泻症状消除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腹泻治疗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加快症状改善和消除,缩短住院时间,属于高效科学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

  • 标签: 全程护理 消化不良 急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