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讲经文作为佛教讲经之底本,保存有很多讲经活动的珍贵资料,这在敦煌出土的大量讲经文中多有体现。《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四册中有一件被定名为《弥勒上生讲经文》的文献,在将其与敦煌讲经文比较后可以看出,它于内容和格式上均不符合讲经文的特点,因此将其判定为讲经文似乎欠妥。文末被原书叙录定义为“杂写”的“小石花心动”五字也非为杂写,而应是这件文献实际体裁的标识语。因此,黑城本《弥勒上生讲经文》的定名并不准确,它更像是作者在念佛之余,以经文为歌辞的一首词曲作品。

  • 标签: 西夏 弥勒信仰 讲经文 词曲作品
  • 简介:“神咒”在《大灌顶》中占有重要地位,《大灌顶》中的前九卷直接以“神咒”命名,着力强调“神咒”的殊胜作用,後世的一些佛教典籍和佛教工具书以此为据判定《大灌顶》为密教典籍。笔者对《大灌顶》进行了专题研究,确定其为中国僧人撰写的伪经,在此基础上对经典中的“神咒”有一些新的认识,因而构拟一文,求教于方家。

  • 标签: 佛教典籍 工具书 密教 僧人
  • 简介:方(1855--1934年),字伯行,号端甫,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同治元年(1862年)过继给李鸿章为嗣。一生跟随李鸿章从事洋务、外交等活动,深得李鸿章喜爱。甲午战争后,因随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日本谈判,并参与签下《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而遭国人唾骂。他既饱读经书,又习得英文,一生出使多国,深谙当时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清末被外国列强熟知的中国少数外交家之一。

  • 标签: 办学思想 新式学堂 创办人 安徽 晚清 《马关条约》
  • 简介:背景与故事在近现代,出土古代典籍不是罕见之事,如殷墟甲骨、敦煌卷子、秦简日书、马王堆汉墓帛书、张家山汉简等皆是。古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考古发掘,但因偶然机缘而发现前代典籍之事,仍不时有之,较著名者如“孔壁尚书”、《竹书纪年》等。而中国星占学史上最重要、也最奇特的文献《开元占》,正可侧身此列。

  • 标签: 出土文物 星占学 九执历 八十年 皇家天学机构 天文星占
  • 简介:子夏有句名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19·131)这句话的本意是:你做官做得好,有余力、闲暇了,就去读书;你读书读得好,有余力、闲暇了,就去做官。古人对'优'字的理解,是指有余力、有闲暇。孔子说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1·6),就是这个意思。现代人望文生义,把'优'字理解为优秀、出众,认为仕途出众的官员要学习、学习优秀的人才要

  • 标签: 听孟子 孟子讲 讲学而优则仕
  • 简介:本文通过对两类校勘记的考察,对整部的撰写体例有所说明,并由此对这部著作的成书过程作了点再思考.

  • 标签: 校勘记 圈(O)
  • 简介:1988年3月14日,在朝阳市双塔区八里堡乡榆树林子村村民李荣阳家里发现金泰和三年(1203年)石经幢一个,幢为八面。绿砂岩石质,幢身风化剥落较为严重,部分文字已脱落。幢为卯榫结构,上下均有凸榫。可知原实有幢顶和幢基。现存的为幢身,上面直径28、下面直径34、高109厘米。分别由四个大面上宽12、下宽14厘米和四个小面上宽10.5、下宽13厘米相间组成,两端并阴刻几何纹条带。

  • 标签: 辽宁 朝阳市 金泰和三年石经幢 文物
  • 简介:因明学是藏传佛教探求佛学真理和知识的一种方法论。对藏传佛教的修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辩论与认识论密切结合起来,以“破”与“立”的理论思维来论证教法义理和佛学哲理,在一问一答中,推出正确的见解,以使问答的双方加深义理的理解。这种逻辑论式对玛久拉仲修学广、中、略三品《般若》和建立其般若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玛久拉仲 辩经 般若思想
  • 简介:阮元《十三注疏校勘记》为清代校勘学集大成之作,是我们阅读《十三注疏》时需要经常翻检的一部工具书。关于这部大著的成书过程,阮元在《十三注疏校勘记》各《校勘记》前的序中讲得很明白。比如《春秋公羊传注疏校勘记序》就说:'元旧有校本,今更以何煌所校蜀大字本,宋鄂州官本,及唐石经本,宋元以来各注疏本,属武进监生臧庸胪其同异之字,元为订其是非,成《公羊注疏校勘记》十一卷。'其他各《校勘记序》最末都有类似的话,只不过臧庸换成了顾广圻、李锐,或者其他人。阮元在《宋本十

  • 标签: 中的校勘 十三经注疏 校勘记
  • 简介:《山海》所载发源于昆仑之丘的南方赤水,是以蜀地的岷江为背景加以表述,往往以西海为参照系,反映的是楚文化的观念。南方赤水名称的生成,是五行说把南方与赤色相配的产物。出自昆仑之丘的黑水、青水、白水,也生成于五行说。西北海外的赤水,处于太阳照射不到的幽暗之地,是旱神所处的空间,生态条件极其恶劣。赤指遮蔽、藏伏,这是西北海外赤水名称的文字学依据,并且与五行说对北方所作的认定相契合。《山海》对极北地区名物描述所用的赤,均取其遮蔽藏伏之义。《山海》有关南北赤水所作的描述,有实与虚的差异,但是,都在五行学说掌控之中。

  • 标签: 山海经 南北赤水 五行学说
  • 简介:人物:P刘慈欣=Lp: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最想回到2013年的哪天?L:2013年12月2日这一天凌晨1点30分,我在西昌航天基地看到了嫦娥3号月球探测器的发射,十分壮观,很想再看一次。

  • 标签: 创造者 月球探测器 航天基地 刘慈欣 发射
  • 简介:列强连绵不断的战争的确为欧洲分裂的原因,而共同的文化资源更无疑是欧洲分久必合的深层动因.笔者认为,五大资源对一化由理想变为现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古希腊民主制、罗马法、统治欧洲长达1500年的基督教、以自由平等博爱为诉求的启蒙政治哲学和反思英国工业革命的社会主义思潮.欧洲和平主义运动正是在这些资源的孕育下得以延续,并在二战后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 标签: 文化 和平运动 欧洲一体化 民族 国际法
  • 简介:中晚唐文人完成了由盛唐纯粹文辞之士到知识型、学者型学士的转换,文史兼擅并融的主体丈化特征使史学精神对史论咏史诗产生影响成为可能。具体而言,传统史鉴致用精神在中晚唐形成风气。受此精神影响,史论咏史诗多以垂鉴致用为目的,以君主为主要讽谏对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针对性。《春秋》学派中的疑新变、委曲发明的史学精神使士子在涉足经史内容时,往往对传统的经史之义进行大胆怀疑,对史实进行细致辨析,倡扬新说,促成了翻案的产生。适应思想重建的要求,中晚唐史学开启义理之途,提倡以史治心,转变入史观念。这使史论咏史诗多注意阐发史实背后的道德义理,具有儒学道德化、义理化的特点;从心性角度思考问题;导致了赞扬奇节义士、高隐大德诗风的盛行。

  • 标签: 中晚唐 史学精神 咏史诗 史论体
  • 简介:《现代蒙古语中动词的》导言[苏]Г.С.杜加罗娃(Дугарова)在蒙古学界争论较多、研究成果较少的问题就是关于蒙古语中的词的范畴的划分标准和观点。在现存的文献中(即研究蒙古语语法的论著中的某些章节)①基本持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蒙古语中固...

  • 标签: 现代蒙古语 动词的体 蒙古语言 动词体 行为方式 蒙古学
  • 简介:上世纪40年代初,爱国实业家赵雁秋先生收藏了清末重臣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致署皖南道姚备的一批信札,其书写时间为成丰十年十二月至同治元年三月(1861年1月-1862年4月),时值湘军、太平军“安庆之战”及皖南拉锯战的关键时期,札中多涉湘军在皖南的军事部署、军饷筹措及安庆战况密报等机密。其书写大多纵横急就、妙契自然,寓性情、襟度、风格于楮墨之中,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 标签: 曾国藩 左宗棠 姚体备 湘军 太平军 清代信札
  • 简介:白桦,英文名称:betulaplatyphyllasuk,耐寒落叶乔木,成龄树高15米左右,生于山林地区,广布于北亚、北美、北欧的寒带、寒温带地区。在人类文化史上,以白桦树皮制作的各种器物、艺术品,以及制作、使用过程中的民俗活动与所寓含的文化观念构成桦文化。

  • 标签: 大兴安岭 鄂伦春族 桦皮工艺品 民俗
  • 简介:本文依据洛阳景教石幢拓本,制作其《幢记》释文,并就现存残文,对《幢记》撰者、立幢人及其亲族的华化胡裔身份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洛阳景教团的佛教化。同时,通过对相关历史的考察,作者推论《幢记》所云之洛阳“大秦寺”当始建於唐贞观年间。

  • 标签: 经幢 大秦景教 宣元至本经 华化 景僧
  • 简介:陈序对南北文化持有独到的观点.他认为中国的"南方文化"实质上就是从南方输入的西方文化,"南方文化"具有进步性,是将来的中国文化.南北文化观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而是进一步阐明其东西文化观的重要部分.其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对中西文化的基本态度,而且也体现了他的文化学理论对其思想的重要影响.

  • 标签: 陈序经 南方文化 东西文化 文化学
  • 简介:以慧皎《高僧传》编撰的材料来源为考察的立足点,由此不断上溯,寻绎《高僧传》在体例上的源自和精神上的指向,可以清理出一条“道安一僧佑一宝唱一慧皎”的演变线索。这条线索的意义在於能够揭示《高僧传》书写范式成立的关键消息:录是僧传得以孕育成型的“母胎”,从录到僧传,是佛教经籍背後着译者角色,亦即人的地位,日渐凸显的过程;《高僧传》书写范式的成立正是佛教内部从经典到人、从古到今学术嬗变的必然结果。

  • 标签: 经录 僧传 《高僧传》 书写范式
  • 简介:<正>《药师变》是莫高窟吐蕃、归义军张氏时期洞窟壁画中出现最频繁的题材。这一时期的《药师变》不仅数量多,场面宏大,而且,几乎每幅都有乐舞的内容。因而,对这一变中乐舞的研究成为敦煌舞乐形象研究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集中了莫高窟吐蕃、归义军张氏时期的《药师变》共32幅,试图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乐舞场而在《药师变》中的布局演变规律以及乐舞自身布局的基本特点,并对某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探讨。

  • 标签: 吐蕃 中国化 壁画 归义军 佛国净土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