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收藏事业的发展,有关收藏名家的回忆、介绍的文字,也在出版界热闹起来了。小校阁和它的主人就这样从冷落多年的角落被推到聚光灯下:上海市静安区政府为坐落在本区新闸路1321号的刘智旧居即小校阁郑重挂上了纪念兼保护的铜牌。小校阁八角楼已成为上海收藏事业的胜地,它的主人刘智先生当然地也作为收藏大家而广为人知了。

  • 标签: 青铜器 甲骨文合集 郭沫若 收藏家 国家图书馆 上海市
  • 简介:本文专门讨论新近发现的唐代洛阳景教幢残第一棱面的文字,通过对残存文字及其书写体例的考察,根据汉语的表述习惯,参照其他唐代景教文献和佛教文献,推测该棱面仅缺失“大智慧”三字。作者分析棱面的主体文字“清净阿罗诃”,“清净大威力”,“清净大智慧”,认为是洛阳华化景教团对基督教三位一信条的表述。

  • 标签: 景教经幢 三位一体 阿罗诃 景碑 尊经
  • 简介:这一天清晨,他匆匆地出发。谁也不曾料到,他走后竟再也没有回来!6天后,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福州部队委员会第一书记、福州军区司令员定均同志于1976年7月7日11时15分不幸殉职,终年62岁......

  • 标签: 皮定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 新华社 司令员
  • 简介:本文在前人考证《山海·东山》地理方位的基础上,修正了其中误考的部分,补释了部分山水。修正后的《东山》地域和战国时齐国盛期的疆域吻合。本文认为,如同《山海·山》其他各部分一样,《东山》和战国政治形势有关,其原始作者可能是齐国政府,《东山》4篇的地域划分与选择也和齐国的政治地理有关。

  • 标签: 山海经 东山经 齐国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重新考证《山海.西山》部分内容的地理位置,还进一步解释了《山》作者的信息来源以及《山》作者选择这些地理实体记载的原因。《西次二》分为东西不相连两段,这两段和《西次四》、《西山》首篇刚好连为一个围绕关中平原的山环,正好是秦国的边疆天险。依据《西次三》能详细、准确地描写出一直到帕米尔高原的西域地理,因为秦人很早就征服了西北诸民族,所以熟悉西域地理。

  • 标签: 《山海经》 《西山经》 秦国
  • 简介:焕昌先生的身影已经远去,往事一幕幕。睹书思人,先生的精神和文化生命一直在延续。去年8月,回贵阳参加在孔学堂举办的国学图书博览会。我在筑期间与老朋友扬杨相聚,他得知我在外浪迹多年,对家乡文化感情笃深,说要投其所好,将十几本收藏的黔版书籍赠送给我。我就不客气,请他在见面时带来。

  • 标签: 黄季刚 尹炎武 白棉纸 先秦散文 华夏文明 亲传弟子
  • 简介:<正>乔治·蓬杜(GEORESPOMPIDOU)是法国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戴高乐主义忠实灵活的继承人。1911年7月5日乔治·蓬杜出生在法国中央高原地区康塔尔省的蒙布迪夫村庄,其父母亲是小学教员。蓬杜智力超群,在同龄人中显得出类拔萃。父母的心愿是希望他将来能成为大学教授。凭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聪颖的天资,乔治完全可以让父母如愿以偿。1929年10月,他得到图卢兹大学预科班的奖学金。1931年末,他以笔试第一名,口试第八名的成绩考

  • 标签: 戴高乐 法国人 阿尔及利亚 总统 共和国 高原地区
  • 简介:<正>IntroductionThepresentreportoverviewsfurtherfindingsfromthesetofmiscellaneoustextsinSaradapalm-leavesfromZhaluriphug.Thepalm-leafsetwasfirstreportedbyKanoKazuo(2008),whoutilizedninefoliosintwophotographicimages(SferraCat.MT42Ⅱ/Ⅰ&2)preservedattheIstitutoItalianoperI’AfricaeI’Oriente(IsIAO)inRomewiththehelpofFrancescoSferra.Wehaveknownonthebasisofcataloguedescriptionsthatthere

  • 标签: 贝叶经 民族图书馆 西藏 梵文 散叶 中国藏学
  • 简介:敦煌帙方广锠,许培铃帙,即用来包裹经卷的用品。一般称为“帙”、“帙”、“帙子”。也称为、“书衣”,喻其如书之衣裳。帙的形制有的如囊,但大多如包裹。后者又有种种形态,有的缀有系带,有的无带。有带的帙,其带子的数量及部位又互有不同。从帙质料...

  • 标签: 敦煌藏经洞 敦煌遗书 博物馆 佛教大藏经 报恩寺 完全相同
  • 简介:《山海·五藏山·南山》(以下简称南山)排列在《山海·五藏山》之首,说明其地位的重要性。若以《山海》的“大荒”四来研究,解开“南山”也就找到了通往“大荒”的通途了。“南山”确实很难解,古今研究者们,都先后做过许多努力。若仅以某一山或某一条河流的地望解释,所说可以成立。但以“南山”一条道路全部经由的地望相辖通,似乎欠妥。笔者32年的潜心研究,九焚其稿,最后方知道《山海》是说解《山海图》的解说词。

  • 标签: 历史考古 地望 南山 古今 《山海经》 努力
  • 简介:《山海·西山》(以下简称:西山)在《五藏山》的五篇文章之中,排列在“南山”之后“北山”之前,列为《山海·五藏山》的第二篇。“西山”小结说:“右西经之山,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今将华山、钤山、崇吾和阴山等4条道路里程相加后为18012里,道路总长度多了495里。所经过的原始城镇共78处:包括今西南、西北两地区的四川省12处、西藏藏族自治区2处和陕西省29处、甘肃省18处、青海省10处、宁夏回族自治区2处、内蒙古自治区2处、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3处,共4省4区大部份的古老城镇。“西山”的区域,包括了《书·

  • 标签: 西山 历史考古 山海经 藏族 西南 西北
  • 简介:本文考证了《山海》关于中国西南地区地理和民族的一些记载,通过文物考古资料、民族史资料、语言文字学知识证明《山海》的记载还是有很多可信之处。只不过其中有些记载受当时的交流条件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被扭曲;还有一些记载因为后世传抄讹误,需要重新校勘。

  • 标签: 《山海经》 西南部 考释 中国西南地区 文物考古资料 语言文字学
  • 简介:前几年,笔者在成都市古玩市场购得一长卷书法作品,虫蛀很凶,细看为清代黄绫精裱,细辨此件过去曾补过或重裱过.古玩铺的老板告诉我,这是集旧拓泰山中的四个字"即身说法"而成的一幅作品,整卷长3米以上.展卷而观,字大如斗,字体古朴,每字高约50CM,当时要价也不贵,就买下了.

  • 标签: 《金刚经》 泰山 经石峪 作者 艺术风格 “北齐人”
  • 简介: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以期揭示出这类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成形技术.实验过程是以绳索为模,在湿陶范内埋入绳索,当陶范入窑焙烧时,绳索焚烧后形成绳索状凹槽,浇注青铜液后则成为具有突起状绳纹装饰的青铜器.焚烧绳索形成纹饰,是一种在平面上形成三维纹饰的技艺,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规整的绳纹,可能为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古代工匠铸造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一种方法.

  • 标签: 东周时期 吴越地区 细绳纹青铜器 成形技术 复原试验
  • 简介:关于《山》所反映的时代,地域及其成书时代,任乃强先生认为《山》是采用了夏、商、周、秦、汉大约1500年中巫师、方士的记述;蒙文通先生认为《山》以巴蜀荆楚为天下之中,且详记岷江中上游,应是接纳了巴蜀文化的楚国作品;谭其骧先生从历史地理学角度,根据不同地区记述详尽准确程度,“肯定顾颉刚的《山》作者为周秦河汉问人说,否定蒙文通、袁珂的《山》系楚人作品说”;常征先生则认为《山》是“周官书”。

  • 标签: 方士 历史地理学 顾颉刚 蒙文通 楚国 记述
  • 简介:有一些佛经原典不止一次地被翻译成汉语,于是便形成了不同的译本,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同异译'。有不同时代的异译,也有同一时代不同译者的异译。由于初译本与后译本各自'译出的年代不同,译者不同,语言就会带上各自时代的特征和个人言语特征。如果把它们放在一起加以比勘,不但能够帮助确定某些疑难词语的含义,而且可以从中发现语言演变的轨迹',~①因此充分运用汉译佛经的同异译经进行比较也是一种研究

  • 标签: 大明研究 般若经大明 道行般若经
  • 简介: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一首论史诗。日休认为,尽管有人说隋朝的灭亡在于开凿运河,劳民伤财。可是直到唐代南北航运还在依赖着它,它使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和繁荣,其功不可没。如果没有隋炀帝的乘宫殿龙舟巡游江都(今江苏扬州)

  • 标签: 龙舟 汴河 隋炀帝 灭亡 隋朝 经济文化交流
  • 简介:2006年5月在洛阳出土的唐代景教幢,上勒唐景净所撰《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简称《宣》),乃继西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之后,有关唐代景教石刻的最重大考古发现,其与该敦煌残本正可互补。本文据幢拓片与敦煌本对勘,并参考国内已发表的录文简体本,制作了幢本《宣》校勘本。本文尚考证《宣》敦煌本与幢本的差异,认为唐代存在不同版本的《宣》,而敦煌本应较幢本为早。本文还考察了该石幢选刻《宣》的内外原因,认为石幢并未把《宣》全文刻完。最后,本文指出该景教幢的发现,再次确认了20世纪40年代现世的所谓小岛文书B系今人伪造的写本。

  • 标签: 大秦景教 宣元至本经 洛阳 经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