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复发、远处转移和生存之间的差异,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有完整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手术乳腺癌387例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7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08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等。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①年龄〈35岁的比例高(P=0.012);②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比例大(P=0.031);③肿瘤最大直径≥5cm多(P=0.044);④确诊时淋巴结阳性者多(P=0.011);⑤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的多(P=0.007);⑥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多(P=0.028),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15%和88.61%,均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86.69%和95.45%(P值分别为0.003和0.031)。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有发病年龄较轻、有乳腺癌家族史比例高、确诊时临床分期晚、淋巴结转移率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高、易复发和远处转移、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低等特点。患者年龄、肿瘤最大直径、确诊时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级别和病理类型,特别是年龄、淋巴结状态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breastcancer,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模式和生存情况,分析影响TNBC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从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外科治疗的378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61例,TNBC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317例,non-TNBC),比较2组在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生存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与non-TNBC组患者相比,TNBC组在初诊年龄〈35岁、乳腺癌家族史、肿瘤最大径〉5cm、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阳性、肿瘤临床分期为Ⅲ期、组织学分级为Ⅲ级、Ki67及P53阳性过表达等方面异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发病月经状态、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等方面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BC组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均高于non—TNBC组。TNBC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survival,DFS)和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均明显低于non-TNBC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TNBC组5年DFS的因素为: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P53阳性过表达:而影响TNBC组5年0S的单因素为: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影响TNBC组5年DFS的独立因素为: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影响TNBC组5年OS的独立因素为: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结论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发病年龄较年轻、有乳腺癌家族聚集现象、肿瘤最大径较大、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阳性多、肿瘤临床分期偏晚、组织学分级较高,易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5年DFS和5年OS均较低;此外,患者的初诊年龄、肿瘤最大径、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肿瘤临床分期、P53阳性过表达对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ccultbreastcancer,O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了解患者生存状态并探讨其最佳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OBC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320例非OBC作为对照组探讨其预后情况。结果72例均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乳腺内可疑病灶检出率为71.4%,高于钼靶X线摄影的53.5%,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6,P=0.001)。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多为中-低分化,表现为淋巴结弥漫浸润的成片的大Apocrine样细胞;免疫组化CK7、CK20和TTF-1的阳性率分别为96.7%、6.7%和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6.7%和3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33)。临床分期、术式、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OBC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联合免疫组化更有利于OB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OBC的ER、PR阳性率低,改良根治术联合辅助治疗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乳腺肿瘤 隐匿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人胰腺癌原位移植瘤模型的MRI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应用3.0T磁共振成像仪及临床型乳腺线圈对30只胰腺癌裸鼠原位模型行冠状位及横断位TSE-T。WI/T2WI平扫,经腹腔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测量平扫和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信号强度,计算强化率,分析MR图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30只裸鼠荷瘤接种成功率为100%,组织学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与邻近组织信号相比,90%(27/30)肿瘤T,WI呈均匀稍低信号,10%(3/30)信号欠均匀;80%(24/30)肿瘤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斑片状更高或等信号区,20%(6/30)呈均匀等高信号。平扫肿瘤信号强度为228.35±11.71,增强扫描后1.5、3、6、9、12rain的肿瘤信号强度分别为258.20±11.17、301.75±17.09、358.65±25.13、480.05±19.01、558.35±40.49,均明显高于平扫(P值均〈0.01);各时相强化率分别为0.13±0.04、0.35±0.11、0.56±0.10、1.10±0.10、1.45±0.18,各时相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MR强化明显区为供血丰富的肿瘤生长活跃区域,中央无强化区为坏死组织和(或)肿瘤细胞致密且毛细血管较少区域。结论经腹腔注射对比剂后可获得清晰的移植瘤MRI图像,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注射 腹腔内 裸小鼠
  • 简介:"临床病理讨论"是医学期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栏目,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办好这个栏目,对于服务医疗事业、服务广大读者、培养青年医师、提高杂志影响力都有重要的意义.但如何平衡读者、作者、杂志之间的利益关系,做到读者、作者、杂志多赢的局面,是要费一翻思量的.本文总结了《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临床病理讨论"栏目创办、完善发展、直至稳定格式的过程,希望能为杂志更好地设立、建设栏目提供借鉴.

  • 标签: 杂志 栏目 临床病理讨论 发展
  • 简介:目的分析长径≤0.5cm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thyroidmicrocarcinoma,PTMC)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结果特点,探讨其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为PTM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肿瘤的长径分为40.5cm组和0.5~1cm组,分析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并通过单因素、多因素统计分析≤0.5cm组胛MC患者淋巴结转移、大量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PTMC患者1414例。≤0.5cm组315例,占同期PTMC患者的22.3%,其中淋巴结转移患者76例(24.1%),大量淋巴结转移者9例(2.9%)。与0.5~1cm组比较,≤0.5cm组更少出现被膜侵犯(14.3%vs.25.0%,P〈0.05)、淋巴结转移(24.1%vs.39.8%,P〈0.05)及大量淋巴结转移(2.9%vs.7.9%,P〈0.05)。在≤0.5cm组内,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组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年龄≥40岁组显著升高(38.0%vs20.1%,P〈0.05),男性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较女性有升高的趋势(32.4%vs21.9%,P=0.073).但未发现各研究因素与大量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多灶性肿瘤、年龄〈40岁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082和2.899,P〈0.05),男性是潜在的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OR=1.807,P=0.058),但未发现大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PTMC手术患者中,长径≤0.5cm的患者占了一定的比例,其总体淋巴结转移率不高、尤其是大量淋巴结转移率很低.对其采取观察的治疗策略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特别是年龄≥40岁的单发病灶女性患者。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ancreaticneuroendocrinetumoms,PNET)的多排螺旋CT(multi-slicecomputedtomography,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NET的MSCT资料.包括肿瘤位置、大小、内部成分(囊实性及钙化)、强化特点等。参照2010年WHO最新分类方法,以手术病理为标准,将肿瘤分为G1、G2、G3三级。结果30例患者30个病灶,其中WHOG1-G3级肿瘤分别为16、6、8例。肿瘤位于胰头部16例、体部8例、尾部6例:横断面最大层面横径范围约为1.6-10.0cm;肿瘤以实性成分为主的16例,以囊性为主的3例,病灶呈囊实混合性的11例;钙化6例。不同病理级别肿瘤的部位、大小、是否伴囊变坏死和(或)钙化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动脉、门脉及延迟期G1级肿瘤CT值均高于G3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动态增强扫描对PNET术前分级有一定帮助,肿瘤病理分级越高,强化程度越差。

  • 标签: 胰腺 神经内分泌肿瘤 病理学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胰腺导管内黏液性乳头状瘤(IPMT)的临床表现,提高对IPMT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3月至2008年9月间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的49例IPM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良性、交界性、恶性IPMT的临床表现。结果49例IPMT患者中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11)岁。良性19例,交界性9例,恶性21例。3类IPMT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烟酒史、胰腺炎发作史、糖尿病病史,是否存在腹痛、腰背部放射痛、腹胀、腹泻、消瘦等症状,血CEA、AST、ALT水平,肿瘤位置及肿瘤分型上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黄疸、术前CA19-9和碱性磷酸酶水平、肿瘤直径、主胰管直径、囊性肿瘤内是否存在隔膜、附壁结节的大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IPMT术后5年有1例病死,1例复发;交界性和良性IPMT有1例复发,1例因其他疾病病死。结论不同病理类型的IPMT临床特征存在一些差异,需综合判断进行鉴别。

  • 标签: 胰腺 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症状和体征 放射学 外科治疗
  • 简介: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指累及脑内基底节的一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D)、亨廷顿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多发抽动症等具有一系列的神经心理症状相关特点,也有认为包括强迫症。近期,基底节结构与广泛的皮质和皮质下区域联系环路才被确定。

  • 标签: 运动障碍 认知心理学 基底节 帕金森病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breastdiffuselargeB-cell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B-DLB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均为女性患者,中位年龄58.5岁,范围为45~69岁。病变部位左侧3例,右侧1例。镜下乳腺正常结构被破坏,均未见包膜,在残存数量不等的乳腺导管或小叶之间有大量弥漫浸润生长的中等偏大的异型淋巴样细胞,瘤细胞浸润脂肪组织;未见淋巴上皮病变,以中心母细胞样细胞(3例)和免疫母细胞样细胞(1例)为主;免疫表型提示4例均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型DLBCL,瘤细胞均表达LCA、CD20、CD79a和MUM-1,Ki67增殖指数50%~80%。病例随访时间截止至2017年12月,随访期内有1例复发,13个月后死亡,1例健在,已存活66个月,另2例失访。结论PB-DLBCL极为少见,主要见于女性,细胞起源分型大部分为non-GCB型,临床常易误诊为乳腺癌,该病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治疗暂不明确,推荐R-CHOP/CHOP化疗联合放疗等的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乳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临床病理
  • 简介:《药理学》是我校高职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由于内容繁多,加之教学课时相对较少,教师们往往只能是紧扣教材,照本宣科,缺乏必要的延伸和拓展,导致课堂气氛过于沉闷,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授课自然也无热情可言。为了适应现代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尝试着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应用于《药理学》的教学过程。

  • 标签: 行为导向教学 药理学 高职 教学
  • 简介:男科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患者的心理因素对一些男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男科医师不仅仅是解除患者躯体痛苦,还应尽量减少病人的精神心理创伤。实习医师在临床诊疗工作中注意培养、提高自己的心理学干预技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 标签: 男科疾病 心理学 临床实习
  • 简介:很多器官、组织.包括心脏、肾脏、肾上腺、性腺、骨骼肌、脂肪细胞、血管、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存存组织局部肾素一血管紧张肽系统f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后者对这些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存在于胰腺局部的RAS在胰腺的生理及病理调节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可调节局部血流.与导管细胞碳酸氢钠的分泌、腺泡细胞消化酶的分泌、胰岛B细胞内胰岛素原和胰岛素的合成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D细胞生长抑素的分泌及胰腺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同样也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炎症、凋亡和纤维化。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 糖尿病 胰腺炎 肿瘤
  • 简介:目的探求可手术乳腺癌乳头乳晕复合体(NAC)癌浸润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及保留NAC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方法对407例术前记录肿瘤位置、大小、肿瘤缘距乳晕边缘的距离(D)等资料;术中采集NAC的离体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与NAC癌浸润的关系。结果本组NAC癌浸润率为13.27%(54/407);与年龄、病理类型无相关性;与肿瘤的位置、D值、肿瘤最大径、肿瘤的TNM分期和NAC的临床表现及腋窝淋巴结状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的位置、D值、肿瘤最大径、肿瘤的TNM分期和NAC的临床表现及腋窝淋巴结状态是影响NAC癌浸润的主要因素。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的适应证:①I、Ⅱa期乳腺癌患者;②患者有保留NAC和/或乳房外形的愿望,但不能或不愿行保乳术;③非中央区乳腺癌,D≥2cm;④肿瘤最大径≤3cm;⑤乳头无溢液、无湿疹样改变、无内陷及歪斜等异常表现,乳晕无桔皮样改变,未受侵犯;⑥保留的乳头乳晕区皮下组织深面5处取样冰冻切片病理无癌细胞浸润。严格把握适应证行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乳腺癌 乳头乳晕复合体 隐匿浸润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的特征,为其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结果16例患者中,50岁以上占81.3%;基础疾病:冠心病3例,高血压2例,糖尿病4例,便秘7例,高脂血症6例。诱因中以使用泻剂最多7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脐周或下腹部绞痛16例,血性腹泻15例,发热9例,腹胀11例,恶心、呕吐8例,腹部或下腹部压痛15例,腹肌紧张1例。结肠镜检是诊断的主要手段,镜下以粘膜充血水肿,渗血、糜烂及溃疡、狭窄等为表现,其中一过型14例,狭窄型2例,无坏死型。病变位于降结肠10例、脾曲3例、横结肠1例、乙状结肠1例。组织学检查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43.8%可见含铁血黄素细胞。结论此病以老年人多发,大多伴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便秘,临床以腹痛、腹泻、血便为主要表现。结肠镜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 标签: 缺血性结肠炎 结肠镜 活检
  • 简介:<正>医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疾病、健康和心理活动的新科学。临床卫生工作者可应用医学心理学分析、观察,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解除病人对肺结核病的恐惧心理和不正确认识,以利住院化疗。笔者就应用医学心理学在住院病人中进行防痨宣传的体会报告如下:观察病人言行、探索病人心理:病人入院后,医生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就应注意从病人的言行中探索病人的心理。初治病人往往思想负担重,有的病人虽病情很轻,但认为“痨”病很可怕,“终身不愈”……以致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愁眉不展、食欲不佳,从而影响化疗效果。

  • 标签: 医学心理学 肺结核病人 病人心理 心理活动 恐惧心理 人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