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患者进行分析,采用不同麻醉方法进行临床探究。方法:选取60例老年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患者,通过采用排列分组方式进行患者的分组,分为全麻组以及经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结果:通过对全麻组和CSEA组治疗前后睡眠相关参数评分进行分析,其中CSEA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水平显著优于全麻组患者。结论: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切术中进行应用CSEA麻醉方式具有更优麻醉镇痛效果,患者感觉组织时间较长,且认知障碍率较低。

  • 标签: 不同麻醉方法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实施的单极和双极切术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的对照分析。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历中筛查,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80位患者开展调查,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单极切手术治疗,试验组则施以双极切方法,每组各40人,从而评定和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成效。结果:试验组在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在进行手术时的出血量也有显着降低(P<0.05),然而两组患者手术后尿管滞留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双极切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经尿道单极 双极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消化内镜下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联合凝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与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1例)及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开展上消化出血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消化内镜下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给予凝止血治疗,就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即时止血率及有效止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2h后再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2h后,研究组患者Hb、IL-4、CRP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开展消化内镜下肾上腺素粘膜下注射给药联合凝止血治疗,在提升止血效果、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的价值突出。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内镜 肾上腺素 注射给药 电凝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实施表面肌生物反馈指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样本限定为本院2019年7月到2021年8月期间收录的3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基于临床干预措施差异分组,常规干预的180例为对照组样本,行表面肌生物反馈指导干预的180例为干预组,分析组间VAS、ODI以及肌电信号差异。结果:干预前组间VAS、ODI评分较之对照组无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VAS、ODI分值较之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干预前组间竖脊肌、多裂肌肌电信号差异无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竖脊肌、多裂肌肌电信号较之对照组更高,数据差异无意义(P<0.05)。讨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病情干预阶段,开展表面肌生物反馈指导干预的效果显著,有效促进好患者腰背部肌肉改善,优化患者生理状态,提升医疗干预质量。

  • 标签: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指导 康复训练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45例观察组(采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冲洗所需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 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与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共9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术)、45例观察组(采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冲洗所需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铥激光整块切除术能取得理想效果,其具有的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经尿道铥激光整块切除术 电切术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凝止血与镜下缝合止血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文研究将通过分组对比的形式进行,分组方式抽签法为准,将从我院抽取的68例卵巢囊肿患者进行分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另一组命名为实验组,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其中前者接受电凝止血法,后者则接受镜下缝合止血,并分析这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此次观察指标共计两项,包括手术相关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卵泡雌激素以及促黄体生成激素);经过对比后得出,两组的手术用时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明显(p0.05),而治疗后对比差异明显(p

  • 标签: 镜下缝合止血 电凝止血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URP)和双极等离子切除术(PKRP)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20年10月收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选出112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TURP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PKRP组应用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PKR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TURP组,P<0.05;且PKRP组的前列腺组织切除重量高于TURP组,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切除术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应用疗效确切,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双极等离子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为了探究针对于采取前列腺切术治疗后行持续膀胱冲洗患者,采取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进行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本科课题研究的方法为首先选取到我院接受诊治的前列腺切术后行持续膀胱冲洗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具体样本数量为88例,然后采用随机分组法将这88例样本在均分为研究组44例与常规组44例,最后再为两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案为研究组患者采取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进行干预,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分组完成之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待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再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在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的过程中主要对比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可知,研究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果:最后通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本次课题研究的最终结论为,针对于前列腺切术后行持续膀胱冲洗患者的护理应采取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进行干预,这种护理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专职化分层护理小组 前列腺电切术 持续性膀胱冲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前列腺切术(TURP)和双极等离子切除术(PKRP)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5年2月-2020年10月收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选出112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TURP组患者应用经尿道前列腺切术治疗,PKRP组应用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PKRP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TURP组,P<0.05;且PKRP组的前列腺组织切除重量高于TURP组,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切除术在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应用疗效确切,有助于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双极等离子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术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对老年前列腺增生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7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钬激光碎石术,观察组:钬激光碎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降低,CIPE评分、IIEF-5评分升高,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 钬激光碎石术 前列腺增生 膀胱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注射液结合无抽搐休克对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分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5月在本院收治的76例中老年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两组均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同时观察组另辅以丙戊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躁狂症状以及严重程度(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分)、认知功能。结果:治疗2周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杨氏躁狂评定量表评分较低,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较好(P<0.05)。结论:应用丙戊酸钠注射液结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效果确切,不仅能有效控制病情,还能减少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 标签: 丙戊酸钠注射液 无抽搐电休克 双相情感障碍 躁狂发作 杨氏躁狂评定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