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蒙古国东方学与国际问题研究所蒙古学论著目录(1968年—1993年)按:该目录系根据蒙古国科学院东方学与国际问题研究所编《论著索引(1968年—1993年)》中历史文化部分译出。编译中删去了中苏论战时期形成的带有浓厚意识形态偏见的少数内容,请读者见谅...

  • 标签: 东方学 乌兰巴托 国际问题研究 蒙古学研究 蒙古国 蒙古人民革命
  • 简介:关于民国初年表示归顺外蒙古哲布尊丹巴政权的内蒙古盟旗、王公汪炳明辛亥革命时期,外蒙古宣布"独立",哲布尊丹巴活佛政权致书"渝令"内蒙古各旗响应、归附之后,曾有不少内蒙古王公上层复函表示"归顺",并入"大蒙古国"。由于难以看到基本史料,当时致书表示"归...

  • 标签: 哲布尊丹巴 内蒙古盟旗 外蒙古 民国初年 贡桑诺尔布 乌兰察布盟
  • 简介:若水先生离开我们(2002年1月9日)六年了。一想到若水先生,我眼前就浮现出20多年前那桩惊心动魄的真理与权力抗争的公案。今天,我们回顾这桩公案,再现当年的情景,从中吸取一些教训,也算是对若水先生的一种纪念。

  • 标签: 异化问题 人道主义 争论 先生 公案
  • 简介:<正>早稻田大学是日本的名牌大学,创立于1882年,当时叫"东京专门学校",1902年改称早稻田大学。早大有9个学部(系),第一文学部成立于1890年。现设有哲学科、文学科和史学科。史学科设有东洋史学专修,其中有中国史、中央亚细亚史、蒙古史等课程。这个部主要培养本科生。早大大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于1951年,专门培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研究生。

  • 标签: 早稻田大学 文学研究 蒙古学 内蒙古 大学院 亚细亚
  • 简介:<正>在明朝初期一百年之中的明蒙关系有一个最重大的特点,便是蒙古人不断地移居到中国境内。目前,这些非汉民族的移民人数尚未能够得出确切的估计,恐怕将来也决不会得出确切的估计了。这些来自北方的移民数量就中国境内的人口来说,显得微不足道,然而,这种源源不断的人口流动似乎是自元朝灭亡以后,导致蒙古地位日益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边境上不断发生的冲突与蒙古人在中国北部省份的侵扰,以及一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几乎均未影

  • 标签: 蒙古人 明朝政府 中国境内 土地 明实录 中国北部
  • 简介:<正>一“文化”通常指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方式(行为、行为方式、行为产物、观念和态度)。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一般来说,作为社会文化,都有其共同的特征:a.超自然性;b.超个人性;c.传承性;d.整合性;E.文化是以象征符号为基础的,并以此区别于动物。F.民族性;G.可变性。并在阶级社会里文化具有阶级性。

  • 标签: 蒙古包 乌兰牧骑 精神文化 民族 蒙古族 社会人群
  • 简介:1993年国内报刊蒙古学论文资料索引历史“草原丝绸之路”—亚欧大陆草原通道与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卢明辉《内蒙古社会科学》第3期第73~78页短链生产的特点与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的兴衰马瑞江《内蒙古社会科学》第4期第44~51页关于“阴山”、“刺勒川”的地望...

  • 标签: 论文资料 蒙古学 大学学报 1993年 蒙古语词 内蒙古社会
  • 简介:历史的客观性与真实性,是一切史学工作者追求的最终目标。要做到这点,首先是史实的准确无误,其次是对历史的论断准确。这实为史学界的一个旧话题,即研究历史必须首先以史实为依据。明朝史学家王世贞称用以编织史著的材料为史料,并认为没有材料是无法凭空架构历史的。因为史料一词准确地表达了材料与史著之间的关系,故而被后世沿用至今。我国是一史学大国,除浩如烟海的史著外,举凡文集、方志、碑铭、笔记及至家谱、诗曲,莫不有史料之用;近代的考古成果也被公认为史料或准史料;值得注意的是,十数年来,档案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可,由于它的无可比拟的可证性,故上述各类史料是无法与之相比的。我认为,就目前治清史而言,

  • 标签: 档案汇编 内蒙古档案馆 察哈尔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史料 研究现状
  • 简介:随着城市转型,从地域城市转向移民城市,城市居民主体变得更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族群关系的研究将成为都市人类学的主流。当今学界对于城市蒙古族研究不多,仅见关于呼和浩特、北京蒙古族研究的文章。本文以流入广州的蒙古族为例,探讨进入广州的蒙古族的生活状况、适应方式以及如何与本地人相处等等。根据田野调查发现,不同阶层的广州蒙古族有着不同的社会网络和融合程度。此外,还存在内外两方面的融合障碍,一方面是蒙古族自身对于异文化的距离感,另一方面是本地社会对于蒙古族的刻板印象。

  • 标签: 蒙古族 城市移民 广州
  • 简介:蒙古人民共和国学者c.扎兰阿扎布于1958年所著《(喀尔喀法规)是蒙古早期法律文献》一书,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研究《喀尔喀法规》的专著,该书利用了《喀尔喀法规》以外大库伦沙毕衙门其他档案资料,如《乌兰哈齐尔特》、《衙门规则》等,在研究蒙古法律方面至今仍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作者在书中对清朝与外蒙古关系的看法是蒙古国学者的观点,与中国学者的观点不同。将清朝称作“满洲”,与国内学术界的用语也不相同,请读者在阅读时留意其不同的观点和提法。

  • 标签: 喀尔喀法规 法律文献 蒙古国 早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学者
  • 简介:元朝末年存在一种特殊现象,即很多蒙古人参与到汉人反抗元朝统治起义的同时,为数不少的汉人却选择了继续效忠蒙元王室。亨瑞·赛瑞斯在其著作《洪武时期在中国的蒙古人》第二章中详细论述了这种现象,并对出现这一特殊现象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洪武时期 蒙古人 中国 节译 元朝 汉人
  • 简介:<正>1.《六世达赖喇嘛仓英嘉措秘传》,阿格旺罗卜桑昆都布达扎,乌兰巴托,2003年,123页。2.《蒙古国的对外关系》(20世纪初至20世纪末),Б.巴勒道,乌兰巴托,2003年,285页。

  • 标签: 蒙古人 桑昆 新书目录 罗卜 阿格旺 嘉措
  • 简介:<正>一、蒙古学金石碑刻研究特点及基本概况金石碑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量繁多。其不仅以独特的载体形式保存了大量的书法篆刻艺术,而且也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物史料。蒙古学是研究蒙古民族和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俗、宗教、哲学及语言文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金石碑刻无疑对蒙古学研究及史学考证弥足珍贵。近年来,蒙古学金石碑刻及其研究成果,正在日益得到国内外学者的

  • 标签: 蒙古学 圣旨碑 石刻文 资料综述 传统文化遗产 勒铭
  • 简介:(续)三、发展时期———本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在各国收藏蒙古文古籍的第三个阶段,中国进行的蒙古文古籍收藏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世界收集蒙古文文献最多的国家中,中国无论在收藏的数量、质量还是在种类方面都名列前茅。新中国成立后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广泛开展了收集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工作。此举大大减少了外国旅行者和学者搜集蒙古文书籍运回国内的机会。中国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普查、搜集和研究蒙古文古籍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的蒙古文古旧文献收藏于以下几个主要的图书馆,即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图书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民族图书

  • 标签: 蒙古文古籍 民族图书馆 蒙古文文献 内蒙古图书馆 尹湛纳希 内蒙古大学图书馆
  • 简介:<正>本书约34万字,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的边疆史地丛书,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3月出版,译者陈春华。全书收俄国外交文书360余件,分别译自苏联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苏联政治书籍出版社于三十年代出版的沙俄政府与临时政府档案文件汇编《帝国主义时期国际关系》第二、三

  • 标签: 外交文书 边疆史地 三十年代 蒙古 教育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关于蒙古人佛教文献遗产的研究[蒙古].毕拉游牧民族创造自己的文化时,从未把自己与外界隔绝,相反,他们受到了中亚细亚诸民族在内的其他民族的良好影响。其中,佛教给他们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明显的印痕。史料证明,佛教最初是通过中亚诸国特别是和阗和粟特从印度传到蒙...

  • 标签: 佛教文献 《甘珠尔》 《丹珠尔》 蒙古人 乌兰巴托 林丹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