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福州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及碘缺乏病病情变化趋势。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福州12个县(、区)开展重点人群碘缺乏病监测工作。每个县(、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各抽取1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所小学的40名8~10岁非寄宿儿童(年龄均衡、男女各半)和20名孕妇作为调查对象。采集儿童和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即时尿样,检测盐碘、尿碘含量;采用B超法测量儿童甲状腺容积,计算甲状腺肿大(甲肿)率。结果2017-2019年,共采集儿童家中食用盐盐样7 479份,盐碘中位数为23.40 mg/kg,碘盐覆盖率为94.06%(7 035/7 479),碘盐合格率为97.70%(6 873/7 035),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1.90%(6 873/7 479);共采集孕妇家中食用盐盐样3 602份,盐碘中位数为23.69 mg/kg,碘盐覆盖率为94.73%(3 412/3 602),碘盐合格率为97.66%(3 332/3 412),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2.50%(3 332/3 602)。共采集儿童尿样7 479份,尿碘中位数为172.70 μg/L;共采集孕妇尿样3 602份,尿碘中位数为131.21 μg/L。共检查7 479例儿童甲状腺,其中甲肿89例,甲肿率为1.19%。结论福州重点人群合格碘盐食用率( > 90%)、儿童尿碘(100~< 200 μg/L)及甲肿率( < 5%)均符合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但孕妇存在碘缺乏的风险(尿碘< 150 μg/L)。

  • 标签: 儿童 孕妇 盐类 尿 甲状腺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西梧州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点,以指导毒蛇咬伤的预防与救治。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梧州中医医院蛇伤科收治的1 091例毒蛇咬伤患者的病历资料,包括毒蛇种类、患者性别与年龄、咬伤月份及具体时间、咬伤部位及局部症状等。结果最终纳入临床明确诊断为某种毒蛇咬伤的95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952例毒蛇咬伤患者中,以烙铁头蛇(32.98%)、竹叶青蛇(27.84%)和眼镜蛇咬伤(26.26%)为主,其次是银环蛇(6.51%)、眼镜王蛇(3.15%)和五步蛇咬伤(1.58%),红脖颈槽蛇(0.73%)、金环蛇(0.42%)、蝰蛇(0.32%)和蝮蛇咬伤(0.21%)并不多见。952例毒蛇咬伤患者中,男性是女性的2倍〔647例(占67.96%)比305例(占32.04%),男女比例为2.12∶1〕;患者年龄0.8~87.0岁,以40~59岁患者居多(42.44%),其次为≥60岁患者(27.31%)。毒蛇咬伤主要发生在4~11月份(93.59%),以10月份为高峰期(16.39%);咬伤时间以下午(12:00 —17:59,30.88%)和晚上(18:00 —23:59,33.30%)为主,其次是上午(06:00 —11:59,24.69%),凌晨(00:00 —05:59)不多见(11.13%);其中烙铁头蛇和银环蛇咬伤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8:00 —23:59,竹叶青蛇咬伤集中在06:00 —11:59,眼镜蛇和眼镜王蛇咬伤集中在12:00 —17:59。咬伤部位主要集中在四肢(98.53%),以右侧肢体居多(53.57%);其中烙铁头蛇主要咬伤下肢,眼镜蛇和眼镜王蛇主要咬伤上肢。烙铁头蛇与竹叶青蛇咬伤后的局部症状相似,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压痛、伤口周围皮肤温度偏高、渗血渗液等;眼镜蛇咬伤后局部症状表现为疼痛、肿胀、瘀黑、压痛、渗血渗液、发红等;金环蛇和银环蛇咬伤以麻木、轻微疼痛为主,其他局部特征不明显。结论广西梧州毒蛇咬伤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毒蛇种类以烙铁头蛇、竹叶青蛇和眼镜蛇为主,大多发生在4~11月份,时间集中在12:00 —23:59,以四肢咬伤居多,局部症状主要为疼痛、肿胀、压痛、肤温高、瘀黑等。应结合梧州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特点,构筑蛇伤防治体系,加强蛇伤防治知识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蛇伤防范意识,并辅助临床诊断与治疗,从而有效降低毒蛇咬伤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毒蛇咬伤 流行病学 区域性 预防 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深圳不同职业人群眼科检查指标,探究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为进一步健康干预提供信息。方法于2021年3月,从"深圳职业人群保护行动"基础健康数据库中选取有眼科检查指标数据的职业人员5 426人作为调查对象,将其中的放射工作人员(694人),港口作业人员(1 756人),环卫工(946人)、教师(224人)、视频作业人员(154人)、警察(927人)、消防员(100人)作为各职业调查组,选择接触噪声、化学毒物、粉尘等传统职业病危害的625名工人作为对照组。眼科检查指标包括右眼视力、左眼视力、外眼、结膜、角膜、晶状体、眼底,比较各指标在不同职业人群中异常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港口作业人员组双眼视力和眼底异常率均较低(均P<0.05),但结膜异常率较高(P=0.029),环卫工人组双眼视力和结膜异常率均较高(均P<0.01),教师组双眼视力异常率均较高,但仅左眼视力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视频作业人员组右、左眼视力异常率均较高(P=0.029、0.006)。结论不同职业人群均存在一定程度眼科问题,应根据各职业群体特点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 标签: 职业人群 视频 视力 眼科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庆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1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结石成分分析的1 972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 323例,女性649例;年龄14~92岁,平均(52.7±13.8)岁。按照地域差异分为渝中西部地区组(n=1 532)和渝东南部地区组(n=440);再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分为渝较发达地区组(n=1 491)和渝欠发达地区组(n=481)。研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患者的结石成分的影响。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患者的结石成分构成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各结石成分比例随年龄变化情况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结果结石成分分析结果显示,1 972例中混合成分结石占多数,为92.9%(1 832/1 972),其中以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40.8%(805/1 972);单一成分结石中以二水草酸钙结石最多,占2.5%(50/1 972)。女性患者相较男性患者碳酸磷灰石[53.6%(348/649)与43.5%(576/1 323),P<0.05]、羟基磷灰石[25.1%(163/649)与17.2%(228/1 323),P<0.05]及磷酸铵镁结石的比例[20.6%(134/649)与6.3%(83/1 323),P<0.05]明显更高,而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草酸钙结石[91.4%(1 209/1 323)与80.7%(524/649),P<0.05]及尿酸结石的比例[9.4%(125/1 323)与1.5%(10/649),P<0.05]明显更高。<40岁的患者较40~70岁及≥70岁的患者碳酸磷灰石[39.6%(155/391)与48.4%(673/1 391)、50.5%(96/190),P<0.05]、磷酸铵镁结石[6.1%(24/391)与12.0%(167/1 391)、13.7%(26/190),P<0.05]及尿酸结石[3.3%(13/391)与7.4%(103/1 391)、10.0%(19/190),P<0.05]的比例明显更低;而<40岁患者草酸钙结石的比例明显更高[93.6%(366/391)与87.2%(1 213/1 391)、81.0%(154/190),P<0.05]。本研究中渝中西部地区与渝东南部地区、渝较发达地区与渝欠发达地区患者的结石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泌尿系结石成分分布存在性别、年龄差异,但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不是特别明显。碳酸磷灰石、羟基磷灰石及磷酸铵镁结石多见于女性患者,而草酸钙及尿酸结石多见于男性患者;年龄<40岁的患者,主要以草酸钙结石为主;而年龄≥40岁的患者,以碳酸磷灰石、磷酸铵镁结石、尿酸结石多见。

  • 标签: 结石 性别特性 年龄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结石成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北京地区6~16岁在校生抑郁障碍的总体患病率、抑郁障碍患病率的年龄和性别效应及抑郁障碍患儿的情绪和行为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6~16岁在校中小学生的抑郁障碍患病率。第一阶段采用儿童行为调查表对高危儿童青少年进行初筛,第二阶段采用简明儿童少年国家神经精神访谈工具对初筛阳性的患儿进行进一步的诊断筛查,由2名精神科医师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4版中关于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定最终诊断抑郁障碍的人数。该研究属于流行病学类的调查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思路。同时采用χ2检验对比其年龄及性别效应。结果北京6~16岁在校生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为2.29%(234/10 215例)。其中男童的患病率为1.80%(106/5 866例),女童的患病率为2.94%(128/4 349例)。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存在年龄效应,随着年龄的增加,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增高。12岁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15岁前后达到峰值。抑郁障碍患儿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社交问题、退缩抑郁、焦虑抑郁、体诉及冲动行为等方面。结论北京6~16岁在校生的抑郁障碍患病率为2.29%。抑郁障碍发生在中小学生的各个年龄阶段,在小升初和中考前后两个阶段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抑郁情绪,尤其需要关注女童的情绪问题。在进行抑郁障碍的筛查和诊治过程中,抑郁情绪的非典型症状需要重点关注。

  • 标签: 儿童 青少年 抑郁症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北京地区 年龄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广州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广州6所医院的助产士采取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自我鉴定、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培训现状3部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91.4%(148/162),调查的助产士均为女性,40.5%(60/148)的助产士年龄为26~35岁,有65.5%(97/148)的助产士分布在三级甲等医院,81.8%(121/148)的助产士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61.5%(91/148)助产士所在医院有严格的培训及考核标准,医院相关部门不重视和医院条件有限是影响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高低的主要原因;助产工作年限越高、年龄越大、职称越高,高危预警评估能力越强(均P<0.05)。三级甲等医院对助产士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重视程度高于三级乙等和二级及以下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2)。在助产士是否满足医院高危妊娠的相关培训方面,二级及以下医院有48.0%(12/25)助产士不满足,高于三级乙等医院30.8%(8/26)和三级甲等医院21.6%(2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P=0.04)。结论目前广州助产士对高危预警的评估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建议制定相关高危预警评估能力的统一培训制度和考核标准,以规范化提高助产士临床的高危预警评估能力。

  • 标签: 助产士 高危预警 现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北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核酸复阳的危险因素,并初步建立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1日至2021年12月5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45例COVID-19患者临床数据,根据出院后14 d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复查是否阳性分为复阳组(n=9)和持续阴性组(n=36),将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COVID-19患者复阳的可能危险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结果两组间病程、阴转时间(SARS-CoV-2核酸ORF或N单基因首次阴性日期至出院日期的间隔天数)、IgM、CRP、SAA、LYMP%、WBC、N-Ct(鼻咽拭子核酸RT-PCR的Ct值)、联合治疗方式、肺部病变时间(胸部CT提示病毒性肺炎的日期与提示病变吸收日期的间隔天数)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 = 0.801,95%CI:0.660~0.973)、联合治疗方式(OR = 0.346,95%CI:0.124~0.965)、肺部病变时间(OR =0.787,95%CI:0.641~0.965)为COVID-19患者复阳的独立预测因素。创建预测模型:logit(P)= 7.053-0.222×病程-1.361×联合治疗-0.240×肺部病变好转时间。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2,95%CI [0.759,0.985]。此ROC曲线的约登指数为0.584,灵敏度为0.788,特异度为0.806。结论病程、联合治疗方式、肺部病变时间为预测COVID-19患者复阳的独立因素,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对COVID-19患者复阳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复阳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依托北京呼吸道病原体监测系统,从全市35家不同类型的哨点医院招募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采集临床标本并系统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对采集的临床标本,进行包括肺炎衣原体在内的30种(型)呼吸道病原体的核酸检测。将筛检出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分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和肺炎患者2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愈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19例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2例、肺炎患者107例。81.5%(97/119)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年龄介于5~44岁之间。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92.4%(110/119)、发热88.8%(95/107)、咳痰76.5%(91/119)。39.3%(46/117)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白细胞计数升高,39.7%(46/116)的患者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升高,36.9%(41/111)的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24.5%(12/49)的患者出现肌酸激酶MB同工酶升高。影像学方面:90.6%(87/105)的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表现为肺实质改变,病变部位常见于右肺下叶34.3%(36/105)和左肺下叶27.6%(29/105)。转归方面:73.8%(79/107)的肺炎患者住院治疗,病程天数M(P25,P75)为18.0(13.5,22.0)d,住院治疗天数M(P25,P75)为10.0(7.0,13.0)d,1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6例患者出现心肌损伤,无患者接受重症监护室监护或机械通气治疗,无患者死亡。结论北京2015―2019年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总体症状较轻,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咳痰,大多数肺炎衣原体肺炎患者需住院治疗,预后较好。

  • 标签: 肺炎衣原体 肺炎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深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明确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的超大城市新冠肺炎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绘制新冠肺炎流行曲线,划分流行期和防控阶段,观察防控措施效果。制作双层阶发病标点地图,明确不同时点传染源的分布和传播风险。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期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反映人群风险水平。借助深圳人群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估计人群防护和响应能力。结果深圳新冠肺炎流行经历了上升期、平台期和下降期,疫情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续时间短,而发病降低的速度快和幅度大;流行曲线虽然呈现人传人现象,但"拖尾"现象不明显。从发病标点地图看,在新冠肺炎防控干预期,传染源分布广泛;人口密度越高的区域,病例数越多;而防控干预措施见效后,传染源减少。从预期发病数对比可见,实际病例数大幅减少。高危险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月16日之后未能检出。市民新冠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较高,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度较高。结论深圳早期由部门主导的防控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足以阻断新冠肺炎流行;一级响应策略和措施效果明显,确保了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启动;对超大城市,采取综合性阻断策略和措施,同样可以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应急响应 策略 措施 评估 传播模型
  • 简介:暴雨是汕尾前汛期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2017年6月17日汕尾遭遇了暴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内涝。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这次暴雨天气过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农业生产中洪涝灾害服务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 标签: 洪涝灾害 汕尾市 农业生产 影响 防御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兰州甲状腺疾病患者构成及临床特征,为甲状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经验和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病历资料,分析年龄、性别、职业、甲状腺疾病分型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情况。结果共收集375例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男性114人、女性261人,分别占30.4%和69.6%。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癌分别占12.3%(46/375)、22.9%(86/375)、10.4%(39/375)、7.5%(28/375)、5.9%(22/375)、40.0%(150/375)和1.1%(4/375)。不同性别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腺瘤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不同年龄段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和甲状腺腺瘤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不同职业间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甲状腺腺瘤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3.6%(17/39)、79.5%(31/39)和89.7%(35/39),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TSH、FT4和FT3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5%(52/86)、44.2%(38/86)和2.3%(2/86),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炎、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腺瘤患者以FT3升高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降低为主。结论兰州甲状腺疾病以甲状腺腺瘤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为主;女性和年龄≥50岁人群高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有低龄化倾向,应加大甲状腺疾病的体检和筛查。

  • 标签: 甲状腺 临床特征 甲状腺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1990年和2016年北京心脑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变化情况。方法利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分析1990年和2016年北京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主要指标包括死亡人数、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同时使用2000—2025年世界人口的平均人口作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化死亡率、DALY率、YLL率和YLD率。结果2016年,北京居民心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为209.24/10万;心脑血管病DALY、YLL和YLD分别为87.56、73.36和14.20万人年,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58.05%、44.24%和213.47%;标化DALY率和标化YLL率分别为3 552.24/10万和2 988.01/10万,较1990年分别下降47.90%和52.43%,标化YLD率为564.23/10万,较1990年增加5.10%。2016年,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数分别为1.76万例和2.37万例;DALY分别为39.63和39.36万人年,较1990年(DALY分别为33.02和16.27万人年)分别增加20.02%和141.92%。结论北京心脑血管疾病负担重,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最为显著;脑血管疾病的伤残负担严重,缺血性心脏病的疾病负担成倍增长。

  • 标签: 心脑血管病 死亡率 疾病负担 北京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昆明临床分离鉴定的75株非结核分枝杆菌分类及分析不同类别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区分及治疗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选取昆明地区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于本院住院患者,采集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BD960和罗氏培养,阳性样本采用珠海银科96孔非结核微孔板药敏检测技术,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的比例法测定,根据各含药孔、对照孔的生长结果判断药物敏感性。结果昆明感染患者分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为鸟分枝杆菌(44株),其次为脓肿分枝杆菌(13株)、胞内分枝杆菌(10株)、龟分枝杆菌(8株),其中以男性为主(67%),年龄在40岁~60岁患者占比高达56%,感染系统为肺部感染占52.6%。耐药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亚胺/西司、多西环素、磺胺甲唑和头孢西丁。结论昆明非结核分枝杆菌以鸟分枝杆菌为主,主要见于肺部感染患者,不同种类的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各不相同,需严格密切监测其耐药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 标签: 非结核分枝杆菌 鉴定 耐药性 抗结核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8 - 2018年四川省巴中居民户食用碘盐情况,探讨合格碘盐食用率的变化趋势,为下阶段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8 - 2012年在巴中4个县(区)、2013 - 2018年在巴中5个县(区)开展居民户碘盐监测。按照各年监测方案要求,2008 - 2011年,每个县(区)分别采集盐样288份;2012 - 2018年,每个县(区)分别采集盐样300份,进行盐碘检测。盐碘检测方法:2008 - 2013年采用仲裁法,2014 - 2018年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判定标准:2008 - 2014年,20 ~ 50 mg/kg为合格碘盐;2015 - 2018年,21 ~ 39 mg/kg为合格碘盐。巴中于2010年实现碘缺乏病消除目标,2012年下调食盐加碘标准,比较和分析各年份与2010、2012年合格碘盐食用率差异。结果巴中2008 - 2011年各采集盐样1 152份,2012年采集盐样1 200份,2013 - 2018年各采集盐样1 500份。各年份碘盐覆盖率范围为98.09% ~ 100.00%,碘盐合格率范围为91.69% ~ 98.35%,合格碘盐食用率范围为91.27% ~ 98.26%。2008 - 2018年巴中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3.953,P < 0.01);2011、2014 - 2018年合格碘盐食用率[95.40%(1 099/1 152)、95.00%(1 425/1 500)、92.93%(1 394/1 500)、93.67%(1 405/1 500)、91.27%(1 369/1 500)、92.73%(1 391/1 500)]明显低于2010年[98.26%(1 132/1 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406、20.097、40.913、33.196、59.413、43.067,P均< 0.01);2014 - 2018年合格碘盐食用率明显低于2012年[97.50%(1 170/1 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1.148、29.066、22.187、46.194、31.020,P均< 0.01)。结论2008 - 2018年巴中碘盐普及情况总体较好,合格碘盐食用率均达到碘缺乏病消除标准(> 90%);自2010年实现碘缺乏病消除目标和2012年下调食盐加碘标准后,巴中合格碘盐食用率有所下降。建议继续加强盐业监管、健康教育和碘盐监测,提高食盐生产质量,维持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的高水平,保证碘缺乏病持续消除状态。

  • 标签: 缺乏症 盐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北京市集中发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2018—2019年流感流行季集中发热疫情资料,对疫情的规模、时间、场所、病原以及防控措施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北京2018—2019年流感流行季,共报告集中发热疫情742起,85.64%由流感病毒导致。时间上呈现2个高峰。远郊区疫情的规模及罹患率均小于城区(P<0.05),托幼机构疫情的罹患率大于其他场所(P<0.01)。经实验室检测,疫情主要由乙型Victoria系流感病毒(39.09%)、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21.82%)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20.17%)引起。不同型别流感病毒在不同场所和城郊的分布均不同(P<0.05)。疫情介入时间越早规模越小(r=0.35,P<0.01)。结论北京市集中发热疫情主要分布在小学及托幼机构,疫情的早期发现和处置可以降低疫情的规模。

  • 标签: 集中发热疫情 流感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公共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基础性公共服务范畴,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牡丹江公共气象服务实际,分析了新时期牡丹江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实践,并提出了几点公共气象服务发展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

  • 标签: 公共气象服务 实践 发展对策 牡丹江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某体检中心成年体检人群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8 439例成年体检者行听力筛查(500 Hz、1 000 Hz、2 000 Hz、4 000 Hz纯音气导测听),部分人群行听力确诊检查(250 Hz、500 Hz、1 000 Hz、2 000 Hz、4 000 Hz、8 000 Hz纯音骨气导测听)。对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人群听力损失患病率、部位、受损频率及类型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体检人群听力损失患病率为32.2%,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升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40.1% 比 21.6%)。单频受损率男性高于女性,多频受损率女性高于男性(均P<0.001)。高频(4 000 Hz)受损率男性高于女性,中低频(500~2 000 Hz)受损率女性高于男性(均P<0.001)。行听力确诊检查743例,其中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占90.8%,传导性听力损失3.9%,混合性听力损失5.0%,其他0.3%。传导性听力损失主要集中在低龄组。结论体检人群听力损失患病率较高;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听力损失特点不同。

  • 标签: 成人 听力损失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温州儿童水痘流行特征与气象之间的关系,为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就诊的6 844例水痘患儿临床资料和温州气象局的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水痘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结果2012—2018年间温州水痘发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在2017和2018年(1 448例和1 271例);10~14岁患儿占比在2012—2018年间逐年增加;病例在大多数年份中呈大高峰(11月至次年1月)及小高峰(5—6月)双峰流行;高发时月平均气温多在10.7~13.8 ℃及18.8~21.6 ℃,水痘发病数与月平均降水量(X1)及平均风速(X2)均呈负相关。结论温州10~14岁儿童为水痘主要防控人群;水痘发病季节性明显,流行特征与气象因素关系密切,其发病受气候变化影响明显。

  • 标签: 水痘 流行特征 气象因素 季节性发病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的临终关怀服务利用和需求情况。方法从不同医疗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抽取480例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生命质量、服务需求和利用方面,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29份(89.38%)。在不同人群对家人的理解、支持和沟通的需求上,男性选择需要及很需要208例,女性选择需要及很需要201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7.184,P<0.05)。疾病信息需求上,养老院及社区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68例,综合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5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84, P<0.05)。服务需求上,养老院及社区医院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79例;综合医院患者选择需要及很需要169例,不同机构患者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有统计学差异(χ2=17.219, 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女性对家人的理解支持和沟通的需要程度高于男性。综合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对所患疾病信息的需求和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高于养老院及社区医院的恶性肿瘤患者。

  • 标签: 临终关怀医疗 恶性肿瘤 现况调查 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