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于癌症相关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DNA甲基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DNA甲基与肺癌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进行综述。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癌 疗效评价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液中p73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子甲基状态及二者之间关系。方法收集4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为病例组,以健康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的性别、年龄匹配的15例(排除肿瘤等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甲基特异性PCR(USP)法检测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状态,并分析病例组中p7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p73基因的甲基对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3.2±0.9)高于对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p73基因甲基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甲基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大于非甲基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且大于对照组中甲基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非甲基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结论。肾母细胞瘤外周血中p73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是其基因表达调节方式之一,并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发生甲基的p73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有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转录水平的过度表达与其甲基状态有关

  • 标签: P73 肾母细胞瘤 外周血 启动子甲基化 转录表达 儿童
  • 简介:目的:以转坛£抗虫基因白桦的不同月份叶片为实验材料,揭示基因组DNA甲基水平与植物叶片发育及外源基因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DNA-MSAP方法检测叶片基因组DNACCGG位点甲基状态,利用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其外源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转基因白桦叶片基因组DNA同年5~9月总甲基水平分别为21.95%、29.62%、25.41%、41.39%和47.24%,除7月份稍有波动外,整体呈现随着叶片的成熟和衰老渐升高趋势;全部扩增位点中,半、全甲基位点比例分别为17.99%和15.19%,在各月份叶片中变化较大,其中半甲基位点比例分别为10.37%、19.14%、14.92%、17.2%和28.83%,全甲基位点比例依次为11.58%、10.49%、10.50%、24.11%和18.40%。同一无性系外源基因在当年5~7月表达量最高,8~9月呈下降趋势,与基因组甲基状态呈负相关趋势。结论:转基因白桦叶片的成熟和衰老及外源基因表达量降低均可能与基因组DNA甲基水平的升高相关。

  • 标签: 转基因白桦 基因组 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NSCLC患者p16基因的甲基状态,探讨p16基因甲基与肺癌发病的关系以及其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实验分两阶段进行。结果A组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50%,46.43%,51.79%,53.57%;B组2例COPD合并吸烟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例痰标本中检测到P16基因甲基;C组健康对照者标本中均未检测到P16基因甲基。D组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48.27%,50.00%,56.89%(33/58),58.60%。结论肺癌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明显高于非肺癌患者及健康人,而非肺癌患者(包括慢阻肺病人)和健康人甲基率无明显差别,检测p16基因甲基可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及筛查。

  • 标签: DNA甲基化 肺泡灌洗液 血清 肺癌
  • 简介:对青薯9号、大西洋、小白花和E1074种基因型的马铃薯茎尖进行玻璃法超低温保存,并运用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分析4种材料超低温保存前后DNA甲基的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经玻璃法超低温保存,四个品种的成活率分别为86.93%,/o、78.03%、71.57%和65.82%。成活率和再生率因基因型而异,且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显著。用MSAP技术分析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甲基的结果显示:用16对引物组合对4个品种进行扩增,平均扩增出493条带;与对照相比,4个品种基因组的CCGG序列中有8.4%~14.3%DNA发生甲基变化。经超低温保存后,去甲基甲基都有发生,并以去甲基变化为主要趋势。本文运用MSAP技术对马铃薯超低温保存前后植株进行胞嘧啶甲基分析表明,使用MSAP检测超低温保存后再生植株DNA甲基遗传变异非常有效。

  • 标签: 马铃薯 玻璃化法 超低温保存 DNA甲基化 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 遗传变异
  • 简介:抑癌基因RASSF1A、p16发生甲基,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该两基因和其甲基可以从肺癌组织、呼出气冷凝液、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中检测到。目前可使用去甲基药物5-氮杂-2’-脱氧胞苷等进行治疗。

  • 标签: RASSF1A P16 肺癌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receptor—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状态及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ER—β启动子甲基与ER—β的表达间的关系,以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ELIVISON二步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蛋白的表达,同时运用甲基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组织中ER—β的甲基情况。结果正常子宫内膜中ER—β的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显著增高(均P〈0.01),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则无显著差异(P〉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率较子宫内膜癌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的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状态均呈负相关。结论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的基因甲基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乃至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复发密切相关。

  • 标签: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癌 雌激素受体Β DNA甲基化 甲基化特异性PCR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单侧肺部孤立小结节患者四种标本p16基因甲基状态,探讨其在肺部孤立小结节病灶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MSP法检测79例单侧肺部孤立小结节(Ⅰ期以内肺癌),并接受手术切除的肺癌患者的血清、痰标本、肺泡灌洗液、组织中P16基因甲基情况。结果经病理证实为NSCLC中腺癌患者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50.00%,52.77%,58.33%,58.33%;鳞癌患者对应的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54.54%,54.54%,54.54%,59.09%;而SCLC患者对应的四种标本中P16基因甲基率分别为0%,15.38%,15.38%,15.38%。结论P16基因甲基检测对肺部孤立小结节病灶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对NSCLC患者早期诊断及筛查价值高于SCLC。

  • 标签: DNA甲基化 P16基因 孤立小结节 肺癌
  • 简介: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错配修复基因1 错配修复基因2 甲基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子宫肌瘤组织与相邻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区甲基状态的差异性,探讨P16启动子区甲基与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治疗后肌瘤复发等关系,以及期望激素受体成为子宫肌瘤药物控制的靶点。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30例子宫肌瘤患者,取同体子宫肌瘤组织与其相邻的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对上述标本应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法检测P16基因启动区域CpG岛异常甲基;采用组化分析肌瘤细胞和正常对照组织的雌、孕激素受体;并采用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30例子宫肌瘤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率为26.6%(11/30),子宫肌瘤旁正常组织中甲基率6.66%(2/30),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0例中雌激素受体表达增高的个体占40.0%(12/30),孕激素受体表达增高的个体占33.3%(10/30),两者均同时表达增高的个体占26.7%(8/30)。结论子宫肌瘤及其临近的肌层组织的均出现P16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状态,子宫肌瘤组织总体呈现出低甲基;子宫肌瘤对雌激素以及孕激素都具有较高的应答性,而且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高表达。子宫肌瘤的无限生长与诸多因素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 标签: P16基因 子宫肌瘤 雌激素受体 病因
  • 简介: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株中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吉非替尼作用2株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型(H1650、PC9)和2株EGFR野生型(A549、H520)NSCLC细胞。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去甲基处理,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DAPKmRNA表达情况,甲基特异性PCR(MSP)法检测DAPK启动子区甲基状态。结果吉非替尼对4种细胞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5-aza-CdR去甲基后,H1650细胞及H520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较前增(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H1650、H520细胞凋亡率上升较明显(P〈0.05)。未经5-aza-CdR处理的细胞株中,吉非替尼敏感型的PC9、A549细胞株存在DAPKmRNA高表达,其基因启动子处于非甲基状态;吉非替尼耐药型的H1650、H520细胞株DAPKmRNA表达水平较低,DAPK启动子处于高甲基状态。5-aza-CdR去除H1650及H520细胞的DAPK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后,DAPK基因表达及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较前显著升高(P〈0.05)而吉非替尼敏感的PC9及A549细胞株经5-aza-CdR处理后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抑癌基因DAPK启动子区域的高甲基能够下调DAPK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NSCLC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对DAPK基因进行甲基状态检测,可能为临床上预测吉非替尼疗效提供新的手段。

  • 标签: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吉非替尼 DNA甲基化 非小细胞肺癌 细胞株
  • 简介:随着大量生物领域科研人员进入植物RNA研究领域,开展RNA研究,使得以RNA为终产物的基因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新的RNA基因不断增加,RNA的新功能不断被发现。但由于RNA的不稳定性,使得RNA操作远比DNA操作困难,且尚有大量未知的RNA及其功能等待人们去探索、研究.而这些研究又都基于高质量RNA的提取。因此,根据笔者自身实验经验,及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植物总RNA提取的一些关键影响因素、消除对策、RNA检测方法及RNA保存方法上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为高质量植物组织总RNA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为RNA分子生物学实验后续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 标签: 高质量 影响因素 植物组织 总RNA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山茱萸炮制过程对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炮制过程中的蒸制时间、加酒量、蒸制温度等可能影响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因素制成不同样品经80%甲醇超声波提取45min,利用HPLC分别在284nm,流速1.0mL?min-1,流动相乙腈-水(5∶95)条件下测定5-HMF的含量。同时以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5-HMF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山茱萸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蒸制时间及温度增高而增高,说明加热有助于5-羟甲基糠醛的生成。辅料用量为15%~20%较合适。湿度对5-羟甲基糠醛影响较小,温度对其含量影响最大。结论分析了酒山茱萸炮制对5-HMF含量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山茱萸提供了依据。

  • 标签: 酒山茱萸 5-羟甲基糠醛(5-HMF) HPLC
  • 简介:摘要微小RNA(microRNAs,miRNAs)是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作为一种基因表达的负性调节因子,可以调控其靶mRNA稳定性及翻译效率。急性肺损伤(acutelung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指创伤、感染、休克等疾病导致的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弥漫性肺毛细血管内皮肺泡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及炎症损害,ALI/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高,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且不完全明确,近年来大量关于疾病与miRNA关系的文献报导,miRNA是众多基因的关键调节者,在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及展。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miRNA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作简要阐述。

  • 标签: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微小RNA
  • 简介:近年来由小干扰RNA(siRNA)所介导的RNA干扰(RNAi)技术发展迅速,如何高效、安全地将siRNA转运至靶组织是决定这一技术应用前景的关键问题。本文重点围绕构建siRNA的非病毒靶向载体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小干扰RNA 非病毒载体 基因转移技术 靶向性配体
  • 简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方法。载体的发展和改良是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的重要基础,RNA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是目前通过遗传转化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主要工具。Gateway克隆技术是一种基于lambda噬菌体特异位点重组特性的通用克隆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大批目的基因方便、快捷地连接到受体载体上。本文利用Gateway技术结合传统酶切、连接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单子叶植物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的RNA干扰Gateway载体pAHC.PSK—RNAi、pClean—G185.RNAi和过表达Gateway载体pAHC.PSK—OE和pClean—G185一OE,为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小麦和水稻等单子叶植物中进行规模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单子叶植物 遗传转化 RNA干扰 过表达 GATEWAY
  • 简介:采用甲基纤维素(MC)凝聚剂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的含量,对溶液体积、甲基纤维素(MC)用量、温度等因素对硅酸凝聚的效果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甲基纤维素凝聚剂与动物胶凝聚剂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酸介质中,甲基纤维素对硅酸有极强的凝聚能力,甚至在室温条件下也能使硅酸大量凝聚。另外在沉淀中夹杂的铁、铝等氧化物少,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

  • 标签: 重量法 二氧化硅 甲基纤维素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11月的《PrenatalDiagnosis》上。该研究是美国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通过羊水游离RNA测定全基因组表达谱,阐明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所涉及的生物学通路。共有8例TTTS和8例正常单胎妊娠作为匹配对照纳入研究。所有标本从羊水中提取RNA后逆转为cDNA后利用芯片行微阵列杂交。结果提示TTTS病例

  • 标签: 全基因组 双胎输血综合征 羊水 受血 前瞻性研究 生物学指标
  • 简介:目的探讨将小干扰RNA经鼓室注射导入小鼠内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三月龄健康小鼠,经鼓室注射荧光标记的小干扰RNA探针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小干扰RNA,三日后经耳蜗冰冻切片及基底膜铺片,检测小干扰RNA进入内耳情况及外毛细胞中HSP70蛋白表达。结果鼓室注射荧光标记的小干扰RNA探针三Et即可被成功导入耳蜗组织,鼓室注射HSP70siRNA可抑制毛细胞内HSP70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小鼠鼓室注射小干扰RNA是一种有效的将小干扰RNA导人内耳尤其是毛细胞的方法,在毛细胞损伤机制研究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干扰RNA 小鼠 毛细胞
  • 简介:目的检测哈蟆油及林蛙各组织中1-甲基海因(1-methylhydantoin,1-MID)。方法采用GC-MS法测定哈蟆油及林蛙各组织中1-MID。结果哈蟆油及林蛙其他组织均可检出1-MID。结论建立了哈蟆油中1-MID测定的方法;在林蛙的有关组织中均检测到含量不等的1-MID,用1-MID作为哈蟆油真伪鉴别的专属性有待研究。

  • 标签: 哈蟆油 1-甲基海因 林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