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感染以其高慢性化、高肝纤维化和高肝细胞癌发生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综述拟概述HCV感染和治疗PD-1(programmedcelldeath1gene,PD-1)高表达与免疫应答在HCV感染中的关联。在抗-HCV治疗中,提高免疫细胞调控能力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慢性HCV感染中,有功能障碍的HCV特异性CD8~+T细胞上PD-1表达水平升高,阻断PD-1/PD-L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信号后,T细胞调控功能部分恢复;PD-1/PD-L1信号的增强,不仅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功能,还影响CD8~+T细胞的分化。临床上,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抗-HCV免疫应答水平增强。因此,加强对HCV感染诱导PD-1高表达的机制和HCV特异性T细胞功能障碍发生的机制研究,将有助于促进慢性HCV感染的预防性和治疗性疫苗的研发,并最终改善HCV治疗的效果。

  • 标签: 肝炎抗体 丙型 免疫 信号传导
  • 简介:摘要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类新的抗肿瘤治疗方式,本文介绍目前两大全球最热门药物pembrolizumab、nivolumab免疫治疗的情况,为抗肿瘤治疗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免疫治疗 PD-1 PD-L1
  • 简介:近年来,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已有了极大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体自身的免疫异常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目前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阻断免疫负性调定点通路来提高抗肿瘤免疫效应的治疗方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信号通路在细胞免疫中起着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本文就免疫检查点PD-1/PD-L1通路与肿瘤免疫逃逸、肿瘤干细胞免疫治疗的相关机制研究及其抗体(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应用的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 标签: 免疫检查点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肿瘤干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是一种参与免疫抑制通路的分子,在较多实体肿瘤细胞及其周围T淋巴细胞表面显著表达,能够与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death-1,PD-1)结合,抑制肿瘤组织周围的免疫微环境,促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作用。本文就PD-1/PD-L1在不同实体肿瘤组织中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实体肿瘤 表达 进展
  • 简介:目的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和PD-L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1例原发性肺LEL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对肿瘤组织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PD-L1和PD-1的表达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1例患者中,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3/21)和57%(12/21),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1的阳性表达率(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周围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6%(10/21)和42.9%(9/21),免疫细胞的PD-1、PD-L1阳性表达率均较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肺LELC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周围T细胞的PD-1、PD-L1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时期、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L1在原发性肺LELC的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中有40%以上的阳性表达率,PD-1在原发性肺LELC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率较低,但在免疫细胞的阳性表达率>40%。表明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原发性肺LEL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 PD-1 PD-L1
  • 简介:由于他们的结构上的二金属的nanoparticles(NP)的化学、物理的性质的依赖,他们的结构的特征的基本理解为他们的综合体和宽应用是关键的。在这篇文章,Au-Pd二金属的NP的系统的原子水平的调查被在不同Au/Pd比率和不同尺寸与量修正Sutton陈潜力(Q-SC)使用改进粒子群优化(IPSO)进行。在IPSO,模仿的退火被介绍进古典粒子群优化(PSO)改进有效性和可靠性。另外,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的特征上的起始的结构,粒子尺寸和作文的影响也被学习。模拟结果表明起始的结构在稳定的结构上有小效果,但是极大地影响收敛的率,并且起始的结构清楚地是的混合的集中率快核心壳和阶段比那些组织。我们发现Au-PdNP比较喜欢结构与在外部层Au富有当时在内部的Pd富有。特别,当Au/Pd比率是6:4时,nanoparticle(NP)的结构介绍标准化Pd核心Au壳结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PK/PD(药动学/药效学)参数在临床用药中的价值,为临床优化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Ⅰ、Ⅱ类择期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术后抗菌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实验1组、对照1组和实验2组、对照2组,术后给予实验1组、对照1组患者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治疗,实验2组、对照2组接受克林霉素类药物治疗,通过抗菌药物治疗预防术后感染。检测实验2组、对照2组患者术后切口的细菌阳性状况,比较实验1组、对照1组患者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和感状况。结果对照1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12.5%)显著高于实验1组患者,而其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1组(P<0.05);对照2组患者细菌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实验组2组患者(P<0.05)。结论以PK/PD相关参数为依据,可以显著优化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方案,进而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

  • 标签: 药效学 药动学 抗菌药物 临床价值 优化用药
  • 简介:摘要针对传统分布式电源构成的微电网由孤网到并网的平滑切换中下垂控制方法稳定性能差,存在超调等不足,通过引入新型智能权因子来设计一种自适应微分系数的智能PD控制器,减少孤岛运行时的负荷扰动影响。最后,通过MATLAB数字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智能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有效性。

  • 标签: 微电网 分布式电源 孤岛运行 下垂控制 PD 自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盐酸帕罗西汀片对帕金森病(PD)合并抑郁和焦虑症状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PD合并抑郁和焦虑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研究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抗PD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以及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A以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帕罗西汀联合抗PD治疗可以显著的改善PD合并抑郁和焦虑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帕罗西汀 帕金森病 抑郁 焦虑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L1蛋白在胃癌患者癌组织中具体表达情况及研究价值。方法选择胃癌患者40例,均为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应用胃癌根治术治疗,并对癌组织进行留取,制作石蜡标本;选择同期胃癌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取与肿瘤组织距离>5cm的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对两组病理组织中PD-L1的表达进行检测,就PL-1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与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展开探讨。结果结合免疫组化研究结果,PD-L1阳性表达多见于细胞质、细胞膜,主要为胞膜处。PD-L1阳性表达率在观察组胃癌组织中为52.5%(21/40),其中7例为中度阳性表达,占17.5%;2例为强阳性表达,占5%。PD-L1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癌旁组织中为22.5%(9/40),未检出阳性表达和强阳性表达的病例。观察组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在胃癌患者中,PD-L1蛋白同肿瘤细胞的浸润、分化程度具紧密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胃癌患者,对其癌组织中PD-L1进行检测,结果示呈高表达显示,且其高表达同肿瘤细胞的侵润、分化程度等具密切相关性,可作为对胃癌发生侵袭和分化进行反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胃癌组织 PD-L1 表达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P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HAMD、UPDS及HAMA的改善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本院近年来收治的帕金森病性抑郁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西酞普兰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及UP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组间对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性抑郁可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其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西酞普兰 帕金森病性抑郁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L1的表达与急性初发白血病临床特征及预后间的关系。方法按照PD-L1检测结果将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接诊的70例急性初发白血病患者分为PD-L1+组29例和PD-L1-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PD-L1+组与PD-L1-组患者性别比例、平均年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水平、髓外浸润率及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D-L1+组患者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1)率、2个疗程后完全缓解(CR2)率均显著低于PD-L1-组,复发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PD-L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初发白血病患者不同PD-L1表达情况临床特征并无明显差异,但预后情况有明显差异,监测患者PD-L1表达情况有助于评估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初发白血病 PD-L1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综述临床治疗重症感染常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PK/PD特点对临床用药方案优化的意义。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依据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进行最佳临床给药方案研究的文献,对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传统给药方案存在问题、PK/PD研究现状、国际国内指南推荐给药方案、重症感染患者用药方案优化等研究热点进行总结。结果:最大限度地增加fT〉MIC是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获得有效临床效果的关键,部分研究表明延长输注时间或持续滴注可增加%fT〉MIC的达标率,并降低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天数、提高细菌清除率。结论:基于PK/PD理论,延长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输注时间或持续滴注的疗效优于传统快速滴注给药方案,而准确的定量比较不同给药方案之间的优劣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 标签: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临床用药 方案优化
  • 简介:目的:探讨ERK1/2信号通路阻断剂PD98059对Ras、B型丝/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慢性高原病(chronicmountainsickness,CMS)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探讨新的途径。方法:选取CMS患者16例,取骨髓液分离单个核细胞,以CD71与CD235a抗体磁珠分选阳性细胞,将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MSO溶剂组及PD980595、10和20μmol/L组。在低氧条件下培养72h,应用ELISA法测定培养骨髓有核红细胞上清液中Ras-GTP水平,RT-PCR法测定骨髓有核红细胞中BRaf、MEK、ERK1/2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髓有核红细胞中p-BRaf、p-MEK、pERK1/2蛋白表达。结果:PD98059对各组Ras-GTP的水平无明显影响(P=0.798)。溶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Raf、MEK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6、P=0.298)。与PD9805920mol/L比较,其余4组ERK1/2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溶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BRaf、p-MEK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P=0.351)。与PD9805920mol/L比较,其余4组p-ERK1/2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7)。结论:PD98059能下调骨髓有核红细胞ERK1/2mRNA及p-ERK1/2蛋白的表达。Ras/Raf/MEK/ERK1/2通路是调控CMS骨髓有核红细胞的主要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慢性高原病的发病过程。

  • 标签: 慢性高原病 ERK1/2信号通路 PD98059 骨髓有核红细胞 RAS BRAF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已确诊为癌症患者130例(男女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将130例患者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临床中,采用术后单一的化疗方式对对照组进行治疗,而对于观察组,在采用化疗的基础上,结合放射治疗,进一步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研究表明,术后两年的观察组患者,其总生存率(86.08%)、无瘤生存率(81.41%)要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与无瘤生存率对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术后两年的观察组患者,其复发转移率(16.36%)、毒副反应率(60.01%)要远远低于对照组,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复发转移率、毒副反应率对比,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化疗技术与放射治疗,能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放射治疗 胃癌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阑尾炎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月收治的 5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29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而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100.0%,而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 68.9%,两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肠胃功能恢复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手术方法治疗阑尾炎的效率更高,且不易复发。而保守治疗方法较为安全,对身体损害程度较低,两种方法各自具备优势,实际治疗期间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正确方法。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和常规治疗在口腔内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8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进行观察研究,起止时间是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将患者随机分组并用不同的疗法治疗,即观察组(54例,手术治疗)和对照组(54例,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6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口腔内科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的使用价值。

  • 标签: 口腔内科疾病 手术治疗 常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激素补充治疗和非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9例作为样本,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于术后采用常规非激素补充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激素补充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94.53±0.79)分、治疗有效率94.29%、治疗满意度91.43%;对照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76.02±1.33)分、治疗有效率73.53%、治疗满意度64.71%。结论妇科肿瘤患者术后需行激素补充治疗,以使患者月经能够尽快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激素补充 非激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 。 方法:抽选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 70 例进行研究,时间均在 2013 年 6 月至 2014 年 2 月期间,经简单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一化疗治疗,观察组则在其基础上实施放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2 年总生存概率、无瘤生存概率以及复发转移概率 。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 2 年总生存概率以及术后 2 年无瘤生存概率同对照组对比,均明显较高,其复发转移概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放射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 。

  • 标签: 胃癌 放射治疗 化疗 无瘤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