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我院在 2019 年 1月— 2019 年 10月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使用常规 CT检查、核磁共振技术检查,对比两种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据本次对照实验调查来看,核磁共振技术的检出率更高,且明显高于使用常规 CT检查的参照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可有效提高检出率,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有重要帮助。

  • 标签: 核磁共振技术 膝关节损伤 应用探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MRI进行股骨头坏死放射诊断的临床效果,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采用CT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MRI进行诊断,将两组的诊断结果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诊断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检出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CT诊断 MRI诊断 股骨头坏死 诊断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腹部CT增强扫描诊断患者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09-2021.09期间接收的80例进行腹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CFN-100氟多功能模块自动化制备18F-阿法肽(Alfatide Ⅱ)的方法并进行前列腺癌显像。方法通过氟离子分装器分出200~500 μl氟离子至反应管中,与标记前体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E[(聚乙二醇)]4-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D-苯丙氨酸-酪氨酸)]2{NOTA-E[PEG4-c(RGDfk)]2}(冻干药盒)反应,在水相中与18F经铝介导螯合标记,再经C18柱分离纯化,自动化制备得到18F-阿法肽,测定其放化产率。对18F-阿法肽注射液进行质量分析,并对2例前列腺癌患者(72岁和66岁)行18F-阿法肽PET/CT显像。结果采用结合双管路氟离子分装器的CFN-100氟多功能模块成功自动化制备18F-阿法肽,合成时间约30 min,放化产率为(28±3)% (非衰变校正,n=6),放化纯>98%,比活度为2.8×107 MBq/mmol,核素纯度大于99%。2例患者PET/CT显像示18F-阿法肽高度浓聚于前列腺癌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分别为35.6和5.0。结论利用改进的CFN-100氟多功能模块成功自动化制备18F-阿法肽,产物合成方法稳定,合成时间短,放化产率高,可高度浓聚于前列腺癌病灶。

  • 标签: 肽类,环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氟放射性同位素 化学技术,合成 前列腺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双期增强CT检查影像组学胆囊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0例,女124例;年龄为(64±10)岁;均行胆囊癌意向性根治切除术。194例患者通过R软件随机数法以8∶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56例和测试集38例。训练集用于构建诊断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诊断模型。患者进行CT检查后,行图像分析、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影像组学模型建立;根据临床病理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观察指标:(1)淋巴结清扫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构建及特征分析。(3)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4)列线图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5)影像组学及列线图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前进法。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混淆矩阵进行预测模型的效能评价。结果(1)淋巴结清扫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94例患者中,行淋巴结清扫182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1~34)枚/人,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0(0~11)枚/人。194例患者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N0期122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7(0~27)枚/人;N1期48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8(2~34)枚/人,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3)枚/人;N2期24例,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2~20)枚/人,阳性淋巴结清扫数目为5(4~11)枚/人。(2)影像组学预测模型构建及特征分析。提取194例患者107个影像组学特征,其中一阶特征18个、形状特征14个、纹理特征75个。通过各影像组学特征组内相关系数及绝对中位差和使用互信息法、Select K-Best、最小化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降维后的数据分别拟合至随机森林、梯度提升树、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法及Logistic回归5种不同机器学习算法中,经分析Select K-Best_SVM模型预测性能最佳,测试集的AUC为0.76。(3)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身炎症反应指数、癌胚抗原、CA19-9、CA125、影像学T分期、影像学淋巴结状态是影响胆囊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χ²=4.20,11.39,5.68,11.79,10.83,18.5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胚抗原,CA125,影像学T分期(T3期比T1~2期、T4期比T1~2期),影像学淋巴结状态是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2.79,4.41,5.62,5.84,3.99,95%可信区间(CI)为1.20~6.47,1.81~10.74,1.50~21.01,1.02~33.31,1.87~8.55,P<0.05]。(4)列线图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基于CEA、CA125、影像T分期、影像学淋巴结状态4项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7(95%CI为0.75~0.79)和0.73(95%CI为0.68~0.72)。(5)影像组学及列线图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比较。ROC曲线显示:Select K-Best_SVM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5(95%CI为0.74~0.76)和0.76(95%CI为0.75~0.78),列线图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77(95%CI为0.76~0.78)和0.70(95%CI为0.68~0.72)。决策曲线显示:Select K-Best_SVM影像组学模型及列线图预测淋巴结转移能力较为接近。混淆矩阵显示:Select K-Best_SVM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灵敏度分别为64.29%和75.00%,特异度分别为73.00%和59.09%,列线图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灵敏度分别为51.79%和50.00%,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72.27%。结论成功构建基于双期增强CT检查影像组学胆囊癌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其预测能力良好与列线图预测能力一致。

  • 标签: 胆道肿瘤 影像组学 列线图 淋巴结转移 影响因素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