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增高患者采取对症处理,抗脑水肿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40例增高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对症处理及药物治疗,治愈20例,病残12例,死亡8例。结论快速降低,控制温度,及时止惊,兴奋呼吸,保护脑功能,提高对症治疗症状,争取机会得到缓解,尽早明确病因与增高的原因是早期的消除治疗选择。

  • 标签: 颅内压增高 对症处理 药物治疗 降低颅内压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9岁,主因"头痛9个月,间断性鼻腔溢液8个月"于2012年11月9日收住院。患者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为全头胀痛,能耐受,不影响睡眠,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未就诊,病情无特殊变化,未就诊及治疗。8个月前,患者低头或侧卧位时发现鼻腔流出无色清凉液体,前往外院神经外科就诊,考虑“脑脊液鼻漏”,

  • 标签: 颅内压增高症 脑脊液鼻漏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监测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脑外科(神经外科)2013年5月至12月来监测的1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dman监护仪进行监测,并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持续监测,16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病情突变,>513kPa,通过急诊手术去除骨瓣进行减压后,均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其他13例患者在病程的2~5天增高,但低于手术要求值,通过脱水等处理后压下降。通过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划分,16例患者全部存活,其中I级6例,II级5例,III级5例,IV级和V级无。结论动态监测的变化能有效掌握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高细致的护理有利于改善预后,对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动态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脑室穿刺术后护理体会。方法手术中放置密闭的脑室外引流管,连接监护仪,持续观察记录ICP指数。结果63例患者行术后监测,根据ICP值的变化,合理使用脱水剂,其中56例症状改善,病情平稳,4例成功抢救,1例监测探头脱出,2例病情变化死亡。结论动态监测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通过ICP值波动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救治赢取时机,降低了术后死亡率及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护理 穿刺术 颅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外引流连续监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动态变化,分析外引流与压下降之间的时间量效相关性,明确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神经外科重度颅脑外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监护及常规监护组,监护组常规脑室穿刺监测;常规监护组平均24复查血常规、电解质、渗透及头部CT扫描来检查内情况变化。结果监护组给予脑室内置管监测,置管后外引流脑脊液患者26例。常规监护组30例,给予甘露醇18例,给予过度通气12例。监护组压低于15mmHg患者11例,常规监护组由于未监测,情况不详。监护组感染患者3例,常规监护组未见感染。监护组脑室扩大患者2例,常规监护组脑室扩大13例。监护组渗透压低于320mOsm/kg患者22例,常规监护组10例。两组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监护组预后好转24例,预后差11例,常规监护组预后好转16例,预后差15例,监护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监护组。结论监护连续监测动态变化,并及时外引流脑脊液治疗升高,临床效果可靠。

  • 标签: 颅脑外伤 检测 颅脑内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Intracranialpressure,ICP)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ICP监护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监护组采用硬膜下ICP监护法,对术后ICP持续动态监护,观察术后ICP变化规律和波动特点,根据ICP的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指导脱水剂的应用;比较监测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及预后差异。结果监测组ICP越高,GCS评分越低,预后良好组的ICP值明显低于预后不良组ICP值,ICP越高,预后越差。ICP监测可作为预警及时阻止脑危象的发生,监测组术后早期发现再出血5例。监测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监测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术后动态ICP监测可反应脑水肿进程并有助于早期发现再出血、及时处理并控制病情和估计预后,有利于指导脱水剂的使用,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 脱水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监测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与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ICU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18例患者实施持续监测及相应的护理。结果经过积极的护理及预防,急躁的发现了病情的变化,及时给予处理,防止了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持续监测在神经外科ICU中应用对判断内伤情及程度,给予指导性治疗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持续颅内压监测 神经外科ICU 应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在中重颅脑损伤治疗过程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监护的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本组24例完全痊愈,有22例轻残,有12例中残,有2例重残,未出现植物生存或死亡病例。结论对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监测有助于医务人员及时正确掌握病情变化情况,从而及时相应的治疗措施,甚至可手术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 标签: 颅内压 中重颅脑损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出血中实施监护仪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6月我院接诊的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监护仪救治,同时结合其相关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中,大部分在监测和护理期间病情稳定,1例(4.0%)死亡,另外无1例患者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为脑出血患者实施监护仪救治及相应护理,监测期间注意做好相关流程操作,加强对波形的识别,能够提高对患者病情的监测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建议临床普及。

  • 标签: 颅内压监护仪 脑出血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引流管行(ICP)监测对颅脑损伤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与护理。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入住ICU的因颅脑损伤已行引流术的患者,在常规监护、治疗基础上,在引流管外侧端接三通管,行ICP监测。对ICP〉2.0kPa者予加强脱水,ICP〈0.5kPa者提高引流袋水平,减少脱水剂用量及使用时间。结果共53例患者行ICP监测,死亡6例,死亡率11.32%;较同期未行ICP监测病例死亡率26.53%明显下降。监测结果及表现图谱与病程发展相符。结论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经引流管行ICP监测操作简便,达到ICP监测技术要求,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颅脑损伤 颅内压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监测在开颅夹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选择62例行开颅夹闭动脉瘤患者病例,随机分两组,每组各31例。监测组(ICP组)于术中行脑实质监测,根据ICP的变化调整治疗计划,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预后好于常规治疗组(P<0.05);ICP组应用甘露醇的时间和剂量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监测能第一时间反映患者病情变化,通过对患者进行细致认真的观察和积极妥当的护理,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颅内压监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持续监测下早期亚低温治疗在重度弥漫性轴索损伤(SDAI)病人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3例SDAI病人随机分为2组,常温组(20例)入院后床边行锥颅脑室外置管监测,予气管切开、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早期亚低温组(23例)入院后6h内行亚低温治疗,持续3~7d,其余治疗同常温组。记录两组病人治疗后3个月GOS评分并作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得到较好的监测,常温组平均〉20mmHg17例,大多数病人需较长时间使用脱水药物治疗;早期亚低温组平均〉20mmHg4例,经短时间使用脱水药后即降低。与常温组比较,早期亚低温组的病死率明显降低(x2=4.083,P=0.0433),恢复良好率明显提高(旷=4.098,P=0.0429)。结论在持续监测下早期实施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提高SDAI病人的生存率,改善其预后,是一种较理想的SDAI综合治疗方案。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颅内压监测 低温 人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