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雄、孕激素在男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pG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收集266例pGA患者[其中急性期痛风患者(AG)93例、间歇期痛风患者(IG)118例、慢性期痛风患者(CG)55例]和129名健康体检者(HC)的血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血清中雌二醇、孕酮、睾酮、雌二醇/睾酮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① pGA、AG、IG、CG组血清中雌二醇、睾酮水平均低于HC组[(30±8)pg/ml,(27±7)pg/ml,(31±8) pg/ml,(34±7)pg/ml,(35±10)pg/ml;F=17.770,P<0.05]和[(4.4±1.6)ng/ml,(3.8±1.4)ng/ml,(4.6±1.4)ng/ml,(5.1±2.0)ng/ml,(5.8±1.9)ng/ml;F=23.314,P<0.05],但HC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与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血清中雌二醇、睾酮水平又均低于IG、CG组[(27±7)pg/ml,(31±8)pg/ml,(34±7)pg/ml;F=17.770,P<0.05]和[(3.8±1.4)ng/ml,(4.6±1.4)ng/ml,(5.1±2.0)ng/ml;F=23.314,P<0.05],IG组血清雌二醇水平低于CG组[(31±8)pg/ml,(34±7)pg/ml;F=17.770,P<0.05]。HC组血清中孕酮水平、雌二醇/睾酮均低于pGA、AG组[(0.24±0.10)ng/ml,(0.27±0.11)ng/ml,(0.30±0.15)ng/ml;F=5.124,P<0.05]和[(0.006 6±0.002 2)ng/ml,(0.007 6±0.003 2)ng/ml,(0.008 0±0.003 8)ng/ml;F=3.787,P<0.05],IG、CG组血清中孕酮水平又均低于AG组[(0.25±0.09)ng/ml,(0.26±0.08)ng/ml,(0.30±0.15)ng/ml;F=5.124,P<0.05];②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GA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胱抑素(CysC)呈正相关(r=0.310,P<0.01;r=0.164,P=0.008),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33,P=0.030);其孕酮水平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r=0.139,P=0.023);其睾酮水平与肌酐、CysC呈正相关(r=0.179,P=0.003;r=0.162,P=0.008),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40,P=0.022;r=-0.173,P=0.005;r=-0.149,P=0.015);其雌二醇/睾酮与载脂蛋白(apo)B1、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131,P=0.032;r=0.140,P=0.023)。AG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肌酐呈正相关(r=0.234,P=0.024;r=0.245,P=0.018);其睾酮水平与肌酐呈正相关(r=0.349,P=0.001),与apoB1呈负相关(r=-0.250,P=0.016);其雌二醇/睾酮与apoB1呈正相关(r=0.276,P=0.007)。IG组雌二醇水平与睾酮呈正相关(r=0.269,P=0.003),与单核细胞呈负相关(r=-0.183,P=0.048);其孕酮水平与单核细胞呈正相关(r=0.204,P=0.027)。CG组孕酮水平与CysC呈正相关(r=0.303,P=0.025)。结论痛风患者外周血血清中雌二醇、睾酮的表达显著降低,孕酮雌二醇/睾酮表达升高,雌二醇与睾酮之间呈正相关,并与痛风患者炎性、糖脂代谢指标相关,提示、雄、孕激素可能通过调控痛风的炎症和代谢过程参与其发病。

  • 标签: 性激素 痛风 关节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孕激素序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药物流产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孕激素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出血时间、出血量、流产结局及体内激素水平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出血量小于及等于月经量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当天相比,两组治疗7d时P及E2水平均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完全流产率1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序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出血时间、促进月经及激素水平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雌-孕激素序贯治疗 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 激素水平 疗效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孕激素水平与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探索辅助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方法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均在黄体期,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阴道上皮细胞涂片采用巴氏染色法测嗜伊红细胞指数和邹褶指数。结果患者血清孕酮水平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上皮细胞嗜伊红细胞指数和邹褶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之一可能与孕酮水平下降有关。

  • 标签: 雌二醇 孕酮 嗜伊红细胞指数 邹褶指数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检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患者不同大小卵泡中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epidermalgrowthfactor,HB-EGF)的表达水平,探讨HBEGF与相应卵泡液中雌二醇(estraadid,E2)、孕激素(progesterone,P)及E2/P比值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4~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院生殖中心因男方因素或者输卵管因素行辅助生殖治疗的58例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因输卵管因素或者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治疗患者卵泡液中HB-EGF的表达情况,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IA)检测该卵泡液中孕激素水平。大卵泡组(32例)和小卵泡组(26例)互为对照组。结果ELISA法检测发现HB-EGF在卵泡液中有表达;卵泡液中HB-EGF、E2和E2/P与卵泡大小呈正相关性关系,HB-EGF、E2和E2/P在大卵泡组水平显著高于小卵泡组(P〈0.05),但P与卵泡大小无相关性(P=0.226)。大卵泡组中,HE-EGF与E2和E2/P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562和0.487,即HB-EGF越大,E2和E2/P越大,与P不具有相关性(P=0.335)。在小卵泡组中,HE-EGF与E2和E2/P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54和0.728,与P不具有相关性(P=0.068)。结论HB-EGF在卵泡液中有表达,且与卵泡大小和卵泡液中E2水平、E2/P比值呈正相关性,与P水平无相关性。HB-EGF可能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从而对卵母细胞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作用,通过检测卵泡液中HB-EGF可以对卵母细胞质量进行初步的评估。

  • 标签: 卵泡液 HB-EGF 雌二醇 孕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剂量孕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对9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观察,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补钙、镇静药物、谷维素、饮食调节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孕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对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雌二醇(E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小剂量孕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E2水平

  • 标签: 小剂量雌 孕激素替代疗法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临床疗效 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上常用的孕激素制剂的具体药学特点。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的孕激素制剂如雌二醇、黄体酮、甲羟孕酮和屈螺酮等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总结其药学特点。结果雌二醇、黄体酮、甲羟孕酮和屈螺酮等孕激素制剂均有着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也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孕激素制剂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药学监测,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以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雌孕激素制剂 药学特点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小剂量孕激素替代疗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的7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6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以小剂量孕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及激素水平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对照组为77.8%,观察组更高(P

  • 标签: 围绝经期综合征 小剂量用药 雌激素 雌孕激素
  • 简介:摘要自伤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在青少年人群中多见。相关研究表明,自伤并不是某个单一因素所导致的。当前关于自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其诊断缺乏可靠的生物学标志物,且至今也没有针对性的治疗靶点。既往研究认为自伤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adrenal,HPA)轴、β-内啡肽、阿片类及其他激素有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thyroid,HPT)轴与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 pituitary gonadal,HPG)轴是连接神经与激素的内分泌系统,研究发现伴有其他精神障碍(如重度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的自伤人群表现出了HPT轴、HPG轴多种激素的异常。目前关于自伤与HPT轴、HPG轴的研究数量尚少,即使是针对同类激素的不同研究结果也存在差异,且有部分研究涉及到了自杀企图甚至行为。有研究证实了自伤与自杀有关,拓展了探索自伤与激素相关性的可能性。本研究将综述自伤与激素水平改变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自伤 激素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癥汤联合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孕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月接受治疗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的对照组(n=53)和给予化癥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观察组(n=53)。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和子宫体积,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孕激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3个月后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得到明显降低;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及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及雌二醇(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癥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能降低瘤体和子宫体积,有助于改善孕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化癥汤 米非司酮 子宫肌瘤 治疗效果 雌孕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人工流产术后孕激素序贯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我院计划生育门诊2017年5月-2018年5月人工流产者,按照术后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在人工流产后服用雌激素戊酸雌二醇、黄体酮胶囊以及抗生素,对照组患者仅服用抗生素,对比两组出血时间、术后第7天、术后21天检查子内膜厚度,并随访月经时间。结果研究组阴道流血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术后21天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月经周期的恢复也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加用孕激素治疗,可以缩短阴道流血时间,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和月经恢复,从而减少人工流产的远期和近期并发症。

  • 标签: 人工流产 雌孕激素序贯疗法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激素联用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的40例人工流产不全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孕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给予-孕激素联用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未治愈患者给予清宫术治疗。结果该40例人工流产不全患者,实验组治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孕激素联用治疗人工流产不全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 标签: 雌-孕激素 人工流产不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标准的64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黄体酮胶囊100mg/d为100mg组20例、200mg/d为200mg组22例和100mg/d加补佳乐1mg/d为混合组22例。通过月经卡评分、B超观察用药前、用药10天,撤药性出血后子宫内膜厚度及撤退性出血情况。结果3组经过10天治疗,撤退性出血率200mg组和混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100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阴道流血量及出血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组口服孕激素皆可以达到撤退性出血的临床疗效。但综合评价200mg组和混合组较100mg效果好。

  • 标签: 雌孕激素 无排卵型月经失调 撤退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激素联合治疗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流产后宫内残留的患者共6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双药组和单药组,单药组应用补血益母颗粒进行治疗,双药组联合应用安宫黄体酮以及乙烯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双药组的治愈率为97.06%,单药组的治愈率为32.35%,双药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药组,组间有明显差异,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联合治疗方式在流产后宫内残留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雌孕激素 流产后宫内残留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探讨它们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2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癌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PR表达。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癌中ER、PR阳性表达分别为59.5%和54.8%,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95.2%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呈阳性;女性正常甲状腺组织中ER、PR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孕激素受体在甲状腺微小癌中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 标签: 甲状腺微小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孕激素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接收的90例药物流产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止血剂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孕激素联合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完全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激素序贯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可有效降低阴道出血量,提升完全流产发生率,减少贫血、阴道炎及盆腔炎症等并发症发生,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雌孕激素 药物流产 阴道出血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孕激素联合生化汤对不完全流产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90例不完全流产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孕激素组48例和-孕激素联合生化汤组42例。孕激素组给予补佳乐2mgbid+黄体酮胶囊50mgbid口服,共10d;-孕激素联合生化汤组在孕激素组给药基础上给予生化汤(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2g,益母草12g,川断12g,泡姜15g和炙甘草9g),1剂·d^-1,煎服,连服10d,气虚者加黄芪和桂枝。观察2组宫腔组织物排出情况及月经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孕激素组中有效12例,显效10例,无效26例,总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45.8%;-孕激素联合生化汤组中有效32例,显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40例,总有效率为95.2%。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完全流产患者可以选择-孕激素联合生化汤治疗,既避免了二次清宫术,减少清宫术并发症的发生,并可达到治愈目的。

  • 标签: 不完全流产 雌-孕激素 生化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补肾活血方联合孕激素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120例卵巢早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取中医补肾活血方联合孕激素治疗,对照组单独采取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E2均有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1)。结论中医补肾活血方联合孕激素治疗卵巢早衰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补肾活血 雌孕激素 卵巢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