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分析

赵璐茜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药学部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上常用的雌孕激素制剂的具体药学特点。方法:选取临床上常用的雌孕激素制剂如雌二醇、黄体酮、甲羟孕酮和屈螺酮等的相关研究和报道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并总结其药学特点。结果:雌二醇、黄体酮、甲羟孕酮和屈螺酮等雌孕激素制剂均有着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也会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药学监测,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以确保治疗效果。

关键词:雌孕激素制剂;药学特点;不良反应

绝经期女性由于自身的雌激素水平会不断地下降,因此往往需要使用雌孕激素进行治疗,所以,近年来,有关雌孕激素制剂的研究与报道不断地增多。为了深入地分析临床上常用的雌孕激素制剂的具体药学特点,本研究选取雌二醇、黄体酮、甲羟孕酮和屈螺酮等雌孕激素制剂进行综述,现作如下汇报。

1.雌二醇

1.1药物剂型

主要有口服、经皮、阴道以及注射等给药途径,其中,经皮给药主要是有凝胶、软膏、喷雾以及贴片等剂型,而阴道给药剂型主要是有阴道片、乳膏以及阴道环等。

1.2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雌二醇被服用后主要是经由皮肤、胃肠道以及粘膜等吸收,但是口服疗法容易出现首过效应,会显著地降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经皮或者阴道等给药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首过效应。这一药物主要是经由肾脏代谢被排出体外,其药物半衰期往往是1~2h[1]。

1.3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雌二醇所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包括循环系统(主要是水肿)、生殖系统(常见的包括月经紊乱、乳房压痛等)、皮肤(常见的包括瘙痒、红肿等)、消化道系统(主要是恶心呕吐、胃酸、胃胀等);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肌梗死、视网膜静脉栓塞、乳腺癌、痴呆、子宫内膜癌等。所以,要注意加强药学监测:①注意对血压进行监测,以及时地发现并处理高血压这一不良反应;②针对未成年患者,要注意对其生殖器官的发育情况和骨骺情况进行监测;③教会患者自检乳房的正确方法。

1.4与其他药物或者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①酶诱导剂(常见的包括利福平、苯妥英钠等)可以使雌二醇的代谢加速,致使其药物活性显著降低;②降压药、降糖药会严重影响雌二醇的药效;③左甲状腺素钠和利多卡因等会导致雌二醇的蛋白结合能力显著降低,会致使患者血浆中的游离药物的浓度出现异常变化。与此同时,①雌二醇能够对咖啡因的正常代谢起到抑制作用,会导致咖啡因持续刺激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②西柚汁可以使雌二醇的代谢显著减缓,会导致血浆雌二醇浓度显著升高。

2.黄体酮

2.1药物剂型

主要是包括注射、口服、阴道给药等剂型,其中,阴道用药主要是片剂和凝胶。

2.2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黄体酮在口服情况下会出现首过效应,所以会降低其生物利用度,但是对其进行微粉化处理后,其生物利用度便会显著提高,此外,阴道给药和注射均能够有效地避免首过效应。在临床上,黄体酮蛋白结合率可以高达99%左右,能够和白蛋白有机结合,也能够和皮质激素蛋白有机结合[2]。此外,其代谢产物主要是硫酸盐、孕二醇等的结合物,且可以经人体的肾脏被排出,这一药物的半衰期较短。

2.3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黄体酮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系统(常见的包括便秘、腹疼等)、生殖系统(主要是会阴疼痛和乳房胀痛)、免疫系统(主要是病毒感染)、神经系统(常见的包括头晕、头痛等)以及运动系统(主要是抽筋和骨骼肌痉挛)等,同时也会引发焦躁、抑郁等不良反应;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异位妊娠、胆囊病变、心肌梗死、痴呆、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过程中,①要注意对患者的血脂、血压进行全面监测,以有效地预防各种心血管疾病;②由于黄体酮可以使机体的葡萄糖耐受能力显著降低,所以存在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在使用这一药物时要加强对其各项指标的监测;③针对存在偏头痛、复视等现象的患者,需要立刻停药,同时对其实施全面的眼科检查。

2.4药物相互作用

①酶诱导药物(主要包括灰黄霉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利福平以及苯妥英纳等)可以对黄体酮的正常代谢产生明显影响,会严重影响黄体酮的治疗效果;②孕激素可以对环孢素的正常代谢起到抑制作用,从而会使其血药浓度显著升高,因此需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剂量。

3.甲羟孕酮

3.1药物剂型

主要是包括皮下注射、肌内注射以及口服等3种给药途径,而皮下注射的最理想的部位便是腹部和大腿上部。

3.2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

在临床上,甲羟孕酮的生物利用度往往较低,但是其蛋白结合率可以高达95%左右,且能够伴随尿液被排出患者体外。此外,其半衰期为30h左右,如果患者的给药途径为肌内注射,则其半衰期能够达到40~50d[3]。

3.3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在临床上,甲羟孕酮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包括消化系统(主要是腹部疼痛)、内分泌系统(主要是体重上升)、生殖系统(常见的包括突发性流血以及月经不调等)以及神经系统(常见的包括头晕、无力以及头痛等)等;严重时会引发深静脉栓塞、黄疸、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①针对需要长期使用甲羟孕酮进行治疗的患者,要注意对其骨密度进行监测,以便于及时地预防骨质疏松;②注意对患者的月经情况进行监测,并要定期对其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③注意对患者的血压水平进行监测,并要定期进行细胞学检查和颈椎检查。

3.4药物相互作用分析

①氨鲁米特可以使甲羟孕酮的血浆浓度显著降低;②与拉莫三嗪合用时,甲羟孕酮会起到介导作用,从而会使前者的血药浓度显著升高;③与泼尼松龙合用时,甲羟孕酮可以使其代谢显著减缓,易引发各种不良反应;④肝药酶诱导剂(常见的包括伏立康唑和利福平等)可以使甲羟孕酮的代谢显著增加,所以会使其血药浓度显著降低。

4.屈螺酮

4.1剂型

在临床上,屈螺酮仅为复方制剂。

4.2药物代谢动力学

口服屈螺酮时,其生物利用度可以高达85%左右,并且这一药物的血清白蛋结合率可以高达95%~97%。与此同时,药物主要是通过尿液、粪便排出,其半衰期一般为35~40h[4]。

4.3不良反应情况

屈螺酮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包括消化系统(主要是腹胀和腹痛)、生殖系统(主要是阴道流血和乳房疼痛)、运动系统(主要是肢体疼痛和背部疼痛)、呼吸系统(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鼻窦炎)等。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的血钾水平进行监测,而存在肾上腺功能不全合并症的患者需慎用。

4.4药物相互作用

①维甲酸类、四环素类等药物会对屈螺酮的疗效产生严重影响;②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会使屈螺酮的疗效得到增强;③屈螺酮能够对香豆素类抗凝药等药物的临床效果产生严重影响[5]。

5.小结

在使用雌孕激素制剂时,要注意结合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来确定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给药途径,同时需要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要注意对患者的血压、血脂、血钾等指标进行观察和记录,以便于及时地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确保临床治疗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钰宣,梅丹.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1-3.

[2]宋华波,陈彬,李佳慧等.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8):80-80,97.

[3]郭涛,韩字研.雌孕激素制剂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11-14.

[4]史惠蓉.复方雌孕激素制剂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1):14-16.

[5]陆永红.雌孕激素缓释片的研制及质量研究[D].东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