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病是终生性疾病,病因病情复杂,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并发症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具有个体化的特点,需要长期管理,对卫生服务利用的需求高。本文分析了社区慢性病问题。

  • 标签: 社区卫生服务 慢性病 随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人工流产术后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为患者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门诊实行人工流产术后的患者在术后15d、30d、进行随访及健康指导。结果人工流产后的合并症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加。结论流产后随访咨询给患者提供计划生育知识,减少再次非意愿妊娠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流产 随访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随访的方式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治疗情况。方法随机选取本地某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157例,通过对这些患者的深入随访,了解患者的治疗、用药以及对控制血压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对相关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通过对随访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该社区内患者对于高血压控制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其中仅有26.75%的患者掌握率过低,但有近一半患者用药情况存在问题,未完全遵照医嘱进行服用,且血压数值浮动度过大。结论目前我国社区内高血压患者的自主恢复和用药情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相关工作者应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对于高血压类疾病的认知。

  • 标签: 社区医疗 高血压 随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术后随访探究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血管内介入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观察远期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45例患者栓塞成功率为97.78%,术中并发症发生率8.89%;随后随访3个月至1年,患者正常生活80%,死亡率4.44%。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明显,复发率低,预后与栓塞程度相关。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在降低多发性硬化复发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即甲基强的龙冲击疗法,0.5-1.0g/d,连续使用5d,并根据病情维持或减量。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月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0.4g/(kg·d),每月用5d,连续应用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3、5、6个月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率。结果第1个月两组患者复发率相同,但第3、5、6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应用免疫球蛋白可以有效降低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率,并可以有效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其加强应用的时间越长复发率就越低,此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多发性硬化症 免疫球蛋白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宫颈癌术后病人的身体恢复情况及其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行宫颈癌手术病人中的100例进行门诊随访,通过病人到门诊复查及咨询病人。结果受访100例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术后随访对病人的身体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 标签: 宫颈癌术后 随访 身体恢复情况 生活质量 帮助
  • 简介:目的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喘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84例年龄3岁以下MP感染患儿,根据其有无喘息症状进行血清IgE水平及有无特异性体质如湿疹史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并对所有患儿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MP感染患儿喘息组血清IgE水平明显高于无喘息组儿童,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息组特应性体质或家族史比例高于无喘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所有患儿随访喘息组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住院比例高于无喘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P感染合并喘息者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高于无喘息组,应向家长详细交代病情及预后.

  • 标签: 肺炎 支原体 致病力 呼吸系统疾病 喘息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痛苦舒适医疗服务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院为减轻手术后患者的痛苦,已广泛为术后患者安置镇痛泵治疗。镇痛泵治疗具有使用方便、止痛持续的时间长、止痛彻底、不成瘾、无创伤、患者主观感觉舒适等优点1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术后无痛治疗和个体化治疗原则。为了更好地提高镇痛泵治疗效果,帮助患者顺利康复,我院于2010年起由麻醉护士对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实施追踪随访护理,从而掌握正确的方法,并积极预防和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护理 术后 镇痛泵 追踪随访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多发性骨折合并创伤性休克早期治疗及术后随访。方法早期床头跟骨牵引抢救休克及小切口切开手指伸入肌间隔松解术和择期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和左小腿前侧皮瓣坏死切除桥状皮瓣推移覆盖骨裸术,胫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和腓骨下1/4粉碎性骨折钢丝捆扎术和远期胫骨中下段1/3粉碎性骨折术后1.5年骨不愈合,采用绞锁髓内针内固定术+髂骨植骨术促进骨愈合,术后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四年,术后骨性愈合,于2013年12月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左小腿且四肢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抢救休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目前生活状态良好。

  • 标签: 多发性骨折 创伤性休克 肌间隔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行超声随访,比较随访资料,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3例经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的患者,采用经腹、经阴道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定期行超声随访检查。结果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3例,均行保守治疗,但治疗结果不同结论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中,根据随访超声检查结果和血HCG变化,可选择考虑保守或手术治疗,选择保守治疗的少数患者有转为宫内妊娠的可能。

  • 标签: 宫外孕 面包圈征 宫内妊娠 血HCG
  • 简介:目的:分析产后甲状腺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9例PPT患者初次就诊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过氧化物酶(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此后每个月查甲状腺功能,随访2年,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59例,39例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11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表现,9例为单纯甲状腺肿大。31例患者痊愈,7例有甲减期患者为持续性甲减,以甲状腺肿就诊的9例患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另有3例患者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一年出现持续性甲减。结论:加强医生对PPT的认识,对痊愈者要加强随访,以及时发现、治疗持续性甲减。

  • 标签: 产后甲状腺炎 持续性甲减 一过性甲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促进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正确使用思力华的影响,以提高COPD患者用药的正确率。方法将首次使用思利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持续促进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一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和生命质量。结果一个月后观察组在用药方法的正确性、依从性、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用药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话随访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应用思力华吸入剂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COPD 思力华吸入剂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微创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5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2.4岁(17~62岁)。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6~38月,平均17.3个月。本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医师采用相同的微创手术方法,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发热天数、伤口愈合时间。患者术前术后均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VAS评分分别评估手术前后疗效、供区功能影响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5~98min,平均(85.5±11.5)min,术后发热天数1.5~4d,平均(2.5±1.2)d,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86个月,平均(58.5±7.4)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62.3±8.2)分,术后(95.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患者行走在不平的地面上有残余的不稳定。3例患者平地行走仍有残余不稳定。所有患者无膝部肌腱供区功能障碍。术后AOFAS评分31例患者为优,9例为良。术后应力位摄片距骨倾斜角平均由14°减少到3.7°(P〈0.01),距骨前移距离平均由12.4mm减少到4.5mm(P〈0.01)。结论使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发热时间短,无排斥反应。自体肌腱愈合康复过程快,手术疗效好。

  • 标签: 踝关节不稳 韧带重建 小切口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社区高血压患者随访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以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从2012年9月-2013年3月,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中关于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对本社区70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效果将从心理调整、服药依从性、遵医行为、随访分类控制是否满意4个方面进行说明。采用Х^2检验、Logistie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随访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的结果显示,心理调整与职业(Х^2=19.48,P=0.003),兄弟姐妹高血压(家族史)(Х^2=8.56,P:0.014),锻炼频率(Х^2=11.29,P=0.023),健康评价(Х^2=14.59,P=0.001)有关;遵医行为与职业(Х^2=19.84,P=0.003),兄弟姐妹高血压(家族史)(Х^2=8.15,P=0.017),健康评价(Х^2=9.64,P=0.008)有关;服药依从性与婚姻状况(Х^2=6.87,P=0.009)。健康评价(Х^2=24.09,P〈0.001)有关;随访分类控制是否满意与职业(Х^2=11.44,P=0.010),每次锻炼时间(Х^2=13.83,P=0.001),饮酒频率(Х^2=5.11,P=0.078),随访间隔时间天数(Х^2=12.48,P=0.002),健康评价(Х^2=54.91,P〈0.001)有关。把单因素有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职业、家族史、锻炼频率、健康评价均能影响随访的效果。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随访效果与职业、家族史、锻炼频率、健康评价等有关。

  • 标签: 高血压 随访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病例情况,探讨影响其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随访67例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探讨影响宫颈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心理和社会支持等非医疗措施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随访67例宫颈癌患者,ⅠA-ⅡA期58例(87.88%),ⅡB-ⅢB期9例(13.63%)。其中1例ⅢB期放弃手术治疗,余66例经手术治疗。44例患者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术,3例患者同时行单侧附件切除术。中位随访时间18.7个月,暂无死亡病例。结论多重因素影响宫颈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并对其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等非医疗措施,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宫颈癌 生存质量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家给予庭随访干预。于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SF-36量表测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一年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家庭随访能够提高脑卒中出院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 标签: 家庭随访 脑卒中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支持以及心理卫生服务利用与心理危机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地震创伤经历问卷(EEQ)、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反应指数量表(CPTSD-RI)以及儿童抑郁指数量表(CDI)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χ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596名儿童和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分值随社会支持度的提高有逐渐下降趋势,震后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随时间显著下降,从初次调查的34.60%跌至随访调查的9.51%。Pearson相关显示,社会支持分值与PTSD(r=-0.10,P=0.04)、抑郁(r=-0.42,P〈0.01)显著相关。结论地震后灾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卫生服务利用率下降明显,震后心理援助工作持续性不足。

  • 标签: 社会支持 心理卫生服务 儿童和青少年 地震 随访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