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家庭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农雁明

农雁明

(广西靖西县中医院广西靖西533800)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随访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家给予庭随访干预。于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SF-36量表测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一年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家庭随访能够提高脑卒中出院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

【关键词】家庭随访脑卒中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068-01

脑卒中是脑血管疾病引起脑部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症,是神经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等均位于我国各种疾病的前列[1]。目前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80/10万,死亡率为60/10万~120/10万,而病后存活的病人中,残障率高达75%,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极大的负担[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已不再满足保存生命的基本要求,而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对48例在靖西县中医院住院治疗恢复期出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庭随访予康复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6例均为在靖西县中医院住院治疗恢复期出院的脑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3]。96例患者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清醒;无严重心、肺等脏器疾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46~72(56.71±7.14)岁。对照组48例:男33例,女15例;平均年龄(57.18±7.82)岁。两组性别、年龄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出院时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随访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随访方式:由其责任护士定期上门家访、电话访问两种形式。(2)随访时间:出院后1周内第一次上门家访,以后电话访问1次/15d,5~30min/次;上门家访1次/月,30~60min/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增加访问次数;持续随访1年。(3)随访内容:①指导布局环境:根据患者的需要布局居住环境,如床脚锯矮、墙壁加设活动保护扶手、卫生间内蹲便改坐便等。②心理辅导: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困难,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③生活护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保持皮肤、头发、口腔清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净;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④康复训练指导:a.保持正确的卧位及患侧肢体的功能位。b.患肢关节的被动运动。c.患者的主动运动:训练床上自行翻身、桥式运动、十指交叉握手运动,当患者下肢肌力恢复达三级以上时进行患侧下肢负重站立、站立平衡、行走、上下楼梯训练等,训练时家属在患侧加以保护或帮助。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训练患者入厕、进餐、穿脱衣服、刷牙、拧毛巾等。

1.3观察指标于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评价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4]。Barthel指数包括10项内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依赖性越少,独立性越好。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测量[5]。该量表包括8个维度: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SF-36量表评分高低与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x-±s,分)

组别例数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

观察组4840.37±9.1783.13±7.12

对照组4840.26±9.3166.11±7.21

P<0.01<0.01

2.2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状况8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均﹤0.01),见表2。

表2干预后两组SF-36量表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活质量成为评定患者愈合整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脑卒中患者因康复时间长及住院费用较高等问题,多数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抢救和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便回到家中等待自然恢复。由于国内尚未形成完整的康复医疗网络,患者缺乏康复意识和技术指导,往往错过最佳的康复时机,造成各种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患者家中的康复训练指导尤显重要。家庭随访是康复护理从院内护理延伸到社区护理的途径之一,能及时发现患者康复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支持不足的问题。本文中,观察组从患者出院日起1周内责任护士上门第一次家访,了解患者的居住环境,给予布局环境、生活起居合理化建议,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家庭康复训练指导。以后每半个月电话随访一次、每月上门家访一次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康复中遇到的困难,及时调整训练方案。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不仅掌握了康复基本技能,还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庭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本文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庭随访给予功能康复训练指导,可以使其受损功能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家庭随访为脑卒中患者提供方便、连续、综合、价廉的康复护理服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家庭随访,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单岩,樊少磊,张振香.脑卒中偏瘫病人连续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2,25(8下旬版):1347.

[2]梁蝴蝶,李静,李晓静,等.首发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6上旬版):2202-220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25.

[5]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辑委员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39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