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壳聚糖复方制剂对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小鼠体重和血清中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以壳聚糖复方制剂0.17g/kg∙BW、0.33/kg∙BW、0.67g/kg∙BW的剂量通过灌胃给药,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指标。结果 对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下降百分率显著提高,给予葡萄糖后血糖值显著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降低,葡萄糖负荷糖耐量明显增强。表明壳聚糖复方制剂具有辅助降低血糖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小鼠
  • 简介:摘要:糖尿病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很难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患者必须终身服用药物。不同患者服用药物的种类、方法和次数不同,如果用药不当,很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血糖波动过大,临床中由于用药不当导致患者死亡的案例并不少见。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提供口服药物的药学服务。本文将围绕具体的药学服务内容展开论述。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口服降血糖药物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在对抗肿瘤课题进行研究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应用纳米技术。利用纳米给药系统,可作为载体支持抗肿瘤中药在人体内实现靶向传递。本文阐述了中药活性成分在抗肿瘤时靶向发生原理,并综述了抗肿瘤中中药纳米制剂的应用,希望借由此文,为以中药活性成分进行抗肿瘤靶向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些许思路。

  • 标签: 抗肿瘤 纳米系统 中药活性成分
  • 简介:摘要: 烟草属管状花科目,分布广泛,烟草化学成分相对复杂,其生物活性涉及的方面较多。本文将围绕烟草化学成分进行阐述,详细分析生物活性,注重对烟草中的非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了解化学成分中的生物活性,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旨在为日后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 标签: 烟草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 作者: 朱新庆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0-12
  • 出处:《科学与技术》2020年17期
  • 机构: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氯碱厂公用工程车间 新疆昌吉 831500
  • 简介:【 摘要 】 本文分析了 处理油脂污水的活性污泥主要成分和价值,通过实验分析,利用酶制剂有效降解油脂,同时可以改善活性污泥的性能,转化活性污泥的油脂为为糖分和蛋白质等有机质,资源化利用剩余污泥中的蛋白质,促进剩余污泥资源化发展,提升整体应用效益。

  • 标签: 油脂污水 活性污泥 成分分析 价值探讨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处理油脂污水的活性污泥主要成分和价值,通过实验分析,利用酶制剂有效降解油脂,同时可以改善活性污泥的性能,转化活性污泥的油脂为为糖分和蛋白质等有机质,资源化利用剩余污泥中的蛋白质,促进剩余污泥资源化发展,提升整体应用效益。

  • 标签: 油脂污水 活性污泥 成分分析 价值探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从甘草中的提取得到的甘草素、异甘草素,以及甘草查尔酮 A 、甘草查尔酮 E 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有着很强的药用价值。本文主要针对甘草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且总结了最近几年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应用方向。

  • 标签: 甘草 黄酮类 抗肿瘤活性 研究
  • 简介:[摘要] 覆盆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Rubus chingii)的干燥未成熟果实,主要生长在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是一种医用价值很高的植物资源。覆盆子中含有覆盆子酸、鞣花酸、β-谷甾醇、黄酮类化合物以及三萜酸等多种化学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和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三萜酸类化合物是蔷薇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也是覆盆子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文对覆盆子的基本特征、药用价值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三萜酸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对覆盆子中三萜酸的提取工艺、含量分析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标签: [] 覆盆子,三萜酸,提取工艺,生物活性
  • 简介:摘要低血糖与高血糖危象是PICU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急危重症。低血糖危象系因血糖水平过低(<2.2 mmol/L)和(或)血糖下降过快导致,临床出现脑功能受损和自主神经兴奋性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早期识别低血糖危象,及时输注葡萄糖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高血糖危象则因血糖水平异常增高(>11 mmol/L)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两种类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治疗原则包括: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寻找并消除诱因和防治并发症。脑水肿和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是高血糖危象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尽早识别与积极处理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低血糖危象 高血糖危象 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儿童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现代临床实践表明,从药用植物和海洋生物等天然产物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如萜类、生物碱类、多糖类、挥发油类和多肽类等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于天然来源的抗肿瘤活性肽种类以及天然抗肿瘤多肽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天然产物 抗肿瘤 活性成分 作用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糖控制策略对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0例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方法,试验组实施优化血糖控制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波动度以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高血糖指数(HGI)、72 h内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I)和血糖变异系数(GluCV)分别为(69.34 ± 13.97)U、(4.14 ± 1.27)h、0.94 ± 0.30、(8.20 ± 1.06)mmol/L、(1.95 ± 0.35)mmol/L、(0.74 ± 0.27)mmol/L、35.10 ± 13.03、(22.49 ± 6.92)%,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8.99 ± 11.46)U、(5.80 ± 2.05)h、2.27 ± 0.62、(8.30 ± 1.18)mmol/L、(2.32 ± 0.52)mmol/L、(1.15 ± 0.59)mmol/L、42.06 ± 17.09、(26.54 ± 5.14)%;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HGI和GluSD、MAGE、GluC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血糖、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50%葡萄糖救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血糖控制策略能使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更快、更安全地达到血糖控制目标,且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风险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糖 胸外科手术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波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血糖筛查情况,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及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人群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人群,收集一般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及血脂、血尿酸。分析血糖指标检测情况;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者,比较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及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对于完成所有检测的空腹血糖正常体检者,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餐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年体检人群共45 447人,其中男性23 001人(50.61%),年龄(44.6±13.6)岁,女性22 446人(49.39%),年龄(41.09±12.9)岁。3项血糖指标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97.04%),糖化血红蛋白为56.17%,餐后血糖仅17.51%。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同时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的7 351名体检者中,随着空腹血糖上升,餐后血糖异常率逐渐增加,空腹血糖<5.6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11.59%;空腹血糖5.6~<6.1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33.90%;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血糖异常率为68.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 323.7,P<0.05)。空腹血糖<5.6 mmol/L的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低于空腹血糖<6.1 mmol/L者(11.59%比14.32%);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均较单纯空腹血糖筛查低(切点为5.6 mmol/L,8.83%比11.59%;切点为6.1 mmol/L,10.08% 比14.32%)。对5 872名完成所有检测的体检者分析显示,在空腹血糖正常的人群中,男性、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者餐后血糖异常风险显著增加,OR值95%CI分别是2.85(2.33~3.48)、2.15(1.76~2.62)、1.82(1.45~2.27)和2.64(2.04~3.42)。此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人群餐后血糖异常风险亦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80(1.51~2.15)、1.52(1.27~1.82)、1.43(1.15~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餐后血糖最低。空腹血糖正常时餐后血糖异常率较高,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有所降低。对于男性、年龄较大、超重或肥胖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体检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仍推荐检测餐后血糖

  • 标签: 健康体检 筛查 餐后血糖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知母中的化学成分,将此药材乙醇提液浓缩后,浸膏用水溶解,然后用乙酸乙酯及正丁醇来萃取。之后根据性质采用大孔树脂吸附色谱,硅胶柱色谱、 MCI柱色谱、 ODS反相色谱以及凝胶柱色谱等方法来分离、纯化,并根据不同的理化性质、光谱数据进行化合物结构的鉴定。最后分离出 6个化合物,分析鉴定出 4个:化合物 1为芒果苷,化合物 2为 β-胡萝卜苷,化合物 3为知母皂苷 C,化合物 4为知母皂苷 D。

  • 标签: 知母 化学成分 甾体皂苷 知母皂苷 C 知母皂苷 D
  • 简介:【 摘要 】 板蓝根为祖国传统医学预防、调理和治疗疾病较常用的一种传统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 IsatisindigoticaFort. )的干燥根。查阅资料发现,中医治疗该疾病主要应用其清热解毒的功效,即现代医学中的抗病毒治疗。伴随着现代化学技术和化学工艺的发展,板蓝根中多种化学成分被发现,各种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也逐渐被提取和应用。与此同时,通过实践研究也发现,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并不是发现的所有化学成分均具有积极的作用机制,部分化学成分也可能发挥毒性作用。因此,即使该药物具有药性温和的特点,在提取各种活性成分应用于临床时也应保持高度谨慎。本文在查阅资料,对板蓝根的主要药理活性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加深医疗领域对该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将该药物合理应用于疾病的预防、调理和治疗中,使该药物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造福患者。

  • 标签: 板蓝根 药理活性 化学成分 抗病毒 免疫调节
  • 简介:摘要瘢痕是创面愈合的必然的病理过程,创面愈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瘢痕形成的机理很多。作者认为真皮缺失、炎症、细胞生物行为是瘢痕形成主要原因。生物材料可以通过真皮替代,创面微环境炎症的调节,愈合细胞的行为学调控在创面修复期来抑制瘢痕的形成,达到改善创面愈合质量的目的。

  • 标签: 损伤 创面修复 瘢痕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血糖临床检验效果。 方法: 以 182 例血糖监测患者为对象,选取 年份 2019.3-2019.11 期间,其中 91 例 A 组(常规生化仪), 91 例 B 组(快速血糖仪),观察血糖检验效果。 结果: A 组血糖指标较高于 B 组( P > 0.05 ),治疗前 、后数据 比较差异有意义( P < 0.05 )。 A 组单次检测与多次检测均值比较无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时,常规生化仪与快速血糖仪诊断效果相近,但后者具有使用便捷和迅速等特点,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血糖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