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河北知母及安徽知母中菝葜元含量均大于0.90%,结果河北、安徽、广东知母中总的含量为6.04%~7.91%,河北、安徽、广东知母中的菝葜元含量为0.72%~0.97%

  • 标签: 不同产地 中皂苷 产地知母
  • 简介:知母中菝葜元含量测定的显色问题与同行商榷.显色后的菝葜元斑点稳定性与显色剂的质量、显色温度和时间等实验条件有关,只要严格按要求操作,能够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 标签: 知母 菝葜皂苷元 显色稳定性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知母的回流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考察料液比、提取溶剂、提取温度及其交互作用对知母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6,乙醇浓度73%,提取次数2次,每次100min。【结论】经过优化后知母的提取工艺具有提取率高、能耗少、时间短和低成本等特点,该工艺条件可为其工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响应面分析法 知母 知母皂苷 提取工艺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煎煮时间对柴胡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探讨柴胡的最佳煎煮时间,为中药特殊煎煮方法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条件:InertsilODS-3柱(250×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50min,乙腈浓度由25%升至90%,50-55min,乙腈浓度为90%),流速为0.4mL·min-1,检测波长为210nm,柱温30℃。结果柴胡A和柴胡D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A=0.998、RD=0.998)。柴胡煎煮20min柴胡A和柴胡D总含量为36.058mg/g,煎煮25min为43.842mg/g,煎煮30min为52.102mg/g,煎煮35min为56.514mg/g,煎煮40min为52.987mg/g,煎煮45min为47.599mg/g,煎煮50min为45.081mg/g,煎煮55min为43.798mg/g,煎煮60min为39.156mg/g。结论柴胡在煎煮35min时,柴胡的含量最高,煎煮时间过短,柴胡不能充分溶出;煎煮时间过长,柴胡含量下降;临床应用柴胡以先煎15min为宜。

  • 标签: 柴胡 煎煮时间 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 HPLC
  • 简介:目的探讨柴胡d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进行柴胡d对小鼠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和腹腔给药半数致死量的急性毒性研究,均连续观察14天。结果按柴胡d重量计算,柴胡d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为770.47mg·kg^-1·d^-1,腹腔给药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62.338mg·kg^-1·d^-1,95%可信限为53.703-70.966mg·kg^-1·d^-1。柴胡d对小鼠灌胃给药,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伏卧不动,即而出现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现象,但未见死亡。柴胡d对小鼠腹腔注射给药,死亡小鼠急性毒性主要表现为安静怠动,即而出现走路不稳、呼吸急促、眼睑下垂、毛发乍起、间歇性抽搐、神经抑制而死亡。存活小鼠在14天观察期内体重增长缓慢,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死亡小鼠解剖观察,有肝脏病变,余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注射柴胡d的小鼠急性毒性大,毒性反应强烈,证实了柴胡d是柴胡总和柴胡产生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其体内蓄积毒性的"量-时-毒"关系以及在体内、外的生物转化过程,毒性作用部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柴胡皂苷D 小鼠 急性毒性 半数致死量
  • 简介:目的探索知母B-Ⅱ纳米纤维膜的制备方法,为后续进行体内相关研究打好基础.方法:将知母B-Ⅱ与聚乳酸(PLLA)按照不同比例制成知母B-Ⅱ纳米纤维膜;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分析、LC-MS/MS检测方法对纤维膜理化性质表征、生物相容性、缓释性能等进行测试;采用CCK-8法检测载药纳米膜缓释药物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2%的知母B-Ⅱ浓度为最佳载药浓度;在制备载知母B-Ⅱ纳米纤维的过程中,静电纺丝技术能保持两种组分各自的化学特征及物理性质;知母B-Ⅱ对纤维膜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两者相容性较好;知母B-Ⅱ纳米纤维膜可有效释放知母B-Ⅱ,明显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活性,在48h、72h与对照组细胞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知母B-Ⅱ纳米纤维膜通过缓释药物可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能力.

  • 标签: 纳米纤维膜 药物缓释 抗肿瘤 知母皂苷B-Ⅱ
  • 简介:随着人参特别是稀有人参药理活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人参的转化问题。本文以人参为例,通过对文献的查阅和整理,综述了近年来关于人参转化的一些方法.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 标签: 人参皂苷 稀有人参皂苷 转化
  • 简介:目的建立三七总中三七R1、人参Rg1、人参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采用菲罗门Gemini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水;B为乙腈;梯度洗脱条件为:0~5min(23:77),5.10min(23~25:77~75),10~35min(25~40:75~60),35—36min(40~23:60~77),36~40min(23:77);检测波长203nm。结果三七R1、人参Rg1、人参Rb1分别在25.03—150.2mg·L^-1,101.6~609.6mg·L^-1,104.7.628.2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为0.9999,方法重复性及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快捷,适用于对三七总中3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 人参皂苷RB1 HLPC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舒胸片中人参Rg1、人参Rb,和三七R1含量的HPLCI]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silC18柱(4.6X250mm,5gm),流动相乙腈一水,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lmL/min,203nm波长下检测。结果:人参Rg1、人参Rb1、三七R,分别在0.442~11.050gg(r=0.9999)、0.344~8.600μg(P=0.9999)、0.208~5.200gg(r=0.9995)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3%(RSD为1.7%1、98.88%(RSD为1.4%)、98.98%(RSD为1.4%)。结论:以HPLC法检测舒胸片中人参Rg1、人参Rb1和三七R1,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 标签: 舒胸片 人参皂苷RG 人参皂苷RB1 三七皂苷R1 HPLC法
  • 简介: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总中水溶性甾体,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通过酸水解、理化常数和波谱学分析(IR,NMR,MS,HMQC,HMBC)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穿龙薯蓣总中分得2个甾体(1个水难溶性和1个水溶性),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薯蓣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I),薯蓣元3O[αL鼠李糖(1→3)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II)。结论 II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穿龙薯蓣Dc。

  • 标签: 穿龙薯蓣总皂苷 甾体皂苷 穿龙薯蓣皂苷Dc
  • 简介:油茶是从油茶籽饼粕中提取出的一种类,存在于油籽种子和叶中的成分,其基本结构由三萜、结构糖、结构酸组成,其配基为五环三萜类结构。目前工业上对油茶的提取主要有水浸提和溶剂抽提两种方法。水浸提法溶剂成本低廉,但产品含量不高,色泽深,且能耗较高,现已基本淘汰;溶剂抽法一般采用甲醇、乙醇、正丁醇为抽提溶剂,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纯度,

  • 标签: 油茶皂苷 溶剂抽法 乙醇 油茶籽 浸提
  • 简介:过去对人参茎叶含量的测定只限于总的含量测定,对单体含量测定较少.本文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人参茎叶粉中人参Re的含量.色谱柱为Shim-packclc-ODS柱(0.15m×6.0mm,φ,5μm).流动相为0.05%磷酸:乙腈(4:1),检测波长203nm,流速1.2ml/min,柱温38℃.测得人参茎叶粉中人参Re含量为16.85%.

  • 标签: 人参茎叶皂苷粉 人参皂苷RE RP-HPLC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麦冬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麦冬D预处理组。采用CCK-8法检测麦冬D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L-6、活性氧自由基(ROS)、MDA、SOD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NF-κB、TLR4、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麦冬D组细胞上清液TNF-α、IL-1β、IL-6、ROS、MDA水平降低(P<0.05),SOD水平升高(P<0.05),NF-κB[(0.76±0.10)比(2.26±0.17)]、TLR4[(0.98±0.09)比(1.74±0.19)]蛋白表达降低(P<0.05),Nrf2[(0.85±0.03)比(0.54±0.03)]、HO-1[(0.97±0.11)比(0.37±0.04)]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麦冬D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轻炎症反应,并激活Nrf2/HO-1通路减轻氧化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炎症 氧化性应激 麦冬皂苷D 巨噬细胞 NF-κB
  •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IKB激酶(inhibitkappaBkinase,IKK)的表达异常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柴胡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是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清。因此,本研究观察柴胡主要药理成分——柴胡d(Saikosaponind,SSd)对人胰腺癌细胞IKK-β表达和凋亡的影响,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柴胡皂苷D 胰腺癌细胞 IkB激酶 抗肿瘤作用 IKB激酶 IKK-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中药墨旱莲EcliptaprostrataL.中分离得到5个三萜,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eclalbasaponlnsII(1),I(2),III(3),3-O-[β-D-l比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16α-乙氧基-齐墩果酸-28-O-β-D-l比喃葡糖苷(4)和3-O-[(2-O-硫酰基-β-D-吡喃葡糖)(1→2)-β-D-吡喃葡糖]-刺囊酸-28-O-β-D-吡喃葡糖苷(5).化合物4和5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eclalbasaponinsxI和eclaIbasaponlnsXII.化合物1和5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 标签: 墨旱莲 三萜皂苷 中药 新化合物 葡糖苷 齐墩果酸
  • 简介:目的研究金线重楼根茎中的化学成分,寻找中药重楼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从根茎中得到单体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金线重楼根茎的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竹节参Ⅳa甲酯(1)、3-O-(6'-butylester)-β-D-glucuropyranosyloleanolic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2)、pregna-5,16-diene-3β-ol-20-one3-O-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3)、重楼Ⅵ(4)、25(R)pennogenin-3-O-α-L-arabinofu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其糖苷配基部分也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 标签: 金线重楼 重楼 皂苷成分
  • 简介:患者男,67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9年,发热2天,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于1999年4月18日入院。查体:体温38.6℃,血压140/90mmHg(19/12kPa);神志清,失语,全身皮肤粘膜无异常,咽充血,双肺底闻及湿啰音,心脏听诊无异常,左侧肢体肌力0级,右侧Ⅱ级,头颅CT示脑梗塞(左)、陈旧性脑梗塞(右)。入院诊断:多发性脑梗塞、肺内感染。入院后给予环丙沙星、β-七叶钠15mg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滴。治疗5天后病人体温降至正常。用药第7天全部液体输完后约半小时,病人出现呼吸急促,皮肤潮红、搔

  • 标签: Β-七叶皂苷钠 药疹 药物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