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金陵女子大学(以下简称金女大)是民国时期知名的教会女子大学。在三十多年的招生历史中,金女大始终坚持独立自主、严格选拔,堪称典范。在"厚生"校训的指导下,金女大的招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制定标准,严格招录;二是多元招生,重视考试;三是巧设代考处,方便各地考生;四是扶贫助优,以人为本。金女大自主化的招生制度,招收了一批有志向学的优质生源,为中国培养了成百上千的女界精英,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教育影响,也为当今大学招生提供了良好借鉴。

  • 标签: 金陵女子大学 自主招生 启示
  • 简介:金陵女子大学是一所从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大变革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基督教女子大学。在其酝酿之初,校长德本康夫人认识到作为一种技艺的音乐和英语一样受中国人的喜爱。但在最初阶段,囿于教学条件所限,仅能因人设课。直至1925年,音乐系诞生,在专业化加精英化的办学思想主导之下,遵循女性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女性的性别特征来实施教育,确立了完善的教学模式,实施科学的课程规划,将音乐教育发展成为金陵女子大学的特色学科之一。回顾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的办学历程和课程设置,为现代女子音乐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发。

  • 标签: 基督教 金陵女子大学 音乐系 女子教育 教学
  • 简介:“厚生”是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厚生”精神强调人不能只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他人和社会,倡导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精神。在培养人才方面,实施了一系列严格有效的管理措施,如学籍管理、招生考试制度、学分制等。社会学系、家政系等专业办出了自己的特色,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 标签: “厚生” 服务社会 金陵女子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
  • 简介: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享有盛誉的教会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拥有卓越的内部管理保障体系,各管理主体之间权责分明。校长负责行政管理,协调金女大内外部关系,保障学校基本的运行秩序,为战乱中的师生提供稳定、自由的教学环境;教师负责学术管理,众多学术专家秉承学术自治的原则管理学术活动,为金女大培养了一批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女领袖;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自我管理的实践中不仅得到锻炼,而且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也得到提高。校长、教师、学生等行动主体共同构成了一个坚固的内部管理体系,共同保障了金女大的办学质量。

  • 标签: 金陵女子大学 主体视角 行政管理 学术管理 自我管理
  • 简介: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文物考古学、古文字学和教育学专家,中山大学教授商承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为纪念商先生对祖国文物、博物馆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定于6月12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绘画馆举行“商承祚先生捐献文物展”。商先生早年于1933年就教南京国立东南大学,1932年任南京私立金陵大学教授兼中国文化研究所专任研究员。为纪念他在南京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并对我院文物鉴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现发表其遗作《我与金陵大学》,以兹怀念。

  • 标签: 金陵大学 商承祚
  • 简介: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是美国传教士在我国创办的第一个女子大学图书馆。自创立起,引进美国图书馆管理理念,实行全开放模式,注重服务效率,实行兼职制和聘用制等,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对当今高校图书馆和学术研究具有启迪意义。

  • 标签: 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 办馆特色 现实启迪
  • 简介: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于2004年由二级学院改办为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校区设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学院占地1100余亩,教学生活用房近30万平方米,校园风景秀丽,环境优良。学院以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完成规定学分,思想道德品质和成绩合格者由南京大学金陵学院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校毕业证书,符合条件者授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学士学位。对学习成绩优秀、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学院给予鼓励并为他们创造条件。

  • 标签: 独立学院 南京大学 金陵 国家教育部 思想道德品质 应用型人才
  • 简介:通过对华北协和女子大学的建校背景、学校前身、学校校长、建校时间、学校名称、规模概况、课程设置、学生运动及学校最终走向等方面的叙述,可以勾勒出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的基本面貌。该校填补了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空白,为培养中国近代第一批知识女性做出了贡献,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历史作用。另外,通过对史料的考证,可以发现燕京女子大学不曾存在。

  • 标签: 华北协和女子大学 女子教育 基督教
  • 简介:私立金陵大学是民国时期中国一所十分知名的教会大学,这所学校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美国美以美会1888年在南京成立的汇文书院。此后,1891年美国基督教会在南京成立了基督书院。1894年美国教会长老会在南京成立了益智书院。这三所学校几经合并,最终在1910年成为了金陵大学堂,校名由当时的书法家,曾担任两江师范学堂监督的李瑞清先生题写,首任校长为美国人包文。

  • 标签: 金陵大学 事迹 爱国 抗日 师生 教会大学
  •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的前身金陵女子大学(简称金女大),是中国第一所本科层次的女子大学。1913年由美国联合教会筹建,1915年正式成立并招生,租南京城南绣花巷为临时校舍。1923年迁入南京宁海路随园校址。1928年,国民政府收回教育权,

  • 标签: 金陵女子大学 女子学院 女性研究 女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传统
  • 简介:1.请问贵校新增了哪些专业和专业方向?◆答:今年我校分21个专业、38个方向招生,相比2008年,新增加了日语、地质工程、艺术设计三个专业,同时开辟了媒体融合等4个新闻学专业方向、国土资源与房地产开发等三个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方向、城市水务工程等三个地质工程专业方向、网络工程等三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

  • 标签: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南京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考生 学院 金陵
  • 简介:摘 要:金陵大学旗杆年代久远,几经修复,故对其结构现状安全性影响分析。结合金陵大学旗杆结构现状,考虑到旗杆主体结构的特点,其受力性能较为复杂,采用通用结构分析设计软件SAP2000,对该结构在自重、风荷载、温度作用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建模时对于旗杆杆身采用壳单元进行模拟;对于四周拉索采用索单元进行模拟。考虑到结构拉索只拉不压特性及薄壁构件的特点,在进行计算分析时,考虑几何非线性分析。

  • 标签: 拉索 旗杆 安全性 张力
  • 简介: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女子大学作为一种专门面向女性的高等学校,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高素质的女性人才。怎样使女生既有普通高校女生的一般素质.又能具有良好的女性气质修养和独特的素质优势.是女子大学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华中科技大学的涂又光教授曾提出一个著名的“泡菜”理论,认为“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同样.大学的文化氛围决定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一所大学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层感受,从而使他们净化灵魂、塑造品格。”

  • 标签: 校园文化建设 湖南女子大学 实践 女性人才 一般素质 华中科技大学
  • 简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前后,由西方基督教会创办与主持的金陵大学(鼓楼)医院的中、美医护人员,在“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领导下,抱着人道主义精神,不顾危险,奋勇抢救中国伤痛员,与日军的暴行进行坚决的斗争,还克服重重困难,向国际新闻界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他们在日伪的政治高压与经济封锁下所进行的重要而崇高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这是我们研究南京大屠杀史与抗日战争史中不应忽视的内容。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金陵大学(鼓楼)医院 抢救中国伤痛员
  • 简介:看与被看从来都不是一个均衡相向的关系,其间弥漫着权力的话语。在两性不平等的社会,男性观看和女性被观看也是一个形塑社会性别关系的过程。本文通过对金陵大学的男生与金陵女大的女生之间看与被看的故事,揭示在由男性定义的现代话语下,那些追求人格独立的女生是如何被他者化、非正常化的。作者指出中国知识女性在现代化过程中遭遇的挑战不仅来自传统的规范,同样还遭受现代性的压抑。

  • 标签: 被看 凝视 被凝视 他者化
  • 简介:同学们好!我是小松鼠灰灰,生活在南京的紫金山里。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咱们交个朋友吧!我爱我的家乡,特想把我的家乡介绍给你们。还是先让我用一些词语来告诉你南京的几处名胜古迹吧!

  • 标签: 金陵 名胜古迹 紫金山 南京 家乡
  • 简介:这里是别处,这里是站在桥上亦或山间、水上看风景的地方,这里是我曾经所在的别处。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模糊且清晰的暧昧气息.在都市诱惑的空间望浸出又渗透,极具炫感力的外表,阴柔、温润的内涵一一既繁花似锦又现世安稳的姿态……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风华金陵》
  • 作者: 文/彭道德
  • 学科: 文化科学 > 传播学
  • 创建时间:2020-12-07
  • 出处:《文学欣赏》 2020年第3期
  • 机构: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游历了享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之后曾写下了《南京》一文中有一段描述:“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痕迹。你可以揣摩,你可以凭吊,也可以悠然遐想……”的确,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她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值得游人去细细游览和品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这首诗写于1279年的深秋,此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全诗多处用典,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爱国者的形象。

  • 标签: 金陵 触景生情 诗人 爱国者 寄托 苍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