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18年6月—2020年6月之间进行本研究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研究样本选择,共选择7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以传统的训练干预方案为主,观察组则以呼吸训练干预的方案为主。分析两组患儿训练前后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训练前上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对照组之间数据相当,(p>0.05),而训练后对对照组之间数据相比数据较高,因此(p<0.05)。结论 在临床上对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给予呼吸训练干预方案的效果非常好,有效改善了患儿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的借鉴与利用。

  • 标签: 呼吸训练 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 上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针对运动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就是结合每一个学生身体素质差异性实施分组化训练,这是一种相对现代化教育模式,能够充分展示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长。初中校园足球训练的过程当中通过利用运动教育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针对于训练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这样就可以让校园足球实现更加良好的发展。

  • 标签: 运动型教育 初中校园足球 实践策略
  • 简介:摘要:通过对体育教育模式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的研究,发现该模式在目标和要求上与我国正在推行的校园足球总体规划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校园足球发展的现状,在校园足球教学中引入体育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提高足球技战术水平,培养学生的足球意识和实践能力,更好地了解足球文化,为校园足球的改革和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以体育教育模式作为初级中学足球的训练模式,通过与传统训练模式的结合,使学生在足球比赛中提高足球技战术水平,更加热爱足球。同时,介绍了体育教育模式的三种教学方法,使体育教育模式在初级中学足球教学中得以更好地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标签: 运动型教育模式 初中 足球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SET悬吊系统对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患儿核心力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60例不随意运动脑瘫患儿以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这 6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3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 SET悬吊系统训练。两组患儿每天均训练 1次,每次 30min, 2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 3天,继续第二个疗程,共三个疗程。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均使用 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评定方法评定,记录并比较两组 A、 B、 C、 D、 E区所得分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 GMFM-88项粗大运动功能 B、 C、 D、 E区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SET悬吊系统的应用能提高不随意运动脑性瘫痪患儿的核心力量,加强患儿对躯干及四肢的稳定控制。适于推广应用。

  • 标签: SET悬吊系统 脑性瘫痪 核心力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痉挛脑瘫患儿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对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接受治疗的痉挛脑瘫患儿45例,其中3例退出研究,最终纳入42例。按照采用的康复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均为21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悬吊运动训练。比较两组运动及平衡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痉挛脑瘫患儿采用悬吊运动训练,可以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悬吊运动训练 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 简介:【 摘要 】 目的 : 在弹力抗阻集体运动实验背景下,研究其对治疗 Ⅱ糖尿病( T2DM ) 的影响 , 使 有氧运动 走进 Ⅱ糖尿病患者 日常生活成为常态化 , 同时为患者提供动态的 个性化治疗运动方案 。 方法 : 采用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招募 人数 60 名,均 被诊断为 T2DM 受试者 。 根据受试者 基本情况 按握力计测试的握力值 分为 40 磅组、 30 磅组和 10 磅组 。干预包括 根据握力值给予弹力带磅数, 每周进行三天 弹力抗阻有氧 运动干预实验, 时间 一小时 ,在 60 %至 79 % HRmax 的情况下进行为期八周的 有 氧运动。干预前后 密切监测 受试者的 生命体征 。 结果 : 患者血糖指数及对弹力抗阻 运动的态度在八周后 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实验前后, 患者 血糖指数存在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 对运动的依从性提高。 结论: 中等强度 弹力抗 阻 运动更有益于 T2MD患者糖 代谢水平的改善 ,集体运动疗效优于 APP 个人运动疗效, 为T2MD 病患社区性 运动疗法提供参考 。

  • 标签: 弹力抗阻 , 集体运动, Ⅱ型糖尿病,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个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家系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2017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遗传性周围神经病家系,完善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测,应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其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内和正常人群中筛查候选突变。结果该家系共有4例患者。先证者男性,25岁,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上肢远端较早受累且上肢受累严重,不伴有明显感觉异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改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伴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未见异常。先证者外公、舅舅和表弟有类似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表现。靶向测序发现先证者存在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其母亲及患病舅舅和表弟存在此突变,家系内其他正常人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不携带此变异。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在dbSNP、ExAC和 1000G数据库中均未有报道。结论首次在远端遗传性运动神经病V家系中发现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扩大了GARS基因突变致病谱。

  • 标签: 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 GARS基因 基因突变 腓骨肌萎缩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诊断隐匿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在我院就诊的经冠脉造影确诊为隐匿冠心病的患者 80例,分别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运动平板试验的敏感度为 80.77%,特异度为 75.00%,阳性预测值为 85.71%,阴性预测值为 67.74%,预测准确性为 78.75%。结论:运动平板试验诊断隐匿冠心病有较优的敏感性和预测准确性,且检查方便,经济负担小;并能为冠状动脉造影提供科学性筛选,对隐匿冠心病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隐匿型冠心病 冠脉造影
  • 简介:摘要 : 目的: 本文主要对老年 2 糖尿病 患者在治疗 中应用运动 + 中医调治展开干预 取得的效果展开探究, 了解运动 + 中医调治对血糖管理产生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200 例患者为 2010年 5月 -2020年 5月 期间于本社区接受治疗的 2 糖尿病患者 ,按照干预方式进行 分组纳入,对照组共 100例接受常规治疗 ,研究组 共 100例接受运动 + 中医调治 ,经不同干预后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对神经根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在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8例神经根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及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能力、体征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颈椎病患者使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疼痛程度,缓解其颈椎功能障碍情况。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悬吊运动疗法 推拿 疼痛程度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在1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例本院于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1糖尿病患者,应用数字随机排序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10例,采用常规护理)和研究组(10例,采用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各项指标、焦虑自评(SAS)及抑郁自评(SDS)得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1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联合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缓解其焦虑、抑郁的心理情绪。

  • 标签: 心理护理 运动疗法 1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饮食运动管理与临床药物治疗一样,都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饮食指导、规范的运动评估及运动处方,在长期有效执行和密切监督管理下,才能使患者实现长期获益。本文通过介绍一例青年男性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治疗及饮食运动管理过程,探讨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饮食管理及运动处方制定、操作执行方法及注意事项。

  • 标签: 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饮食管理 运动处方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M超声观察膈肌运动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8年 12月至 2019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4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临床研究资料,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者 47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膈肌运动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膈肌运动与 FEV1、 FVC、 FEV1/FVC相关性明显。结论:使用 M超声能够实时观察膈肌运动状态,能够客观、准确并且直接对呼吸运动评价,并且属于非侵入性操作,可提高观察的安全性,在临床上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M型超声 膈肌运动 肺功能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悬吊训练对痉挛脑瘫患儿平衡功能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痉挛性脑瘫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4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悬吊训练(训练频率为每周6次,每次30 min,持续6个月)。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采用GMFM分级量表(GMFM-88)、Berg平衡量表(BBS)、10米步行速度(10MWT)分别评估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10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GMFM-D评分、GMFM-E评分、BBS评分和10MWT分别为(33.38±6.32)分、(40.25±7.66)分、(32.35±4.43)分和(14.03±2.89)m/min,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悬吊训练不仅可以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和粗大运动功能,还可提高其步行能力。

  • 标签: 悬吊训练 痉挛型脑瘫 运动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运动康复锻炼在2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0例2糖尿病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糖尿病护理和出院后随访。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肺运动实验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运动康复锻炼。采集所有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康复组患者在进行3个月的运动锻炼后,其BMI、TG、HDL-C、PBG、FBG和HbA1C值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较常规的教育和随访,心肺运动康复锻炼对于改善2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BMI等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 心肺运动 运动康复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肉毒毒素(BTX)注射配合Vojta训练对痉挛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痉挛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Vojta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BTX注射,对比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改良Asworth痉挛分级量表(MAS)、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以及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大腿内收肌角、腘窝角均大于对照组[(119.30±14.81)°比(109.63±13.43)°;(136.07±14.45)°比(127.85±13.04)°],P<0.05,足背屈角小于对照组[(72.76±8.02)°比(78.94±9.36)°],P<0.05;治疗后,观察组FMFM、PDMS-F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1.63±11.94)分比(62.92±10.36)分;(60.32±9.73)分比(53.77±8.4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88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14.66±48.92)分比(177.92±37.84)分],P<0.05,MAS评分低于对照组[(1.81±0.44)分比(2.15±0.53)分],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67%,26/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TX注射配合Vojta训练治疗可有效调节下肢关节活动度,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肉毒毒素 Vojta训练 痉挛型脑瘫 精细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以运动体验感知为出发点把行为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在行为主体作用于高校校园运动空间下认知感知的感受论述。

  • 标签: 认知感知 运动空间 行为心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在老年 2 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康复运动对于患者身体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从 2018 年 1 月至今社区老年 2 糖尿病 患者中抽选 96 例,采用盲抽法分为两组,实验组 48 例,接受 康复运动 护理干预,对照组 48 例,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身体活动能力。 结果: 护理前,两组 BIM 、体脂率、 WHR 等无明显差异, P>0.05 ;护理后,实验组体脂率、 WHR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老年 2 糖尿病患者中采取康复运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身体活动能力,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康复运动 老年 2 型糖尿病 身体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应变技术评估青年男性力量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8年10月随机挑选河南省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专业青年男性摔跤运动员30例(运动员组)及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青年男性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超声心动图与分层应变技术相结合,分别测量其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室间隔厚度(IVSTd)与左室后壁厚度(PWTd),并计算相对室壁厚度(RWT);左室舒张末期(EDVI)及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指数(SVI)、心脏指数(CI)、球形指数(SPI);左室壁心内膜下、中层及心外膜下心肌的整体纵向应变(GLSendo、GLSmid、GLSepi)、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并计算出整体心肌纵向应变跨壁阶差(ΔLS),分析两组数据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比较分层应变参数预测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或同步性的检验效能。结果运动员组LVDd、PWTd、IVSTd、RWT、SPI、EDVI、ESVI、SVI高于对照组,HR、GLSendo、GLSmid、GLSepi、ΔLS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LVEF、CI、P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Sendo、GLSmid、GLSepi预测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747、0.726,最佳分界值分别为-22.34%、-19.95%、-17.35%。结论长期高强度运动可导致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发生亚临床改变,分层应变能够更准确、具体地评估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变化。在各GLS参数中,GLSendo为检验运动员左室收缩功能的最优参数。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运动员 心室功能,左 心肌分层应变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糖尿病患者对高强度间歇运动(HIIT/HIT)的认识及其体验的历程,分析患者参与该治疗处方的影响因素,为制订符合患者的运动计划和开展针对性的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青岛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3—11月收治的11例进行HIIT的2糖尿病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共提炼出3个主题10个亚主题。主观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对HIIT认同不一致,高强度负荷持续时间与循环次数影响运动积极性,原有生活习惯改变的不适感;运动促进因素:运动耗时短,血糖控制平稳,不受自然环境限制且简便经济;运动阻碍因素:社会角色压力增大,强化干预的刺激不足,担心意外事件。结论2糖尿病患者在高强度间歇运动过程中存在促进因素与阻碍因素,但其对运动有较强求知意识和多样化的希望,医护人员及时干预与正确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正确实施方案,提高其运动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强度间歇运动 促进因素 阻碍因素 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