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电脑自动验光仪(Autorefractor)、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眼前节分析系统(Pentacam)三种仪器测量角膜表面曲率有无差异,并对三种测量的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方法分别采用三种仪器对51例(99只眼)测量角膜中央表面3mm的最陡峭径线(Ks)及最平坦径线(Kf)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线性相关分析及Bland-Altman一致性分析等统计学分析方法,评价三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及一致性。结果电脑验光仪、IOL-Master及Pentacam测量的Kf值分别为(42.92±1.21)、(42.98±1.23)、(42.86±1.23)D,Ks值分别为(43.87±1.26)、(43.94±1.25)、(43.74±1.33)D。三种仪器间Kf、Ks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98、0.714)。对于Kf、Ks任意两种仪器间的Pearson系数均大于0.9,显示了各仪器测量结果间显著的相关性。两两仪器间测量结果差值的平均值最大分别为0.12(Kf)、0.14(Ks)。分别对Kf和Ks进行两仪器间Bland-Altman分析,结果表明均有大于95%的数据点位于95%一致性区间内,且此区间窄,可被临床上接受。结论电脑自动验光仪、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和眼前节分析系统三种仪器对角膜中央3mm表面曲率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有显著的相关性及较好的一致性。

  • 标签: 电脑自动验光仪 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眼前节分析系统 角膜前表面曲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配戴RGP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改变及对延缓控制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来我院配戴RGP近视人群和随机挑选近视配戴框架镜者,在配戴和配戴一年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戴框架眼镜组,角膜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配戴RGP组角膜曲率半径增大(0.120±.08))(P<0.05)。结论良好配适状态长期配戴RGP,角膜曲率半径增加,眼压无明显变化,屈光度变化小,因此RGP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眼镜。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角膜曲率测定中,常用以往基于Placido盘式的角膜地形图与Orbscan系统两种方法,而两者在设计原理上并不相同。本文在讲解角膜曲率概念及其测定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开展Orbscan与Placido盘式角膜曲率计测定角膜曲率的对比研究,并基于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总结,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盘式角膜曲率计 角膜曲率 Orbscan Placido
  • 简介:曲率”是指圆弧的弯曲度,“曲率半径”则是指圆弧到圆心的距离,两者呈反变关系,即曲率越大,曲率半径越小。根据光学原理,单球面折光体的曲率越大,其折光能力越强。笔者翻阅了不少生理学教材,包括本科、专科及七年制学生使用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规划教材,发现许多生理学教材对这个问题的叙述存在矛盾之处,在此提出向各位专家请教。

  • 标签: 高校 生理学 教材分析 曲率 曲率半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轴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定性评估青少年儿童近视的准确性。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眼科门诊收治的青少年儿童1000例,通过对青少年儿童UCVA(裸眼视力)、平均角膜曲率比值与眼轴等计算出AL/CR(轴率比)。对两种方式诊断近视(眼数)的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此次研究中,在近视例数诊断比较中,睫状肌麻痹验光诊出例数多于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同时将睫状肌麻痹验光作为诊断比金标准,计算数据。其中,灵敏度为0.80,特异度为0.42%,误诊率0.58,漏诊率0.19;准确度为68.6%。阳性预测值0.80,阴性预测值0.81;阳性似然比4.10;阴性似然比0.46。结论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大于3在近视诊断中具有较高定性诊断价值。

  • 标签: 眼轴 角膜曲率半径比值定性 青少年儿童 近视 准确性
  • 简介:测量长距离反射镜的曲率半径,不论是在验证近轴光线球面镜的成象公式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反射镜表面曲率半径R>5m时,验证和测量都是相当复杂的问题。本文给出了一种很简便的测定R的方法,在曲率半径是10m左右时的测量误差是1%。

  • 标签: 反射球面镜 曲率半径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配戴OK镜治疗近视的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客观评价角膜塑形镜对于延缓儿童近视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接受OK镜治疗,连续戴镜一年以上的近视儿童,观察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眼轴的情况。结果配戴OK镜球镜度降低、角膜表面变平,裸眼视力提高,戴镜一天的变化最大,一个月后稳定(P<0.05)。戴镜一年后患者的眼轴平均增加0.17±0.10mm。结论配戴OK镜角膜变平,裸眼视力提高,眼轴的增长较不戴镜者及框架眼镜配戴者缓慢。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近视 角膜曲率 眼轴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mart)术后角膜非球面性及高阶像差的变化。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接受Smart手术的中、低度近视患者54例98眼,其中低度近视组23例41眼,中度近视组31例57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Q值、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总高阶像差(HOA)、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和球差(Z40),比较低度和中度近视患者角膜表面形态的改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测量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术后1个月角膜Q值、ISV、HOA、Z40分别为0.445±0.191、26.973±5.611、0.671±0.142和0.384±0.188,较术前的-0.273±0.817、13.784±2.376、0.433±0.687和0.231±0.062均明显增加,中度近视组术后1个月角膜Q值、ISV、HOA、Z40分别为0.693±0.203、34.038±5.773、0.874±0.216和0.520±0.129,较术前的-0.309±0.104、14.838±3.992、0.409±0.081和0.228±0.089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度近视组手术后不同时间点角膜Q值、ISV、HOA、Z40均高于低度近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3个月,2个组角膜Z3-1、Z3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个组ΔQ值和ΔISV均与等效球镜度呈负相关(ΔQ值:低度近视组:r=-0.364,P=0.044;中度近视组:r=-0.589,P<0.01;ΔISV:低度近视组:r=-0.298,P=0.039;中度近视组:r=-0.409,P=0.022);中度近视组ΔQ值与ΔZ40呈正相关(r=0.348,P=0.009),低度近视组ΔQ值与ΔZ40无显著相关性(r=0.180,P=0.266)。结论Smart术后低度和中度近视眼角膜高阶像差及ISV均较术前增加,角膜Q值均由负变正,但对低度近视眼角膜表面非球面性的影响较小。

  • 标签: 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角膜非球面性 高阶像差 Q值
  • 简介:角膜是眼球最重要的屈光间质,它的屈光力占眼球总屈力的3/4左右,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臻于完善,术前准确测算人工晶状体度故是非常重要的,其准确程度主要依据于角膜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检查的精确性及患者术前的屈光状态,本文通过对应用两种仪器所测角膜屈光状态的结果进行比较,阐述两者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角膜屈光度 角膜地形图仪 角膜曲率计 角膜屈光状态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 简介:本文应用复极矢量法对共轭凸轮机构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在一般假设条件下,该机构两种主要接触形式的凸轮轮廓曲线曲率半径的计算公式,能广泛应用;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更便于CAD中计算机程序的编制.

  • 标签: 共轭凸轮机构 轮廓曲线 曲率半径 复极矢量法
  • 简介:目的:探讨性别差异与角膜中央厚度、眼压及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665例(1250N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非接触眼压、角膜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将665例(125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对不同性别之间的角膜中央厚度、眼压、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8.11±29.26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7±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43±1.19,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21±1.24;低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56.75±42.73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46±0.51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3.40±1.25,角膜曲率k2均值为44.28±1.28。中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43.68±32.25p,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31±2.76,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54±1.44;中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4.09±33.27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37kPa,角膜曲率k1均值为43.04±1.26,角膜曲率k,均值为43.98±1.35。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8.49±30.53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32±0.46kPa,角膜曲率kl均值为42.55±1.40,角膜曲率k2均值为43.68±1.50;高度近视组中女性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均值为532.03±27.17μm,非接触眼压均值为2.29±0.37kPa,角膜曲率k,均值为42.91±1.15,角膜曲率k2均值为44.08±1.21。结论: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角膜曲率高于女性,中高度近视组中男性患者的非接触眼压高于女性。

  • 标签: 性别差异 角膜中央厚度 眼压 角膜曲率
  • 简介:<正>不久,陈省身先生提醒我们:“对曲线的理论我希望大家不要轻视它,曲线理论中还有很多未解决的问题。”首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过去。历史上,虽然早在微分几何诞生之前就知道了平面曲线理论的许多事实,但只是在微分学创立之后,由于方法的改进,平面曲线理论才在许多学者的努力下,有了长足的发展。如惠更斯(C.Heygens,)1673年在研究钟摆的理论中研究渐屈线和渐伸线,发现了曳物线,对数螺线和悬链线,

  • 标签: 点轨迹 曲率半径 平面曲线 曲率中心 对数螺线 渐伸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上皮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 collagen cross-linking,CXL)治疗不同曲率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共78例(78眼)圆锥角膜的临床资料。每例任选1眼纳入研究。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角膜表面最大角膜曲率值(Kmax)≥55,共39例(39眼);B组患者Kmax<55,共39例(39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核黄素/UVA诱导的快速去上皮CXL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62,P=0.007)。两组患者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99,P=0.00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4,P=0.018)。术后B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更高,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较低。结论去上皮CXL治疗Kmax<55的圆锥角膜患者效果较好。

  • 标签: 圆锥角膜 交联术,胶原,角膜 曲率,角膜 效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度近视行SMILE、LASEK及LASIK术后远期角膜表面高度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对开封市眼病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行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者103例(103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成3组:SMILE组,37例(37眼);LASEK组,31例(31眼);LASIK组,35例(35眼)。记录术后3年时角膜最薄点、角膜顶点角膜表面高度的变化量,对3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年,3组角膜最薄点表面高度变化量分别为:(-3.65±3.12)μm、(-4.59±3.07)μm、(-1.76±3.56)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2,P=0.017);角膜顶点表面高度变化量为:(-2.82±2.17)μm、(-4.01±2.59)μm、(-0.95±3.07)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6,P<0.001);光学区直径4 mm 0°位处表面高度变化量为:(1.92±2.39)μm、(-1.70±4.01)μm、(-0.21±3.29)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98,P<0.001)。结论三种手术方式术后角膜表面高度均下降,且均稳定,LASEK术后角膜表面高度下降量最大,稳定性最好,SMILE术后角膜稳定性优于LASIK。

  • 标签: 高度,后表面,角膜 近视,高度 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
  • 简介:城市天然气输气管网工程设计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大量的线路弯管。而地形复杂、地下管线繁多,使5倍D的弯管有时很难在现场实施。为了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对弯管的曲率半径改变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天然气 管道 弯管 曲率半径
  • 简介:在国内外的各种物理竞赛考试中时常涉及到曲线的曲率半径曲率半径是描述曲线弯曲程度这种几何性质的一个量,数学中借助高等数学有求曲率半径的一般方法.物理竞赛中一般不要求使用高等数学,往往用物理的方法来求曲线的曲率半径

  • 标签: 曲率半径 运动模型 顶点 椭圆 物理竞赛 高等数学
  • 简介:针对中低比转速离心泵,根据叶片进出口边界条件,以逐点绘型方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曲率半径可控的叶片绘型方法。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曲率半径比值可作为设计常量由设计人员根据需要事先给定,随后分析了曲率半径及比例因子对叶片安放角、叶片包角、相对速度及速度矩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曲率半径比值下的叶型参数及流动参数变化范围很大,曲率半径比值较大时,节流损失较大,泵扬程较低,曲率半径比值较小时,脱流损失较大,泵效率较低,存在较优的曲率半径比值区间[1.4,2.4],使叶片安放角平滑变化,泵的综合性能较优,在该优化区间内,取较大的曲率半径比值有利于获得较优的汽蚀性能,比例因子为0时叶片安放角的变化较为平稳,可用于开展离心泵的初步设计。

  • 标签: 离心泵 叶片绘型 曲率半径给定 逐点绘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