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被害承诺理论是从法谚"得到承诺行为不违法"演化而来,且在现代社会已被广泛承认。但我国法律对于被害承诺是否能够成为排除犯罪性事由,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寻求被害承诺在我国司法实务中存在理论依据、成立条件、适用范围等就显得十分必要。针对这些问题,刑法学界应当对各种争议学说进行探讨,希冀寻求到一种符合我国现状理论,来满足实践需要。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阻却违法事由 推定承诺 代理承诺
  • 简介:从法谚"得到承诺行为不违法"演化出了被害承诺问题.从我国刑事法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对被害承诺研究是不充分,盖因在中并未明文规定被害承诺.但是研究被害承诺,知晓被害承诺刑事法依据、被害承诺构成,对于正确理解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以及讨论现实中治疗行为、安乐死等问题会起到帮助作用.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刑事法依据 被害人承诺的构成
  • 简介:被害承诺是司法实践常见,但现行刑法并没有明文规定一种阻却犯罪事由。其法理根据是,刑法以保护法益为目的,尤其是个人法益,被害以自己意思主动放弃个人法益则不受刑法保护,但前提是,被害不能放弃自己生命权益以及危及生命身体健康权益。被害承诺成立,首先是承诺主体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同时具有意思自治能力;其次,承诺对象只能是个人法益,对他人法益、国家法益做出承诺无效;另外,承诺被害意思表示出来为必要,承诺时间只能是事前承诺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法益放弃 意思自治 自己决定权
  • 简介:被害承诺和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一样,都是刑法中正当化行为一种。我国法律对被害承诺认定仅作为超法规违法阻却事由而存在,对其理论研究也相对较少,这与其刑法中地位不相符。被害承诺成立要件应当包括:主体要件、主观要件、时间要件、表示要件、动机要件和限制条件。被害承诺在刑法总则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违法阻却事由 个人法益 刑事立法
  • 简介:被害认识错误情况下所作出承诺并非一概不能阻却犯罪成立,  一 被害承诺成立条件  作为犯罪阻却事由被害承诺,  (一) 被害认识错误  被害在认识错误情况下作出承诺具有何种效果

  • 标签: 承诺认识 被害人承诺 认识错误
  • 简介:由于我国刑法并未对被害承诺作出具体规定,但其作为一种社会公认违法阻却事由却毫无疑问。承诺问题涉及个案定罪与量刑,是刑法正当行为表现之一,也是公民自主权利在刑法中体现。虽然德日对该问题已有较为细致研究,但仍存在理论上分歧,积极研究被害承诺成立条件,对于推进刑事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违法阻却事由 成立条件
  • 简介:被害承诺,作为正当化事由之一,是关于公民私权与国家、社会公权界限划分理论,进而也体现了国家对于法秩序不同价值取向,世界各国大都为其设定了不同成立条件。但是该理论在我国刑事立法中没有建立,在注重人性化与法治化今天,我国必然会将其立法化,因此研究被害承诺成立要件就具有了现实意义。本文拟从承诺权限、主体、主观方面、时间、承诺方式、社会正当性等六个方面来论述被害承诺成立要件。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承诺权限 虚假承诺
  • 简介:被害承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被害承诺包括关系人合意和被害同意,其中,关系人合意是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而被害同意则是刑法中正当化行为;狭义被害承诺则仅指作为刑法中正当化行为而存在被害同意.由于关系人合意中并无所谓被害存在,因而刑法理论中被害承诺,凡未作特别说明,一般专指狭义被害承诺被害同意,而法益衡量理论,则为基于被害承诺行为刑事正当性提供了有力根据和说明.

  • 标签: 被害人 承诺 合意 正当性
  • 简介:刑法意义被害承诺是构建于利益衡量说基石之上.其成立需具备以下四个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体要件以及时间要件.被害承诺具有阻却违法性之刑法效果,而被害承诺过当可减少行为违法性.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成立要件 利益衡量 被害人承诺过当
  • 简介:行为人对这种利益侵害都是基于被害承诺行为, 我国刑法中是否规定有被害承诺体现,被害承诺不排除行为犯罪性

  • 标签: 中的被害人 刑法中的 被害人承诺
  • 简介:被害承诺几个基本问题,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结论。名称,从承诺视角为权利人同意,从社会一般人视角则为被害承诺;对象,从被害方面是承诺,从行为人方面则为经承诺而为行为;正当化根据,从行为视角为规范违反,从结果视角则为法益侵害。而不同视角统一才是对被害承诺完整认识。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规范违反 法益侵害
  • 简介:被害和行为人是大多数刑事案件中两个必不可少主体,在被害法益遭受侵害情况下,人们基于对被害同情往往将罪责归属于行为人身上。现行刑法理论在探讨犯罪时也往往只考虑行为人刑事责任而忽视被害角色。在众多司法实践中,被害对于犯罪结果影响有时超过了行为人作用,尤其是对风险状况自愿介入和在犯罪过程中支配地位,对犯罪构成和刑事归责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被害理论深入思考及其对犯罪形态影响,力应求明确被害角色在犯罪构成体系中地位,赋予其正当化根据,使其真正被纳入到犯罪评价体系中去,形成三元化犯罪评价格局。

  • 标签: 被害人 风险介入 支配地位 犯罪形态 犯罪构成
  • 简介:在刑事诉讼中,被害具有独立诉讼当事人地位。保护被害诉讼权利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次笔谈选取理论和实践中有关被害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期引起对被害更多关注。

  • 标签: 被害人 刑事诉讼 当事人地位 诉讼权利
  • 简介:我国犯罪被害学研究在整个刑事被害理论中,之所以认为犯罪被害学应当而且事实上也在刑事被害理论中发挥了先驱者作用基本根据是,犯罪是犯罪人对被害一种侵犯

  • 标签: 失落被害人
  • 简介:<正>一、序言平成7年,千叶地方裁判所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行为人在赛车场进行越野赛车练习,被害是有7年赛车经验教练,被害坐在副驾驶位置指导行为人开车,在被害指导下,行为人使用了未曾使用过驾驶技术行车,结果引发事故,导致被害死亡。法院认为,行为人驾驶方法以及被害之死亡结果是被害接受危险现实化,并且行为人行为也不欠缺社会相当性,因而否定行为人成立业务上过失致死罪。[1]在此判决后,围绕着过失致死伤罪,激烈地讨论着这样问题:当被害参与危险行为并促成结果发生时,对于制造危险或者是促进被害实施危险行为行为人,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免除罪责。

  • 标签: 地方裁判所 被害人同意 阻却 法益 指导行为 违法性
  • 简介:被害承诺理论作为刑法边缘性理论,其立论界域问题成为刑法探讨这一理论之肇端,被害承诺理论之界域跨越私法视域与公法视域两个部分,其合理存在根本依据在于这两种刑法根本价值之调和。私法视域在公法视域最大让渡之下所形成合理利益才能成为被害承诺价值领域,承载合理利益出罪机制以及宽缓模式则最终决定于刑法于犯罪双重评价模式以及“同意故意”与“违逆故意”理论区分。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立论 合理利益
  • 简介:动机错误原则上阻却违法,但是存在重大缺陷,应当对其进行解释与限制。许多被害承诺动机错误,可以解释为法益关系错误中法益价值衡量错误。部分动机错误案例,应当根据承诺法益与保护法益位阶高低加以判断。但是在涉及生命场合,行为人单纯教唆行为并非杀人行为,只能认定为无罪。

  • 标签: 被害人承诺 动机错误 法益关系错误 阻却违法 法益价值衡量
  • 简介:犯罪被害责任是一个尚未受到广泛关注和接受概念,但是随着犯罪被害发展,社会互动理论、被害性理论等充分论证了犯罪被害责任存在可能性和合理性,世界上一些国家也通过立法肯定了犯罪被害责任存在。认定犯罪被害责任有助于强化广大潜在犯罪被害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有助于构建科学犯罪预防模式,实现刑罚正义和社会正义。为了将犯罪被害责任应用于实践,需要首先明确犯罪被害责任判断标准,然后对犯罪被害责任进行分类,最后通过立法、司法等环节建立我国犯罪被害责任追究制度。

  • 标签: 犯罪人 被害人 犯罪被害人责任 追究制度
  • 简介:<正>被害报案与控告是指被害遭受犯罪行为侵害后,将有关犯罪事实和(或)犯罪嫌疑人向国家专门机关揭露、揭发和报告行为。前者一般仅针对犯罪事实发生,被害提供案件事实、证据材料较为简单笼统,往往不能明确指出犯罪嫌疑人。而后者则不仅有犯罪事实发生,而且通常还具体地指明犯罪嫌疑人,提供犯罪事实和证据材料相对比较具体和详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2款规定:"被害

  • 标签: 犯罪事实 证据材料 国家专门机关 刑事诉讼法 犯罪行为 公安司法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