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重点综述了其行为活动在分子水平上的某些进展。1、趋化活动与趋化受体:现已初步分离、鉴定出趋化寡肽受体和C5a受体蛋白,属一种糖蛋白,分子量分别为55,000—70,000及144,000。趋化障碍与其受体在腹表面密减少切相关。受体表达可能受某种调节蛋白的调控。

  • 标签: 中性粒细胞 粒细胞行为 行为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行为习惯与定期体检”联和干预措施对慢性疾病控制的有效性,为提高开展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社区干预实验方法,按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市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2年的社区干预试验。结果实验组患者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也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行为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促进能有效控制慢性疾病患者的发病率,并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 标签: 健康促进 慢性疾病 干预效果
  • 简介:现代人的生活条件好了,健康成了头等大事。尤其人到中年以后,健康是最关心的事了。虽说没病并不等于健康,但健康首先是没病。已知的疾病就有几千种,还有未知的、不典型的。但是如今有四类疾病却是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这四类疾病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慢性呼吸道疾病

  • 标签: 慢性呼吸道疾病 行为预防 生活 人类健康 心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 简介:将经典的SI(Susceptible-Infected)模型集成到闪烁小世界网络中,分析疾病传播的动态行为。大量的数值仿真表明,长程连接的动态切换能够显著加快感染传播的动态过程,并且切换频率越高,疾病传播也越快。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传染病的传播规律,预防和控制流行病早期在真实复杂网络中的传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疾病传播 闪烁效应 小世界网络 动力学行为
  • 简介:摘要Spexin是近年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因子。Spexin是由Ch12orf39编码的一种14个氨基酸的短肽,其序列在脊椎动物进化中保守,并在机体多种器官及组织中广泛表达。Spexin的生理作用正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Spexin具有多种生理学效应,其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配体是galanin受体2型和galanin受体3型。Spexin在能量代谢和稳态、心血管功能、摄食行为等方面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作用,且在缓解疼痛、减轻抑郁及生殖功能等方面的调节中具有一定的作用。该文对Spexin的发现及其在代谢性疾病及摄食行为等方面的生物学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Spexin 肥胖 糖脂代谢 心血管疾病 摄食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A型行为类型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发生率造成的影响,并总结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5月入我院心内科的患者100例。对所有调查患者进行A型行为问卷调查,观察结果。结果接受调查的心血管疾病患者,A型加MA型例数是其他类型的两倍以上。结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A型行为有密切关系,A型行为是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的一项危险性因素。

  • 标签: A 型行为心血管疾病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57-01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高原牧民对肝包虫疾病的认知情况和行为方式,探讨健康教育在高原牧民中的重要性。方法通过研究对象自愿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600名高原牧民进行调查了解,共收回有效问卷1577份;将所有牧民按年龄分为青年组和中年组,并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青年组在疾病认知和应对疾病行为方式方面均较中年组好,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行为方式均偏低,有较大的改善空间,需要进行健康教育来指导其正确认识疾病,预防疾病。结论高原牧民由于特殊的生活环境而导致了不良的生活方式及较低的文化素质,在认知和行为方式改变方面还需制定合适的健康教育计划来改善。

  • 标签: 高原牧民 肝包虫 认知 行为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与行为的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的高血压患者共100人发放问卷,并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在症状、饮食、运动以及定期监测血压方面知晓率较高,而在病因、防治、合理用药以及疾病危害方面知晓率较低。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饮食、吸烟饮酒均控制得较好,而在运动方面做得不足。结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与行为尚存在不足,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着重强调疾病的危害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 标签: 高血压 认知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2003年7月召开的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总结我国取得防治非典型肺炎胜利的六条基本经验中,其中一条是“依靠群众,群防群控”。她在讲话中指出:“非典型肺炎疫情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动员和依靠群众的广泛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识大体、顾大局,自觉履行公民的义务,危难时期展现出高尚的社会公德”。吴仪副总理的这段讲话非常精辟,她既肯定了在2003年的防治非典型肺炎斗争中广大人民群众所作出的贡献,又点明动员和依靠群众广泛参与,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

  • 标签: 疾病流行期 行为取向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公民义务
  • 简介:(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中心卫生院102602)摘要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的健康和健康相关行为的基本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及老年人的健康行为干预,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自编社区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一般状况、健康相关行为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等。结果调查发现,吸烟、缺乏运动、超体重等在老年人群中存在,慢性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3.9%,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等患病也比较高。结论加强老年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应该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的知晓率,通过行为干预纠正老年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1]。

  • 标签: 老年人 健康行为 慢性病 现况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女性盆腔器官轻度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为指导的效果,为广泛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行为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妇科病普查发现的409例有轻度症状的FPFD患者(盆腔器官轻度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进行规范的行为指导,并进行3次随访交流指导,一年后再次普查观察疗效。结果409例患者接受规范的行为指导后,11例因各种原因失访;398例一年后的普查显示近70%症状得到控制,其中8%恢复正常(显效)、60.6%例症状明显改善(有效)、20.1%例症状减轻(中效)、11.3%效果不明显(无效)。结论FPFD严重影响成年妇女生活质量,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伴或不伴压力性尿失禁(SUI)最多见,规范的行为指导,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是简单易行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行为指导 盆底肌肉锻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行为改变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的疾病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确定干预方式期间,对照组(26例)采用基础健康宣教方法;观察组(26例)采用基础健康宣教+行为改变训练方法;最终就两组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比,观察组呈现出明显下降(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行为改变训练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加以干预,于患者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方面能够进行显著促进,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糖尿病 行为改变 疾病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口腔行为学要求医生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学、伦理学和交流学等知识,去理解或解释人的口腔健康行为,全身心地服务于患者。本文分别选择重视口腔和不重视口腔患者的表现和诊治经过及社区调查结果,作为典型病例,加以论述。

  • 标签: 口腔行为学 口腔疾病 老年人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的第一大死因,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在不断上升。改变危险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防治策略,可有效延缓病程进展,改善患者预后。现有慢病管理模式并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可干预因素从而实现干预效果最大化。行为改变轮建立在19种行为干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为行为分析和干预设计提供了明确清晰的指导,值得深入研究和应用。本文对行为改变轮理论的框架内容、实施步骤及其在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应用行为改变轮理论开展行为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行为改变轮 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行为改变技术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一样的心理会对儿童口腔内科治疗的造成的影响情况。方法探究自2012年8月到2014年12月之间,我科室接诊的三百例临床数据,按照年龄、居住环境、生长地、家长受教育程度等多个方面,全方位调研心理对口腔内科疾病的治疗影响。结果使患病儿童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之一为病种,年龄较大的患病儿童以及生长在和谐的环境中的患病儿童会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结论造成儿童心理行为的原因十分广泛,这一系列的心理行为造成大概11的口腔内科疾病的,为了能够有效地治疗,医生应对患病儿童的心理行为以及心理需求多加注意,使其能够在根本上顺利的治疗疾病

  • 标签: 口腔内科 心理行为 影响因素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