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功能衰退引起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该病症由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治疗糖尿病的主要目的就是控制患者血糖在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蛋白能够反映出血糖的控制水平。研究分析这两者对糖尿病治疗的治疗意义。

  • 标签: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联合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选2011年3月-2014年4月,我院接收糖尿病患者6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人员60例作为对照组,比对两组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糖化血清蛋白指标。结果医治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临床诊断糖尿病患者中将联合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清蛋白作为主要指标,安全、可靠,可推广。

  • 标签: 空腹血糖 糖化血清蛋白 糖尿病 诊断价值
  • 简介:以水杨醛和三乙基四胺反应合成三水杨醛三乙基四胺配体,并得到了配体的晶体结构,将配体与ZnSO4·7H2O作用合成了新的三水杨醛三乙基四胺合锌金属配合物。通过测定其熔点、电导率、红外谱图和紫外谱图,对金属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利用荧光光谱法对所合成的锌金属配合物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金属配合物可使牛血清蛋白的荧光发生猝灭,在0-3.36×10-5mol/L浓度范围内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

  • 标签: 水杨醛 三乙基四胺 锌金属配合物 牛血清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蛋白含量在开放检测系统中的性能验证和实验方法。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系列文件和相关文献1,结合实际工作,设计实验方案2。对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的开放检测系统中测定血清蛋白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回收试验等进行性能验证3。结果自配总蛋白试剂在检测低、高浓度质控血清的变异系数均符合原配试剂的相关标准;准确度试验结果在允许范围内;线性范围试验中实测值与理论值呈高度相关;回收率在90%~110%范围内。结论在Roche公司的ModularP中利用开放检测系统使用自配总蛋白试剂测定血清蛋白含量达到质量要求的标准,对降低检测成本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自配总蛋白试剂 开放检测系统 性能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肝衰竭患者100例,其中慢性重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一组,慢性轻型肝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二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实验一组患者、实验二组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结果实验一组、实验二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衰竭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会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的越多,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临床诊断肝衰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超敏C反应蛋白是参与糖尿病急性时相反应的主要蛋白,能反映炎症的程度,当机体处于炎症和组织损伤时,其含量可急剧增加,而且与炎症和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常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有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及植物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变。作为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参与Ⅱ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过程,并可能对其发生、发展有重要预测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诊治的93例肝病患者以及98例到我院健康体检者,通过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和比较各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结果与健康者相比,慢性肝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P<0.05);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之间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次为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能够为慢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慢性肝病 血清 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乙肝进展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的意义。方法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91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本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肝组织纤维化分期、肝脏硬度检测值(LSM)予以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CRP水平与肝组织检查纤维化分期及LSM呈正相关(P<0.05);血清hs-CRP水平和肝脏硬度分级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慢性乙肝肝纤维化进展及损害程度相关,但是受肝功能受损程度影响比较大。

  • 标签: 慢性乙肝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检验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复杂,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与未来的心血管事件相关。炎症相关生化标记物如血清淀粉蛋白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amyloidAprotein,SAA)合成、代谢、功能等方面进行阐述,了解近年来SAA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 标签: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血清蛋白的测定,了解铁蛋白在妇女妊娠期的改变。方法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妊娠组SF值较对照组偏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测定妇女妊娠期血清蛋白,可以鉴别妇女妊娠期贫血的原因,妇女妊娠期血清蛋白是需要及时补充的,预防和治疗孕妇贫血,并保障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 标签: 铁蛋白 妇女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妇女血清蛋白水平在妊娠早、中、晚期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12月我院产科门诊建卡的孕妇290例,监测孕妇妊娠早期(6~12周)、中期(20~26周)、晚期(35~38周)的血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方差分析显示,血清蛋白与血红蛋白水平在早孕、中孕、晚孕三期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蛋白缺乏与血红蛋白缺乏发生率在不同孕周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同孕周组之间进行两两比较发现,血清蛋白水平在早孕与中孕、早孕与晚孕、中孕与晚孕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血红蛋白水平在早孕与中孕、早孕与晚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0),在中孕与晚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妊娠中期血清蛋白水平正常组与缺乏组在妊娠中期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P=0.000);妊娠中期血清蛋白水平正常组与缺乏组在妊娠晚期的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3.7,P=0.000)。结论血清蛋白水平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监测孕妇血清蛋白水平,有利于指导临床及时补铁治疗,有效防治孕妇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 标签: 铁蛋白 血红蛋白 妊娠妇女 缺铁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脂蛋白(a)和C反应蛋白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来治疗的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和来体检的100例健康人员,分别测量两组人员各项指标,观察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结论血清胱抑素C、脂蛋白(a)和C反应蛋白对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脂蛋白(a) C反应蛋白 早期糖尿病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心力衰竭预后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124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cTnⅠ表达水平分为正常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及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Ⅱ级患者的cTnⅠ为(0.054±0.015)ng/ml、Ⅲ级患者的cTnⅠ为(0.126±0.028)ng/ml、Ⅳ级患者的cTnⅠ为(0.364±0.087)ng/ml;NYHA心功能Ⅱ、Ⅲ及Ⅳ级患者的cTnⅠ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末径(LVDD)、左室缩末径(LVDS)检测值显著大于正常组,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检测值显著小于正常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死亡率、病情恶化率、住院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与cTnⅠ表达水平呈负相关,cTnⅠ可作为反映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观察指标,具有临床可行性。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清肌钙蛋白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血清肌红蛋白检验在AM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0月来我院接受AMI治疗的患者55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时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5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肌红蛋白情况,比较两组的血清肌红蛋白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Myo、cTnI、hs-CRP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患者检测其血清肌红蛋白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AMI 血清肌红蛋白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蛋白(serumsferritin,SF)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CAP)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8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血清蛋白水平分成两组。比较两组间的血白分、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相关指标。结果血清蛋白增高组的血白分、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血清蛋白和细菌性感染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性,血清蛋白在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血清铁蛋白 社区获得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