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6月~2013年6月,对38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椎弓钉棒系统内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复位满意,融合优良率达到95%。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弓钉系统 椎间融合器 植骨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与钛板椎间融合(cage)内固定治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6月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后因出现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而再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54.15±8.60)岁(范围41~68岁)。责任节段包括C2,3 1例,C3,4 3例,C4,5 9例,C5,6 6例,C6,7 7例。采用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术(零切迹组)12例,颈前路减压钛板cage内固定术(钛板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吞咽困难Bazaz分级、植骨融合Eck等级、C2-C7 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随访(33.38±21.26)个月(范围12~71个月)。零切迹组手术时间为(95.83±5.47) min(范围89~105 min);较钛板组的(121.28±8.24) min(范围106~131 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02,P=0.000)。零切迹组术后1个月吞咽困难Bazaz分级较钛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126.000,P=0.022);术后3个月两组均无残留吞咽困难患者。零切迹组JOA评分由术前(9.50±1.31)分增至术后3个月(14.00±1.21)分、末次随访时(14.33±0.78)分,钛板组由术前(9.14±1.79)分增至术后3个月(14.29±1.07)分、末次随访时(14.71±0.73)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7.343,116.448,P=0.000)。零切迹组VAS评分由术前(5.33±1.67)分降至术后3个月(1.42±0.51)分、末次随访时(0.83±0.72)分,钛板组由术前(5.43±1.55)分降至术后3个月(1.86±0.66)分、末次随访时(1.43±0.76)分,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76.355,88.500,P=0.000)。零切迹组NDI由术前43.62%±9.31%降至术后3个月15.38%±3.23%、末次随访时14.99%±3.26%,钛板组由术前43.76%±8.47%降至术后3个月14.35%±4.61%,末次随访时14.22%±4.5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358,99.307,P=0.000)。零切迹组C2-C7 Cobb角由术前8.26°±2.92°改善至术后3个月15.69°±4.06°、末次随访时14.80°±4.18°,钛板组由术前5.53°±9.04°改善至术后3个月15.51°±6.75°、末次随访时14.68°±6.89°,两组手术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2.014,53.315,P=0.000)。随访期间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及食管损伤。结论颈前路减压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和钛板cage内固定术治疗症状性邻近节段退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及维持颈椎生理曲度。零切迹椎间融合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软组织损伤及术后早期吞咽困难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颈椎 脊髓压迫症 脊柱融合术 再手术
  • 简介:脊柱融合术是治疗脊柱疾患的一项基本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椎间融合被用于脊柱融合术,脊柱椎间融合植入植骨融合术已作为常规手术开展,植入椎间融合是脊柱椎间融合植入植骨融合术一项重要步骤。以往临床将减压所取的椎板、棘突、

  • 标签: 明胶海绵 椎间融合器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到自动识别方法,目标识别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大大提高。计算机视觉技术中目标识别是重要应用,已在各个工业领域得到应用。为了检测特定的环境和目标,由于恶劣条件的复杂性,没有针对其多种环境的通用算法。

  • 标签: 目标识别 算法 模式识别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术后融合沉降的发生情况及原因。方法以"斜外侧腰椎间融合术""腰椎间融合术""融合""沉降""并发症""椎弓根螺钉""终板损伤""骨质疏松""微创融合术"和"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interlumbar fusion""cage""subsidence""complications""pedicle screw""end plate damage""osteoporosis""minimally invasive fusion"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SinoMed、PubMed等数据库中检索2020年3月之前发表的OLIF在治疗脊柱退变疾病术后融合沉降发生情况的相关文献856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重复性研究或存在设计缺陷的文献,对最终纳入的30篇文献有关融合沉降的发生情况和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OLIF术后融合沉降的发生率为4.38%~27.90%。发生融合沉降的原因主要为缺乏有效的钉棒系统固定、融合型号选择不佳、各种原因导致的终板损伤、骨质疏松等。结论OLIF术后融合沉降的发生情况较高,原因较多,如何采取措施预防融合沉降仍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脊柱融合术 斜外侧腰椎融合术 腰椎 融合器 沉降 并发症
  • 简介:随着图像传感技术的发展,多传感图像融合已成为图像理解、计算机视觉以及遥感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智能机器人、遥感、医学图像处理和制造业等领域.像素级多传感图像融合获取的原始信息量最多、检测性能最好、应用范围最广,是各级图像融合的基础.详细介绍了像素级多传感图像融合的原理,着重分析总结了常用的像素级多传感图像融合的算法与质量评价标准,探讨了多传感图像融合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 标签: 多传感器 图像融合 多尺度变换 算法 评价标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机械电子工程中传感通过信号采集、传输和处理,将实时的物理量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而数据融合技术则能够将多源数据进行综合,从而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信息。在机械制造和电子领域,传感融合与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赋予了设备更强的自适应性和自学习能力,为工程设计和生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 标签: 机械电子工程 传感器融合 数据融合技术
  • 简介: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融合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融合,该融合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结构简单,与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的要求,可以将融合植入关节突关节面合适的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医疗器械。

  • 标签: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融合器 器械
  • 简介: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传感的性能不断得到提升,但随着各行各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传感采集的信息多半都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这样就很容易产生信息错误。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多传感被研发出来,它能够在保证信息完好无损的前提下,有效提升信息的采集功能,很好地弥补了传统传感的不足。在多传感系统中,信息所展现的形式多样,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信息在多传感系统中的关系变得更具复杂性、庞大性和及时性,并且这三大性能已经超出了人类大脑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本文对多传感的信息融合及其应用展开分析。

  • 标签: 多传感器 信息融合 应用
  • 简介:通过了解模糊控制优化的原理,对遗传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算法,并将其应用到模糊控制嚣设计当中。以工业过程控制为对象,通过二阶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遗传算法比原始算法有更好的控制性能,可实现模糊控制规则的自校正和量化因子的寻优。该算法简单、有效,对模糊控制的工程设计有很大的实用性。

  • 标签: 遗传算法 模糊控制 MATLAB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可吸收材料(PDLLA)制成椎间融合通过将其应用于实验动物,观察其在骨融合过程中的降解情况,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动物实验基础。方法利用猪行腰椎椎间融合术,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等方法了解可吸收椎间融合在实验动物体内融合的不同时间对骨融合情况及降解吸收情况。结果术后1月融合颜色变白,周围被纤维组织包裹。3个月融合区域部分完成融合,内部及表面出现塌陷,崩解。6个月融合大部分降解吸收,仅存少量呈细小碎片状,骨融合基本完成。9个月融合完全降解吸收,被骨组织替代融合完成。结论可吸收腰椎间融合是一种具有良好组织相容性,满足植骨融合强度要求的良好的医疗产品。

  • 标签: PDLLA 腰椎间融合器 可吸收材料
  • 简介:【摘要】 区间分析算法作为一种有效的估计方法,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区间分析方法,即多传感数据融合的集员估计区间算法,即利用多传感融合技术的优势对含有噪声的数据样本进行预处理,使之更能反映数据本质;融合后的数据信息再根据集员估计区间分析方法对系统参数进行估计,以得到一个更紧致的估计区间。

  • 标签: 多传感器 数据融合 区间算法
  • 简介:摘要:数据融合技术能有效减少网络通信量,降低WSN能量消耗。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无线传感网络数据融合技术仿真研究。

  • 标签: 无线传感器网络 数据融合技术 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零切迹椎间融合与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接受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的伴有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4例,26例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零切迹组)、28例采用钛板椎间融合(钛板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手术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恢复率评价临床疗效;于颈椎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测量颈椎前凸角、手术节段Cobb角、C2~7矢状面垂直轴(C2 sagittal vertical axis,C2 SVA)和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颈椎矢状面平衡的变化。结果零切迹组手术时间(83.0±14.9) min范围(60~120 min)、术中出血量(70.5±27.3) ml(范围30~150 ml),钛板组手术时间(100.0±23.9) min(范围65~145 min)、术中出血量(104.2±38.8) ml(范围30~250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2.06;P=0.00,0.04)。零切迹组随访(30.4±5.8)个月(范围24~36个月),钛板组随访(31.2±4.9)个月(范围24~36个月)。零切迹组VAS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5.9±1.0)分和(9.2±1.7)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的(2.1±0.8)分和(14.9±1.0)分、末次随访时的(3.4±1.0)分和(15.1±0.9)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0.96,221.40;P=0.00);钛板组VAS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5.9±1.1)分和(8.7±1.6)分降至术后1个月的(2.3±0.9)分和(14.9±1.0)分、末次随访时的(2.6±0.9)分和(15.6±1.1)分,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35,126.64;P=0.00);零切迹组末次随访时颈痛VA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明显升高,且大于钛板组(P<0.05)。零切迹组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6.7°±2.7°和-6.5°±3.2°改善为术后1个月的14.2°±4.9°和12.9°±4.9°、末次随访时的5.9°±4.7°和5.0°±4.0°,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6.98,179.97,P=0.00);钛板组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由术前-5.7°±3.5°和-6.1°±4.0°改善为术后1个月的13.9°±6.9°和13.0°±6.4°、末次随访时的11.0°±5.5°和10.4°±5.6°,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7.27,119.98,P=0.00);零切迹组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Cobb角较术后1个月有明显丢失,且小于钛板组(P<0.05)。零切迹组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7.7%(2/26),钛板组为28.6%(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P=0.02)。结论对伴后凸畸形的脊髓型颈椎病,钛板椎间融合内固定可取得更加满意的中期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应尽量避免使用零切迹椎间融合

  • 标签: 颈椎病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椎间融合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0年3月采用人工椎间融合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症38例,根据邹德威疗效评价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38例病例均获得椎间骨性融合。优28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1%。结论人工椎间融合植骨融合并腰椎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真性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植骨融合率高,可保持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椎间融合 内固定 腰椎滑脱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间融合CAGE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认真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手术体位安置,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熟练的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的关键。结果本组椎间融合CAGE植入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无感染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术中所用物品数目准确、器械完整,无护理意外和差错。手术配合的质量对手术的成功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 标签: 椎间融合器 Cage 手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