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胃癌腹膜腔转移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指标:(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3)淋巴结及其他腹腔脏器转移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4)治疗及随访情况。根据患者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患者意愿综合选择治疗方案。采用门诊、电话及信函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患者生存时间为治疗后至死亡或随访截止时间。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范围)表示。结果(1)胃癌原发灶的CT检查影像学表现:78例胃癌患者原发肿瘤部位:胃窦40例、广泛皮革胃11例、胃底贲门9例、胃小弯9例、胃窦体5例、胃大弯4例。78例胃癌均为T4期,其中T4a期43例,T4b期35例。(2)胃癌腹膜转移的CT检查诊断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78例胃癌患者中,57例化疗前CT检查发现腹膜转移,15例行剖腹探查或开腹手术发现腹膜转移,6例为胃癌切除术后随访复查CT发现腹膜腔转移。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患者72例,最终确诊78例,CT检查漏诊9例、过度诊断3例。CT检查诊断胃癌伴腹膜腔转移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88.5%、99.6%、95.8%、98.9%。78例患者胃癌腹膜腔转移的部位及表现:①腹腔积液:71例伴有腹腔积液,其中少量腹腔积液21例,中等至大量腹腔积液50例。②大网膜增厚:59例表现为大网膜呈片絮状及结节状增厚,增厚呈包块状、网膜饼样改变。③�

  • 标签: 胃肿瘤 腹膜腔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收治的1例家庭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住院原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家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及治疗情况与有效护理干预手段有关。结论对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应进行追踪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提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CT表现,良性1例,恶性5例,均行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CT对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以及周边特征等都能清楚显示。结论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结合病人的病史、年龄、部位有助于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诊断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腹膜透析患者感染性腹膜炎的高危因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01月——2016年01月期间收治的82例腹膜透析患者,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疾病、透析液病原菌,探讨其高危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82例患者中有7例感染了腹膜炎,占8.54%、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是主要的病原菌。经分析感染腹膜炎的主要因素操作不当、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等。结论感染性腹膜炎的患者主要是由于透析过程操作不当以及患者自身自我管理疾病能力差,我院呼吁应加强护理干预以预防腹膜透析患者并发感染性腹膜炎。

  • 标签: 腹膜透析 并发感染性腹膜炎 高危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预防性作用。方法对照组调查病例选自我院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前2014年8月-2015年7月接收的30例腹膜透析病人,实验组调查病例选自我院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后2015年8月-2016年7月接收的30例腹膜透析病人,比较两组病人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后,实验组的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差异经比较,P=0.008。结论对腹膜透析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降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保证腹膜透析的顺利完成,临床意义较大。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预防 腹膜透析 腹膜炎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并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以我院肾内科于2014年4月—2016年3月期间80例行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护理要点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治疗期间,观察组共出现情绪障碍2例、营养不良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要以患者的需求与身体状况为中心,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腹膜透析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腹膜后脂肪肉瘤(retroperitonealliposarcoma,RPLS)是一种来源于腹膜后脂肪组织的脂肪肉瘤,临床上较为罕见,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较为困难,加之其病理类型的复杂多样、术后易复发和临床预后较差等特点,给了解该疾病及寻找相应的有效治疗方法带来了较大困难。

  • 标签: 腹膜后脂肪肉瘤 诊疗 临床表现 脂肪组织 早期诊断 病理类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33例经病理证实.结果脂肪肉瘤8例、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7例、淋巴瘤5例、畸胎瘤4例、神经鞘瘤2例、平滑肌肉瘤2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症1例,脂肪瘤1例.结论CT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很大,有高分辨率和良好的解剖结构显示能力,但其组织类型较繁杂,部分肿瘤CT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多层螺旋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对腹膜透析相关培训的依从性,探讨患者依从性与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关系,为降低腹膜透析的并发症,改善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60例透析超过半年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依从性与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通过系统的腹膜透析透析前培训,患者能配备透析相关设备,但操作过程存在不规范行为,尤其以年纪大、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明显。腹膜透析相关并发症与患者依从性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腹膜透析患者依从性与其并发症的发生有关,提高患者对透析培训的依从性,有助改善患者透析预后。

  • 标签: 腹膜透析 心理调节 依从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盆腔腹膜后肿瘤的认识,以避免误诊为妇科肿瘤,并寻找盆腔后腹膜肿瘤的诊断依据和妇科治疗经验。方法总结2013年1月—2016年10月因盆腔肿物就诊于我院的10例腹膜后肿瘤患者,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为体检时发现盆腔包块。本组患者肿瘤均位于骨盆内腹膜后,位于脊柱两侧的有3例,位于髂内外动静脉处的肿瘤有3例,4例邻近膀胱、直肠及子宫。其中8例为良性肿瘤,1例为交界性肿瘤。9例患者均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其中2例术中请相关科室同台协作完成,1例术中发生膀胱底部破裂,均完整切除。术后失访4例。其余患者恢复可。结论腹膜后肿瘤发生率低,易被误诊为妇科肿瘤。临床中应加以鉴别。腹膜后肿瘤周边解剖复杂,由于肿瘤挤压及浸润,手术易损伤周边组织。需特别注意盆腔血管的探查。手术技巧无定式,常需多科室联合手术。

  • 标签: 盆腔后腹膜肿瘤 妇科肿瘤 误诊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腹股沟疝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对腹膜保护的价值。方法选择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8例,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观察组,n=49)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对照组,n=49)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手术操作用时、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数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病例,采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进行治疗,手术情况良好,并发症少,可对腹膜完整性加以保护,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成人腹疫沟疝 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腹膜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腹膜后肿瘤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医的腹膜后肿瘤患者28例,对其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28例患者经过外科手术证实,脂肪组织源性的肿瘤8例,周围神经源性的肿瘤6例,副神经节瘤3例,纤维母细胞性的肿瘤3例,平滑肌肉瘤5例,淋巴瘤1例,肠胃间质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其中1例患者的良性肿瘤在术后10个月后复发,2例恶性肿瘤在术后10个月复发,其中1例已经死亡。结论对腹膜后肿瘤患者使用积极、合理的外科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腹膜后肿瘤 外科治疗方法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