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数字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粘连松解术,观察组采用腹腔粘连松解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复常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P

  • 标签: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粘连松解术治疗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法将2019年6月-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14例,其中参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粘连松解术治疗,对比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较参照组更短,且肠瘘、腹膜炎、切口感染、肠管浆肌层损伤等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粘连松解术治疗可促进胃肠功能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腔镜粘连松解术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胃肠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冲洗预防剖宫产术后盆腹腔粘连的临床比较。方法:根据研究要求,选择了10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研究时间段为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根据冲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例数各50例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术中冲洗,而研究组患者则使用甲硝唑进行术中冲洗,比较分析两组盆腹腔粘连情况。结果:研究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为6.0%,主要为轻度粘连;对照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为20.0%,其中18.0%是轻度,2.0%是重度。两组盆腹腔粘连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盆腹腔粘连发生的位置上,以大网膜与腹膜为主。结论:在剖宫产术中使用甲硝唑进行术中冲洗,可减少盆腹腔粘连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高。

  • 标签: 盆腹腔粘连 术中冲洗 剖宫产术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2组,各45例:一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腔镜组),一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开腹组);观察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WHOQOL-BREF评分和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示腔镜组均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术前两组的WHOQOL-BREF评分和VAS评分比较示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腔镜组的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开腹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示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术后恢复快、预后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12月我院接受的6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的是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治疗后分析结果。结果:分析和研究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分,治疗前的评分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BMI评分分别是1.36±0.17分和23.99±0.18分,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是56.89±0.14、39.36±0.14、20.69±0.14,观察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腹腔镜治疗方式,其优势明显,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值得借鉴和实施。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下腔静脉后输尿管(RU),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因下腔静脉发育异常而导致输尿管环绕于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受压迫而造成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及肾功能受损。其临床表现为无特异性,诊断较难,容易误诊,在临床常以个案报道的形式出现。该病治疗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肾积水程度和有无肾功能损害。肾盂积水较重的患者需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现将本院收治的1例结合腹部平片及泌尿系CT中双J管的位置确诊为RU且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二次手术治疗粘连较重的RU病例进行分析报道。

  • 标签: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腹腔镜检查 输尿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效果及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 于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1名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参照组(25名)和研究组(26名)。参照组行开腹手术,研究组行腹腔镜手术。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参照组大幅减少。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妇炎胶囊联合腹腔镜治疗盆腔粘连合并慢性盆腔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选择我院盆腔粘连合并慢性盆腔痛患者共计10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腹腔镜治疗)50例与研究组(康妇炎胶囊联合腹腔镜治疗)50例,之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康妇炎胶囊 腹腔镜 盆腔粘连 慢性盆腔痛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在早孕中采用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后的并发宫腔粘连。方法:研究在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间在我院终止早孕的患者中按照1:1的比例随机选取人工和药物流产患者共68例,将采用人工流产的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药物流产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通过B超结果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流产方式终止早孕后并发宫腔粘连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宫腔粘连的可能性明显对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并发宫腔粘连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治疗采用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效果及对机体炎性反应产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17年6月10日~2022年6月10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观察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机体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首次下地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前、出院时PCT、CRP水平与对照组比对无差异(P>0.05)。结论 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理想,术后患者首次下地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PCT、CRP水平低,可推广。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下肠黏连松解术 首次下地时间 CRP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受到损伤会导致宫腔粘连,而出现粘连的情况也大不相同,分为部分粘连和全部粘连。其多与宫腔操作所引起的内膜基底层损伤以及感染有关,临床上也称其为综合征。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身体问题的忽视,人工流产及刮宫率的操作次数增加,此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发病时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过少及周期性腹痛等。

  • 标签: 宫腔粘连分离术 术后辅助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腹腔粘连作为女性继发不孕常见的病因之一,对女性的生殖功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目前国内部分学者认为,造成宫腔粘连的病因主要为临床手术、高危因素等。而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更是呈现出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等现象,成为了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 标签: 中重度宫腔粘连 病因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在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抽取100例纳入观察对象,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前者应用常规护理和后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而言,观察组均短于参照组,t=8.599,5.365,5.587,6.369;P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治疗 舒适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应用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中的78例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12月~2022年4月,借助随机投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的方式,研究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参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92%;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对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式,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 护理效果 综合性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是由宫腔手术操作、感染等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闭塞的妇科疾病。IUA的发生机制、疾病进展过程至今尚未阐明,具有较高的复发率、预后较差,也缺乏有效的预防粘连的药物。IUA动物模型的建立对揭露IUA的发病和药物疗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建立模型的动物有大鼠、小鼠、兔子、犬类等,方法包括化学法、电热损伤法、机械损伤法、机械损伤联合感染法。本文分析各模型的优缺点及对临床的模拟性,为探讨IUA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及预防粘连等提供有效的动物模型参考。

  • 标签: 宫腔粘连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腔镜治疗轻中度粘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轻、中度宫腔粘连导致不孕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检查。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妊娠结局及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对轻中度粘连性不孕病人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活产成功率,该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粘连性不孕症,宫腔镜,子宫内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