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脊髓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我院87例患儿的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护理环节,83例患儿治愈,4例好转。结论脊髓患儿在治疗中,通过强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并发症护理、功能锻炼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可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小儿 脊髓脊膜膨出 护理体会
  • 简介:脊髓(myeIomeningocele,MMC)是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的一种,是胚胎期神经管闭合发生障碍导致椎板融合不全、脊髓和(或)神经根自椎板缺损处所致,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畸形或发育异常。MMC病因可能与早期胚胎发育中发生在神经系统的细胞凋亡、机体叶酸缺乏、叶酸代谢相关酶异常或机体抗氧化酶代谢失调等因素有关。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手术治疗 神经系统畸形 早期胚胎发育 神经管闭合 椎板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患儿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的129例脊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31%(61/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52/65)(P<0.05)。结论脊髓患儿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围手术期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脊髓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1例脊髓症患儿进行手术,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21例患儿手术切口均为I期愈合,未出现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经6~12个月的随访,19例患儿的感觉、双下肢障碍、大小便失禁均得到明显缓解,恢复良好,治疗有效率为90.48%。结论对新生儿脊髓症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脊髓脊膜彭出症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分离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技术对脊髓早期修补术后失败患者再手术的治疗价值.方法16例曾于出生3个月~5岁施行脊髓早期修补术失败的患者,因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而再次接受显微手术,术中采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仪观察与监测整个感觉通路的整合功能以及反射通路功能;术后2~3周对巨大皮肤缺损者施行植皮手术.结果术后12例患者随访3个月~3年,8例轻度排尿、排便障碍或下肢无力者,术后功能改善良好;2例严重下肢无力及感觉减退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2例严重排尿障碍并已行膀胱造瘘者,术后排尿感觉恢复,但尿控制功能未恢复.结论对脊髓早期修补术后失败的患者,可根据其神经功能障碍情况,选择性地再次施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功能仍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早期修补术 再手术治疗 电生理监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脊髓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2016年7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全程术前、术后护理和延伸护理。结果本组术后出现主要的并发症有伤口脑脊液漏2例(4.35%),伤口裂开1例(2.17%),肺部感染2例(4.35%),1例拔除尿管后出现尿潴留(2.17%),经积极对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8.11d。结论通过延伸护理服务指导带保留尿管出院的1例患儿顺利拔除尿管,并且通过延伸护理服务顺利指导了所有患儿的术后首次复查。

  • 标签: 新生儿 脊髓脊膜膨出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儿童脊髓合并脑积水患儿手术期间为其提供围手术期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脊髓合并脑积水患儿,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在手术期间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手术期间为其提供围手术期护理,分析护理效果,对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价以及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价较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对儿童脊髓合并脑积水患儿手术期间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脊髓脊膜膨出 脑积水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61岁,因体检发现右上纵隔阴影,经胸部CT检查诊断为纵隔肿瘤,于1999—04—24入院。检查:一般状态尚好,皮下未触及结节。气管居中,胸廓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音纯整。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各项化验检查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改变。胸部X线检查见右上

  • 标签: 纵隔肿瘤 肿瘤例 胸内脊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DSCs)在脊髓中的治疗潜能。方法贴壁法提取和培养SD雄鼠ADSCs,流式细胞术鉴定表面标志物表达,并鉴定其向成脂和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8只孕鼠在孕10 d接受全反式维甲酸灌胃处理,孕15 d时向每个羊膜腔内交替注射ADSCs细胞悬液或PBS。孕21 d将有脊髓(meningomyelocele,MMC)缺损的胎鼠根据羊膜腔内注射液体分为实验组(注射ADSCs,36只)和对照组((注射PBS,24只),记录并比较胎鼠顶臀长和体重数据及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NeuN、PCNA、Cleaved caspase 3、IL-1β、GFAP和Iba-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膀胱组织中αSMA、SMMHC、Cx43和β3-微管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DSCs镜下呈纺锤形,贴壁生长,表面阳性表达CD29、CD44、CD73和CD90,阴性表达CD11b/c、CD34和CD45,符合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特点;可成功诱导为成脂和成骨细胞。羊膜腔内注射ADSCs后,MMC胎鼠骶尾部皮肤缺损面积显著减小,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胎鼠脊髓组织中GFAP、Iba-1和IL-1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膀胱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两组胎鼠脊髓和膀胱组织中其余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结论羊膜腔内注射ADSCs治疗可为干细胞胎内治疗MMC及继发的膀胱功能障碍提供有益探索。

  • 标签: 脊髓脊膜膨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源性膀胱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缝隙连接蛋白43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脊柱裂、的术后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分析护理作用与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科室38例先天性脊柱裂、患儿的临床资料,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做好术前术后精心细致地护理,观察术后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36例患儿治愈,2例患儿好转,其中2例(5.3%)发生切口脑脊液漏,1例(2.6%)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例(5.3%)发生肺部感染,经对症处理和有效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 严密的术后观察、良好的术后护理对于改善患儿预后表现,提升生命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效果,是患儿手术成功和顺利出院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先天性脊柱裂 脊膜膨出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出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1例新生儿、婴儿的手术疗效及术后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经随访最长5年,最短3个月,无一例并发脑脊液漏和肢体功能障碍(术前1例右下肢瘫痪除外)。术前1例合并有大小便失禁,术后均有一定改善。1例右下肢瘫痪无改善。结论:新生儿、婴儿症,早期手术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手术前后并发症,避免复发,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婴儿 脊膜膨出症 先天性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脑积水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从而有效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的康复。方法总结、整理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3例合并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3名患儿,男2例,女1例,5个月-2岁。患儿经二期手术后,均恢复顺利。2例患儿下肢无力症状有所改善,1例双下肢合并足内翻的患儿下肢无力症状未缓解。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健康指导,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患儿的顺利康复。

  • 标签: 脊膜膨出 脑积水 护理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男,21岁。因右臀部疼痛性包块1年余于2000—05—09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2/min,呼吸18/min,血压120/70mmHg。一般情况好。骶尾部右侧可触及一直径约5.0cm的类圆形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界限欠清楚,压痛(+),活动度略差。B超检查示:右臀部皮下混合性包块。临床以'脂肪瘤'诊断收入院,经术前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后手术治疗。术中切除直径约5.0cm无明显包膜的脂肪组织。术后病理诊断:脂肪瘤。切口愈合出院。1年后因肿物复发再次入我院,做肿物切除,诊断同前。术后3月再次因该处包块第

  • 标签: 骶尾部脊柱裂 脊膜膨出 误诊 脂肪瘤 病例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