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及术后假体生存期不断延长,各种原因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固定失败翻修病例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因各种原因导致失败者接受翻修时最主要的问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缺损,其中慢性骨盆不连续是髋臼翻修中最复杂、最严重的骨缺损,也是髋臼翻修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难题。髋臼残余骨量、髋臼骨床成骨能力、骨盆不连续的愈合是决定治疗成功的三大要素。对慢性骨盆不连续患者进行精确的术前评估和计划,根据不同的骨缺损特点选择同种异体骨植骨结合非骨水泥半球形臼杯、髋臼植骨结合防内突髋臼重建杯、半球形非骨水泥臼杯结合多孔金属垫块、Cup-cage技术、定制型三翼髋臼假体重建技术或骨盆牵引结合多孔钽金属杯重建等技术,是目前骨盆不连续重建的常用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 :为提升沥青路面的服务功能和使用寿命,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翻修”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沥青路面 翻修 市政道路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颈椎邻椎病患者 翻修手术方式及疗效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 201 9 年 1 月 ~ 2019 年

  • 标签: 颈椎 邻椎病 翻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股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疆沙雅县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接受髋关节翻修术的患者,选取股骨柄松动并伴有股骨缺损且仅翻修股骨柄假体者,排除感染、髋臼假体问题、严重内科疾病及骨质疏松者,最终纳入病例104例,其中采用生物型翻修加长柄者归入观察组(n=52),采用水泥型翻修柄者归入对照组(n=52)。采用t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关功能评分。两组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结果两组随访时Harri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对照组:t=10.045、18.185、15.162,均为P<0.05;观察组:t=13.445、23.741、17.324,均为P<0.05)。两组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对照组:t=48.714,P<0.05;观察组:t=78.556,P<0.05)。观察组随访时Harris评分、ADL评分、QOL评分高于对照组(t=5.267、5.205、3.976,均为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8.561,P<0.05),且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t=4.917、4.398,均为P<0.05)。观察组优良率(98.1%)高于对照组(44.2%),并发症发生率(1.9%)低于对照组(13.5%)(χ2=36.728、4.875,均为P<0.05)。结论生物型翻修加长柄治疗股骨假体松动伴骨缺损的中期随访效果肯定,是一种可行的假体选择方案,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髋假体 股骨
  • 简介:摘要全肘关节置换术(TEA)是治疗终末期肘关节炎的有效外科手段,但与髋、膝关节置换术相比,其假体存活率仍较低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翻修的主要原因包括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感染、假体周围骨折、假体组件失效和术后不稳定,其中最常见原因是无菌性松动。与初次TEA不同,翻修手术通常需处理感染、瘢痕、大块骨缺损、假体柄拔出、骨水泥清除等复杂情况,手术难度更大。目前,我国对TEA翻修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笔者从术后翻修原因、翻修术中关键问题处理和治疗结局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为TEA后翻修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肘 再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 :为提升沥青路面的服务功能和使用寿命,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翻修”施工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

  • 标签: 沥青路面 翻修 市政道路
  • 简介:摘要: 目前传统的煤渣跑道 操场、 旧混凝土面操场 等 就需要翻修, 笔者 结合学校操场翻修工程材料质量控制要点,通过研究学校翻修工程中施工 技术 要点,目的在于加快工程项目的推进速度 , 提高学校操场翻修工程的施工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在髋关节翻修股骨重建中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外科使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行髋翻修的61例患者临床及影响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6例,女25例;年龄平均(61±7)岁。根据骨盆平片及患髋侧位X线片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2年以上随访,平均(5.6±2.2)年。随访期间,无假体周围感染和假体松动发生。1例术后2周脱位,经手法复位后未复发。1例术后2年发生假体周围骨折,行骨折内固定处理。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t=10.5505,P =0.000)、3个月(t=12.6154,P <0.05)和6个月(t=16.6196,P <0.05)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t=14.1128,P <0.05;术后3个月t=30.0689,P <0.05;术后6个月t=59.9639,P <0.05)。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优45例,良10例,可6例,优良率为90.2%。末次随访时股骨柄假体的位置无明显改变,中心固定有58髋(95.1%),柄-髓腔匹配优良率100%。所有病例均出现股骨近端骨重塑,其中Ⅰ度56髋,Ⅱ度5髋。结论在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 B2 、Vancouver B3)和股骨近端骨缺损(Parprosky Ⅱ、Parprosky Ⅲ)病例中,采用非组配式带棘锥形长柄假体行股骨侧翻修疗效满意,具有操作简便、骨长入良好等特点。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再手术 假体和植入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钉棒固定融合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s)后翻修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4年1月— 2017年12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19例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58~81岁[(70.7±6.0)岁]。损伤节段:T9 1例,T11 3例,T12 5例,L1 5例,L2 2例,L3 2例,L4 1例。翻修手术原因及手术方式:5例感染行感染病灶清除钉棒固定融合术,9例进行性后凸畸形行截骨矫形钉棒固定融合术,5例神经功能障碍行椎管减压钉棒固定融合术。记录翻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感染患者术前、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评估感染控制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通过Cobb角变化评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评价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植骨融合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6个月[(32.7±8.3)个月]。翻修手术时间为135~320 min[(226.3±75.6)min];术中出血量为350~1 500 ml [(825.5±230.6)ml]。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肺部感染,2例螺钉松动。患者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WBC[(7.3±0.9)×109/L、(6.6±0.7)×109/L]、ESR[(42.5±13.7)mm/h、(26.8±9.5)mm/h]、CRP[(37.3±16.3)mg/L、(17.8±8.6)mg/L]均较术前[(9.2±1.7)×109/L、(88.7±19.2)mm/h、(58.7±22.9)mg/L]下降(P<0.01)。后凸畸形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Cobb角[(4.8±1.2)°、(7.3±1.6)°]较术前[(29.3±5.2)°]均明显改善(P<0.05)。2例术前ASIA分级C级和1例ASIA分级D级患者至末次随访均恢复至E级,2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至末次随访恢复至D级。19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影像学提示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时,腰背部VAS由术前(7.5±0.8)分降至(2.1±0.5)分(P<0.05),ODI由术前(60.7±15.2)%降至(19.9±5.9)%(P<0.05)。结论对于OVFs行PVP/PKP术后翻修患者,钉棒固定融合术结合感染病灶清除、后凸畸形矫正及椎管减压等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率,矫正后凸畸形,改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手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在现代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沥青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形式,由于沥青路面的特点是平整度高、耐磨性和耐用性比较强、可回收利用,因此沥青路面被广泛的运用。市政道路属于城市发展、人们生活幸福的基础,但是目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在多种行为下,对道路产生了一定的损害,所以这就需要对损害的道路进行翻修处理,以保证道路恢复到原本的面目,全面的发挥出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市政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翻修施工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干骨不连翻修手术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3月至2018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采用翻修手术治疗的62例肱骨干骨不连患者资料。男43例,女19例;年龄20~73岁,平均42.3岁。骨不连类型:萎缩型19例,缺血型14例,肥大型29例。记录并分析患者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数据、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方法。并通过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和简明疼痛度量表(BPI)评价肱骨干骨不连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患者肘关节功能。结果入院时患者SF-12中的生理总评分(PCS)评分为(24.3±5.2)分,SF-12中的心理总评分(MCS)评分为(26.3±3.8)分,BPI中的中严重程度(BPI-S)评分为(6.5±1.9)分,BPI中的疼痛干扰(BPI-I)评分为(6.7±2.5)分。术后1年随访时,PCS评分平均(43.6±8.1)分,MCS评分平均(34.7±4.4)分,BPI-S平均(4.9±1.2)分,BPI-I平均(4.4±1.4)分。以上四组指标术前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MEPS标准,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5.2%(59/62)。通过与文献数据比较,肱骨干骨不连患者术后PCS评分与Barrentt食管、原发性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硅肺患者的P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MCS与脑卒中患者M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干骨不连是一种破坏性的慢性疾病,对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都有负面影响。虽然对肢体疼痛的影响可以通过翻修手术来缓解,但整个治疗过程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永久的心理创伤。

  • 标签: 肱骨 骨折 不愈合 生活质量 SF-12量表 BPI量表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膝关节翻修手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关节线的位置与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对关节线高度的控制逐渐引起术者的关注。关节线位置变化通过影响髌股关节功能、聚乙烯衬垫磨损、关节活动度及关节稳定性等,进一步影响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的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关节线的测量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关节线位置的控制范围及控制方法仍有较大争议。尤其是在膝关节翻修手术中,由于初次置换对骨性解剖标志的破坏,使关节线位置的确定变得更为困难。寻找一个可靠的解剖标志来定位关节线对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与翻修手术是极为重要的。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及膝关节翻修术中关节线位置的相关文献,从关节线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优缺点、髌股关节功能、聚乙烯衬垫磨损、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及翻修手术中关节线的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关节线升高和降低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