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前臂缺血挛缩不同时期的手术疗效进行对比及疗效分析。方法自2008年至2020年我科共收治小儿前臂缺血挛缩19例,予手术治疗,随访统计手术疗效,并对不同时间的疗效作对比分析。结果前臂缺血挛缩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手术越早,疗效越好,需要的手术次数越少,手术方式越简单;患儿年龄越小恢复越好。结论儿童缺血挛缩的手术越早介入,对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越好,所需手术次数越少,并且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儿童 前臂 缺血性肌挛缩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臂屈肌起点下移治疗缺血挛缩手畸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们共诊治10例轻、中型前臂缺血挛缩手畸形患者,通过前臂屈肌起点下移,肌肉、肌腱及神经粘连松解,恢复或改善手功能。术后随访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0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所有腕、手部屈曲畸形均得到不同程度矫正,获得了良好的功能效果。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平伸位或背伸时,所有指关节均可主动伸直或接近伸直,屈伸肌力达到M4+。手指抓捏功能也得到明显改善,可满足日常生活和基本工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6例,良3例,可1例。结论通过前臂屈肌起点下移治疗轻、中型缺血挛缩手畸形,手术方法安全可靠,术后疗效较满意。

  • 标签: 缺血性肌挛缩 前臂 屈肌下移 手功能重建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完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术(wide awake local anesthesia no tourniquet,WALANT)结合肌腱"Z"形延长术治疗成人晚期轻型前臂缺血挛缩导致的环指、小指屈曲畸形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5年6月至2020年8月收治晚期轻型前臂缺血挛缩患者9例,男5例,女4例。在不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行WALANT麻醉,20~30 min后开始肌腱"Z"形延长术。术后支具固定,评分采用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标准。结果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根据TAM评分术后平均优良率为100%。结论WALANT麻醉结合肌腱"Z"形延长术对于晚期轻型前臂缺血挛缩伴手指屈曲畸形有明确的治疗效果,而且出血风险低,术中可以随时观察手部活动,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前臂 治疗结果 缺血性肌挛缩 肌腱延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普佑克治疗急性心肌缺血心肌坏死的疗效。方法:80例患者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均接受基础治和美托洛尔治疗。额外给予观察组普佑克治疗,给予对照组尿激酶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等三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7.50%,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治疗前,两组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纤溶酶水平均较低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三项指标水平均有所提升,但观察组提升幅度更大,P<0.05。结论:普佑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效果优于尿激酶。

  • 标签: 普佑克 急性心机梗死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磁共振成像(CMR)技术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 mapping)联合横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2 mapping)对缺血心肌病变急性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因急性心力衰竭(心衰)通过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24例患者,使用3.0T飞利浦Ingenia核磁,在明确诊断AMI后于平均(9±4)d内行CMR检查,作为首诊参照,并于3个月后及6个月后的慢性心肌梗死(CMI)期各行一次CMR复查;并选取同一时段性别、年龄匹配的26例健康志愿者和门诊非特异性胸痛而行CMR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平扫检查包括电影序列、T2加权成像(T2WI;STIR序列)、增强前T1 mapping和T2 mapping;增强检查包括首过灌注、延迟增强及增强后T1 mapping。比较心肌梗死前后心肌定量参数的变化;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对比并区分AMI组和6个月后CMI组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MI组患者增强前T1值、T2值及细胞外容积(ECV)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增强前T1值(ms):1 438.7±173.4比1 269.2±42.3,增强前T2值(ms):49.8±9.3比21.7±4.0,ECV(%):33.2±10.2比27.2±2.1,均P<0.05〕。ECV在AMI时明显增高(%:33.2±10.2比27.2±2.1),但于3个月后趋于稳定(%:33.2±10.2比32.4±5.1),在AMI 6个月后(%:27.7±4.9比32.4±5.1)无明显差异(均P>0.05)。AMI组增强前T1值和T2值在AMI时明显增高,3个月后出现降低,但于6个月后明显降低〔增强前T1值(ms):1 438.7±173.4比1 272.1±25.2,增强前T2值(ms):49.8±9.3比29.0±4.0,均P<0.05〕,AMI和CMI增强前T1值和T2值ROC曲线分析得出特异度均为100%,敏感度分别为72.7%和100%,增强前T1值和T2值是可以较好区分AMI和CMI的诊断方法。结论使用T1 mapping和T2 mapping并结合ECV,对缺血心肌病变的诊断明确,尤其是增强前心肌T1值和T2值是诊断AMI非侵入式评估手段,并可区分AMI和CMI,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有很大意义。

  • 标签: 定量成像 缺血性心肌病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肥胖是公认的卒中危险因素。但是,许多研究显示,与体重正常和不足的患者相比,肥胖或超重的缺血卒中患者死亡风险更低,功能转归更佳,提示在缺血卒中患者中存在肥胖悖论。与之相反,在接受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中并未观察到肥胖悖论。因此,缺血卒中是否存在肥胖悖论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高质量证据来澄清体重与缺血卒中转归的相关性。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肥胖 人体质量指数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缺血卒中发病的病理学基础之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引起的AS是主要致病因素。然而,最近研究发现传统血脂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卒中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非传统血脂参数是在传统血脂参数基础上发展而来,包括残余胆固醇(remnant cholesterol, R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多种血脂比值,可能在脑血管病防治中具有一定作用。其中,RC作为一种驱动AS残余风险的生物学标志物日益得到认可,在卒中一级和二级预防研究中均已证实RC与脑血管病风险密切相关。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胆固醇 脂蛋白类 甘油三酯类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儿童动脉缺血脑卒中(AIS)是常见的神经系统致残疾病之一,约2/3的AIS患儿遗留不同程度永久性神经系统后遗症,增加社会经济负担。由于我国暂无儿童AIS诊疗共识,影响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主持,由多学科临床专家多次讨论达成“儿童动脉缺血脑卒中诊疗专家共识”,旨在为儿科医师规范儿童AIS诊疗提供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血压在急性缺血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疾病转归中都发挥着独特作用。因此,血压管理,尤其是急性期血压调控,对于急性缺血卒中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卒中急性期降压方案。文章对急性缺血卒中血压管理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高血压 血压 抗高血压药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评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重要工具,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 HRV)与缺血卒中密切相关。HRV改变不但会增高缺血卒中的发病和复发风险,还会影响疾病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导致转归不良。对卒中患者实施有效干预以恢复其自主神经功能,有望成为缺血卒中治疗的新靶点。文章对HRV变化与缺血卒中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心率
  • 简介:摘要缺血卒中是全世界范围内致残和致死的第二大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维生素D水平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脑血管事件患病率相关。文章对维生素D水平与缺血卒中发病风险、急性期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以及功能转归的关系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补充维生素D对缺血卒中的影响,期望为缺血卒中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危险因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麻醉方法、麻醉管理及管理流程与急性缺血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后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关于麻醉方法孰优孰劣尚无共识,麻醉管理对AIS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也无指南性意见,管理流程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文章从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麻醉管理的影响要素及麻醉实施,管理流程(包括院前及院内管理流程)3个方面对AIS患者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优化麻醉管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神经功能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干预方案的课题研究中,探究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录的72例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康复护理的实验组,每组患者各为36例,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健康指数、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实验组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健康指数、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急性缺血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时,配合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