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前,玻璃液体温计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在在炼化企业生产中更是十分常见。由于玻璃液体温计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测量仪器,应用范围较广,因此对其的准确性要求也更为严格,所以,玻璃液体温计应定期进行计量检定。但玻璃液体温计在计量检定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炼化企业生产中玻璃液体温计的特性探究其在计量检定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炼化企业玻璃液体温度计 计量检定 注意问题探究
  • 简介:摘要:为了延长电缆的使用寿命,在其使用过程中更加高效、经济、安全,针对电缆导体温的监测就不可或缺。本文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建立单芯电缆导体温在线监测暂态热路模型,选用220 kV铜芯XLPE绝缘电力电缆进行试验,在不考虑误差的情况下通过对电缆表皮温度的监测从而达到对运行时的电缆导体温进行测量的目的。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发现,基于该模型监测到的导体温和实时电流计算出的导体温结果拟合度较高,基本验证了该模型对单芯电缆导体温监测较为准确,该模型较为合理。结果表明该模型在单芯电缆导体温在线监测方面效果较好,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

  • 标签: 导体温度 在线监测 暂态热路模型 单芯电缆
  • 简介:摘要:在许多行业中温度参数的控制直接关系到生产作业的安全性以及产品的质量,这也就对温度计量设备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温度计的校准也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工作用玻璃液体温计的校准过程中,许多方面的因素及问题可能会对校准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保证工作用玻璃液体温计校准工作的质量,保障温度计的准确性,对校准的主要环节及各方面因素进行有效把握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 标签: 工作用玻璃液体温度计 校准 注意的问题
  • 简介:摘 要:缸体是发动机的基础件,也是发动机装配零件的定位件,因此需要以加工工艺编制为出发点,保证发动机缸体内各结构之间关系的紧密性,在此基础上精确缸体顶面的平面度、缸套孔的尺寸精度,从而保证内部位置公差符合既定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发动机缸体的加工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发动机缸体产品的结构与技术标准,以此提出了具体的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 标签: 发动机 缸体 加工工艺 优化
  • 简介:摘 要:气缸是气压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缸筒我们国内一般采用的是推镗滚压法和钻床等加工设备。加工效率慢,工序分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通过改进,采用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来进行批量试制的方法,因为加工中心机床是汇聚镗、钻、铣和自动换刀为一体的加工设备。再通过设计专用夹具,可以一次性加工多个缸筒,在保证了加工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对气缸缸体加工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气缸 夹具 深孔加工 盲孔加工
  • 简介:摘要:某六缸缸体产品轮廓尺寸为:864 mm×468 mm×384 mm,最小壁厚5 mm。铸件内腔由6个缸筒芯、2个侧板芯、2个水道芯(上水道芯+下水道芯)、水泵芯等共13个砂芯形成。铸件的外形则通过上、下砂型形成。造型线用德国KW生产线,砂箱尺寸1 200 mm×1 000 mm×450 mm/450 mm并采用上、下水道芯和水泵芯单独下芯、主体芯整体浸涂下芯工艺进行生产。

  • 标签: 发动机 六缸 缸体铸造
  • 简介:摘要:主要针对1.8L发动机缸体暖风回水管安装面加工效率低和特殊的位置结构进行加工工艺优化,结合四轴数控加工中心的加工优势,制定更好的加工方案和加工轨迹,编制高效的数控加工程序,设计高效复合刀具并记录切削过程中的几何参数、切削参数和刀具寿命数据,制定刀具更换周期表。改进后加工效率得到提升,也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加工工艺优化 加工轨迹 刀具寿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疼痛服务(Acute Pain Service,APS)结合体温保护对剖宫产产妇疼痛及体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山东省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且选择进行剖宫产产妇1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剖宫产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APS结合体温保护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体温变化及心理状态。结果实施APS结合体温保护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体温保持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心理状态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PS结合体温保护护理干预可显著减轻剖宫产产妇的产后疼痛,有效地保护产妇体温,维持产妇术后体温正常,缓解产妇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产妇获取优质妊娠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疼痛服务 体温保护 剖宫产术 疼痛程度 体温变化 心理状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医用电子体温计诸多优点,消除人们对其测量不准确的误解。

  • 标签: 校准实验 不确定度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缸体是汽车发动机的重要部件,常用的缸体材料包括灰铸铁、合金铸铁、铸造铝合金。由于气缸内的工作温度较高,要求汽缸强度足够,承受机械负荷与热负荷,而灰铸铁凭借其诸多优势可以用于发动机缸体制造,但是依旧存在着铸造缺陷。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气孔、砂眼、渣眼、跑火、冲砂、冷隔等方面分析常见铸造缺陷与解决办法,希望对相关研究带来帮助。

  • 标签: 灰铸铁发动机 缸体 铸造缺陷
  • 简介:摘要: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而缸体是心脏的重要元素,其质量决定了性能指标。缸体自动生产线是汽车行业最常用、效率最高的设备之一。在一些国家,柔性制造系统的缸体缸盖被广泛采用。美国和日本在缸体缸盖系列掌握了重要技术,垄断了技术和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有90%市场占有率。现代柔性制造系统主要取代了传统装配和自动线,在国内生产机器的基础上设计发动机缸体粗加工加工自动化线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是很重要的。

  • 标签: 发动机缸体 机加工生产线 精益化 智能制造
  • 简介:摘要:发动机缸体缸盖结构较为复杂,加工特征多,需要控制保证的尺寸多,且在开发阶段存在多项目共机试制,设计改动导致工艺更改等现象,使得缸体缸盖需要众多的工装夹具满足试制工艺需求;同时,相同样件也会按不同的工序安排来完成复杂的特征加工,亦需设计相应的工装夹具。试制阶段由于批量较小,考虑到机床投入及维护成本,多采用一机多用的生产模式以增加机床利用率;但是项目开发周期通常较为紧凑,设备停机、等待、频繁的夹具换装严重制约设备加工能力的发挥,也成为影响发动机缸体缸盖试制机加工效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零点定位夹具 缸体缸盖试制机加工 应用
  • 简介:摘要:缸体是发动机的主要配件,加工成本比较高(包括毛坯和刀具),尤其是在加工过程中刀具出现连续崩的现象,不但造成毛坯半成品报废还会造成刀具费用增加,给公司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发动机厂某型号钻头崩刃的解决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 年10 月至2020 年10 月60 例来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干预后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为13.33 %,对照组为40.00 %,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外科手术 低体温
  • 简介:摘要:利用科学的方式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现象的发生,有利于保障患者术中体温的稳定性,提升患者手术过程的安全性,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作用。为此,本文结合引发术中低体温现象的相关原因,详细的分析了术中低体温现象的预防措施,由此为术中低体温现象的相关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

  • 标签: 手术治疗 术中低体温 引发原因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预防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低体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48例,女72例;年龄60~79岁[(68.3±5.0)岁]。患者均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0例采用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进行保温(闭环组),40例采用医用加温垫进行保温(保温组),40例采用常规棉被进行保温(对照组)。记录三组佩戴体温传感器8 min(T0)、麻醉诱导时(T1)、麻醉诱导后30 min(T2)、麻醉诱导后60 min(T3)、术毕(T4)及进入麻醉恢复室(PACU)20 min时(T5)的核心体温。比较三组术前和T4时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三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气管导管)、住院时间(手术当天至出院时间)及使用设备相关的不良反应。结果T0时三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闭环组核心体温[(36.61±0.28)℃]高于保温组[(36.45±0.28)℃]和对照组[(36.44±0.27)℃](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36.46±0.28)℃、(36.40±0.30)℃、(36.45±0.37)℃、(36.50±0.27)℃]高于保温组[(36.32±0.31)℃、(36.24±0.26)℃、(36.28±0.30)℃、(36.24±0.31)℃]和对照组[(36.12±0.30)℃、(35.98±0.28)℃、(35.73±0.31)℃、(35.81±0.32)℃](P<0.05),保温组核心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T1时闭环组核心体温较T0时升高(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组和对照组核心体温较T0时降低(P<0.05)。T1~T5时闭环组核心体温均在设置的目标温度范围内。术前三组T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时闭环组TT[(18.9±1.7)s]、PT[(11.9±0.7)s]、APTT[(35.5±3.3)s]和保温组TT[(18.8±1.7)s]、PT[(11.6±0.8)s]、APTT[(35.7±3.4)s]均短于对照组[(20.9±1.3)s、(13.0±0.8)s、(38.7±3.4)s](P<0.05)。T4时闭环组和保温组APTT较术前延长(P<0.05);T4时对照组TT、PT、APTT较术前延长(P<0.05)。闭环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18%(7/40)]、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3%(1/40)]和保温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33%(13/40)]、PACU期间寒颤发生率[8%(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5%(30/40)、33%(13/40)](P<0.05)。闭环组拔管时间[(12.5±3.6)min]和保温组拔管时间[(13.2±3.9)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对照组[(16.6±4.0)min]明显缩短(P<0.05)。三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温过程中三组均未出现过敏、压疮等不良反应。结论围术期全程闭环体温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维持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核心体温,改善凝血功能,预防围术期低体温,减少寒颤,缩短拔管时间,且不增加其他不良事件风险,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老年 股骨颈骨折 低温 围手术期 全程闭环体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