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太地区直肠肿瘤筛查(APCS)评分系统在直肠肿瘤筛查中的优化策略。方法选择2016年2至12月和2018年3至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直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低危0~1分,中危2~3分,高危4~7分)、BMI测量、粪便隐血试验(FOBT)和血浆甲基化Septin9基因(mSEPT9)检测,以结肠镜检查和活组织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以上方法在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确定优化APCS评分系统筛查效能的策略。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筛查对象494例,其中直肠息肉133例,包括直肠腺瘤86例(非进展期腺瘤82例,进展期腺瘤4例)和非腺瘤性直肠息肉47例。APCS评分高危筛查人群直肠腺瘤检出率(33.3%,33/99)分别是中危(16.5%,39/237)、低危(8.9%,14/158)人群的2.02和3.7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Bonferroni校正法,P均<0.016);BMI>23.9 kg/m2筛查人群中直肠腺瘤的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2人群[22.2%(59/266)比11.8%(27/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6,P=0.003);而血浆mSEPT9表达阳性筛查人群中直肠腺瘤的检出率与血浆mSEPT9表达阴性人群比较[22.4%(15/67)比17.3%(47/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3,P=0.378)。在同时行BMI测量、FOBT和血浆mSEPT9检测的158例中低危(APCS评分≤3分)人群中,BMI>23.9 kg/m2者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2者[17.8%(16/90)比5.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57,P=0.030);BMI>23.9 kg/m2且FOBT阳性者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BMI≤23.9 kg/m2且FOBT阴性者[28.1%(9/32)比8.0%(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42,P=0.027);FOBT和血浆mSEPT9表达均阳性者直肠腺瘤再次检出率高于两者均阴性者[5/14比12.9%(1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8,P=0.045)。结论APCS评分系统应用于直肠肿瘤序贯筛查时,优化选择BMI替代或联合FOBT可改善患者依从性,提高筛查效能,在直肠肿瘤早期诊治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人体质量指数 亚太结直肠肿瘤筛查 甲基化SEPT9 粪便隐血试验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直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行结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且在切除术后3年内有结肠镜随访结果的患者501例。分析性别、年龄、BMI、是否吸烟、是否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合并糖尿病,腺瘤最大径、数量、病理类型,以及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腺瘤复发率的影响,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01例结肠镜下直肠腺瘤切除术患者术后3年的腺瘤复发率为25.5%(128/501)。腺瘤复发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MI为<25、25~29和>29 kg/m2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2%(32/167)、27.5%(44/160)和29.9%(52/174),其中BMI>29 kg/m2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BMI<25 kg/m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78,P<0.05),腺瘤复发率在BMI<25 kg/m2与25~29 kg/m2、BMI为25~29 kg/m2与>29 kg/m2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合并NAFLD、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高于不吸烟、不合并NAFLD、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32.9%(51/155)比22.3%(77/346)、27.6%(61/221)比23.9%(67/280)、31.3%(25/80)比24.5%(103/4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132、7.232、6.874,P均<0.05)。腺瘤最大径为≤5、>5~<10、10~<20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1.6%(23/198)、18.5%(23/124)、41.7%(43/103)、51.3%(39/76),其中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腺瘤复发率均高于最大径为≤5 mm和>5~<10 mm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5.990、14.690、49.440、23.650,P均<0.05),腺瘤复发率在最大径≤5 mm与>5~<10 mm、最大径为10~<20 mm与≥20 mm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1、2和≥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分别为19.6%(20/102)、23.2%(46/198)和30.8%(62/201),其中有3个腺瘤的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有1个腺瘤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6,P<0.05),有1个与2个、有2个与3个腺瘤的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展性腺瘤患者的腺瘤复发率高于非进展性腺瘤患者[28.8%(98/340)比18.6%(30/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9,P<0.05)。在腺瘤最大径为10~<20 mm和≥20 mm的患者中,分块切除(内镜下分块黏膜切除术与内镜下分块黏膜剥离术合并)组的局部复发率均高于整块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合并)组[5/19比4.8%(4/84)、45.7%(16/35)比14.6%(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8.868,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瘤最大径、腺瘤数量、腺瘤病理类型均为影响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3.673、1.523、1.989,95%CI 1.759~6.528、1.096~2.897、1.564~4.089,P均<0.05)。结论高BMI、吸烟、合并NAFLD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直肠腺瘤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腺瘤的最大径越大,数量越多,病理类型为进展性腺瘤,患者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率越高。在较大腺瘤的患者中,接受分块切除术的患者局部复发率比整块切除术高。

  • 标签: 结直肠腺瘤 复发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 从 2019 年 1 月开始,计划抽取 60 名 直肠肿瘤 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在 2019 年 12 月前完成 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术 治疗,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手术室干预,编为观察组,比较不同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术后康复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 < 0.05 )。 结论:在 腹腔镜下直肠肿瘤切除术 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 手术室护理干预 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促进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干预 腹腔镜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 术后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直肠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后的疗效展开分析。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 2019年 10月— 2020年 6月),该时段内随机选择 81例直肠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并给予护理干预。根据护理性质随机分组,对照组 4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 41例(快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护理疗效。结果 研究组内患者术后首次排气、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对腹腔镜直肠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快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各项手术指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肿瘤 手术治疗 快速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加速康复护理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总结这一护理方式在直肠癌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对 2019年 6月至 2020年 6月期间进行直肠癌手术的 116例病人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为 58例的对照组(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加速康复护理)。对比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结果:结果证实在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干预后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组间比较观察组 ADL评分更高,与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加速康复护理 结直肠癌 生活质量 疼痛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对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近两年内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分析对比,由观察组和对照组组成,每组患者30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直肠癌患者术后相关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直肠癌患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护理对直肠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康复、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 标签: 加强康复护理 结直肠癌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手机 APP量化康复训练在直肠癌病人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本院收治的 80例直肠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例,其中对照组病人给予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病人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额外应用基于手机 APP量化康复训练。对两组病人的术后康复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比较。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上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但观察组病人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等术后恢复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基于手机 APP量化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直肠癌病人的术后快速康复

  • 标签: 手机 APP 量化康复训练 结直肠癌术后 快速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肠、直肠肿瘤患者 20例入组,入选时间为 2016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模式,观察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的多模式镇痛,对比两组手术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变化,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白蛋白、 C反应蛋白、全血白细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统计学差异明显。结论:结肠、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接受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多模式镇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标签: 结肠 直肠肿瘤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多模式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肿瘤JNET分型的病理改变基础。方法收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镜中心2015年1月—2018年6月行窄带光成像放大内镜检查并取得术后病理标本的直肠肿瘤患者资料,对其内镜JNET分型及病理特征(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81例直肠肿瘤患者,病变长径均>1.5 cm,其中内镜治疗74例,外科治疗7例。表面黏膜筛网状结构出现频率为JNET 2A型(2.78%)<3型(20.00%)<2B型(42.8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出现频率均为2A型、2B型<3型,3型与2A型、2B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在JNET分型与病理诊断相符组与不符组间出现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JNET分型中2B型提示病理特征为黏膜表面筛网状结构,3型提示病理特征为纤维组织反应增生,黏膜肌无残留,癌性间质反应。表面小凹上皮脱落、表面黏膜坏死结构可能是影响JNET分型诊断准确性的病理干扰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病理学 窄带光成像 放大内镜 JNET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3年6月—2019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因直肠LST行内镜治疗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病变的内镜学特征和病理学特点。用单因素分析寻找癌变的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了323例患者341处病变。假凹陷型LST的癌变率最高[85.48%(53/62)],其次为结节混合型[76.97%(117/152)],均显著高于颗粒均一型[29.51%(18/61),P均<0.001]和扁平隆起型[24.24%(16/66),P均<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假凹陷型(P<0.001,OR=18.40,95%CI:7.46~45.42)、结节混合型(P<0.001,OR=10.45,95%CI:5.30~20.58)、位于直乙部位(P<0.001,OR=2.33,95%CI:1.47~3.69)、直径≥2 cm(P<0.001,OR=2.60,95%CI:1.60~4.00)是病变发生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假凹陷型(P<0.001,OR=17.51,95%CI:7.06~43.43)、结节混合型(P<0.001,OR=8.25,95%CI:4.07~16.73)、直径≥2 cm(P=0.032,OR=1.80,95%CI:1.05~3.08)是直肠LST发生癌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当LST为假凹陷型、结节混合型或直径≥2 cm时病变发生癌变的风险高,需要采取整块切除的方式治疗。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内镜学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影响。方法选择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外科理念。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术前1 d和术后3 d免疫功能和营养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66%(3/53),低于对照组的24.53%(1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1,P<0.05)。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14±0.32)d]和首次进食时间[(1.85±0.42)d]均快于对照组[(3.62±0.61)d和(2.79±0.36)d](t=15.642、12.371,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 CD3+ [(50.82±2.31)%]、CD4+ [(34.01±2.19)%]和CD4+/CD8+ (1.03±0.08)均高于对照组[(46.30±2.68)%、(30.26±2.05)%和(0.81±0.12)](t=9.300、9.101、11.105,均P<0.05)。观察组术后3 d血清转铁清蛋白[(1.97±0.14)g/L]和前清蛋白[(0.23±0.03)g/L]均高于对照组[(1.72±0.15)g/L和(0.18±0.03)g/L](t=8.870、8.580,均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促进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且并发症少。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康复 结直肠外科手术 腹腔镜检查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免疫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直肠癌是异质性较高的恶性肿瘤,研究肿瘤内异质性不但可以探索肿瘤进化过程,而且对直肠癌患者面临的耐药和复发问题也有所帮助。但临床中存在多位点取样较为困难,肿瘤内异质性量化标准不一等问题,因此针对肿瘤内异质性的判定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直肠肿瘤内异质性与进化的关系,肿瘤内异质性的检测方法和临床应用做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肿瘤内异质性
  • 简介:摘要: 探索在结肠直肠癌患者临床护理中持续性的 人文关怀理念 的适用效果,随机选择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接受大肠癌治疗的 92 名患者,将 46 名患者通过双盲检查法分为研究群和基准群。研究小组同时接受了人 文 关怀。比较了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在调查组中, sds 和 sas 的分数明显低于基准群,但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基准群。结论:将持续性的人 文 关怀概念应用于结肠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医疗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结直肠肿瘤 护理
  • 作者: 许轲 金晶 刘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0
  • 出处:《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年第06期
  • 机构: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100021 北京,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肿瘤患者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经手术治疗的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肿瘤手术共10 761例,其中非计划再次手术132例,发生率为1.23%。非计划再次手术主要发生在术后3 d后(81.82%),吻合口漏(50.00%)、肠梗阻(17.42%)、造口并发症(12.12%)、出血(9.85%)是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患者(OR=2.32;95% CI:1.53~3.52;P<0.001)、直肠癌患者(OR=2.87;95% CI:1.86~4.45;P<0.001)、有既往手术史的患者(OR=2.98;95% CI:1.99~4.48;P<0.001)是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非计划再次手术会导致患者转入ICU和死亡风险增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平均延长10.78 d,住院费用平均增长42 428.69元。结论非计划再次手术增加医院运营成本和患者负担。有既往手术史的男性直肠癌患者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的风险较高,要充分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工作,重点防范吻合口漏、肠梗阻、造口并发症和出血的发生。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非计划再次手术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前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腹腔镜下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疼痛更少,恢复更早,肿瘤学结局也相仿。然而传统腹腔镜手术戳孔数量多,而且需要额外的切口取出标本,有潜在增加患者并发症和削弱微创效果的可能。近年来,单孔腹腔镜技术被提出并应用于临床,以期补充传统多孔腹腔镜技术的不足,然而任何新技术的提出都会有争议出现,文章对单孔腹腔镜技术近年来在直肠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单孔腹腔镜 腹腔镜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黏膜下层浸润的危险因素。方法2015年11月—2019年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径≥2.0 cm的侧向发育型肿瘤病例211例(221处病变)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病理分成黏膜下层侵犯组(13例患者,14处病变)和非黏膜下层侵犯组(198例患者,207处病变),临床特征、内镜特征、手术特征、病理特征组间比较行χ2检验或连续矫正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直肠癌病史(P=0.037)、病变直径(P=0.036)、部位(P=0.024)、非抬举征(P=0.040)是黏膜下层浸润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有直肠癌病史者较无直肠癌病史者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3.76,95%CI:1.338~23.768,P=0.018),直肠病变较右半结肠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7.091,95%CI:1.437~34.274,P=0.016),直径≥2.5 cm病变较直径<2.5 cm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OR=6.297,95%CI:1.375~28.836,P=0.018),非抬举征阳性病变较非抬举征阴性病变更易发生黏膜下层浸润(P=0.021,OR=5.373,95%CI:1.291~22.360)。结论对于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患者有直肠癌病史,以及病变直径≥2.5 cm、位于直肠、术中非抬举征阳性均是发生黏膜下层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侧向发育型肿瘤 黏膜下层浸润
  • 作者: 吝怡 樊茜 马佳 邓博 牟星宜 朱森林 吴玉伟 康诗然 马锋 吕毅 严小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5
  • 出处:《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启德书院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外科,西安 710068,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宗濂书院 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外科与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71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基于磁示踪技术、用于直肠肿瘤标记定位的磁体,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用于直肠肿瘤标记定位的磁体包括示踪磁体和寻踪磁体两部分,均为圆环状钕铁硼磁体。以8只健康Beagle犬为动物模型,结肠镜下假定结直肠不同部位为肿瘤位置,利用内镜下软组织夹将示踪磁体送至假定的肿瘤附近,并钳夹固定于肿瘤附近的肠壁。24 h后行腹腔镜手术,经主操作孔置入寻踪磁体于待切除的直肠附近,寻踪磁体与示踪磁体相吸,从而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时对肿瘤位置的定位和识别。结果成功设计并加工了示踪磁体与寻踪磁体,均采用N45烧结钕铁硼加工而成,表面镍镀层,示踪磁体与寻踪磁体在零距离时的吸力为16 N。8只Beagle犬均顺利接受结肠镜下示踪磁体的留置,24 h后均未出现示踪磁体脱落、移位等。腹腔镜下置入寻踪磁体后,两个磁体迅速精准相吸,顺利完成对肿瘤所在部位的定位,术中未出现任何副损伤。结论基于磁示踪技术的结肠镜联合腹腔镜直肠肿瘤定位操作简单、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结肠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磁示踪技术